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您会用哪一句话来彼此鼓励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您会用哪一句话来彼此鼓励?
感谢邀请:
教育就是正己育人,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
教育是一个人用自身文明言行习惯点亮人成长智慧的活动,是师者利用自身行为示范影响求学者身心发展、指引成长前行方向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教育就是努力正己、深刻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通常意义上的教育指家长或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成长教导活动,广义上的教育包括一切与影响他人成长有关的活动。
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教育传承智慧财富
教育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是人,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传递人类文明智慧成果,让彼此间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便利。语言文字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工具,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促进人际交流融合,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语言文字是“音、形、意”的完美对应结合体,每个符号都与特定的发音、表述的意义相关联,最后通过符号的组合完成对事物认知的表意。语言文字是人类总结记录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工具,是将自我对自然世界事物认知高度图形符号化和发音的抽象化的发明创造。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赋予孩子们使用工具【核心是语言文字】的本领,授予他们将事物与语言文字符号的“音、形、意”完美对应起来认知世界的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记录生产、生活实践总结经验的工具,是将自我对自然世界事物认知高度图形符号化和发音的抽象化的发明创造。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特定的文字符号、发音与原物体实物一一对应起来,并将其输入大脑形成长期记忆,以备下次遇见同类事物时能够准确辨识的过程。语言文字是人际间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它以语音、符号、寓意的综合形式呈现给大众,语言文字系统性呈现为各类促进人类智慧财富的宝库——书籍,如文学、法理学、哲学、历史、宗教、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解剖学、医药学......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师长【家长、老师和兄长】将人类智慧的宝藏授予孩子们并赋予他们继续发掘宝藏的能力。
教育传承文明智慧,人们根据社会分工、协作劳动产出的不同将社会分为:①第一产业,指直接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牧业、养殖业等;②第二产业,以自然产出物为加工对象的产业,主要加工处理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原材料;③第三产业,除直接进行物质资源生产、加工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教育、金融、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公共服务等非直接物质生产或加工的社会分工业态。第三产业也被统称为服务业,它是促进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纽带,它不直接生产或加工产品,它为提升劳动产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分享、流通提供链接服务或者提升社会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教育教学就是传承并提升人类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增进人际间信息交流、促进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带领孩子探索自然教育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的地方,教学活动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互借鉴实现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因此,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向他人学习、成长自己。今天我们在这个方面是被人尊敬的老师,明天在另一个领域我们就需要向其他人学习,比如科学家需要向厨师请教如何炒菜、做馒头;服装达人需要向美容师学习容貌保养知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学习成长示范为教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是对教育人最高的勉励与鞭策,为教是用自身的言行示范去浇灌、引导他人成长,势必要做到“想给予别人一碗水,你首先要有一桶水!”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简单的讲就是为教者需要时刻以自身言行示范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做指引方向,身为家长、老师首先就应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律水准。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成年人用自身的言行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人点亮人、点燃人的活动,是孩子通过模仿获得成长经验的活动。教育活动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活动传承的智慧成果如果恰好能够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它就如同给农作物“追肥”那样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为教者一定是在自身言行能力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就是家长或老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成长指引方向,比如一个不会游泳的父亲指导孩子潜水,孩子有些害怕。父亲告诉孩子如何不要害怕、如何......当孩子请父亲做示范,其父亲说出我可不敢时,接下来的教导该如何呢?再如您要求孩子好好写作、食不言寝不语、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是您自己却一样都不遵守时又当如何呢?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习借鉴“专家”育儿理念,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成长经验,只有您做好了、成为了孩子成长路上学习的榜样,孩子才会行驶到成长的高速路上去。正所谓“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您能够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一定在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
