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须,每年最热的都是作文题目
肉豆须,每年最热的都是作文题目?
15年山东高考考生,《丝瓜藤和肉豆须》,当时一脸懵逼的自己,写了离题作文,因为语文成绩实在太差选择了复读。
16年作为复读生在高考考场,题目相比上一年似乎简单了一些《你的行囊》,似乎按平时的套路套路一个还挺简单,我不记得自己当时写了什么,但记得自己当时有点忐忑害怕再次跑题的紧张心情。
所幸没有跑题第二次,现在也在了一个还可以的学校读书,感谢阴差阳错的经历。
比哈特❤
哪个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最有难度?
2017的高考作文,连段子手都绝望了!看看小编呕心沥血为大家整理的答案!1,全国卷Ⅰ(适用地区: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安徽)
网友吐槽:给外国人写文章怎么能用中文?写中文肯定要离题(小编不厚道的笑了)还有人吐槽,这是大学生的四六级作文题目
甚至有人觉得,应该精通各国语言才能及格:
面对这样的作文,他们是这样写的:
还有人真的给出了“英文”版的作文答案:
高三同学是这样写:
有网友甚至暗示:这是一个零分作文题!
2,全国卷Ⅱ(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有考生直呼:第一次,看个作文题目都用了7分钟!考生坦言:自己都不记得一个小时前究竟写的什么!众人不得不感叹:果然什么题都有鲁迅!卷Ⅱ的考生都绝望了大家纷纷表示心疼全国卷Ⅱ的小伙伴:
3,全国卷Ⅲ(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卷Ⅲ的伙伴连题目都看不懂~根本无法下笔!卷Ⅲ的小伙伴看完去百度,表示闻所未闻!!!老师们都说难!众人纷纷与高考相约下一年
这是认定自己要复读的节奏了大家纷纷表示绝望,泪奔ing~
生无可恋想去搬砖,感觉自己高中三年白读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4,北京卷:
段子手都无能为力的,有网友吐槽:这是一道送命题
微作文题目:北京小伙伴看了题目,表示已眼瞎~
5,浙江卷:
这位“有作之家”叫卢新华:他是被称为中国伤痕文学开创者的著名作家卢新华,2010年12月6日,他写了一“论三本书主义”,发表于《人民日报》
这道题怎么写好呢?
卢新华是这样说的:当然是照我那样写最好!(这是要气死浙江同学们啊!)
网友吐槽(我笑了):卢~最后一条微博是2015年发的,现在已经被大家刷爆:……大家这是要和他拼命的节奏啊!
6,江苏卷:有人坦言,第一瞬间拿到题目都蒙了
还有人为偏远地区抱不平
有人觉得角度太宽~想选灵车江苏同胞是这样写的:
7,山东卷有人吐槽,许嵩押的才是最准的:
山东人民是这样写的:
8,上海卷:
网友们是这样吐槽的: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都不简单,
看高考的学姐表示,谢谢当年出题老师的不杀之恩: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连段子手都绝望了~
PS:这些答案都是来自各省考生,网友的真实感受,大家觉得小编写的可以的,可以点个赞哦!比心~(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近二十年山东语文作文题目?
这是我所找到的从2000年开始的山东语文作文题目。
2021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 写篇“热爱劳动”的演讲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 写给2035年18岁的那一代人
2017年 24小时书店
合肥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
拾荒者也可在此过夜
安徽合肥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
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2016年 备好的行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2015年 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4年 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3年 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着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2012年 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1年 《这世界需要你》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2010年 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9年 见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8年 “春来草自青”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7年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2006年 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5年 双赢的智慧
皇帝造物,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墩的平坦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皇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式样。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的处事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的“双赢” 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年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2年 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1年 关于“诚信”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00年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为啥每年高考作文题出炉总能引发吐槽?
每年高考大幕拉开,除了父母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之外,各路段子手各显神功,作文一出,你才明白,什么叫高手在民间。
@一个的一:山东作文题《丝瓜藤和肉豆须》,我只想问肉豆须是什么?幸亏不是我考,要不然连题目都看不懂也是醉了! @杰克波比 2015山东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我觉得城里没见过这两东西的孩子出考场可能要骂娘了:你们乡下人真会玩。 @龙子祯:#2015高考作文#山东今年的作文又发大招儿了,其实不难,But:学弟学妹们见过丝瓜藤,知道肉豆须是个啥嘛?这无疑是个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文题目。 @c束搏:湖北作文题《喷泉与泉水》——山里的泉水对城里的喷泉说到: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毕业这么多年,我们还能看懂的也只剩作文了……
还好我们都不在考场上……
毕竟没几个人懂文综理综数学英语,就语文作文的准入门槛看起来最低~
如何计算卤水与香料的使用比例?
