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弟的放纵,梁武帝萧衍最荒唐的儿子是萧纶
恶弟的放纵,梁武帝萧衍最荒唐的儿子是萧纶?
强迫商贩吞活鳝而死、街上夺取孝子孝服自己当孝子、找老翁当做父亲先拜后打、还暗杀少府丞等等荒诞作为都是萧纶的杰作,可是最终他却为了平定侯景之乱而死,被人建庙供奉。
萧纶是梁武帝的第六子,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有记载的共有8子10女,其中老大、老三、老五这三个儿子是嫡系,其他包括老六萧纶在内都是庶出。
萧纶少年聪颖,博学善文,不到10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邵陵郡王,外放为将军,出任地方太守,镇守一方。
公元524年,年约17岁的萧纶为南兖州(南徐州)刺史,很快因为一些事被罢官夺爵,荒唐事太多,大致有以下几个:
1.在刺史任上,他微服私访,问集市上一个摆摊卖黄鳝的百姓:“你觉得我们这个刺史怎么样?”老百姓又不知道问这话的人是谁,当即就实话实说,“这个刺史脾气暴躁,性格暴虐得很。”
萧纶当场大怒,让手下抓着商贩,当场把他卖的鳝鱼塞入其口中,活的鳝鱼在其身体中挣扎乱窜,最终卖鳝鱼的商贩活活痛苦而死。
此后,治下的百姓整日惶恐不安,生怕因为说错话被杀死,连相熟的人在路上相遇,都不敢说话,只敢用眼神示意。
普通五年,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在州轻险躁虐,喜 怒不恒,车服僭拟,肆行非法。遨游巿里,杂于冢隶。尝问卖 夔者曰:“刺史何如?”对者言其躁虐,纶怒,令吞夔以死, 自是百姓惶骇,道路以目。——《南史·卷五十三》2.有一次,萧纶在路上碰到一个发丧的队伍,他马上跑过去夺了孝子的丧服,自己穿在身上,并且当场嚎啕大哭,就像真的“死了爹”一样。
可是萧纶的爹是谁?那是当朝皇帝萧衍,当时有一个官职叫做签帅,负责监视出任方镇的诸王,而负责萧纶的签帅听闻这件事之后,心中害怕不已,就将这件事上报给了皇帝。
梁武帝当场发怒了,我还没死呢,这么等着给我戴孝?
梁武帝就派人去问责于他,希望他能知错就改,摆出一个认错的态度,谁知道萧纶并不认错,更不打算改正,于是梁武帝准备另外派一名刺史去取代他。
尝逢丧车,夺孝子服而着之,匍匐 号叫。签帅惧罪,密以闻。帝始严责,纶不能改,于是遣代。——《南史·卷五十三》3.新的刺史还没到,萧纶又上演了更荒诞的一幕。
他找到一个长得又矮又瘦、跟梁武帝有些相似的老头,给他穿上只有帝王和上公才能穿戴的礼服、礼冠,并置之于高座,然后大礼参拜,就像是朝拜皇帝一样,然后对其辩论,说自己无罪。
说完之后,就将这老头拽下来,脱下礼服,当场对老头棍棒相加。
纶悖慢逾甚,乃取一老公短瘦类帝者,加以衮冕,置之高坐, 朝以爲君,自陈无罪。使就坐剥褫,捶之于庭。——《南史·卷五十三》4.又有一天,他不知道怎么想了一个新奇的玩法,做了一个棺木,将司马崔会意装入棺材,还用灵车、挽歌为其送葬,找了一群老妪在边上哭丧,就像真正的出殡一样。
崔会意不堪折辱,一骑轻骑跑回京城,向梁武帝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
梁武帝听说了之后,怕这个逆子跑了,连帽派遣禁军前去捉拿入狱,并准备赐其自尽。
幸好太子在皇帝面前哭诉,这才得以幸免,最终被罢官夺爵。
忽作新棺木, 贮司马崔会意,以驉车挽歌爲送葬之法,使妪乘车悲号。会意 不堪,轻骑还都以闻。帝恐其奔逸,以禁兵取之,将于狱赐尽。 昭明太子流涕固谏,得免,免官削爵土还第。——《南史·卷五十三》5.公元532年,萧纶早已经被恢复爵位,并任职扬州刺史,在此任上,他更是骄奢放纵。
有一次,他派人到市场上赊欠锦彩丝布百匹之多,准备给左右以及衙门官署的人做新衣服。
上百匹上等布匹,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百姓商贾听说之后,纷纷闭门谢客,宁愿不开店了也不敢赊欠给他。
几天之后,此事传到梁武帝萧衍耳中,招来负责的少府丞何智通问询,何智通不敢隐瞒,按实奏报,萧纶受到梁武帝的谴责,勒令反省。