成长技能引导教育就是以家长或老师自有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家有教育教学大纲以及诸多教学指导意见,但是最终执行者却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天下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教育教学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按照家长或老师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凭借自有的认知经验、喜好、情绪为孩子的成长领路。
1、为何“只能”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
用自有认知教导孩子?如果您咨询“专家”,“专家”一定告诉您这是错误的,然后给出一堆理由。但是,当您询问专家针对您家孩子具体做法时,他们却除了告诉您普遍常理之外好像别无细法。是的,这就是教育“专家”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难题,他们不清楚您所面对孩子的成长状态、不了解您以及孩子与家庭之间的微妙关系,就更别说能够随时与孩子开展成长动态了。
知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最简单的说就是人的眼睛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只能见到自己约50%的身躯外壳,至于大脑思维、身体内部构造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以视力所见,那么人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认知自身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为此人类生命科学一直在为探知人类自身而不懈努力。
教育知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商品交易,那么作为店主您应该清楚店中有些什么样的货品、它们的成色几何、应该如何呈列它们给顾客......教育是人点亮人的活动,是通过师长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顺畅。那么,师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学识家底、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们。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引备课,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孩子制定细部的教学教案;家长同样需要对自身有足够、全面的认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己所不欲、勿施于子。”从自身言行做起,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菜根谭》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译文】古人说:“何苦放着自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却要沿街乞讨学穷人的样。”又说:“侥幸发财的贫家子弟,切莫忘乎所以到处夸耀,谁家的炉灶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人,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为教之人要引以为戒的。
知己为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力而行“,就是知道自身能够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是自身已具备的优势、那些东西还需要继续学习借鉴。真实的做到“实事求是”教学,不“迷信专家“、不盲听盲从,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不懈“因材施教“。
2、为何“只能”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
人们都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饮食、最好的成长环境、最好的成长教导......可是什么是最好呢?最好实在没有绝对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总会给最好定出不同的标准。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农民很是向往贵族式的生活,整天都盼望着能有一天能成为贵族。有一天他的邻居过来请他一起去劳动,他说我别烦我,我真在忙着计划怎么样成为贵族呢!于是邻居问他:贵族有什么好呢? 他说:“贵族自然好呀,每天都不用劳动、每天都能有白面吃......”是呀,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水平几乎都沉浸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中。农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每天不用辛勤劳作就有白面吃、工人期待的就是不用劳动便有产品被生产出来、孩子的期待就是每天都能有同伴一起游戏......每个人心目中的最好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喜好基础上的。
运用自我喜好引领孩子成长,使民族习惯、文明习俗、宗教信仰得以被延续和继承,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的根本。“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的孩子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老师教给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知识。
3、为何“只能”以自有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人是感性与理性相容的动物,拥有“七情六欲”。但是,人的情欲并天生的,人的情欲来自于生活,生活就是适应生存环境,在适应生存环境中逐步从父母那里继承或摸索形成自己的“情欲” 。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很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适度的情绪能够准确的告诉孩子什么行为被鼓励、什么事情不被允许、什么事情被绝对禁止......“言传身教”是引导孩子成长的最佳模式,是家长和老师运用自身的情绪喜好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喜、怒、哀、乐”最基本的方式。
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具有收藏价值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树苗在自然成长状态下通过修剪枝叶能够获得更好成长、成才的机会。孩子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孩子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所以,教育孩子成长、成才需要为他们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合理运用自有积极、正向的情绪为孩子成长引路。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有人说心没有栖息的地方?
