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法师,新版射雕英雄传2022明道演的谁

2023-03-01 19:08:04 78阅读

一灯法师,新版射雕英雄传2022明道演的谁?

出演一灯法师

2022版《射雕英雄传》已经在待拍剧行列中,这个版本的《射雕》说是为了符合现在观众的主流审美,内容将做部分调整,其实,可能剧方不知道,大多数电视群体,依然是90后,80后,他们的眼光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一灯法师,新版射雕英雄传2022明道演的谁

大理国一共有几代王?

大理今天只是个白族自治州,古代的段氏大理国,其疆域要远比现在大理大得多,它涵盖云南省全境、贵州西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等广大地区。

当中原王朝身陷“三百年魔咒”不能自拔时,大理国一口气活到了317岁,只比两宋加起来只少2岁。如果算上段氏去帝号,实际统治大理的时间,段氏“土皇帝”一共在位450年,横跨五代、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

大理国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37年—1094年,史称“前大理”,第二阶段从1094年—1254年,史称“后大理”,第三阶段从1255—1387,为段氏世袭总管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有两年被高氏夺位,改国号为“大中”。第一和第二阶段,段氏称皇帝,第三阶段去帝号称总管。

前大理国有14位皇帝,后大理国8位皇帝,世袭大理总管13位。

大理国历史概述

隋末唐初,云南那里有六个小国,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地处南边,所以也叫“南诏”。

后来南诏国灭掉其它五国,统一了洱海地区,立下汗马功劳的段俭魏,被南诏王赐名忠国,位居宰相。从那开始,段氏一族成了洱海地区最牛的世家大族。

到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时,南诏国走向没落,国内起义不断,国家走向分裂,豪门郑氏、赵氏、杨氏等,先后建立各自的小政权。

时任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也发动了农民起义。由于兵力不够,段思平的起步并不顺利,这时候,他的好友善巨县令高方,向段思平发出邀请,借给他滇东三十七部武装。

在高氏、董氏等豪族的支持下,段思平“八年抗战”,终于建立了段氏王朝大理国,时年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就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神圣文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天龙八部》中,段思平被描绘成武林高手,是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的创始人。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大理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群臣集体奏请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禅位给善阐侯高升泰。段正明为人宽厚,崇尚简朴,是个与世无争的“佛系毕业生”,他不做任何反抗,接受了众臣的建议,禅位后跑到崇圣寺出家了。

高升泰即位后,改国号为“大中”,在位两年后病逝。临死前,高升泰出人意料地叮嘱儿子,把皇位还给段氏,高家做段氏永远的忠臣。就这样,大理复国,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登基称帝,后大理时代拉开帷幕。

大元天定四年(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蒙古人攻破大理,虏获末帝段兴智,并将他送到蒙古汉庭,拜见蒙哥。没想到段兴智因祸得福,蒙哥不光没杀害他,还将他送回大理,赐金符世袭总管,替蒙古人管理大理地区。

段兴智感恩戴德,在蒙古平定大理、安南的反抗势力中充当急先锋。段家总管的大帽子,虽然没有皇冠炫目,但是戴得相当稳,元帝国被灭亡了,他们依然“总管”大理。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于洪武十四年派付友德和沐英进攻大理,末世总管段世兵败投降,给段氏大理王国画上了句号。

段氏真的是鲜卑后裔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段氏是鲜卑族。其实这个观点受了《天龙八部》的影响,金先生的作品里,段誉(段正淳之子)与萧峰、慕容复关系密切,这二人都是鲜卑贵族,鲜卑族有个“段氏部”,自然大理段氏就是鲜卑段氏部后裔。

人们还从段氏皇族的名字里看出了蹊跷——父子连名。所谓父子连名,就是儿子的名字中,要有与父亲相同的字。比如段正淳,他的儿子叫段正严,孙子叫段正兴,曾孙叫段智兴。开国皇帝段思平,其子叫段思英。

这一点跟我们的邻国朝鲜一模一样,跟汉民族避讳的规矩完全相反,似乎这也佐证了段氏出身鲜卑的说法。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白族跟朝鲜族一样,流行父子连名,这个情况只能说明段氏入乡随俗了,并不能证明他们是鲜卑人,相反鲜卑人汉化严重,还真没有父子连名的习俗。

那么,段氏的先祖是谁呢?按史料记载,大理段氏是汉族人,祖上世居凉州,西汉武威太守段贞就是其先祖。东汉时期,凉州段氏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段熲、段煨。至于段氏从什么时候迁居大理,已经无从考证。

再往前推,段氏其实与周王室姬姓同祖,他的第一代先祖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姓姬,名段,“共”是指他的封地,“叔”是指兄弟间的排行。

叔段自幼仗着老妈的偏心,总想从哥哥郑庄公手上夺位。郑庄公大耍阳谋,故意顺从老妈,纵容叔段,结果叔段越玩越出格,最后被哥哥以谋反罪干掉了。叔段的后人,有一支就以段为氏,迁居武威,即大理段氏的先祖。

大理与两宋令人惊异的神同步

大理国22位皇帝中,很多都没有庙号,甚至连谥号也没有。庙号是皇帝死后,入太庙享受祭祀时的称号。不过庙号出现的比较晚,人们把获得庙号当作殊荣,所以,唐以前并非所有皇帝都有资格获得庙号。大理国只有9位皇帝有庙号:

前大理国3位,分别是:太祖段思平、太宗段思良、兴宗段思廉;后大理国6位,分别是:中宗段正淳、宪宗段正严、景宗段正兴、宣宗段智兴、英宗段智廉、神宗段智祥。

后大理国时代,只有两位末帝没有庙号,很显然,庙号在大理国跟中原一样,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谥号是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的一生表现,给予的评价,有表扬也有批评,“人人有份”,不要都不行。可大理国有4位皇帝,连谥号都没有。

这是什么情况呢?这就代表,这四位根本不被承认皇帝的身份!