萧纶于是迁怒于何智通,并派人刺杀他,何智通临死之前在车壁上写下“邵陵”二字,意思不言而喻,邵陵郡王就是凶手,刺杀案就此败露。
何智通的儿子去朝廷告发,梁武帝再次“震怒”,悬赏白万钱通缉刺客,并将主谋萧纶免为庶人,长达近一月才恢复其爵位。
纶锁在第,舍人诸昙粲并主帅领仗身守视。免爲庶人。经 三旬乃脱锁,顷之复封爵。——《南史·卷五十三》浪子回头?公元548年,南朝梁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南朝梁从此一蹶不振,那就是侯景之乱。
从侯景开始拉起帷幕的时候,梁武帝就派邵陵王萧纶统帅诸军,征讨侯景,萧纶一跃成为征讨大都督,率领3万兵马讨伐侯景。
很快,萧纶出京口被侯景大败,只剩1000人从京口逃到东扬州,进位司空。
而侯景却攻陷建康,彻底掌控了京城,不久梁武帝萧衍被饿死,太子萧纲(老三)即位。
550年,萧纶入郢州,郢州刺史南平王将刺史之位让给萧纶,萧纶没有接受,却被南平王尊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实际上割据郢州。
不久之后,湘东王萧绎(老七)不顾外敌侯景占领京城,反而包围河东王萧誉(萧衍的孙子),萧纶想派兵救援,但是没有粮食补给,只好写信劝说萧绎,但是萧绎没有听劝。
萧纶修整兵械,“准备讨伐侯景”,萧绎怕六哥越来越强大,因此派王僧辩进逼郢州,萧纶失败之后逃往武昌,并投降北齐,被封为梁王。
551年,萧纶被侯景的部将逼入汝南笼城,最终汝南陷落,萧纶被杀,遗体扔在江岸。
百姓怜之,为其修建庙宇供奉。
二年二月,忠等至于汝南,纶婴城自守。会天寒大雪,忠等攻不能克,死者甚众。后李素中流矢卒,城乃陷。忠等执纶,纶不为屈,遂害之。投于江岸,经日颜色不变,鸟兽莫敢近焉。时年三十三。百姓怜之,为立祠庙,后世祖追谥曰携。——《梁书·卷二十九》萧纶年轻之时,在任上行为荒诞不羁,可是当南梁被侯景肆虐之时,南梁宗室还不忘内斗,只有萧纶一心夺回建康,因此被人称作“浪子回头”,还被百姓“怜之”,为其兴建庙宇!
通乃卧大鼓,使纶坐上杀之,投于江岸,经日色不 变,鸟兽莫敢近。时飞雪飘零,尸横道路,周回数步,独不沾 洒。旧主帅安陆人郝破敌敛之于襄阳。葬之日,黄雪雰糅,唯 冢圹所独不下雪。杨忠知而悔焉,使乙太牢往祭殡焉。百姓怜 之,爲立祠庙。——《南史·卷五十三》每一个熊孩子背后总有一个溺爱的家长梁武帝萧衍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但是他绝对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家长,我们先看看这两个例子:
1.萧宏
萧宏是萧衍的六弟,两人感情深厚,506年,萧宏受命带领一支被认为是“百数十年所未之有”的军队北伐,麾下有开国元勋吕僧珍、柳惔等人辅佐,但是萧宏畏懦不前,后来又带头逃跑,使得梁军溃败,损失近5万人,南朝也元气大伤。
萧宏一个小妾的弟弟仗势欺人,经常逞凶杀人,每次杀人之后就躲到萧宏的府邸,让官府无可奈何,最终是梁武帝亲自敕令萧宏交出杀人凶手,这才让凶手被绳之以法。
后来,建康城里只要有不法的事发生,往往都打着萧宏的招牌,但是梁武帝总是对其宽恕。甚至有一次梁武帝遭遇刺客埋伏,刺客都声称是萧宏指使,萧衍也只是再次罢去萧宏的官职。
萧宏的贪鄙、不法数之不尽……
甚至他还与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永兴公主私通,还谋划着要夺取萧衍的皇位,永兴公主带着两个刺客准备行刺萧衍,被当场抓住,萧衍也只是杀死了两个刺客,并没有声张。
宏又与帝女永兴主私通,因是遂谋弑逆,许事捷以为皇后。帝尝为三日斋,诸主并豫,永兴乃使二僮衣以婢服。僮逾阈失屦,阁帅疑之,密言于丁贵嫔,欲上言,惧或不信,乃使宫帅图之。帅令内舆人八人,缠以纯绵,立于幕下。斋坐散,主果请间,帝许之。主升阶,而僮先趣帝后。八人抱而擒之,帝惊坠于扆。搜僮得刀,辞为宏所使。帝秘之,杀二僮于内,以漆车载主出。主恚死,帝竟不临之。——《南史·卷五十一》不久之后,永兴公主受惊、怀恨而死,萧宏不仅没有被怪罪,之前的官职也“再次”被恢复,两人感情如旧。
2.次子萧综