我们大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肩上总有不断的压力被施加,到了一定的时候,仿佛自己来到世上是孤独无助的,像一个流浪者,只是为了生存下去。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有家的地方就是栖息地少年时,我们身边有父母,父母就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当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吸吸鼻子,撇着嘴走到家,吃几口妈妈做的饭菜,和爸爸玩一会,心里总会好一点。毕竟是小孩子,沉不住气,在家里待一会立马会把自己遇到的不愉快讲出来,爸爸妈妈听了会和我们聊一聊,摸摸我们的头,抚慰我们,第二天似乎前一天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长大后,我们有了工作的压力,遇到不开心,我们选择了闭口不谈,可家依旧能给我们力量 ,抱抱妈妈,和爸爸下下棋,心中的温暖油然而生,那时候觉得什么都没关系,我们还年轻,再大的困难都能挺过去。
再后来,我们有了家庭,当我们被生活摧残,每每看到孩子扑闪的眼睛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所以啊,家是我们最好的心灵栖息地,可以是疗伤地,也可以是我们动力的源泉。
梦想在哪里心就栖息在哪里从上学的时候我们就一直被一个问题缠绕,“你的梦想是什么?”从前觉得,明显梦想就是职业的代名词,想成为军人,医生,科学家……
越来越认为,梦想就是一种追求,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给空虚的心一个栖息地。我们日复一日,庸庸碌碌度日的时候,生活平淡如水,没有太多波澜,忙碌后,我们在想什么?我们得承认,我们的思绪已经被冷冰冰的电子设备支配了,我们的心飘飘荡荡,没有归属。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梦想时,我们在想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让生活变的有意义。当我们认定了一件事,用心去做,无论好坏,我们的心是有栖息地的,因为它是平静安定地。
如果你还是居无定所的流浪着,请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活着不是为生存而生存,生活有无数种选择,为什么不选择走在梦想的道路上,给心一个栖息地,而后给身一个栖息地。
生活明朗,我们的心都是有栖息地的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甘于平凡,有自己的理想,梦想和希望,让这些美好的字眼带着我们变的不平凡,真正的给心一个栖息地,不要畏惧不前,不要退缩,因为我们身后还有一个原始的港湾,那就是我们的家,在那里我们可以抚慰疗伤,可以注入能量 ,希望每一个奋斗的人都在努力着找到心的栖息地。
家,这个栖息地只是给心疗伤的地方,而心真正的栖息地是梦想依存的地方,它是为自己而活的一个地方。
万物可期, 愿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流浪者。
玛瑙和翡翠哪个好?
我是讲堂空空--珠宝玉石收藏知识传播者,今天给大家做下玛瑙和翡翠的相关比较。
玛瑙和翡翠都是首饰界中比较常见的身影,而且也都是广义上的玉。让很多人不停的提出玛瑙和翡翠哪个好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玛瑙,色域极广,从红、蓝、绿、紫、黄到黑、白色几乎你可以想到的颜色都可以在玛瑙中找到,其中以红为贵。而且玛瑙会有一种类似于玉的胶质感,多呈现半透明状。而且很多玛瑙中还会有各种天然产生的纹理,让整块玛瑙看上去极有意境;翡翠,色域同样也是丰富多彩,主要有绿、紫、红、蓝、黄、白、灰几种,翡翠极其重色,有“色差一分,价差十倍”的说法,其中以帝王绿为贵。色泽上翡翠看上去会水汪汪的,也就是种水好、水头足。
冰飘料南红玛瑙
从美观上来讲,玛瑙和翡翠其实都是各有特色。玛瑙中像象形图纹玛瑙,会在自然的形成过程中因为里面色素的积累,而形成一幅幅形状各异的画。还有像战国红玛瑙,会是几种颜色交织,却又各自色彩鲜艳、界限分明,经过雕刻后会很有意境感;翡翠则主要是以颜色均匀,以及水头足来取胜,像帝王绿翡翠,绿的纯正,光泽中有种泛着蓝色的感觉,但是却并不偏色,水头十足,绿色好像要溢出来一样,看上去极其高贵美丽。
战国红玛瑙
从价格上来说,玛瑙因为产量多,所以整体价格上会比较便宜,但是也有很多极品作品的价格也都在百万以上;而翡翠产量相对稀少,其中帝王绿翡翠更是有拍出过千万的价格,但是翡翠更看重品质,有的品质不好的几十上百也可以买到。
翡翠
其实玛瑙和翡翠里面都有好和不好的,主要也是看你的喜好。你喜欢玛瑙,那当然是玛瑙好;你喜欢翡翠,那肯定也就是翡翠好了。至于价格上的比较,也是要看各自料子质地的。
不雕的玉成大器?
《说文解字》上说:“玉,石之美者。”玉不琢不成器是对的,不雕的玉成大器是不可能的,玉如果不雕就是块石头,成不了器,顶多是一块玩料。[呲牙]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图一)满城汉墓出土的玉璧,(图2)以及清乾隆桐荫仕女玉山。(图3、4)如果当时的玉工没有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去设计,巧夺天工的技艺去雕琢,只留下那几块不经过雕琢的玉料,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大器么?
