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大结局,朱瞻基的两个叔叔到底是何结局
一触即发大结局,朱瞻基的两个叔叔到底是何结局?
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在《大明风华》中朱瞻基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死的很悲惨,其实在历史上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燧是得以善终,而朱高煦则是被困在大钟之中活活烧死。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夏四月辛未朔,置东宫官属。壬申,僧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共姓姚,赐名广孝。甲戌,立子高炽为皇太子,封高煦汉王,高燧赵王...秋七月庚辰,勒石于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吕震以旋师谕太子,诏告天下。己丑,次苍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 ——明史
在历史上朱棣是将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的,朱棣在世的时候并不希望子孙相残的事情在次发生于是要求皇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皇孙朱瞻基发誓以后手上不可以沾朱家人的血。虽然情节和《大明风华》中不太一样,但是剧中引用明初开国丞相汪广祥的一首诗《画虎》:“虎为百兽尊,罔感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无论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继位之后也都遵循对父亲的承诺,登上皇位之后都对朱高煦和朱高炽予以加官进爵,同时将两人的儿子也都敕封,但是作为在朱棣靖难中的左右手朱高煦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皇位安排。在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的时候,几次都是朱高煦奋力杀敌搭救朱棣,朱棣也有承诺:“世子多疾,汝当勉励。”朱高炽担任皇帝的时候,父亲的承诺仍然在耳边回荡,所以朱高煦根本就不服气,而三弟朱高燧虽然也不是很服气,但是作为老三基本没有机会,这也是最后老三能活下来的原因。
朱高煦造反,宁为玉碎,朱高燧知天命不可违。在仁宗皇帝去世之后,朱高煦趁机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使靳荣以及旧部开始造反。宣宗朱瞻基不忍心违背诺言同室操戈,于是写信给朱高煦许以优厚俸禄并且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朱高煦显然是铁了心,于是开始不断的写信给朝中的官员,想要模仿自己的父亲朱棣靖难。宣宗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前往平定叛乱,同时希望叔叔可以放弃叛乱。
宣宗御驾亲征确实汉王毫无胜算,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朱瞻基又给汉王送来劝降书:“现在大军压境,只要你交出怂恿谋反的人,真可以免除你的过世,待遇和之前一样,但是如果你兵败被俘那么我只能按照法律,到时候你可不要怨恨我。”显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最后朱高煦在城内叛军的威胁之下不得不投降。本来朱瞻基是想放过朱高煦的,但是就在宣宗探视他的时候还要绊倒宣宗,宣宗大怒,最后将朱高煦困在大钟之下,活活烤死。
朱高燧虽然也想谋反但是却没有直接的证据,宣宗也说道:“先帝和二位叔叔甚为友爱。汉王谋反,朕不敢赦免。但赵王没有谋反迹象,朕不忍心辜负先帝。”最后得以善终,同时朱瞻塙继承朱高燧的爵位。可以说老三朱高燧因为自己的野心小最后也得以善终,相较于《大明风华》的结局好很多。
总结:在历史上皇权都是争夺都是很惨烈的,朱瞻基由于父亲和爷爷的嘱托可以说对待两位叔叔仁至义尽,但是朱高煦却贪恋皇权,最终难免被杀害。三叔叔朱高燧能够急流勇退,识时务最后也是得以善终,这也是朱棣想要看到的情况吧。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此提前辞职。以后全世界有政治或者非政治丑闻,都会后缀一个“门”字,比如“某照门”、“某影门”、“某台门”等等。
水门大厦,地处于美国华盛顿特区西北区泼托马克河畔,由一家五星级饭店、两座豪华公寓楼和一座高级办公楼组成。大厦的入口处有一个小型的人工瀑布,水花飘舞甚是漂亮,故而整个建筑群有“水门”的美称。类似这样的建筑群在美国有很多,只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这里办公,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指出。
1972年6月17日晚,天空阴沉沉的,月光也时隐时现。五名身穿黑衣的可疑男子避开安保人员,偷偷潜入已经下班的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5人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拿着手电在几个房间里来回地翻开。
正常来说,这栋大楼除了一楼的保安之外,已经空无一人。但是今天有一名民主党总部的工作人员,因加班回去得晚一些。5人潜入大楼后,便焦急地等待着这个人赶紧离开。大概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关闭了办公室的灯光,离开大楼。也许是心灵感应或者是感觉到哪里不对,这名平时下班就急着回家的工作人员,这次竟然在楼下抽了一根烟,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楼层,竟然发现办公室闪烁着几个光柱。
