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处理,医疗垃圾应该如何分类
二恶英处理,医疗垃圾应该如何分类?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一般是按住院部产生量和门诊产生量之和计算的,根据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医疗废物产生的经验估算,住院部每天为0. 5~1. 0 kg/ 床;门诊部每天产生量约为1 kg/ 20~30 人[1 ]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是医院当前和今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现代医院 民营医院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目前医院环保设施滞后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部分医院医疗废物处置还未达到无害处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设施不全、设备老化、废水管网渗漏、废水排放短斤少两等问题。鉴于医疗废物的特殊性(感染性、病理性、化学性、损伤性、毒害性等) ,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及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医疗垃圾主要包括:手术及包扎的残余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生物培养、动物实验残余物,化验残余物,废弃药品,石膏,玻璃器皿等固体废物,还有诸如手术截除的人体器官、残肢,伤口敷料,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以及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等。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垃圾的增长也十分惊人。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医院每张床位平均每天产生1000克废弃物,一个中等城市每天的医疗废弃物约为40至70吨,一个省每年的医疗废弃物也有9600吨之多。医疗垃圾的危害性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它的传染性。对于这些医疗垃圾的“后事”,我国卫生部门有严格的处理规定。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医疗垃圾并没有被消毒或深加工,而是直接流失到了社会上。如一次性医疗器械二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简单水洗后便改制成其他塑料制品等,这些改头换面的医疗垃圾将病菌散布在我们的饮用水、生活用品甚至空气中。医疗垃圾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它的二次使用。实际上,即使它被处理了也可能因为处理方法不当而成为潜在的健康“杀手”。目前我国规定对医疗垃圾必须用焚烧法处理,但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的做法并不符合规定。很多小医院采用小焚烧炉,存在着焚烧过程中燃料不足等诸多问题,致使医疗垃圾不能充分燃烧,极易产生剧毒二恶英,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分析医疗废物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危害1、存在的问题由于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的限制,目前医疗废物只能按回收(塑料和玻璃)和焚烧两种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既无回收再利用价值又不能焚烧的液体废弃物如消毒剂、显影液等液体药剂全部倒入污水中,造成水体污染严重。药物性、遗传毒性、化学性等固体废弃物部分混合在生活垃圾中填埋,造成土壤污染。目前,南京市已经建立了两个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各单位采取统一收集、集中贮存,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按照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进行密闭运输,随后实行焚烧处理。但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剧毒二垩英、二氧化硫、粉尘等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小医院、诊所的医疗废物是否 全部进行集中处理等有待进一步调查。虽然采用了焚烧办法处理医疗废物,但被焚烧的仅占11.23%;88.50%的医疗废物被回收再利用。如占医疗废物4.46%的一次性塑料被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塑料加工厂回收。大量的输液玻璃瓶被没有回收证明的部门收购。虽然这些废弃物没有被病原体污染,但其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医疗废物回收后如何处理及再生产,是否会对人们健康造成新的威胁,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参与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回收再利用的意见不一致,监督管理不到位,更增加了人们的担忧。 2、医疗废物的危害(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医疗废物的堆存或填埋不仅侵占土地面积也污染土壤环境。据估计,固体废物每堆积1 万吨约占地666 万平方米。大量废物的排放和堆积,也破坏了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观。废物堆放或无适当防渗漏措施的垃圾填埋,废物中的有害成分很容易侵蚀渗入土壤中,可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解能力,破坏植物生长环境。(2) 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若采取废物堆存或填埋时防渗措施不当,可导致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和地表水进入周围地表水体或渗入土壤;废物随风落入水体使水面污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体污染。垃圾焚烧,尤其是含氯废物的焚烧,若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大量的二噁英类物质,二噁英类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因其化学性能稳定,其半衰期一般为5~10 年,积蓄在环境中对大气、土壤、河流、湖泊造成严重污染[3 ] 。据报道[4 ] ,美国约有2/ 3 固体废物焚烧炉由于缺乏空气净化装置而污染大气,美国大气污染中有42 %来自固体废物的处理。因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的比例高于生活垃圾,在焚烧时也会产生高浓度的二噁英类化学物质,故在处置医疗废物时应对二噁英类化学物质的生成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一些原本应该统一销毁的医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废物通过不法渠道直接混入生活垃圾,也影响了生活环境。
垃圾热分解的优点?
