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背景音乐,再别康桥里有一句是在康桥的柔波里还是在康河的柔波里

2023-02-16 00:20:04 105阅读

再别康桥背景音乐,再别康桥里有一句是在康桥的柔波里还是在康河的柔波里?

再别康桥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歌曲原唱完整版?

轻轻的我走了

再别康桥背景音乐,再别康桥里有一句是在康桥的柔波里还是在康河的柔波里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寻梦撑一支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但我不能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与再别康桥类型差不多的诗歌?

席慕容的《渡口》《生别离》

渡 口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华年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生别离 请再看 再看我一眼 在风中在雨中 再回头凝视一次 我今宵的容颜 请你将此刻 牢牢地记住只为 此刻之后一转身 你我便成陌路 悲莫悲兮生别离 而在他年在 无法预知的重逢里 我将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再 如今夜这般美丽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包含哪些情感宣泄?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包含哪些情感宣泄,这首诗是何背景创作的?

谢邀!

看了之前几位老师的回答,可以说各有千秋。

在此,我还想从其他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一拓展。

徐志摩林徽因

一 从徐志摩的所学志向分析

虽然我们把徐志摩定义为现代派诗人,但是他最初的志向并不如此。

从他开始海外求学所看,他选择的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并且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再有半年,博士学位不出意外也可以收入囊中,只是他志不在此。头也不回直奔剑桥而去。

因为他欣赏的哲学家罗素就在剑桥。一意孤行的结果往往都不理想。

一头扎进剑桥后,他所向往的哲学大师因其提倡的某些理念和英国王室相左,所以剑桥已将这位大师除名。

徐志摩去的时候,这位大师前往中国讲学去了。

百无聊赖之际,徐志摩又不能回美国读博,就开始遍寻英国本土和中国前往的业界名流。

结识了英国大作家狄更斯,拜见了梁启超的好朋友、此时在英国公干的林长民。也就在此时,遇到了一生的“白月光”林徽因。

后来经狄更斯介绍,以“特别生“身份得以进入剑桥学习。但直到他1922年回国,他也没再拿到任何专业的学位。

虽然他被誉为中国的新月现代诗派“掌门人”,但比起国内业界大咖,动辄留洋博士来说,徐志摩的确是“浪得虚名”。

而且,因为他所写现代诗歌从内容和风格上都有些不接地气。当时二十年代军阀混战、世界列强欺辱分裂中国,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一触即发。

而徐志摩的诗歌还在附庸风雅、岁月静好,所以受到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的嘲讽讥笑,认为徐志摩的现代诗表达是一种油滑世故,缺乏“中国脊梁”的民族大义、果敢勇毅。

还有更狠的疾风暴雨在等着他。

1926年,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大婚。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本来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后经胡适、刘海粟等人斡旋劝慰,最后不得已首肯,但有一个前提是必需请胡适主持、梁启超征婚。

江冬秀尤其恨zha nan,所以坚决不让胡适参加婚礼。

结果呢,和一般婚礼满嘴吉祥祝福话大相径庭的是,梁启超把婚礼变成了大型道德评判现场秀。

梁启超的证词充满了训斥和警告,其中就指斥徐志摩“你这个人心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

结婚之后,陆小曼的夜夜笙歌欢舞、锦衣美食,都成为徐志摩的莫大负担。他为了增加收入有时同时打七份工,直接沦为陆小曼的提款机,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去研究学问。

中国的男子,尤其是读书人,自小就受经典所染,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当成人生唯一目标。

徐志摩哪一个也没做到。

1928年徐志摩已32岁,三十而立,仅凭岁月静好的诗歌实现曾经改天换地的人生理想,似乎有些太过勉强。最起码要比肩杜工部“家国情怀”的诗品,方显其士子风骨。

剑桥,就是徐志摩人生理想的载体,是其梦想孵化器。

徐志摩陆小曼结婚照

故地重游锦衣夜行才与虚怀若谷相配,而徐志摩的重游,只能说是空有一腔弘愿,可惜灰飞烟灭。

所以只能借自然抒怀,一吐平生未得志的喟叹:康桥的一草一木,康桥的旭日斜晖,康桥的清潭小舟,描绘得有多美,徐志摩心中的空虚就有多重,对过去美好岁月擦肩的遗憾就有多深。