据说萧衍的次子萧综是吴淑媛与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萧宝卷是南朝齐的倒数第二位皇帝,萧衍也是南朝齐的宗室,就是他攻破建康,杀死萧宝卷,立了傀儡皇帝萧宝融,进而取代南朝齐。
杀死萧宝卷之后,萧宝卷的后妃吴淑媛也被萧衍纳入后宫,并为其生了第二位儿子,但是吴淑媛才入宫7个月就生子,因此传言萧综是东昏侯的遗腹子。
后来萧综得知真相,在梁魏交战之时,带着南徐州投降北魏,萧衍大怒之下赐死吴淑媛,并出去萧综宗室属籍,还将他儿子萧直改姓氏为悖。
但是不到10天,又恢复了他的萧氏宗籍,并将萧直封为永新侯。
后来萧综在北朝落魄而死,萧衍也取回了他的遗骨,并以皇子身份将安葬。
从萧衍对兄弟萧宏、对儿子萧综的行为来看,这已经不仅仅是宽厚,而是宽纵了,其实他对其他儿子又何尝不是呢?比如萧纶。
萧纶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一地太守,镇守一方,在萧纶几次肆意妄为,甚至大逆不道的时候他,他都是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每次夺职贬爵,总过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官职,对于他们来说,“革职”、“削爵”也只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已。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所以才有如此肆意妄为的萧纶。
然而,就是这样不靠谱的萧纶,当面对侯景之乱的时候,开始侯景还只是小患,梁武帝第一个就启用了儿子萧纶,让他成为征讨大都督。
萧纶是如何“浪子回头”的?萧纶真的浪子回头了吗?
对于梁武帝来说,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萧纶在任上的所作所为都是很正常的。出生就是皇子,暴虐一点又何妨?
所以,对于百姓来说,萧纶就是一个大魔王,可是对于梁武帝来说,那是皇子,是天潢贵胄,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过错,这也是为什么屡次免官夺爵,却很快就恢复了的原因。
对于萧纶自己来说,他也没有浪子回头,只是长大了而已。
在早期,他无论身份多么高贵,也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身居高位,又手握大权,因此可以不用在乎外人的感受,生杀予夺,这才做出那些看似荒唐的事。
而在后期,当萧绎在忙着内斗的时候,萧纶却成为了举国英雄,因为他在想着收复建康。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责任上来讲,侯景之乱开始的时候,萧纶带领30000兵马征讨侯景,对于南朝来讲,这已经是大手笔,可是最终呢?
侯景占领了建康,萧纶逃到了郢州割据一方,看似在调节宗室矛盾,也不过是在彰显自己“总督中外诸军事”的身份,想占据大义而已。
毕竟此时的梁武帝已死,梁简文帝是侯景所立,算是得位不正,而此时的宗室,有谁有他这个被梁武帝任命地“征讨大都督”名正言顺?
说白了,都是为了那个皇位而已,此时的萧纶已经不是年少的萧纶,他有了自己的追求。
你们若是百姓,会为他立庙吗?
主要参考资料:《南史》、《梁书》
求已完结的总裁宠文?
盛开
《帝集团:总裁的偷心娇妻》《黑帮总裁的宠妻》
《黑帮总裁的雪人情妇》《极恶总裁》《酷总裁的小女佣》
《冷酷总裁的迷糊女佣》
《妈咪不爱酷总裁》《木头总裁多才小姐》
《邪佞总裁》《我的总裁恶魔弟》《总裁夫人》《总裁de舞娘老婆》
《总裁的温柔乖乖妻》
《总裁追妻攻略》《痴情总裁的纯真女人》偷晴
撒旦的寡情妹妹
首领霸爱:痴恋灰姑娘老大的甜心
囚宠
多情总裁地下妻
总裁的娃娃妻
《唐老板,离婚请签字》《唐家小猫》《黑白》
《靠,被潜了》
《腹黑诱惑不打烊》
《忘兔丝蕊,跑》
《偏要你的爱》
《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腹黑BOSS你别逃》
《乌龙插错电》
外遇》凹凸
冰上男的诱惑
宠溺无边
恶弟的放纵
如果你老公的哥哥在你家喝酒喝的一直吐一直吐?
