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开房找我,大学里有哪些别人不知道的潜规则
校长开房找我,大学里有哪些别人不知道的潜规则?
这个问题呢,就找对人了。本人马上大二,但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对学校里的一些“套套”有了个基本的了解。虽然本人不是太喜欢这些东西,但它依然客观的存在着的。下面就为大家系统讲解下。
首先呢,给大家说些比较明面的事。(ง •̀_•́)ง在大学里面待了有些时间,
弯路走了很多,套路也走了不少;
有些道理如果早知道,
大学生活会不会过得不一样?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潜规则”,快来看看你中招了么?
潜规则一:逃课是大学的必修课
假,每堂课都有每堂课的价值
校园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其实无论如何,大学一定是学习的地方,但是选择学习什么,你或许有更多的自主权了!如果你不听课,那就拿出行动,在上课同样的时间里,自己学习有益的事情,收获更多的内容。
学长点评:贪玩有风险,逃课需谨慎!
潜规则二:大学一定要谈一场恋爱
假,见仁见智,看运气
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等一众校园电影的大卖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如果到大学毕业了,连恋爱都没有谈过?那真是荒废了”
诚然,电影里的单纯浪漫美好也都曾经让小编默默星星眼,但是大学生活当然不是没有爱情就天都塌了,我想大学最美好的地方在于还有无数未知的可能性就在不远的未来等着。
小惠学姐点评:没有什么是一定的,爱情来了,就好好珍惜。大学里的恋爱不考虑经济等世俗条件,或许是你享受纯洁爱情的最后机会;爱情没来,也没关系,时间用来提升自我,毕业后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嗯,一个人。
潜规则三:学得好不如混得好
假,学好了的基础上再来混得好
大学到底是应该以学业为重,还是应该多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很多前辈告诉我们:大学已经不一样了,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试炼炉!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学长点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提是纸上你都知道了。
潜规则四:大学一定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
假,看情况
大部分人参加学生会、社团无外乎三个目的:丰富业余生活,锻炼能力,当然也有人是冲着有和领导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去的。
学长点评:不管怎样,无招胜有招,建议大家可以先去瞅瞅,实在不行,咱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潜规则五:证书越多越好
假,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从进入大学就不得不面对四六级考试,之后蜂拥而来的专业考试,出国必备的雅思托福,就业也有各种从业资格证…..真是一直在考证,从未被超越!
点评:别让自己的大学时光在浑浑噩噩中过去,但是还是想说考证的事情还是量力而行,要多栖发展,也要重点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给大学生的几条建议
在大学里,平均每个学期有19周,
你的成绩,是由考试前的最后2周决定的;
而你与别人的差距,
则是由另外的17周决定的
尊严是最重要的,
但在大学里,要懂得利用这个空间锻炼自己,
让自己的尊严有足够大的承受力
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尊严的地方
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保留它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开心
你的价值在于你有用,而不是你听话,
对谁都笑脸相迎只会显得没有原则
放心地去喜欢,去讨厌
对陌生人,或者把对方当做一张白纸,
或者把对方当做你的朋友,
总之别当做敌人,
即使你听到再多关于他的不好传闻
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谢谢,
没有通知你,不要责怪,
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你自己弄清楚
如果你的家庭一般的话,那么请记得
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
比如二专或者将来的各种辅导培训班,
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
永远别乱花钱下面开始说比较阴暗的事了。(ง •̀_•́)ง
都说大学就是个小社会,我现在是体会到了.我以为很多东西可以等毕业以后再培养,比如口才,做事习惯啥的,但是我错了.毕业后,很多就大学的风格,不好改了.潜规则,就是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有时候,还要送礼品(本人很讨厌这个,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管送老师,还是同学.会拍马屁,口才好的话,就混的比一般人好.你想啊,国家奖学金就8000呢,学院的奖学金也有好几千元啊.党员这些,省优秀毕业生这些称号,利益纠纷总有潜规则吧.还有啊,大学考试成绩,就是任课老师评分啊,平时印象好,就多评几分,很自由.叫做:挂科不挂科,还要看你跟老师的关系,给老师的印象好不好.
