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山下,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明显是败了
孙悟空被压在什么山下,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明显是败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虽然最终失败,但是虽败犹荣,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孙悟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胆识,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不住;李靖、哪吒、二郎神均对他无能为力。他让仙界大佬们对这只初世为人的猴子刮目相看,钦佩不已。最终如来佛祖亲自出马将其押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选定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首席大弟子。
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不负众望,以取经大业为己任,不畏艰辛磨难,凭借手中如意金箍棒,仰仗所学七十二变及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绝技降妖除怪,为成功取得真经立下汗马功劳。取经成功后皈依佛门被封为斗战胜佛。
至于齐天大圣的名号虽然是孙悟空自己喊出来的,但却经过了天庭玉皇大帝的批准,本来天庭没有齐天大圣这个职位,玉皇大帝为了安抚孙悟空特事特办,专门为孙悟空破了例封他为齐天大圣,当然这个齐天大圣有官无禄是个空衔。
在封孙悟空齐天大圣的时候是在凌霄宝殿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玉皇大帝亲口御封:
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
由此可见孙悟空的齐天大圣的名号真实有效,乃玉帝亲封。后来孙悟空因为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宴没有请他一怒之下反下天庭,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怪。
孙悟空大闹天宫直到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齐天大圣的名号并没有被玉皇大帝收回。天庭的人见到他依然称大圣这是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的了。
齐天大圣的封号是孙悟空靠自己的实力和本事获得的。具有权威、专属和唯一性,因为普天诸神只有孙悟空获封齐天大圣。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长达五百年?
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一掌拍在五行山下,原著有提到五行山乃王莽篡汉那年从天而降,到唐僧从长安出发是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那么王莽篡汉是公元8年,大概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蹲了600多年监狱,说好了五百年,延期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期,蟠桃、仙丹没少吃,即使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何况还有放牛娃给摘桃子吃,哈哈,应该是有山神土地给送吃喝吧?
美国版西游记作者是谁?
美版《西游记》这本书(准确的说是这剧本)作者是Peter MacDonald,中国译作彼得·麦唐纳;是根据中国明朝时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改编的。美版《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和《西游记》相同,分别是唐僧师徒和如来佛,观世音等。 剧中安排观音爱喝威士忌;唐僧变成高大英俊的美国学者;孙悟空则被压在蒸汽山下;唐僧和观音谈恋爱。 目前美版《西游记》剧本还没有出版。另外有许力翻译的《大闹天宫》英文版。美版《西游记》把大闹天宫变成了一场论辩。
杨二郎担山压太阳的故事谁知道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二郎一直将它追进了东海里,在海边被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筋疲力尽的二郎晕倒在三公主温柔的怀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后他们就结成了美满良缘(好像没有嫦娥什么事)。
关于二郎神的身世考证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号称为"天界第一战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而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尽管对于二郎到底是由谁演化、神化而来的有很多种说法,分别有"李二郎说"和"赵二郎说",但"杨二郎"还是可考的。首先,杨戬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轨的产物,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可见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则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后继来到人间,出名的的就有这位、七仙女、织女,还有后来的华山圣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没见有一位男天神下凡与凡间女子结合的。)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考而无果:杨家老大是谁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却毫无知名度,按说可不应该。)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则没名字,只知是华山三圣母。(在剧中听到二郎叫妹妹三圣母真有够滑稽。)
其实从传说的流传时间来看,最早"劈山救母"的事迹绝对是二郎的,但后来添枝加叶,以讹传讹的,就变出了"宝莲灯"故事。一笑此说是有根据的,因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带着明显的上古神话色彩,而沉香的故事显然要时尚的多,形成的时间也较晚。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传说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杨戬自幼便本领不凡,但后来师承为谁已经不可考,包括他独有的兵器--三尖两刃枪,好像中国也只有他一个人(神)用,再无别家。他额上的天眼又是如何来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据一笑所知,在中国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只眼的只有两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马王爷,就是让孙悟空上天后抢了饭碗那位。)待杨戬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干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于是他持了一把开山斧(奇怪,又不是枪了,可能枪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
母子相逢自是欢喜无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压得太久,十几年不见阳光,身上已经长满了白毛(别笑,这就是一笑说的上古神话的朴素),于是二郎将母亲放在山上晒太阳。这时,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为了消除自家的耻辱,便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太阳压住,再看天上乱窜的七个日头,便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二郎一直将它追进了东海里,在海边被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筋疲力尽的二郎晕倒在三公主温柔的怀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后他们就结成了美满良缘(好像没有嫦娥什么事)。
为了母亲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像也出现过。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杨戬败过的次数极度有限,一次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没有毒,这次败的丝毫不丢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阵,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后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摆平,这次败的也不丢人。
除却这两次危难,杨戬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但这杨戬却不得其用,始终是一个督粮官,可能是姜子牙的军粮太重要了,重要的宁可全军被围困,也要杨戬去督粮。我小时候经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杨戬做先锋,恐怕是一路凯歌,根本轮不到哪咤、雷震子等人表现。即便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能走的只剩杨戬和哪咤的时候,哪咤一阵着慌,“人马杀来,你我二人如何抵挡?”杨戬却镇静异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颇有银鞍照白马的子龙之风。运粮官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土行孙,另一个就是郑伦,这三个人均是奇异之士,却久不得战阵,只能在运粮的空闲时间帮忙打两仗。想到这,颇有些觉得杨戬和赵云的寂寞很相似,赵云也是不受重用,也许是另一种重用,主要是保护家小、断后之类的杂务。
曾有人说杨戬之所以没有像赵云那样被人所喜爱,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太模糊,我却很不愿苟同,杨戬性格很清晰,就是一个谦卑内敛的人,绝无孙悟空那种狂傲之气,也绝没有居功自傲的行为,虽然他屡次搭救哪咤,却仍然尊哪咤为“道兄”。
杨戬初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咤大吃一惊,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给哪咤留足了面子。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啸天犬解决了周信。在《封神演义》里,杨戬就是一个完人,或者说就是一个真神!
离开了封神演义,杨戬的形象便不那么光辉了,他也曾有过劈山救母的叛逆,也曾阻挠过三圣母(沈香的妈妈)的爱情,也曾和孙猴子大动干戈,当然,杨戬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他从来不是一个史实,他只是神话传说,如何涂抹他是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自由。
作为玉帝的外甥,他与玉帝的关系并不好,“听调不听宣”便是一种极度的个性,‘裙带’?如果杨戬的这种姿态也叫裙带的话,那么杨国忠之流就决不是裙带了,而是心肝或者五脏六腑了。不过高兴的是《西游记》并未把杨戬涂抹的太不堪,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个磊落之人。
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主要内容概括50字?
外道迷真性,天神助本心
猪八戒被小妖们捉住送进了洞里,金角大王告诉银角大王说是抓错了。金角大王说只有抓唐僧才可以,前提是把孙悟空捉住。银角大王变换成了一个老道士,骗过了唐僧,悟空答应背着老道士,他知道老道士是妖怪变的。
假老道搬来了几座大山将悟空压在了下边,把唐僧、沙僧捉了去回了莲花洞。金角大王说孙悟空神通广大,怕那山压不住他派了精细鬼、伶俐虫两个小妖拿了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去捉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