玉不雕肯定是不成器的,但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流传出“不雕的玉成大器”呢?其实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并不是很严谨,它其实是想说现在很多时候把一块很好的籽料交给玉雕师去雕,最后雕出来的玉器价格抵不上买玉料的钱款加上玉工的工时费之和。[捂脸]
为什么现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状况?这里面有很多因素。
其一,出产和田玉籽料的那几段河床人们来来回回捞取开采了几千年了,里面储藏的玉石籽料基本上枯竭了,所以从源头上水料的枯竭让玉石籽料的价格一涨再涨,让玉石原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在加上一些玉石商人囤积居奇、推波助澜,那价格就可想而知了。[大笑]
其二,现在的玉雕匠人太急功近利,稍微有一点点名气的玉雕师工费都是以万为单位计费,把主要的精力全放在怎么多赚钱上了,完全没有和所创作的价值成正比。而且,即便是你认可掏这笔费用去雕,雕出来的东西也未必是很满意的作品,如果不找那些有些名气的玉雕师去雕,那你的这块玉料很可能成为不太成熟的一个玉雕师练手的材料了。我多年前收藏的一块红皮籽料,(图4、5)两面都开了窗,可以说是一块可遇不可求,细皮嫩肉的一块明料了,但是,至今为止还那样放着呢,找过几位大师级玉雕师,要不工费太高,张口就几十万,要不就是要和你合作开发,雕出来的东西让他去卖,如果是后者风险很小,有名气的玉雕师都有自己的销售群体,但是本来买这个料就是自己想留下一个自己玩儿的东西,就有悖初衷了。如果只出工费让他去雕,雕出来的东西未必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弄不好雕完了的成品,还不值原来玉料的价值呢,还搭进去了工费,得不偿失。真的不敢去冒这个险。
再有就是现在玉料的价格越来越高,弄得按克论价,让玉雕师很难创作,基本上都是先从保料的角度出发。这也等有束缚住了玉雕师创作的手脚,让他不能从艺术性的角度作为艺术创作的着力点,在雕琢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随形就势,点到为止。尽量多保留雕件分量和体积。能留皮留皮 ,能留肉留肉。(图5 7 8 9)下面我收藏的《洋洋如意》和《如日中天》挂件都是这样的玉雕作品。
总之,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不雕的玉成大器”这样的怪现象发生,民玉时代的玉器很难做到王玉时代的玉器那样不计工本的去雕琢、去创作,(《清乾隆桐荫仕女玉山》虽说是民玉时代创作出来的作品,但它的本质还是王玉[呲牙])这是市场因素决定的,恐拍这样的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也导致我现在很少收新玉玩儿了,价格高,端详不住,还是看王玉时代的古玉好看好玩儿。
对了,如果玩儿新玉现在还是直接买成品合适,踏实。能看到最终效果,看艺术感染力、看工、看玉质就可,价格远比自己买料再找人雕合适,很多大师一件成品卖的价格远比你找他去雕个活要的工时费便宜,都扛着、锚定着自己的身价呢。[捂脸]
怎么教育儿子能让他有大的出息?
不知道作者认为什么样的出息才算大出息?
我们家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象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以前我也很俗,想的最多的就是,儿女能飞黄腾达。希望女儿嫁个有钱人,儿子能做大官,给我脸上贴金争光。但随着女儿长大,从她读高中开始到上大学,全部都是她自己作主,她从不会给我们添麻烦,但也从不会听我们的见意,什么大事小事包括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都是自己拿主意。尽管我和她爸有时会很失落,总觉得女儿从小到大成绩一直都很好,为什么要去学画画?理科成绩比文科成绩分数高那么多,搞什么动漫设计?
我们有一段时间相当的郁闷。但是现在想通了,什么叫出息?出息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是由父母定?还是孩子们定?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们能在学生时代认真的学习,掌握好所学的文化知识,品学兼优,身体健康,走向社会能独立自主,心胸开阔,热心助人,尊重领导,孝敬父母,那么我觉得自己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合格的。孩子们就是有出息的。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为孩子们着想,不要搞专制,要体谅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喜欢,我们才会高兴。人无完人,所谓的出息在父母眼里就几个特点,健康、独立、善良、自尊、自强!朋友们,你们认为对吗?[呲牙][呲牙][呲牙][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