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诗歌中的赋比兴手法和比兴修辞手法一样吗
赋比兴,诗歌中的赋比兴手法和比兴修辞手法一样吗?
赋比兴表现手法与比兴修辞手法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
赋比兴举例?
“赋比兴”是《诗经》最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并且往往“比兴”连用,兴中有比,比中有兴。
《诗经·卫风·氓》中,“赋”的例句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既用了“兴”又起了“比”的作用的句子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的诗句如《诗经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兴手法的解释和例子八年级?
赋比兴是《诗经》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即直言其事,如:《诗经·氓》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是以此物比彼物,即比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将女子青春美貌比喻成鲜嫩肥硕的桑叶;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话题。
比和兴一般一起使用,合称比兴手法,上述两类都是比兴合用的例子。
赋比兴中的赋是什么意思?
赋比兴是诗经中的写作手法,赋,铺陈,也即汉赋中的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描述同一个事物,赋兴,并列结构,前一句起,后一句兴,如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比,是比喻,这里比喻与普通的我们现在的比喻还是有所区别的,喻主要喻事态。而且比喻,喻体也是起兴,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室其家又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兴,就是起兴了,除了喻兴之外,也可能是不相关的事情。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是一种经典的用法,如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看着像喻兴,其实已经很不像了,又如: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又如: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从上述例子我们看到,赋比兴在诗经或者在其它诗词当中,已经是分不开的写作手法了。由于中国人含蓄的特点,往往使用赋比兴能够得到大众的共鸣。
在后来的一些应用中,喻兴中,本体不见了,只剩比喻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叫做意象,只要有这意象,就能想到另一些情绪。比如杨柳代表离别。而街道总是伤心的。赋比兴的手法在现代歌中也有应用,要想歌写得婉约,使用赋比兴能使得歌曲更有内涵。
大话西游片尾曲《一生所爱》部分歌词如下:
从前现在 过去了再不来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天边的你飘泊 白云外苦海 泛起爱恨在世间 难逃避命运”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是正常的起兴手法,”红红落叶长埋 尘土内“ 是意象,其实也是兴,相对于下一句是起,接着兴,”开始终结总是 没变改“ ,接下来全部是兴。”苦海,泛起爱恨“ 本体没了,喻体也不是很明确。而郑少秋在大时代里唱的岁月无情有词是这样的:
巨浪 卷起千堆雪日夕问世间 可有情永在巨浪 翻起多少爱段段乐与哀总 叫人意外未完待续====
赋比兴仿写开头?
那天的寒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般,而我瞬间的热情也在父亲那句过厉的责骂中迅速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