工作人员顿感不对,连忙跑回大厦告诉一楼的安保人员。保安直接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封锁了大楼的进出口。警察到来之后,很快抓住了这5名潜入大楼的可疑人物,并在现场搜查出大量的窃听器和偷拍的民主党文件。见到证据确凿,5人也不再隐瞒身份,其中一名叫詹姆斯·麦科德,自称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警方无权扣留他。
警察一听原来是中情局的大佬们,这事咱也没法管,但是身份还是要确定一下的。一查之下,发现这货纯粹是胡说八道,根本不是中情局雇员,而是白宫的雇员,而且还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首席顾问。其余四人是从古巴叛逃过来的,怪不得如此的不专业,会被发现。
这么大的一个人物,又牵扯到尼克松,警察也准备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但是却被无孔不入的《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与卡尔·伯恩斯坦知道了。第二天就将此事完完整整地刊登在《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
消息一出,各方震惊。最大在野党民主党的总部被人窃听和盗取文件,而负责盗取还是执政党共和党尼克松总统的首席安全顾问。民主党抓住了这个大把柄,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要求白宫给个说法。尼克松此时正在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麦戈文争夺总统宝座,这个时候发生这么一件事势必会影响共和党的选票。
尼克松第一时间否认与此次事件有任何关联,并表示这几人自己根本不熟,而且自己内部调查后,发现这几个人根本就不是白宫的受雇人员。这明显是有人栽赃陷害,是竞选中一些过于热心的人做出的错事。当时尼克松的个人声望和形象相当高,民众纷纷尼克松的鬼话所被欺骗,这件案子也被当成了一起司空见惯的非法闯入案件慢慢被人遗忘。两个月后,尼克松轻松地拿到501张选票,以压倒性的优势连任下一届总统。
你认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吗?故事的高潮从此刻才刚刚开始。尼克松的连任让一个人心里很不舒服,这个人代号“深喉”。这个隐藏在暗处的家伙,直接写了两封匿名信,一封寄给了《华盛顿邮报》的那两名爆料记者,一封寄给了法院,声称水门事件另有隐情。在媒体的大肆炒作之下,美国国会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要查清这里面的隐情。
果然,被抓的詹姆斯·麦科顶不住压力,将自己的顶头上司,白宫的法律顾问安迪给出卖了,说都是他安排的。
尼克松一看已经查到了自己身边人,在查下去自己肯定会暴露,不如让安迪将事情都承担了。安迪却是懂法律的,计算如果自己承担这个罪名,至少40年的牢是跑不掉了。于是安迪决定这个锅他不能背,抱着坦白从宽,回家过年的想法,安迪主动向调查委员会坦白了一切,争取夸大处理。
安迪的反水让尼克松很尴尬,但是身为总统怎么能坐以待毙。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说自己对于水门窃听事件毫不知情,有可能是底下人私自的行动。安迪说这么多,也没有什么证据,总之我是清白的。
“深喉”见一计不成,又出新招,爆料尼克松从1971年开始,就在白宫安装了窃听器,用来记录与下属的谈话和电话内容。吃瓜群众发现总统原来早有窃听的爱好,还将此事和水门事件联系在一起。一时间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
调查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白宫窃听器的所有录音带。尼克松以总统特权拒绝了,并将此事闹上法庭,让司法部门介入水门事件的调查。尼克松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掉上交录音带的命运,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了。
司法部门任命检察官考克斯调查水门事件,考克斯和尼克松的私交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只要牵扯到案件,考克斯是出了名的六亲不认。
考克斯一上任,立马勒令让尼克松限期交出录音带,丝毫不讲个人情面。尼克松一看原本想找个熟人糊弄一下,谁知道这小子竟然不给面子。但是咱也不能束手就擒,要听录音带是吧,可以!但是白宫的录音里面国家机密多了去了,你级别还不够,我找个人听了之后再转述。
这种事情也算合理,但是尼克松找来了德高望重的参议员约翰·斯特尼斯。考克斯一看是此人,勃然大怒,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原因是约翰年龄很大了,听力非常的差,根本听不清录音带中滋滋啦啦的内容。
考克斯直接拒绝了听别人转述,让尼克松麻利的把录音带交出来。尼克松一看考斯特不讲情面,也十分生气,心想我还治不了你了?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晚。尼克松开始了让他后悔一生的骚操作。他先把司法部长叫来说,考克斯不听话,我作为总统都亲自解释了录音带里有国家机密,他还非要录音带,你赶紧的把他开除了。
但是司法部长比考克斯更加捍卫司法独立,你先别让我辞退他了,你这样的总统我不伺候了。于是司法部长辞职了.......