然后,最明显的“暗”的事,那就是学生组织了,例如学生会之类的。假如你进入了学生部门组织,除了你在大一学年真的真的很努力有所作为,而且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这个,大二能留下来作部长的,就是那些所谓的会作秀,会拍马屁的,会“做作”的人了。说了这些,还是说不尽,还有像经费的之类的,等等。总之,学生组织的东西你是永远挖掘不完的。
说了这些→_→,就不吓学弟学妹了。哈哈,不过,我所说的明面上的一定要谨记哦,争取做一个好学生。最后,关于大学的“潜规则”听听就好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还是要自己去实践去体验才是最好的!
因为,当你经过了漫长的四年,
最后会发现,其实人生才刚刚开始。
好好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吧,
这样青春单纯的日子,或许真的不会再有了。
一个人可以卑微到什么程度?
在我看来一个人可以卑微到毫无底线的程度,但也要看是为了什么事情,有的事情是会让人非常卑微,甚至卑微到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爱情了,你一旦对一个人产生了深深的爱恋,而对方却对你冷淡的时候,你就会做出非常不冷静的事情,甚至一再打破自己的底线,感觉自己非常卑微,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在她面前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谈了。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更讨厌自己,但有的时候确实没有办法控制。
很多人都会说不喜欢你的人或者不在乎你的人就应该放下,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只有做到放下了,才可以释然,但真正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不管过去多少年,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我深深爱着的人突然不理我了,也不愿意给我任何解释,甚至连和我好好说清楚都不愿意,刚开始几天心痛的特别厉害,一种特别无力的感觉,每天脑子里就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让对方这么对我,知道对方很不愿意听我说话,还是经常去骚扰她,给她发微信,就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那时的我感觉自己非常卑微,曾经骄傲的自己 在她面前一点底线都没有。
因为自己很多的行为已经没有办法控制了,脑子里很多的不明白,很多的不理解都得不到答案,这样的自己说实话连我自己都看不起,明明知道这样做只会让事情变的更不可控,但还是不管不顾的去做,这样的我只会把她推的越来越远,人有的时候就会这样,入了心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才会明明知道这样卑微的自己只会让对方更看不起,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这么做。
总之:一段美好的感情是要双方去经意和维护的,人都不是完人,总会有些缺点,不管是再卑微或者是再委曲求全也好,但我毕竟努力过了,既然不可挽回了,也只剩下放下这一条路了,只有在乎才会做到卑微,才会做到委曲求全。
友友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留言给我!
一个单身女性怎么解决长期的心理需求?
三姨单身了一辈子,执意不嫁人!临终的时候,她抱着一个小盒子不放手。在她撒手人寰后,我好奇的打开看了一眼,瞬间泪水直流,也才明白了三姨这些年固执独身一人的原因。三姨的离去,于她而言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
三姨年轻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貌美如花,但长相清秀。而且,那时候外公外婆都是有工作单位的,一个是村里的教师,一个是在村里的居委会上班。
在那个年代,虽然是在农村,但这样的家庭条件是很不错了。所以,那时候我妈娘家四姐妹,去求娶的人家是排成了长龙,还有很多愿意当上门女婿的。
可兜兜转转,我小姨都出嫁了,三姨的婚事还是一直耽搁着。当时我外公外婆都特别着急,生怕她太挑剔,到时成了老姑娘,可就嫁不出去了!