生气肯定还是要生气的,喝醉后吐得一塌糊涂,看着恶心,收拾起来真的是让人死的心都有。
而且作为兄长在弟媳妇家喝酒,总得要有点节制吧,哪能放任自己喝的一塌糊涂,还吐在人家家里头,亲戚之间相处起来也是要有度的。不能把亲戚家当成自己家,那么放任自流。
老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说明兄弟之间的相处还是有距离感的。作为一位兄长,一切要给兄弟以表率作用。才能有长兄如父的感觉,才能得到弟弟和弟媳妇儿真心的尊敬和爱戴。而不是在弟媳妇家喝个酒都能失态。
但是万事都有例外,如果要是偶尔一次,前提还是兄长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儿。憋闷无处诉说的情形下,想跟自己的亲兄弟酒后吐露真言,让自己的情绪得到一些发泄和疏通。觉得这种情况还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也会生气,但不会怪罪兄长。
酒肉愁肠愁更愁,虽然戒酒,可以解忧。但是也要量入为出。不能让自己喝醉,吐得一塌糊涂。让别人收拾起来为难。尤其是兄弟之家这样的亲戚,以后免不了隔长不短的来往相处。
女人绝对不能做的事有哪些?
1:不要跟同事发生关系。
2:不要因为男人而放弃事业和梦想,熊掌和鱼,你可以兼得,但不能因为糖果而丢弃了白米饭。
3:同学聚会不要过夜。
4:跟男领导不要搞暧昧。
5:不要委曲求全地去爱一个人男人,在一段感情当中,男女应该是平等、理解和包容的,这样的感情才能够长久。
6:女人婚前,别承担婆家的家务,有些女生可能为了和婆家打好关系,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所以每次去都会主动做饭、洗衣服、拖地,但这种事做多了,他们会觉得你本应当如此,所以先做自己能帮做的事,不要太投入。
7:不要随便借钱給男人。
8:不要熬夜,容易影响皮肤,容易衰老。
9:一个人出门在外,不要穿太暴露的衣服,容易引火烧身。
10:婚后的女人不要找情人,容易家庭破碎。
11:尽量不要一个人外出远地旅行,要是想去,也要男朋友一起去。
12:不要天天责备自己的男人,不要打击他,这样会让他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13:婚后的女人不要和公婆吵架,要学会包容。
14:不要总是垂头丧气,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微笑,你就是你,不要为了不相关的人和事而忧心。
15: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招待。
16:不要为了任何男人而放弃自己的个性,并不是你迁就他,就可以让他觉得你有多好,往往男人更喜欢有个性的妹子。
17:不要在别人面前说你自己的男人有多优秀,别人听了心里会不舒服和嫉妒的。
18:不要在别人面前提起别人不想知道的往事。
19:不能和初恋男朋友频繁联系。
20: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容易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21:不要对自己的男人太凶,男人都会喜欢温柔体贴的女人。
22:不要当泼妇,会让男人看不起和讨厌,男人都喜欢善良的女人。
23:在自己男人面前,学会适当地表现软弱,通常太坚强的女人,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不会很幸福。
24:不能常和男同学频繁联系,说不定他已经喜欢上你了。
25:女人来例假,尽量不要吃冰冷辛辣刺激的东西。
26:女人坐月子期间不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不要干重体力劳动,不要剧烈的运动。
27:家丑不可外扬,比如婆媳矛盾,会做媳妇两头瞒,不会做媳妇两头搬,或者夫妻矛盾自己解决,不要去告诉娘家,会容易弄得满城风雨。
28:不能有暧昧对象,有些女人,即使已经结婚,但还是不安分。
29: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男人的那张嘴。
30:多对自己老公说,你很优秀。
31:不要心安理得地给婆家造成麻烦。
32:不要与老公一言不合就拿离婚威胁对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婚姻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既然决定了结婚,那就要好好经营。
33:远离赌博,尤其是要远离哪些爱打麻将的人。
34:再穷再苦,也不要去借高利贷,一旦借了就永远填不上。
35:教育小孩,千万不要打骂,可以通过思想方式教育,让孩子知错能改才是策略。
36:不能和闺蜜合租,不仅容易发生矛盾,更容易伤彼此感情。
37:过马路不能看手机,为了自己,也为了司机,多半司机看到女人看手机过马路都会很害怕。
38:不能深夜給男同事发信息,会容易造成误会。
39:结婚的女人,最好不要去纹身,会吓到小孩的。
40:出门窜亲戚,晚上超过10点钟的就不要回了,路上不安全。
41:不爱的人,要趁早说明白, 别耽误了别人,恶心了自己 。
42:不熟悉的人不要随便給添加微信联系方式。
43:分开的时候,定要用力告别,因为说了再见,也许就真的再也不能相见了。
44:不要过度依赖男人,学会独立才能活出自己。
45:不要为任何人放弃你的朋友,忽视你的家人,要知道,如果有一天爱情不在了,这些人就是你坚强的后盾。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
台湾有一个真实的案件,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长辈吓得赶紧报了案。人们说小孩子才不会撒谎,于是逮捕了孩子的爸爸,可真相真的如此吗?