尼克松心想不不干,有的是人想着你这个位子。于是他叫来了司法部副部长说,把考斯特辞退,你就是新的司法部长。副部长也是一个耿直男,瞧不起人是吧,我也不干了。这时一直被正副部长压制的司法部三把手跳出来,他们不干我干。于是三把手走马上任成为代理司法部长,耿直男孩考克斯被开除,找两位老领导打高尔夫去了。
尼克松的一番操作后还没来得及开心,这个被称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事件却引起了民愤。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政权干预司法独立的新闻在媒体上曝光之后,仿佛是捅了马蜂窝一样。
生性爱自由美国人认为尼克松的做法已经触及到民主政治的底线,抗议电报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媒体也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认为这是尼克松迈向独裁的第一步。更令尼克松无语的是,考克斯被辞退了,新上任的检察官却也是一根筋,要求尼克松拿出录音带。
尼克松决心顽抗到底,于是便找来人想办法将录音带里的敏感内容抹掉。一番操作下,第一批录音带被送到司法部。不知道是否尼克松今年走背字,这一批手下没有一个能靠得住的。送到司法部的第一批录音带中竟然有一个重要的录音没有抹除。里面正好记录了尼克松在水门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就开始参与策划掩盖事实真相的行动。
新检察官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重要线索,国会也不能熟视无睹。要求尼克松将剩下的第二批录像带全部上缴,不能故意拖延时间。第二批录像带中有关于尼克松的更多黑材料,被曝光的尼克松一时间成了过街老鼠。
这个时候的尼克松已经是众叛亲离,没有人敢和他扯上关系,连共和党的同僚都开始纷纷远离他,下一步他即将面临弹劾。在弹劾案前一天,没有翻身机会的尼克松选择了主动辞职,保留了些许颜面。
而操控着整个事件高潮的幕后人物“深喉”,一直到2005年才自爆身份。原来他是美国联邦副局长费尔特,胡佛死后费尔特应该接任局长,尼克松却安排了其他人,导致费尔特怀恨在心。水门事件发生后,费尔特觉着这是报复尼克松最好的时刻,于是利用职务之便,搜集了尼克松许多黑材料。而且每次爆料都恰在好处,还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点解阿Sir系阿sir大结局剧情?