但三姨倒是不紧不慢,反正别人给她介绍的城里小伙子,她是一个都看不上。后来,我外婆察觉着不对,看我三姨那样子,估计是自己私下谈了恋爱,又不敢吱声!一番询问下,三姨才坦言说是和同村的一个小伙子好上了。
可外公外婆一听,却坚决反对,因着那户人家是我们村里的贫困户,那小伙靠务农为生,父母早逝,爷爷奶奶年迈,他要撑起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外公外婆怕三姨嫁了过去,要跟着吃苦,所以怎么都不肯答应让他们在一起。
都说感情里的女人是盲目、固执的,三姨为了说服外公外婆,竟然还想着跟那小伙子私奔。最后实在是没了办法,只好妥协,让三姨他俩先交往看看。
外公外婆主要是考虑到家里条件还不差,想再考察下那小伙的为人,如果过关,那三姨嫁去,这边娘家平常多补贴着些也是可以的。
都是同个村子里的人,外公外婆看那小伙平时干活是个勤快人,这点是满意的!之后又经过几番深入的接触,发现他对三姨确实是很好。
有一回三姨不小心扭到了脚,脚崴处肿得不成样子,一个多月都走不了路。都是这小伙一直细心、耐心的照顾着三姨,每天背进背出的。外公外婆看在眼里,觉得他确实是做夫婿的不二人选。
最终,外公外婆松了口,答应了等三姨的脚好了之后,就让他们去领证结婚。知道那小伙的家境不好,彩礼半分没要,还倒贴了不少嫁妆。
他们这段感情终于是得到了认可!三姨能走路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跟那小伙去领了结婚证。然后就等着挑选个好日子,俩人摆酒设宴,把婚礼给办了。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好事未成,意外、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
外公外婆因为有工作,在四个女儿没出嫁前,家里有一块田地,就交由她们照看。当时大姨、我妈,还有小姨都外嫁了,只剩下三姨,到了插秧的时候,自然只能是她去了。
但现在有了准夫婿,三姨就能轻松些了。小伙接了三姨的活去干,帮忙在田里插秧,可据说明明那个时候并没有下雨,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小伙站在水里,突然就被雷电击中了。一阵巨大的响声后,小伙倒下了,再没起来。
等三姨赶到田地时,看到的是小伙冰凉的身体!领了结婚证,就差一个婚礼,俩人还没夫妻之实,就这样阴阳相隔了!
三姨一下子无法接受自己成了“望门寡”的事实,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不吃不喝,把外公外婆都急坏了。后来因为家里出了那么大事,外婆赶紧喊了我妈回去,让帮忙劝劝三姨,因为她从小跟我妈关系最好了。
在我妈的劝说下,三姨终于是稍微回过神,愿意出来见人了。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还是没能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外公外婆见状觉得不行,想着三姨虽然领了结婚证,但毕竟还是黄花大闺女,一辈子不能就这样耽搁了,便托了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
可三姨不愿跟任何人相亲,执意守寡,不再嫁人!几次折腾后,她竟然出现了精神失常的现象。这可把外公外婆吓坏了,再不敢逼她!然而,三姨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后来,所有人都怕了她,因为她不跟任何人说话,成天自己对着空气,然后手里抱着一个小盒子自言自语,总念叨着一句话,都是我的错,然后时哭时笑。
或许,对于小伙的离世,三姨的内心一直深受谴责,毕竟他要不是帮忙去插秧,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见三姨的模样,乡里乡亲都说我三姨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沾染上了。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大家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可不管怎样,三姨这模样,是怎么也不可能再嫁人了。
就这样,三姨一辈子未嫁,就住在娘家。外公外婆为她操碎了心,临走的时候还放心不下,最后还是我妈在征得我爸的同意后,把三姨接到了家里跟我们同住。有了我们的照顾,外公外婆才安心合眼!
三姨虽然精神一直不是很好,但从我记事那时候起,却觉得她并没有疯,我似乎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来。只是,我对她总抱着那个小盒子感到有些奇怪。
二十几年来,我们和三姨就这样友好的相处着。而三姨这不幸的一生,是在去年结束的。她查出了癌症晚期,不到俩月时间,就撒手人寰了。
在医院里,我们陪着她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可她临终的时候,还是抱着那个小盒子不放手,好像是一份执念吧!
