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离别处下一句,你觉得哪首古诗词描述的情境最悲惨

2023-03-04 17:12:03 97阅读

谢公离别处下一句,你觉得哪首古诗词描述的情境最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的上片写夜晚时分,南唐后主李煜默默无言地独自登上西楼,楼上方的明月呈现钩形,一棵梧桐树独自站立在被秋色笼罩的庭院内。下片词人由景入情,那剪不断,理不清的正是亡国的离愁,此情此景,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谢公离别处下一句,你觉得哪首古诗词描述的情境最悲惨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是苏轼悼念亡妻而作。词的上片写苏轼对亡妻的思念,生死相隔多年也难以忘怀,纵然再度相逢,你也会认得“我”,因为“我”早已尘埃满面,白发如霜。下片写词人夜晚梦到了亡妻,你正对着窗梳妆,我俩相视无言,彼此泪如雨下。年年使‘我“肝肠寸断的地方,是那月夜下的松冈。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作于词人的后期,词人跟随宋朝廷南迁,颠沛流离,再加上词人的丈夫离世,国破家亡,怎一个愁字能够说的清楚呢?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词人婚后不久所作,词人与丈夫两地分离,这首词写出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相聚的愁苦。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词人被弹劾而闲居时期。年少时不知愁滋味,喜好登楼远望,为写词没愁也说愁。如今尝尽了愁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只能道秋天的天气真个凄凉。

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作者:李白

出自唐代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赏析】

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无意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怀抱的希望终于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这首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自然会使诗人想起种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桥。这个地方原本就蕴蓄着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里胡姬殷勤招呼,举杯在手,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极。在朋友临当上马,相别即在顷刻之际,诗人含蓄地倾诉了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这表面上是写诗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实际上是暗喻心中难以表达的感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鸟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风吹、日没,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诗人道出这么两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却包含着很深广的忧愤。现实既是如此,诗人是这样来考虑他们彼此的出处行藏:“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像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是对政治污浊的深恶痛绝,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远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合归隐之情。历史上,著名隐士许由的事迹影响长远,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暗含着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这个诗题下的两首诗,虽可相对独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后一首才更高,后一首则必须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诗意仅止于同归颍水,追踪许由,那还只是一般诗人的手笔,而到了第二首把诗意翻进一层,才是李白所独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绿清澄的颍水。”这一句把归隐的愿望写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体的、美好的、能够感触的形象。“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表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十分洒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贵尽在不言之中了。“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临时拉来指桑骂槐,这是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视这种假隐士,所以他说不洗心而只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诗人认为不论是进是退,是隐居还是出世,只有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谢安,正是这种典型。“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就是说这首诗以立意取胜;“著笔平”,也就是用语朴实。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是汉魏风骨的继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即全篇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诗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这首诗,决不是那些用词雕琢、一味铺陈语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9-610 . 2、 徐永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08-310 .

赞美武汉的句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跳进黄河洗不清

圣人出,黄河清

句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v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钱镠 【句】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张孜 【句】 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

张九龄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宋之问 【伤曹娘二首】 河伯怜娇态,冯夷要姝妓。寄言游戏人,莫弄黄河水。

朱斌 【登楼(一作王之涣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一作朱斌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畅当 【蒲中道中二首】 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我欲涉其崖,濯足黄河水。

孟郊 【送柳淳】 青山临黄河,下有长安道。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

刘采春 【??y曲六首】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王建 【舞曲歌辞·独漉歌】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建 【独漉歌】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乌日中,鹤露宿。黄河水直人心曲。

王昌龄 【横吹曲辞·出塞】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偃 【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刘禹锡 【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李颀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王昌龄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王昌龄 【旅望(一作出塞行)】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常建 【塞下曲四首】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高适 【九曲词三首】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杜甫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柳中庸 【河阳桥送别】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柳中庸 【征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李益 【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 【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孟郊 【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白居易 【河阴夜泊忆微之】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白居易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李德裕 【上巳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无宵梦向吴州。

李涉 【逢旧二首】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不知留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鲍溶 【塞上行】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李商隐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离思羁愁日欲晡,东周西雍此分涂。回銮佛寺高多少,望尽黄河一曲无。

薛逢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司空图 【浪淘沙】 不必长漂玉洞花,曲中偏爱浪淘沙。黄河却胜天河水,万里萦纡入汉家。

司空图 【偶书五首】 新店南原后夜程,黄河风浪信难平。渡头杨柳知人意,为惹官船莫放行。

胡曾 【咏史诗·黄河】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周朴 【塞上曲】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和凝 【宫词百首】 玉甃莲池春水平,小鱼双并锦鳞行。内中知是黄河样,九曲今年彻底清。

王偃 【明君词】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李峤 【又送别】 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戎昱 【塞下曲】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王维 【榆林郡歌】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孟郊 【杂曲歌辞·羽林行】 朔雪寒断指,朔风劲裂冰。

胡中射雕者,此日犹不能。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挥鞭决白马,走出黄河凌。

李白 【古风】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李白 【赠崔侍郎】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李白 【寄远十一首】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非要评个唐诗第一?