1988 年,一个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口的「童言」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桩万众瞩目的「谋杀」大案就此浮出水面。一夜之间,「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字眼充斥在台北市每一个角落。(一)妈妈呢?1988 年 10 月 5 日前,台北市的警察局里来了位中年女人,她焦急地左右张望着。「警官,我那可怜的女儿被杀了!」报案的女人名叫陈桂梅,她口中被杀害的女儿名叫吴瑞云。 (吴瑞云)陈桂梅在警察局里痛哭流涕,称自己知道凶手是谁,手里还有录音证据,求警方赶紧实施抓捕。台北警方一听是杀人大案,立马重视起来,陈桂梅带来的录音当即回荡在警局的每个角落。「那天晚上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就没有再看到妈妈了。」「妈妈的脚也被爸爸拿下来了,肚子里的东西,被装进了很多黑色的小袋子里。」「爸爸要我们说,妈妈跟别的男生一起走了。」录音里是一个孩子的稚嫩声音,可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警察们惊骇不已。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重大杀妻分尸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警界正在经历治安历史上的黑暗期,枪击、抢劫案件不断,被捉拿归案的凶手却寥寥无几,公信力大不如前。所以面对此等大案,警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即刻开始询问陈桂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尽快破案以重拾警察尊严与威望。根据陈桂梅断断续续的描述和那段录音中的童言,一个惊人真相浮现在眼前。(二)出海归来1988 年 7 月 12 日,吴瑞云出海工作 6 个月的丈夫姚正源回家了。24 岁的姚正源是名海员,与吴瑞云育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为了多多赚钱养家,年轻的他选择了「海员」这个时常离家、不能陪伴妻子和儿女,但收入有保障的职业。为了庆祝姚正源平安回家,平日总是看不上这位女婿的陈桂梅特意打来电话,邀请他们一家四口明日来家里好好团聚庆祝一番。 (吴瑞云与姚正源结婚照)姚正源满口答应下来,想到自己不在的时间里全靠岳母照顾妻子、孩子,肯定要登门感谢一下。然而到了第二天(7 月 13 日),敲开陈桂梅家门的只有姚正源,女儿吴瑞云和孩子却没有出现。问起姚正源原因时,他只说吴瑞云在家陪孩子,就不过来了。这让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的陈桂梅感觉不对劲,她沉着脸给女儿打电话问究竟怎么回事,毕竟这个女婿「人一般」,这次女儿没有跟来,一定又是吵架闹别扭了。当吴瑞云接通电话后,说辞与姚正源一致,说要给两个孩子准备晚餐,就不过去了。做妈妈的陈桂梅自然心疼自家女儿,所以这顿饭吃的心不平、气不顺,草草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桂梅的心因为两通电话变得不安起来。7 月 15 日,吴瑞云开口向陈桂梅借了 2000 块钱,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来过电话,而这之后关于吴瑞云的行踪,陈桂梅都是从女婿姚正源的口中获悉的。7 月 16 日,姚正源忽然告诉陈桂梅,他们要从克难街的国光国宅小区搬走了,新家因为固定电话还没装好,所以暂时不能打电话,等一切整顿好了就马上恢复联系,临了还补充了一句,「岳母不必担心」。但女婿的话非但没能让陈桂梅放心,反而让她更加焦虑了。「女儿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陈桂梅又在家等了两个月,但结果如之前一样,吴瑞云依然没有跟陈桂梅联系过。苦等多日之后,陈桂梅又再次给女婿姚正源打电话询问情况。这一次,姚正源干脆了当地告诉她,「吴瑞云跟我吵完架离家出走了,我已经报过警了。」一听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眼,陈桂梅瞬间慌乱起来,这解释太牵强了。她思索起女婿近几个月来的表现,疑窦顿生。10 月 4 日,陈桂梅又张罗了一桌好菜,借着关心孩子的名义,让姚正源带儿女来家里吃饭,饭桌上,姚正源的电话从进门起就没停过,一个接一个。见到此情景的陈桂梅当即抓住了机会,趁姚正源不在时,赶忙拉来五岁的哥哥询问妈妈去哪里了。「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哦。」哥哥童稚的声音说出了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听闻此言的陈桂梅大惊失色,两个多月的猜测在此时也得到了印证,原来是女儿遭遇了不测!为了确认外孙没有胡乱编造,陈桂梅在 10 月 5 日这天,孤身来到了姚正源所说的新家。她压抑着恐惧再次悄悄询问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回答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恐怖,也就是开头提及的几句恐怖童言。第二天一早,陈桂梅带着两个孩子的录音,跌跌撞撞地向警察局走去。(三)杀人凶手10 月 6 日,姚正源被警方突袭抓捕。在幼儿园门口等候两个孩子放学的他,在上警车前一阵挣扎,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面对警方多次的审问,这个皮肤被海风吹得发红的男人一脸惶恐,瞪大了眼睛。