最后结局罗Sir与Miss Ho在一起了。
角色介绍:
罗耀华演员,陈豪。
中学中文教师/警方卧底。重纪律,富正义感,正直不阿,典型男子汉大丈夫性格。再加上讲原则,又主观,相信自己一套,而且坚持到底,绝不妥协,故朋友不多。对社会国家,忠义报效。对父母,孝顺至极。对亲朋戚友,重情重义,得人恩果千年记。支持“性恶论”,认为人先管而后教,奉行严刑峻法以治理天下。
何妙雪演员,杨怡。
齐齐哈尔同乡会林天光纪念中学体育及通识教师。善良有爱心,和蔼可亲。热血热诚,个性坚毅,锲而不舍。视金钱、名利如浮云;反而着重理想追求,与一般港女大唱反调。为人顾家,重视家庭。虽然父母重男轻女,但从不介怀,一家人温馨融洽。相信“性本善”,有教无类,面对问题学生亦能用耐心及爱心将其感化,甚得学生爱戴。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齐齐哈尔同乡会林天光纪念中学”是九龙城区一所band 3中学。学校成绩不单强差人意,更是区内出了名云集坏学生的学校。虽然该校保龄球队曾经称霸学界,但时移世易,已今非昔比。
林耀华(陈豪饰)出身于纪律世家,祖父罗振邦打过游击、亡父是殉职华籍英兵,受到二人薰陶,自小立志投身警界。奈何母亲独力养大耀华,不欲他重蹈其父覆辙,孝顺的耀华最终选择当上“齐齐哈尔同乡会林天光纪念中学”老师。耀华支持荀子“性本恶”之说,认为人要先管而后教,主张以严刑峻法管治学生。
如此一个注重法纪的阿Sir,遇上顽劣至极的学生,当然水火不容,尤其公认为老师杀手,人称 Killers 4(简称 K4)的四大恶人,战事一触即发。横行霸道的K4,为了推翻耀华的“极权”管治,设局陷害,竟让他蒙上“偷窥狂“”的不白之冤。
耀华因追求嘉岚而与倪锋关系渐见密切。耀华一步一步进入进兴的心脏地带,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找到实质证据,以为可以把进兴一网打尽。但魔高一尺,倪锋将所有犯罪证据推到其手下盛世龙身上。虽然倪锋暂时脱身,不过进兴的元气重重受挫。
耀华一方面要尽卧底职责,一方面却不忍学生因为丧失为校争光机会而导致杀校,情义两难全,耀华将如何抉择。
日本历史上绯闻最多的女天皇是谁?
我是@俗人何金水,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到底日本历史上哪位女天皇绯闻最多。
日本历史上一共有八位女天皇,其中据野史记载,绯闻最多的应该是第六位的【孝谦天皇】。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次在位期间倚重表兄藤原仲麻吕,放任其专权,且以兴修宫殿为名行秘密同居之事。
一次退位期间,与鉴真大师徒弟道镜和尚研习佛法,日久生情;其后重新登位,任由专权,大造冤案。
身份1:阿倍内亲王孝谦天皇本名阿倍内,是日本第46代天皇,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2年)。
由于其母光明皇后还生有一名皇子,1岁夭折,而圣武天皇虽然还生有2子(他户亲王、安积亲王),但由于他们都是庶子,因而无法被立为储君。
(阿倍内亲王剧照)
由于皇后无法再生育后,圣武天皇只好册立阿倍内为皇太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阿倍内成为日本史上首位女太子。阿倍内成为储君后,拜大学者吉备真备为师,由此学到了很多治国理政的知识。
(吉备真备画像)
吉备真备: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公卿),曾任两次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717年(养老元年),作为遣唐学生到中国,学儒学、律令、礼仪等。735年(天平七年)归国,携回并献上《唐礼》13卷和历书、兵书、音乐书、武器、乐器、测量器具等。任大学助、东官学士,为阿倍皇子(孝谦天皇)讲授《礼记》、《汉书》等。752年(天平胜宝四年),又以遣唐副使与藤原清河(正使)等来到中国,754年,归国,任大宰大贰。身份2:孝谦天皇天宝八载(749年),圣武天皇将皇位让给太子阿倍内,是为孝谦天皇。
孝谦天皇登基后,倚重表兄藤原仲麻吕(光明皇后之侄),不仅让他尽掌军政大权,而且还以修缮宫殿为由,公然搬进他的家中与其同居。
依仗着女天皇的宠信,藤原仲麻吕专断朝政、排除异己, 可谓权侔人主。
(藤原仲麻吕画像)
还有一种说法,其实早在皇太子时期,二人早有私情,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成为孝谦天皇后,表哥做了丞相。
表哥专权主外,孝谦后宫纵情淫乐,两人各取所需,彼此相安无事。
当然,玩乐总有腻味时候。
754年,唐东渡鉴真大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天皇仿佛这段时间在佛法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着寂寞的时光。
4年后,孝谦天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念佛吃斋。
(鉴真大和尚塑像)
念佛吃斋实在是枯燥,凡念怎能轻易根除?