出于好奇,我拿过那个小盒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竟然是放着那本结婚证。看起来已经很老旧,表面被磨破了。不知三姨日夜看着他们当年二人的结婚证,抚摸了多少遍,又留了多少眼泪。
而在那一刻,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看法,三姨这些年来,或许并不是真的精神出了问题,可能是她假装的。也只有这样,她才不用改嫁她人,可以坚守自己的爱情。想到这些,我不禁替三姨感到心酸,继而落泪。
多年来的思念和痛楚,只有三姨自己知道。所以,她才会郁结成疾,还不满50岁就离开了人世。不过早早的离去,于三姨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和幸福。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个单身女性怎么解决长期的心理需求?像我三姨这样,单身了一辈子,她的所有需求,都是靠着对一个人的爱意和愧疚支撑着。这是在外的任何物质无法替代的!不过,我三姨太过执着,这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如果她能够释怀,或许现在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一个单身的女性,要填补心理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过去,然后给自己找个伴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让你感到悲哀的是什么?
45岁时,坐拥了2套房子1个商铺,股票账户里还有100多万,优哉游哉地躺平,过上了梦想的财务自由生活。
哪知到了52岁,却欠下了几十万,守着一个半死不活的店,过着坐吃山空的生活,愁得头发要白了。
这是发生在朋友大哥身上的事儿。
他现在发愁到什么程度呢,就因为我去朋友家,和他见过两次面,现在托朋友想向我借钱。
可是,我也实在囊中羞涩,自己给孩子买个尿不湿,还要盘算下哪种更便宜呢。
我还纳闷,大哥几年前还财大气粗,是个带着我们吃399元一位的海鲜自助,拿整箱车厘子、两个大榴莲送人的主,怎么突然就缺钱了。
朋友一声叹息,说大哥早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现在却人到中年不如狗,也是自己做的啊。
不夸张地说,大哥是从穷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凭一己之力,把一家几口人从小乡村,带到了准一线的“大城市”。
他本来是学医的,但穷学生缺关系、少门路,想当医生有点难,就干脆做了销售。
二十年前,做药品、医疗器材的销售,很辛苦,但竞品相对少、市场空间大,每个月能拿不少提成。
在家人没出一分钱帮忙的情况下,大哥靠自己的工资,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78平。房价大概是1200元/平,现在差不多是22000元/平。
买房不用家里帮忙,结婚也是全靠自助,媳妇是同事,俩人是公司不同区域的销冠,惺惺相惜、强强联合。
结婚后,俩人又买了第二套房子,120平,不到3000元一平,现在大概是20000元/平。
后来,他们夫妻两个先后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大哥去了一家小公司当销售总监,大嫂进了一家外企。
当销售总的大哥,座驾从桑塔纳换成了雷克萨斯,戴上了劳力士,回老家时看见亲戚家的小孩儿,红票票一张一张地往外甩。
大哥是个重情义的人,他挣到了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亲人。
先是把父母接到了身边,一来可以帮他接送孩子上学,二来也能让老人少干农活、享享福。
妹妹,也就是我那个朋友,上大学的开销,基本也都是大哥出的,后来她买房、买车,大哥也都给了钱。
对他的这种行为,大嫂不鼓励,也不制止,只不过,她明确说了,俩人挣钱能力相当,花钱也AA。
大概2015年的时候,大哥已经是公司的副总,总经理是投资方派下来的人,有点外行,俩人经常意见相左。
一来二去,大哥觉得与其受这窝囊气,不如回家看孩子,又不是没钱花。
那时候,儿子刚上高中,3年后就要高考了,大哥觉得得重视起来,他通过上大学,从小乡村跳到二线城市了,儿子考个好大学,跳到一线城市,就实现家族跃迁了。
不过,他规划得很好,儿子似乎并不领情。
儿子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爸妈三天两头出差,他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长得白白胖胖,但成绩真的是一塌糊涂。
上高中,也是托了关系、花了几万元钱,进入的一个学风比较好的学校。
大哥希望盯着儿子上学,早上送、下午接,晚上到家看着写作业。
但长得比他还高的儿子,进家就把鞋一踢,进了自己房间,反手再把门“咣噔”一关,压根就不给老爸教育的机会。
令他气愤的是,儿子关心的事,是游戏、AJ球鞋、周末和同学去哪儿打球,以及和女生聊天,就是没有学习。
走后门进去的,本来就比别人成绩差一截,到了高二时,彻底稳居班级后三名,别说考985、211了,过大专线都难。
老师把成绩发到家长手机上,大哥在心里打了草稿,想好好讲讲自己的奋斗史,结果儿子毫不在乎,甩出一句:
“我不想跟你这种没素质的人说话,除了有几个臭钱,还知道什么?”
