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思想道德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思想道德,思想道德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思想道德风险的表现及防控措施
一、思想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放松世界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软弱涣散,以权谋私等。
二、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未能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实施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三、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纵,失职渎职、滥用职权。
为什么说思想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
因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能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能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沿相得益彰,因此思想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重要功能是?
1、思想道德和法律作用主要包括: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思想行为、树立科学世界观。
2、思想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
4、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什么是国家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详细释义:
“道德法则折射着宇宙法则和永恒的真理,而绝不单单是人意志的产物,或简单地解释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状态的现象。将道德理解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是危险的!”
“有两件事物雄辩地证明了真理的伟大: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内心中的道德令律。”
----大哲学家 康德
“万事万物皆在秩序中存在,完美的秩序始终指向高度的和谐,道德正是为了社会的和谐才表现出它永和的意义。”
什么是健康:内外都和谐,都不混乱。健康的人总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观,而不是改变自己的道德观。
“道”先于德而存在,道是宇宙永恒不变的法则,“德”是人的心灵意识实现道的行为及自我反馈。
请参考《道德经》。
《道德经》简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为什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