直到后来遇到了另一位“真命天子”- 道镜和尚
道镜和尚是唐朝鉴真大师的徒弟,精通多国语言,生的眉清目秀。孝谦久惯风情,像道镜这样的小鲜肉怎能抵抗住她的进攻,没几个回合,道镜就成了孝谦的“俘虏”。
既然和尚重惹凡尘,欲望就不止于此。
6年过去了,道镜竟然仗着女天皇的宠爱,变成了一个嗜权如命的男人,他开始怂恿孝谦夺回权力。
公元764年,孝谦重新进入权力中心,为了道镜她要重出江湖。
为了新欢,除掉旧爱,藤原仲麻吕(表哥)被处死,淳仁天皇被废黜。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孝谦天皇再次登基,并改称号为称德天皇,随后道镜和尚被封为大国师,所有一切都在女皇掌控之中。
同时,阿倍内也成为日本史上唯一一个两次登基的女天皇。
不得不感叹,好一个狠心的“为爱鼓掌”的女天皇!
身份3:称德天皇称德天皇在位期间,继续大力推行佛教。在此期间,道镜一路青云,最终升任法王兼太政大臣,不仅尽掌国家军政大权,而且还建立规模宏大的法王宫,其规格跟皇宫无二。
可能是实在太喜欢这个道镜和尚了,称德天皇甚至还想让位与他!
是的,你们没听错,就是这么宠溺,幸好大臣和气清麻吕等人的极力阻挠才没有得逞。
改朝换代!公元770年,称德天皇驾崩,终年59岁;继位的光仁天皇第一件事情就是罢黜道镜和尚,贬往下野国药师寺担任主持。
道镜和尚估计是太郁闷了,没过两年便病死了。
(日本影视剧中的孝谦(称德)天皇)
据史书记载,虽然孝谦(称德)天皇一生未婚。
而且据野史传说,天皇私生活方面很放纵,经常用美色来统御群臣,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史料《公卿补任》中记载:“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吕,以天平宝字符年七月二日,谋反伏诛。至是雪冤。当时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独公也。”可知孝谦天皇治下,冤死者众多。
看来这位女天皇统治手段真有一套,很好的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来抓住重点,解决问题,所以只有这样,才能统治天下。
(完)
【感谢阅读,喜欢内容的话可以点赞回复+关注,我是@俗人何金水。】
案发前为什么要向他的婶婶要钱?
安徽亳州被警方悬赏10万元通缉的16岁少年王凯,在8月31日被警方抓获归案了,至于王凯为什么杀害了自己的婶婶,警方还在进一步的侦办中。
8月25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辖区发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名30多岁的女子被杀害,其儿子被砍至重伤,现在正在重症监护室治疗。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一名16岁的少年王凯有重大作案嫌疑。
王凯的父母离异,他在初一就辍学没有读书了,跟随他的爸爸去打工。后来他的爸爸再婚,他就好像显得是多余的一般,这样的环境自然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王凯杀害他婶婶的原因,根据多位知情人透露,他和婶婶一家有一些小摩擦,而且他由于没有读书,交了一个女朋友,但是他在家里的位置,让他没有什么钱,而且估计也是不屑于向家里要钱。于是找到了他的婶婶,有传言说他的婶婶平时为人不错,估计对王凯也是有一些照顾的,所以王凯才会向她要钱。
为什么王凯会找他的婶婶要钱呢,又是在8月25日?因为那天是七夕,既然他交了女朋友,想必是为了买礼物给他的女朋友吧,但是他又不想向家里要钱,于是找到了他的婶婶。但是他的婶婶没有给钱他,而且对他进行了教育,但是这时候王凯只想要钱,一个16岁的少年是非常叛逆和冲动的,要钱不成就杀害了他的婶婶,而且还重伤了婶婶七岁的儿子。不过王凯杀害婶婶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警方的调查和公布结果。
王凯杀人案件,也影射了现在很多对孩子缺失教育和教导的家庭的问题存在,没有良好的指引,这些少年很容易误入歧途,自己和对社会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