「不是我,我没杀人!吴瑞云肯定没死,她要离婚就离,我也不至于杀人。」见姚正源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警方放出了两个孩子的录音。听完之后,姚正源像疯了一般大喊「冤枉」,表示自己从 7 月15 日起就没有再见到过吴瑞云,之后的日子一直在做水电零工,同时也会去跑跑出租,直到被警方突然抓捕。而在警局之外,「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劲爆的字眼,瞬间传到了台北市的每个角落,当地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起「恶男杀妻事件」。 (当时的媒体报道)一夜之间,姚正源等于「恶魔」的说法喧嚣而起,各种谩骂和猜忌如潮水般涌来。母亲陈桂梅更是声泪俱下,向媒体四处哭诉姚正源的残暴和女儿吴瑞云的可怜。就连住在姚正源夫妇旧址的房客,也向大众讲述自己的惊悚经历——「我梦到一个断头女,穿着红衣,满地都是血。她也不说话,就默默看着我。但我觉得,她肯定是被害死的。那人,除了她老公还能有谁?」这位房客还说,自己入住时曾在冰箱里发现一袋用硬塑料纸包裹的腐肉,已经生蛆了,臭气熏天,不过那袋腐肉早就被丢弃了,无处可寻。人们纷纷猜测着,冰箱里的腐肉想必是吴瑞云残缺的尸体。惨死的吴瑞云让人唏嘘不已,所以在姚家原先居住的克南街上有人为吴瑞云设了一座灵堂,供人拜祭,以慰冤魂。 (坐落咋克难街的灵堂)然而对于姚正源的调查和审讯,却陷入了僵局。因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审问姚正源,他都坚称自己没有杀害吴瑞云,并一口咬定是岳母陈桂梅从他与吴瑞云结婚起就不喜欢自己,一定是她故意指责陷害。见过大风大浪的警方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姚正源身上疑点重重。比如姚正源一直声称吴瑞云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可在警方排查后发现,吴瑞云根本没有在电子厂上班,而是在一家三温暖店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浴桑拿店)。作为一个丈夫,怎么会不清楚自己妻子在哪里工作呢?还有,姚正源突然搬家的行为也引起了警方怀疑,在原先小区住了很多年的姚家夫妇,为何会在姚正源出海归来的三天后,迅速搬家离开了呢?难道是为了隐藏或躲避些什么? (姚正源的新住所,桃园龙潭)带着这样的疑问,警方与法医迅速前往姚正源的新、旧住所,可惜的是,现场既没有任何血迹反应,也没有找到作案工具。这也说明吴瑞云被杀害或者分尸的第一现场,都不在家中。如果没有找到吴瑞云的尸体和实质性物证,姚正源就不能被定罪,于是警方改变了调查方向,他们开始从姚正源可能埋尸的地点着手,展开排查。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新转变让警方从姚家小兄妹口中得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线索。当警方试探性询问两个孩子爸爸的行踪时,发现他们竟然可以详细地描绘出姚正源埋尸的地点和具体过程。「早上的时候,爸爸开着计程车带我们两个到了青年公园跑马场附近。之后我们就被锁在了车里,隔着窗户,我们看到了爸爸挖了一个大洞,把妈妈埋了进去。」尽管这种让孩子二度回忆恐怖画面的做法受到了众多专家和民众的抨击,但结果仍是让警方兴奋不已。真相,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在大家掘地三尺几个小时后,万众期待的结果却没有适时出现,孩子口中的「尸体」根本不存在,甚至连一根人类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找到。因为这次「兴师动众」的出警,直接将警方推至风口浪尖,让本就所剩无几的公信力不升反跌,惹得众怒连连。人们也不禁发问,两个年幼的孩子所说的证言到底能不能采信?(四)反转来袭从青年公园回来后,台北警方陷入了巨大疑惑之中。一面是姚正源坚称自己冤枉,一面是真假难辨的恐怖童言,案件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就在警方苦苦寻人之时,几位证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起初,一位吴瑞云的好友站出来称自己在 8 月份还见过吴瑞云,怎么可能在 7 谁被分尸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目击者出现,最后发现竟然有五个人分别在 8月份、9 月份见过吴瑞云!与此同时,一个自称吴瑞云本尊的人也突然打来一通电话,说自己没死,只是不方便出现,让警察不要再找了。然而当警方邀请她出面澄清时,女子却果断拒绝,迅速挂掉了电话。警方判定,这是一个恶作剧。公众的议论喧嚣直上,警方的压力日益增长,他们越来越怀疑录音里那段童言童语的真实性。故而当时的检察官管高岳在侦查庭上,以配合调查为由将陈桂梅支走,再次轻声询问那对备受瞩目的小兄妹。「爸爸杀了妈妈吗?」「不知道……」听到这个回答,检察官屏住了呼吸,接着又问,「是有人教你们那样讲的吗?」在静静等待几秒之后,4 岁的姚家妹妹终于对着检察官点了点头。这个「教」孩子说谎的人,就是陈桂梅。对此,台北警方邀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来分析姚家兄妹的「翻供」行为,专家称「从心理研究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有时他们会无意识得编造事实,也会在被刻意引导后展开联想。」