把大哥气得呀,差点心梗。
这时他也意识到了:挣钱让他充实、有成就感、解决了生活的大问题,但也让他严重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人到中年,面对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看着儿子在“邪路”上越走越远,却无能为力。
等儿子高考完,成绩不到400分,大哥和嫂子看着分数愁了两天,最后听一个朋友建议,给孩子选了个毕业后就业基本有保障的专科。
不管好赖,总算把儿子送入了大学;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的经济上遇到了危机。
大哥当初敢辞职,也是仗着有家底儿。
两套住宅,自住一套、出租一套,租金就能覆盖两个房子的贷款;一套商铺,租给别人开店,租金1.3万,基本够家里每月的生活费。
手里还有存款,不过大部分在股票账户里。有一段时间,他买什么什么涨,一天就能赚几万,看着让人兴奋。
这时,他趁机套现了几十万,投资开了一家美容院,主要项目是轻医美,打个水光针、做双眼皮、微笑唇之类的。
医美整形那么火,挣钱看起来是比较轻松的事。
一开始,确实也比较顺利,除去装修、设备的大头费用,每个月的营收基本能覆盖房租、人工费用,就是营销这个大头,投入不确定,全靠自己从腰包里拿钱砸。
做着做着就到了2020年,一个通知,就需要先关门、歇业。
2020、2021、2022这三年,基本都是如此,广告发出去了,客户预约了,却没法上门;原来充值的人,因为手里缺钱,也纷纷跑来让退款;一开始为了把房租压低,预付了整年的……
歇业,但员工还得维护着,每个月还发基本工资,这些,也是大哥自掏腰包。
祸不单行的是,他的股票账户,从红彤彤变成了绿油油一片,想割肉舍不得,不割肉就眼看着本金一点点减少。
原来租他商铺的店主,没有收入、付不起房租,直接退租跑路了。他再想把铺子租出去,但租金降了两次,都没有招到稳定的租户。
美容院要贴钱,掏空给了他的存款;商铺没了租金,家里的生活费少了点来源,生活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这几年,大嫂那儿也不是非常顺利。
2016年,二胎放开,两人心心念念想要个女儿,就追生了二胎。大嫂因此短暂辞职,孩子1岁后才又重新上班。
2018年,大嫂娘家父亲重病去世,老爷子在icu住了近一个月,因为大嫂是兄妹几人中,条件相对好的,就承担了大部分费用。
2020年,疫情到来后,公司业务受影响,工资也锐减,还受老板的气,但受气也不敢随便辞职了。
人到中年,面对经济压力,最大的悲哀就是:兜里的钱一摞一摞地减少,挣钱的门路和机会却越来越少。
今年五一,大哥的美容院又面临一个困境:彻底关门,还是升级改造。
关门,前期的投入就算打了水漂;不升级,跟同行比就缺少竞争力,但升级就要花钱。
一咬牙,大哥从妹妹、朋友那儿借了30万,投了进去。
结果刚过了十一黄金周,整个城市又进入了静默状态。
封控期间,朋友的妈妈又犯了心脏病,医生建议手术,费用也需要十万左右。
人到中年,面对父母家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双亲已老,儿女尚需照顾,环顾四周,都是需要依靠你的人。
其实,我也很清楚,大哥的情况,绝不是个例。
甚至,他这还算是好的,比他难十倍、百倍的,大有人在。
但面临困境,大家又不能停滞、伤感、退缩,正值上有老下有小,心里还有梦想的年龄,只能一步一步,咬着牙向前。
星光不负赶路人,但愿疫情早早过去,大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能找到正确的路子,拨云见日,生活得轻松一些。
为什么令人失望的老师越来越多了?
被社会和家长惯坏了,使有些教师完全带有目的进入教师队伍,完全有悖于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一切向钱看,无视学生的成绩好坏,体罚也时而有之,导致人们对教师队伍有了不好的认识。所以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道理就这么简单明了和透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