三年后,徐志摩撒手尘寰。机毁人亡,身体大都被烧焦。我们再读“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诡异中兼具无限的伤感 ,及对徐志摩命运如是的无奈慨叹。

二 从徐志摩的情感世界来分析

诗人自古多情善感、情愫汪洋恣意。徐志摩也不例外。一见徽因“误”终身。而豆蔻年华的林徽因倒是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清醒和理智。

她懂得情感的冲动与易于幻灭。多年以后,她在文中就做过如此描写: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

因此,她提醒自己: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即使感情再浓厚,林徽因也不可能去做有妇之夫徐志摩的小妾。

而徐志摩逼着怀孕的发妻张幼仪打胎,逼着刚出月子的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这些猛如虎又冷似冰的操作,也让林徽因惶恐和担忧。

16岁林徽因跟随父亲来到英国,父亲对其是有厚望的: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晤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尤其最后一句话,寄希望于女儿养成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林徽因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剥夺张幼仪的婚姻幸福权利呢。

所以,林徽因跟着父亲回国,后与门第相同、志趣相同、性情互补的梁思成定亲,后一道去美国留学。并在1928年3月21日,两人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林徽因梁思成结婚照

徐志摩1928年7月,回到他与林徽因的一见钟情的剑桥,睹物思人,心中该是多么感慨!

数年时光,他已为人夫,她亦为人妻。

无法诉说的怀念遗憾之情,只能深藏在笙箫别离曲中,深藏在康桥夕阳柳影中,深藏在漫溯青草的小舟中,深藏在夜深一船星辉中,深藏在寂寥的挥挥衣袖与云彩作别中。

人常说,初恋就是用来怀念的。那是因为初恋,在以后的岁月中,大概率此生不再谋面相遇。

可是,同在北京一片晴空下,同在一个大咖云集的文化圈,同在太太的客厅,一主一客。

同在新月社沙龙上的高谈阔论中,同在诗刊上的字里行间处。

时时刻刻提醒徐志摩:她在,且美好依然。

尤其是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够和谐幸福,而“白月光”却是志同道合、神仙眷侣,两厢较之,徐志摩心如煎熬得感受会更加强烈。

因之,剑桥,对徐志摩来说,曾是幸福沉醉处,也是分离伤心所。

当年,林徽因不辞而别随父回国,徐志摩痛彻心扉,又无处发泄之际,就经常迤逦徜徉在剑桥校园中,看水看花,看草看木,情托自然,遥寄怀思。缪斯纷至沓来,诗作频出。

康桥对于徐志摩意义非凡,故数度重返。

这首《再别康桥》,诗歌语言呈现出来的轻快节奏,和谐音节,读来旋律婉转处,都是诗人用动性动情的宣泄与怀念。

韵脚的转换,音节回环往复,都是徐志摩在与他的白月光超越时空翩然起舞的动人身影。

每一小节诗句间架的既赋有规律性且兼具差异性的变换,呈现了似亭台楼阁层叠性的建筑之美。

所有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全诗构成了一首完整的怀念乐曲,听来是如此的唯美伤感、栩栩如生。

夕阳下的剑桥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情感宣泄有三:1 对母校的热爱之情。2 寻而不得的志向朦胧之情。3 情感世界无法言说的遗憾之情。

胡适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三个词爱、自由和美。

而徐志摩的这种人生观,就是在剑桥数年建立起来的。

从这个角度说,剑桥就是徐志摩的“精神家园”。

有徐志摩写的词改编的歌吗?

1、《歌》——徐志摩/罗大佑词,罗大佑曲。收录于《闪亮的日子》专辑。1977年为电影《闪亮的日子》插曲。电影版本为刘文正演唱。

2、《偶然》——徐志摩词, 陈秋霞曲,深、李维演唱的歌曲,该曲收录于2015年发行的专辑《偶然》中。

3、《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写于1927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新诗歌集》。《海韵》是赵元任歌曲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首。

4、《再别康桥》——徐志摩词,李达涛曲,蔡琴演唱,2009收录在专辑《爱像一首歌》中。

5、《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词,李泰祥曲,凤飞飞演唱,所属专辑《想要跟你飞新歌+精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