由于姚家兄妹翻供,所以之前所有的指证都不再具有可信度,再加上没有找到案发现场、尸体、作案工具等实际证据,被关押八天的姚正源被无罪释放。从警局离开时,姚正源对警方说,两个孩子一定是被岳母陈桂梅唆使说谎的,因为陈桂梅不是第一次状告他杀害妻子了,在两三年前,因为吴瑞云离家出走一个月,陈桂梅就曾大张旗鼓地指责姚正源杀了女儿。事已至此,「恶男杀妻分尸案」反转成了一桩「普通失踪案」。面对教唆孩童说谎、扰乱警方办案的指控,陈桂梅大呼冤枉,说自己也是被两个孩子骗了。由于线索太少,案件就此被搁置,吴瑞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三年后,这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件重回公众视线,风波又起……(五)鬼神之说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被冤枉的姚正源在关押期间收到的漫天辱骂,在他无罪释放后并没有停止,很多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是他杀害了妻子,姚正源社会性死亡。更雪上加霜的是,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住院了。近几年来一直在跟进这起「杀妻案」的记者,看到姚家小女儿住院,立马兴奋了起来。试想,一个母亲如果看到自家女儿车祸住院,必然会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记者们看准了这一点「母爱本性」,在医院外日夜蹲守,等着吴瑞云亲自现身后立马安排头版头条。然而直到小女儿痊愈出院,众人期待的那个「母亲」也并未现身。不论是警方、媒体还是当地民众,都认为到如此关头仍不出现的吴瑞云,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陈桂梅这边,虽然涉嫌指示姚家小兄妹作伪证,但她那一颗爱女的心,却比金子还真。在案子被搁置的三年间,陈桂梅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女儿,走过了无数城镇和角落。渐渐得,陈桂梅开始放弃常规寻人办法,竟然出乎意料地借用起了「天道」,时常宣称女儿已含冤而死,曾看见女儿的卧室里有烟灰缸、钱币这类东西飞来飞去。 (陈桂梅声称从吴瑞云卧室「飞」出的钱币。)最轰动的一次是陈桂梅花大价钱请来的「著名」神婆,竟然帮她找到了女儿吴瑞云的尸骨!喜出望外的她马上让警方配合寻找自己的女儿。正常来说,警察破案依靠的是证据、是科学,但这次台北警方却参与到此次莫名的鬼神之说中。当时的警政署长庄亨岱一心想要快速破案以挽回颜面,所以亲自带队来到了神婆所指的藏尸地点。桥下人头攒动,人们好奇得来回穿梭,大家都想知道,上天会不会可怜这位思念女儿的母亲。年轻的警察们挥舞着锄头,大有几年前青年公园掘地三尺的架势。 (警方在寻找「尸骨」的媒体报道)在桥下的淤泥被挖掘了两三圈之后,警方果真挖出了一具白皑皑的尸骨。陈桂梅大惊,立马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大喊着「女儿好惨啊!」。警政署长庄亨岱紧皱着眉头,马上派法医将尸骨带回去检测,驱散了围观群众。然而,当人们都以为这桩长达五年的「命案」终于有了结果之时,反转再次上演。经法医鉴定,那具尸骨不属于人类,是猪骨。三年前因轻信孩童之言而备受指责的台北警方,三年后彻底颜面扫地。吴瑞云失踪案再次被搁置。(六)意外现身时间来到 1993 年的 2 月,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花莲警局,说是给自己孩子上户口。她神情畏缩,仿佛在惧怕着什么。紧接着,「吴瑞云」三个字赫然出现在警察面前的登记簿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怔愣不已。查证后发现,这女子正是「杀妻分尸案」的主角、当年挖地三尺也没有寻到的吴瑞云!这么多年来,她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连孩子出了车祸,作为母亲的吴瑞云都始终没有现身呢?经过审问,吴瑞云这才羞愧地交代,当年自己根本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和人私奔了。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姚正源赌气出海工作,在家里独守空房的吴瑞云耐不住寂寞,去了一家名为七吉三温暖的桑拿会所上班,而在跟姚正源的通话中,她谎称自己找了份电厂的工作。在三温暖会所里,吴瑞云结识一位杨姓男子,寂寞的她仿佛又重拾了爱情,没过多久,他们相恋了。在姚正源出海归来后,吴瑞云顿时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有了依靠,跟母亲陈桂梅借了笔钱,与杨姓男子私奔了。乌龙事件闹大后,吴瑞云不是没有想过澄清,那通说吴瑞云没死的电话,就是她亲自打给警方的,然而胆小自私的吴瑞云不敢亲自出面澄清,因为杨姓男子对她的过往一概不知!原来,从认识杨姓男子第一天起,吴瑞云就动了心思,对外一直谎称自己名叫刘瑞莲,她的现任「丈夫」根本不知她有家有室,甚至连姓名,都是假的。她此次之所以现身,实属万不得已,因为她和杨姓男子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到了年纪要上学,而上学就需要有合法的户口。若不是因为这个,自私的吴瑞云也许永远不会现身,「杀妻分尸案」也会变成一桩悬案。(七)一点想法纵观整个案件的发展,我的第一观感是:荒诞。吴瑞云自私自利,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不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不现身,这是荒诞之一。