1、在热解过程中废弃物的有机物成分能转化成可利用能量形式,其经济性更好;热解产生的燃气视其热值的高低可直接燃烧或和其它高热值燃料混合燃烧,反应过程产生焦油视其性质可制成燃料或提取化工原料。
2、热解焚烧系统的二次污染小,可简化污染控制问题,对环境更加安全;热解法产生的烟气量比直接焚烧法少,特别是烟气中重金属、二恶英类等污染物的含量较少,有利于烟气的净化,降低了二次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因而是一种安全的垃圾处理方法。
3、设备高度集中占地小;无需添加辅助燃料,投资运行成本低;大气污染物二 次防治措施相对简单,排放达标;全封闭运行,自动化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对设备运行的影响,保证设备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热解法产生的废气量较少,能处理不适于焚烧和填埋的难处理物,能转换成有价值的能源,减少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和需要填埋处置的废物量。
5、采用绝氧热解原理,不用进行焚烧。同时,由于热解炉内为高温绝氧环境,整个处理工艺都避免了二恶英生成的必要反应环境,从原理上阻止了二恶英的产生,不需要建设高烟囱,排放物少。
6、在热解过程中物料相对料床静止,辐射管内流体与反应炉膛完全隔离,避免了传统焚烧产生危险废弃物飞灰的问题。在处理重金属过程中,物料中重金属一直处于还原性环境,不向环境大气中排放,全部集中到固体残渣中有效固化处置。
生活垃圾热解技术,不仅成本低廉,还可以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变废为宝"、“点石成 金”。该工艺能够同时处理生活垃圾、有机污泥、病死牲畜等有机固废,实现区域有机固废综 合处置,生产清洁燃料,可作为分布式能源站在县城、乡镇、农村及工业园广泛推广。
鲶鱼怎么处理干净?
鲶鱼如何清洗:
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蒸煮炖等烹饪方式皆宜,是很多人喜食的鱼类。鲶鱼虽美味,但烹饪前的清理洗刷要处理得当,否则做出来的菜肴土腥味浓重,影响食欲。
有的鲶鱼养在污水塘里,喂的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饲料,这种鲶鱼的腥味不仅仅是泥腥味,还夹杂着腐腥味,光是近距离闻着都能感觉到浓腥味,只靠表面清洗是无法彻底洗去的。因此,如果不急着食用的话,买回来的活体鲶鱼可以先用清水养几天,不要喂食,每天换水两三次。
一来可以大大减轻腥臭味。
二来可以让鲶鱼消耗掉一部分自身的脂肪(这一类鲶鱼往往满肚肥油,连皮下都是一层脂肪),食用时不会那么油腻。
对于上文所述污水环境下养殖的鲶鱼,如果可以撇开人道主义不考虑,到在清水养了一段时间后,准备宰杀钱可以采用放血的方法进一步减轻腥味。
同时,那种环境下的鲶鱼,往往富集了不少重金属和二恶英之类的有毒致癌有机物,这些污染物有一大部分存在于血液里,因此,可以通过放血去掉一部分污染物。
具体做法是:在活体鲶鱼身体两侧划深及脊柱的刀痕(不要切断脊柱,不要伤及内脏,防止鲶鱼过快死亡),然后把鲶鱼放到盐水里游动,让鲶鱼不断挣扎流血。
对于从鱼摊或是超市等已经宰杀好的鲶鱼,买回来后不需要自己宰杀,卖主原先也清洗过了,但卖家往往清洗质量不好。
最好还是自己再清洗一次,用料酒或是白酒兑水清洗一下,可以有效去腥,也可以去除没清干净的泥污。
鲶鱼体表有一层黏糊糊的胶质,这种胶质往往带有泥腥味,因此,最好去掉这些胶质再烹饪。宰杀活鱼之前,可以在鲶鱼放在浓盐水(少量)里挣扎,或是不放水而只在体表撒盐,让其挣扎,半小时后再宰杀,这样就能去掉不少胶质。
食盐并不一定能彻底去除鲶鱼身上的粘质,只要鲶鱼还活着,体表就会不断产生粘质。因此,鲶鱼在杀死后,再用面粉或是淀粉擦洗一遍,如果再不彻底去除胶质,可以再用菜刀刮一遍,这样就能彻底去除了。
鲶鱼的腮一定要完全去掉,体腔内的淤血也要彻底清除,体腔内的黑膜和脂肪也要剔除,这些物质都是有腥味的,如果去除彻底,影响口味和食欲。
一次性碗处理?
或填埋,或焚烧。使用垃圾焚烧炉焚烧的话,所产生的费用是填埋费用的2倍,此外还会散发有毒物质。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
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有什么危害吗?
污染环境 医疗垃圾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均有污染作用。
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量氨气、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严重污染大气,其中垃圾分解散发的多氯联苯、二恶英等,均是致癌物。医疗垃圾携带的病原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经雨水和生物水解产生的渗滤液作用,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在降雨的淋溶冲刷作用下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累积和污染。对医疗垃圾处理不当还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医疗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又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繁殖地。这些病菌可以通过在垃圾中生活的生物,转移给人类。医疗垃圾中还可能存在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若对直接暴露于医疗垃圾的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不严格,可能还会造成更多的危害。有些人将大量病人使用过的输液器、塑料便盆等卖给塑料加工厂生产生活日用品,并进入超市销售。药贩廉价收购百姓手中的过期药品,经过修改批号、重新包装后,再次出手牟利。有人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私下卖给个体商贩,加工包装后卖给一些个体诊所再次使用。因医疗垃圾回流社会再次使用,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