如果非要评也评不出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难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个人审美品位不一样,所喜欢的作品类型也不同,然而也正因为文学作品这样的特性,才使得其大放异彩。试想,如果所有的诗词、文章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那不是成语文考试了吗?

唐诗就分很多种体裁,有绝句、律诗、乐府、歌行体,其中绝句又分古绝、律绝,律诗又分古律、今律,总之,唐诗的体裁丰富多彩,至于具体怎么分,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其中就按照不同题材归纳好了,看一眼就知道。

按照我心中所想,写几首我认为最好的唐诗吧。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这首诗很有意思,现今流传着很多唐诗选,其中大多以《黄鹤楼》为七绝开篇,更有人称其为“唐人七律第一”,可见其诗坛地位尊崇,据说诗仙李白当年登上黄鹤楼,望着眼前的壮阔美景,本想题诗一首,刚拿起笔就看到崔颢这首诗,李白读了一遍之后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题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来李白还是不甘心,又模仿崔颢的笔法,写了好几首诗,比较出名的便是《凤凰台》,开篇就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跟崔颢的诗如出一辙。

但这首诗的作者崔颢其人,流传下来的诗却不多,能被人所熟知的竟只有这一首,如果要问:有哪些诗人只有一首诗,却名垂千古?那我的答案中必定会出现崔颢同学。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要选一首足以跟《黄鹤楼》媲美的律诗,只能从老杜的作品中选一首,《登高》无疑是最适合的。无论是格局还是气势,诗圣都不输崔颢,在立意上我认为杜甫是远超崔颢的。讲真,我最喜欢的唐诗七律是李商隐的《锦瑟》,但比起这两首,《锦瑟》确实是差了一点,或者说整个中晚唐的诗,都略逊于盛唐,大概就是气魄上始终差了一点吧。

古人历来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诗词中对这事儿的描写数不胜数,杜甫当年在重庆奉节登高望远时,便写下了这首诗,时唐代宗大历二年,唐代宗李豫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在全国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但刚刚经历了差点亡国的战乱,盛世气象已经没有了,国家山河一眼望去,遍地是狼藉,老杜登高极目,百感交集,极沉郁顿挫之致,特别是结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让人唏嘘不已。

《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李白的诗,有时候觉得他确实是个侠客,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时候又觉得他不过是个中二少年,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还能给人打鸡血,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是凡人,因为凡人都有喜怒哀愁,连范仲淹这样伟大的人格都难免会“忧谗畏讥”,但在李白身上,你看不到一点世俗的东西。

在皇帝身边好好的,可由于受不了当个御用文人,发了点牢骚就被赐金放还,换做别人恐怕要写诗抱怨了,李白倒好,出门就去找朋友喝酒,席间劝酒就劝酒吧,他篇要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被贬了不开心?不存在的,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有酒就行了,其他人爱咋咋的;工作丢了怕没钱?不存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皇上赐的金花光了,我再去赚,多大点事儿嘛,岑夫子、丹丘生,赶紧喝酒啊别废话了。

你要说李白被皇帝赶走了,真的一点愁都没有嘛,那肯定不是,但李白之妙就在于,他知道怎么消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不是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小愁,而是万古之巨愁。

咋办?喝酒呗!

以上3首诗,都是我认为在唐诗中能名列前茅的,不论是“唐七律第一”的崔颢、以诗记录历史的老杜、还是永远飘逸绝尘的李白,他们的名气各有大小,后世受到的追捧也有个高低,但是他们留下的美丽诗篇,让人怎么忍心去分出个优劣呢?

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是否反映了李白戏剧性的人生变化?

谢邀。首先我们老看这两首诗的协作背景。

《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是在天宝元年(742年),那时候李白已42岁,从四川出来的他,漂泊了大半辈子,去过长安、太原也做过倒插门,也找过贺知章、也攀过玉真公主,不为别的就是想当个官,可到了不惑之前,啥管也没混到。

而就这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觉得这下子可有我施展拳脚的机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所以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首先我们根据这几个图片浏览下李白的求职生涯。

你说说人家李白容易吗?

在外面漂泊打拼了18年,才混到一个官当当,肯定开心的飞到天上去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直没当过官,也一直想当官的李白,觉得梦想实现的机会来了,此时他是想入仕的,所以心情愉悦。

可这就好比换工作,没换之前,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公司多么多么的好,可是真去了呢?也就那样。所以有了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是在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也就是李白拿到唐玄宗的offer,作了这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誓旦旦去了长安当官,后面被唐玄宗给辞退了之后写的。

官场和职场可不是那么好混的,更何况李白这个恃才傲物的刺头儿。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他不想于通过科举考试去当官。所以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可李白一身傲骨,恃才傲物,不拘小节,更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所以被穿小鞋是肯定的,后面惹得玄宗也对他不满。就这样他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写下了这首诗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从这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知,这时候的李白仿佛一位血气方刚的愤青,看透了官场这些权贵的嘴脸,不是一路人,才不要和你们一起玩。

所以这时候的李白宁可像偶像谢灵运那样,迷恋山水,也不想进官场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