母亲陈桂梅思女心切,教唆外孙指认女婿杀妻,这是荒诞之二。台北警方在案件调查中主次不分,想依靠孩童证言与鬼神之说快速破案,这是荒诞之三。正是因为以上三方面的离谱之处,导致了一场长达五年的大乌龙事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姚家两个孩子的「恐怖童言」,这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一、致命的童言「小孩子才不会撒谎。」正是秉承着这一浅显的认知,警方逮捕了姚正源,民众开始了无限猜疑与攻击。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吴瑞云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果两个孩子的证言没有被推翻,那无辜的姚正源的后半生,会不会永远背负着「杀妻」的嫌疑,永远活在谩骂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2018 年的安徽淮北,一名五年级男生向父母谎称自己被老师殴打。第二天,男生的父母联系了八位亲属一同赶往学校,在见到老师的第一瞬间,男生的妈妈与小姨致直接就把老师按到了墙角,一边撕扯头发一边殴打其他部位。最后,说谎的男生承认自己撒谎,他的父母被处罚拘留 15 日,而这位勤勤恳恳的老师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与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部丹麦电影,《狩猎》。主人公卢卡斯是个善良温和的中年男人,离婚后的他找了份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性情温和,耐心负责,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些早熟的五岁女孩卡拉也不例外。当卡拉对卢卡斯产生好感后,不仅亲手制作了心形的小礼物塞到卢卡斯包里,还扑过去亲吻了他的嘴唇。面对卡拉的示好,卢卡斯当然是拒绝的,还让她把心形小礼物送给其他小朋友,这让卡拉备受打击,她决定报复这位老师。 (电影剧照,主人公卢卡斯)当天晚上卡拉就去找院长倾诉,卢卡斯对她进行了「性侵」。之后,卢卡斯的工作被无限期暂停,儿子打来电话质疑他、前妻专门来讽刺他、好朋友与他划清界限,自家狗狗甚至被恶意毒死、所有人都开始指责卢卡斯……更加荒唐的是,当警察与园方询问其他小朋友时,他们的答案竟然与卡拉惊人的一致。可面对漫天的谣言,卢卡斯的解释太过苍白和无力,没有证据,容不得辩解,一句「小孩子不会撒谎」让他在短短几天内「社会性死亡」。这是不是像极了被冤枉了的姚正源?到了影片最后,卡拉承认自己撒了谎,捆绑在卢卡斯身上的枷锁终被卸下,但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枷锁仍在,甚至更加沉重。当卢卡斯站在 10 月的北欧森林里,享受重见天日的幸福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一枚子弹与他擦肩而过!二、集体的撒谎行为结合吴瑞云案与电影《狩猎》,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孩子间会出现集体撒谎的情况?比如姚正源的两个孩子口径极为一致地指认爸爸杀了人。再比如卢卡斯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详细地描述出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位置、墙壁、沙发的颜色,表示自己也曾被性侵。但实际上,杀妻分尸根本没有发生,卢卡斯家里也没有地下室。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从众行为」的实验,参与实验者是 123 位大学生。每组 7 人同时参加考试,其中只有 1 人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余6 人都是「演员」。被试者被安排在倒数第 2 个回答问题,这样他可以听到大部分不正确的回答。阿希为实验准备了 18 套试题,每套两张,一张绘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绘有比较线段,被试者需要在右图的 abc 选项中选出比左图短的选项。 (阿希实验内容示例,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在实验过程中,卡片共出现 18 次,但从第 7 次开始,「演员」们开始故意选出错误答案,以此来观察被试者的从众心理和个体独立性。实验结果表明,约有 75% 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的发生;25% 到 33% 的被试者没有被其他人所影响,保持了独立的判断;所有被试者的平均从众行为 34%。在实验结束后的询问中,被试者普遍反映在实验中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因此我们可以试想,群体压力之下的成年大学生都会有从众行为,更何况总是希望「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们呢?在充满谎言的洪流中,说真话的人往往是被边缘化的那一个。It's always assumed that children tell the truth. Andunfortunately, very often they do.我们总假设孩子们不会撒谎,但可惜,他们经常撒谎。——《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