生平介绍,布朗的生平介绍有哪些

2023-03-06 04:10:03 104阅读

生平介绍,布朗的生平介绍有哪些?

约翰·布朗出生在康涅狄克州托林顿一个白人农民家庭。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除奴隶制的呼声激荡着北美大陆。1834年,布朗组织了一个废奴主义团体。1854年,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派遣武装匪徒窜犯堪萨斯,布朗立即和5个儿子一起前往当地参加战斗,并在达奇亨利渡口歼灭了一批敌人,从此,布朗的名字传遍各地。

1859年10月16日晚,布朗在哈帕斯渡口发动武装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了,布朗等7人被俘。1859年12月2日,布朗英勇就义。

生平介绍,布朗的生平介绍有哪些

苏轼的两百字生平介绍?

【书 香 世 家】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 (午前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志在科举,但怀才不遇。苏轼道观私塾里度过童年, 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塾里读了三年,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十岁时母亲教他后汉书,在母亲教导下进步非常快。

【应 试 及 第】

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21岁的苏东坡和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进士及第。殿试时,献上二十五篇进策,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被评为翰林学士。

欧阳修很赏识他,提拔他,后来苏轼及苏辙便拜欧阳修为师。

嘉佑二年四月,母亲程氏去世,苏家父子三人在京,赶紧回乡料理丧事。

嘉佑四年,母丧期满,父子三人再度赴京都。

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是年举行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

【出 任 凤 翔】

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 ,离开父亲和弟弟,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郑新门才与兄长道别。

任职期间,闹过的水灾和旱灾,都得到很好的处理。但疲乏的工作加上官场的你争我斗,苏轼渐渐感到无比的忧戚。终于在英宗治平二年(1065)冬,凤翔的任期届满,苏轼迫不及待的奔回父亲及弟弟居住的都城开封。不料第二年他妻子死了,不到一年,父亲去世,带着沉重的心情,苏轼乘船运送父亲及妻子的灵柩回故乡眉山。

【王 安 石 变 法】

熙宁元年,神宗即位,服父丧期满的苏轼在继室王氏的陪同下离开故乡,第二年出任监官诰院。

此时宋神宗为重建面临困境的国家财政,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 苏轼由于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受到排挤。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落败,被迫请调杭州 (今浙江省杭州市),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及挫败感。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一得空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优秀诗歌。如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于望湖楼醉书>等。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开拓了一片更宽广的文学领域。

熙宁七年(1074),苏轼自愿调任密州 (今山东省诸城县),因那儿离苏辙任职的济南很近。也在密州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作如<超然台记>、<水调歌头 - 中秋怀子由>、<江城子 - 密州出猎>等流传于世。

【乌 台 诗 案】

后来苏轼被调任到徐州 (今江苏省铜山县)、湖州 (今浙江省吴兴县)。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时,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一位朝廷钦差,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诽谤朝廷,请皇上下令司法官员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案子轰动一时,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他祈福,许多赏识他的官员都舍身挽救,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学,生病的曹太后为他说情,最后只定 “讥讽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流 放 黄 州】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后来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在平淡地生活中找到喜悦,并坚定要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进。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名其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文章无论在思想还是在题材上都有了扩展。如 <前赤壁赋>,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后赤壁赋>等,此时的苏轼在文学艺术的造诣上已达极高的境界 !

元丰七年,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 (今河南省汝南县) 团练副使。旅途中曾遇王安石,二人虽有不同政治简介,却谈得非常投机,王安石对他评价极高。

【元 佑 更 化】

元丰七年,苏轼恢复名誉,被起用为登州 (今山东省蓬莱县)知事,不到十天,受朝廷之召出任礼部郎中。12月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崩逝,10岁的哲宗登基,逐次废除新法。新法派被排斥。昔日重臣重新掌政。史家称为「元佑更化」。

元佑元年(1086),苏轼晋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时兼任侍读。但此时的苏轼已对做官没有兴趣了。对王安石及新法的认识使他对新法有保留一件,保守派的人便说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新法派又不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东坡便变成夹缝里的人物。

元佑四年,苏轼摆脱派阀之争,请调转任杭州知事。苏轼在知事任内修筑了西湖苏堤。

元佑六年又奉召出任翰林学士承旨,并兼任侍读,但遭排斥,不到几个月又被调任颖洲(今安徽省阜阳市)知事。离开朝廷,次年转任扬州(江苏省阳州市)知事。

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书,十一月晋升为礼部尚书,此即苏轼从政的最高职位。

【南 行 千 里】

晋升高位后,受到的党派攻击也越来越多,郁郁不乐的苏轼请奏调任江南,末获批准。继室王氏又去世。

元佑八年九月,出任定州(今河北省定县)知事。同月,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元佑更化」宣告结束。18岁的哲宗开始亲政,重新推行新法。

绍圣元年(公元1094)四月,59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廷,贬为岭外英州 (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 (都还没到呢 !)又受命流放惠州 (今广东省惠州市)。在惠州的两年中,苏轼生活困窘,有时连酿酒的米也没有,吃菜也靠自己种。可是苏轼这一辈子,对磨难早就习惯了;对这一切安之若素,觉睡得还是那么香甜。朝廷奸人仍不罢休,苏轼被放逐到自古所说的天涯海角 - 儋州。在儋州,苏轼一贫如洗,他一边读书,读他最爱读的柳诗和陶诗 (他也只带了这两本书),作诗自娱;结交平民朋友,生活虽然凄苦,但深具特色又有内涵的苏轼,仍然超然洒脱,自得其乐。

最 终 之 卷

【永 存 的 诗 人 心】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五月,苏轼获赦免于流放海外之罪,此时,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 !然而此时,苏轼因旅途辛苦早已染病在身。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苏轼卧病常州 (江苏省常州市)并上奏致仕。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

66年的岁月里,或许波澜重重,或许生活窘困,苏轼始终未曾因而颓唐丧志,一直坚强的活下去。而最难得的,应属他始终保有,那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

退伍老兵生平介绍范文?

**,男,1981年Ⅹ月Ⅹ日出生,汉族,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市**区**镇**村村民。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每一项训练和每一次任务。

现龄40岁的退役军人党员**,虽已步入中年,却在人生壮年之时尽最大努力为**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默默无闻却又让人无比敬佩。

求东野圭吾生平的详细介绍?

东野圭吾(Higashino Keigo),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学专业,之后在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工程师,并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秘密》获得第52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四度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之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

辜鸿铭生平介绍?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男,外文名Thomson,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属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满清时代翻译家、学者。

因辜鸿铭学博中西,故人称“清末怪杰”、“清末狂儒”,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辜鸿铭翻译了四书之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清流传》(又名《中国的牛津运动》)和《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等书[2],向西方人宣传了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