我是木子,专业卤肉十余年,下面以我的实战经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说到卤水和香料的使用比例,在我看来应该是食材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更为恰当,因为卤水需要香料,只是在新起卤水的时候,等到卤水成熟后,再卤制食材,只需要计算食材所需要的香料。后期每使用一次卤水、香料包都能做到精心打理、认真使用的话,卤水中的香味会始终维持在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但是这条问题,问到了卤水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所以我认为香料的使用比例应该从新起卤水和食材这两个方面去解答。
先总结食材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我们制作一桶卤水,一般都是以食材为基础来计算香料的,所以要先总结食材和香料的使用比例。综合来说,香辛料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因为即使同一种香料,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应用在不同的食材里、以及受卤制加热时间的长短等等因素的影响,都无法用科学的手段做出绝对化的比例,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香料的味道特征、适用食材等因素大约搭配出相对适用的比例。一般来说这个比例可以依据下面4个因素来确定。
●1.根据食材的特点确定比例:我们常用的食材如猪、牛、羊、禽肉类、海鲜水产类等食材的性格特点是不一样的。猪肉香味充足、鲜味不足,牛羊肉有很强的膻味,禽肉类鲜味足,略有腥味,海鲜水产类为腥味足。香料在使用时,一般以去腥除异味、增香味为基础。腥膻味比较大的食材香料的用量就比鲜香味足的少。以卤猪下水为例:
香料的总体使用量占到食材总量的1.5%~2%之间(经验所得),即100斤食材需要香料750克到1000克。香料的用量太少,起不到去腥除味的作用,香料太多却又压制食材本味,吃起来中药味太重。
鲜香味足而略有其他异味的食材,香料的总体使用量占到食材总量的1.2%左右。
●2.根据香料香型的特点确定比例:香料的配伍和中药组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中药中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对香料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以最适合食材本味、去腥能力最强、附香效果最佳的香料作为君料,以辅助君料弥补其香味和味道不足的香料为臣料,以平衡药效,调和诸味的香料作为佐使料等。
通过使用“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香料在实际使用中,为食材食品总体设计出了特定风味。比如以八角为君、桂皮为臣的浓香型,以肉桂、良姜、白芷为君的浓香型,以小茴香为君,桂皮、八角为臣的清香型,以及辣椒、花椒为君,八角、桂皮为臣的麻辣浓香型等等。
总的来说,浓香型的香料使用量比清香型的要多一些,如果浓香型的香料使用量占比食材总量的1.5%的话,那么清香型的香料使用量也就占比食材总量的1%左右。
●3.根据香料的使用方法确定比例:香料的使用方法在卤水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料包型、散料型、粗碎型以及熬制料水型。
料包型香料出香虽然慢一些,但是香味持久,一个料包大约可以使用3~4次,在业内也有着比较节省的美誉,所以料包型香料使用的比较多。
散料型香料多用于一些大件食材的卤制,或着风味比较突出的食材。它的特点出香快、入味足,所以它的用量比料包型香料要少。
粗碎型香料就是将香料按照比例配合以后制作成颗粒,使用时放入料包后再入卤水中。它的出香速度比散料型更快一些,但是香味并不会那么持久。一般来说每次卤制食材都需要加入,正是因为每一次加入,所以它的味道比较稳定。但是对于成品颜色要求比较高的食材,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它的用量要比料包型香料少1/3。
料水型香料就是将香料按照比例配合后,加入清水小火熬制3~4个小时,撇去料渣,留水使用。这种方法常见于国内知名的骨里香卤水中,每一次卤制食材都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香料水,不仅香味稳定,而且对于成品颜色比较高的食材也同样适用。
总体来说如果使用料包型香料占比食材总量的1.5%左右的话,散料型香料占比食材总量的0.75%。粗碎型香料占比食材的总量的0.5%左右。
●4.根据地域、适用人群确定比例: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都有着久负盛名的酱、卤、熏风味,比如耳熟能详的潮州卤水、四川卤水、北方熏酱等,这些风味既然能千百年流传下来,那么就特别适应当地人群,也就有了所谓的口味上的差异,这个口味上的差异并不只是在咸淡之间,香料的使用量也一样,总的来说北方的口味重一些,熏酱卤水的香料使用量就多一些,而南方的卤水比较清淡,在香料的使用量上也就少的多。
如果北方卤水的香料使用量占比食材总量的1.5%的话,南方卤水的香料使用量也就占比食材总量的1.2%左右。
新起卤水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接上面说的,我们制作一桶卤水,一般都是以食材为基础来计算香料的,计算新起卤水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时,我们已经有了香料的使用标准。
在计算新起卤水和香料的使用比例时应该各师有各法,常见的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计算高汤加食材的总用量,再确定香料的用量。另一种只是计算高汤的用量确定香料的用量。(因为料包型香料用得比较多,我们还是以它为例):
计算高汤加食材的总用量,再确定香料的用量:(在新起卤水中使用高汤的重量可以算成和食材同等的质量,也就说一斤食材的香料使用量和一斤高汤的使用量是同样的)。
50斤高汤可以卤35斤食材,那么总量就是85斤,如果香料总量占比食材总量的1.5%,那么香料大约可以加入630克左右,这样通过卤制2~3锅以后,香味基本可以稳定的,然后将料包替换。
计算高汤的用量确定香料的用量:很多师傅是采用直接在高汤中加入一定量的香料,使之变为卤汤以后再次卤制食材。初次使用高汤,加入香料时味道会比较冲,不柔和,所以在这里高汤中香料的使用量一般是比上面的减半使用,通过两个小时的小火卤制,将香料包丢掉,等再次卤制食材时加入食材的香料使用量即可。
还是按照香料占比食材总量的1.5%计算。如果50斤高汤,那么先使用325克香料去熬制高汤,等两个小时后香料的味道融入到高汤中,然后再加入调色调味料成为卤汤,这里卤汤基本成型,再次卤制食材时计算食材的香料使用量即可。
写在最后在我多年制作卤水的经验中,香料的用量一般占比卤水(食材)总量的1%~2%左右,这并没有特别精确的数字,基本都是大约数,包括后期卤水成型每天基本卤这些东西,重量虽然有几斤偏差但是都可以忽略不计,例如今天卤了50斤食材,用了一个350克的香料包,明天再卤55斤的食材,甚至说60斤的食材,那么这个料包同样可以使用,如果在两三次以后这个料包味道变淡(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准确的使用次数,视香料的质量而定),那么就要立即去更换料包,不要过度透支卤水。
我是木子,专业卤肉十余年,以上就是平时的真实经验,希望能带给大家参考作用。喜欢作品记得点个赞,或者转发出去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并顺便关注一下木子小厨,我会继续为您分享烹调中的经验和技术干货。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