另外,大理国不光在时间上与两宋基本重合,而且还有一件神同步的事——皇嗣嫡系转移。

我们知道,太祖赵匡胤驾崩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太宗赵光义。靖康之变后,赵构登基恢复大宋,可他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了。

民间有传闻,说当初赵光义夺了哥哥家的皇位,如今遭了报应,要想延续赵宋王朝,必须将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

于是赵构从民间找到两位太祖后人,择其中之一赵昚过继为子,即后来的宋孝宗,从此赵宋江山神奇地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手中。

同时代的段家,居然同步“copy”老赵家!太祖段思平驾崩后,其子段思英即位才一年,就被叔叔段思良夺了皇位。

皇位在“段二”一系传了八代后,新皇帝段素兴像只小蜜蜂,喜欢整天扎进“花丛”风流快活,被宰相高智升废黜。段素兴被废后,高智升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又回到了“段大”一脉。

段氏皇帝为何频频出家?

段氏22位皇帝,居然有一半出家为僧!而且段氏“皇家和尚”不像梁武帝,袈裟和龙袍换着穿,人家可是真出家。

为何出现这么奇特的情形?这跟大理国的文化有关,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们将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形成儒教,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家家设佛堂。

在大理国,儒生想要入仕,必须精通佛教,同样佛家僧侣也精通儒学,僧侣和普通儒生一样,都有资格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

因此,段氏皇帝都是佛家信徒,他们的出家,你也可以理解成放弃政治去专研学术了。当然,他们之所以“甘愿”当学者,很多也是被迫禅位,因为大理国还有一个很畸形的现象——段氏搭台,高氏唱戏。

段氏搭台,高氏唱戏

高氏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帮段思平取得天下的高方一族。高方因为立国之功,被封鄯阐侯,成为领土最大的一方诸侯。

后来高智升通过政变,废黜“花皇”段素兴,拥立段思廉,从此权倾朝野。段思廉的儿子段廉义在位期间,被杨义贞杀害夺了皇位。高智升利用家族影响力,令其子高升泰举兵灭了杨氏,又拥立段寿辉即位。

从那以后,大理国的实权,落入高氏手上,段氏几乎等同于傀儡。

后来高升泰逼段寿辉,禅位给他的堂弟段正明。十三年后,段正明被群臣要求,禅位给高升泰,前大理国历史终结。

高升泰去世前令其子把皇位归还给段氏,留下一个谜团,自古哪有夺了皇位又归还的?高升泰自己的解释是,当初俺就不想当皇帝,是段正明逼我这么干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升泰当了皇帝第二年,突然患上头风病,且一病不起。高升泰认为,是自己夺位遭了天谴,吓得赶紧归还皇位。

不过,我认为这都是打哈哈的说辞,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高氏得位不正,遭到反对派势力的抵制,他不得不做出让步。

试想一下,段氏即便是傀儡,也有一大批与段氏紧紧绑定的利益集团,以及与高氏利益冲突的集团。高升泰篡位,就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遭到反击是不可避免的。

站在高氏集团角度,其实高升泰除了多一顶皇冠,权力并没有增加。高氏已经获得了世袭宰相的权力,又何必为了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个偏远的大理国,虽然与中原王朝交流不多,其政治文化核心,与母体却息息相通,不能不感慨,我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

水浒传人物的武功放在天龙八部以及射雕三部曲?

小说《水浒传》中的江湖好汉们个个武艺高强,那么他们与金庸小说如《天龙八部》中的侠客们谁的武功更强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这些小说各有自己的系统,很不好比较,非要分个高下的话,就必须先说比什么,怎么个比法。

《水浒传》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比较迷信,因此《水浒传》之中有很多神话色彩的地方,开篇就说梁山108将是从一口井里逃出来的魔鬼,转世投胎变成了人,而且《水浒传》中有很多类似神仙斗法的地方,比如公孙胜和乔道清的斗法,乔道清先用法术活捉了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后来公孙胜和他斗法,乔道清运用法术召唤出了天将来帮助自己,但是公孙胜却用一把天火烧了乔道清的法术,打败了乔道清。

从这里来看的话,任是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们武功再高,也无法和这些修真修仙的法师们相比呀,天兵天将都召唤出来了,还有什么可比的?公孙胜的道术虽然很高,但是他的师傅罗真人的法术显然要比他高得多,换做金庸群侠们也只能仰视他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如果抛开法术而只比武功的话,那么金庸群侠们的武功是要高出不少的,比如萧峰萧大侠的擒龙手,只靠内力便可以将身外之物自行运动起来,这是《水浒传》中哪位好汉也做不到的,《水浒传》里面的打斗都是拳拳到肉,但是金庸小说中的打斗却讲究以内力隔空拼斗,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可以在一丈距离上打击对手,段誉的六脉神剑也同样可以如此,扫地僧更是有三尺气墙护体,《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即便是强如卢俊义、史文恭、武松、林冲、鲁智深,也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水浒传》里面的好汉们打斗时都讲究使用兵器,很少会有不拿武器进行决斗拼杀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就不讲究这些了,里面凡是用兵器的都是武功较弱的人,像一僧二挂三老四绝等人都是不用兵器的,有个叫剑神卓不凡的人剑术卓绝,他能让剑尖上吐出三尺青芒,然而他连慕容复都打不过,而且他的剑术和段誉的六脉神剑相比更是差远了。

但是《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却都是用兵器打斗的,林冲用长枪,武松用朴刀,鲁智深用月牙铲,李逵用板斧……

实际上《水浒传》和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及射雕三部曲等属于不同类型的小说,创作时间上跨度很大,作者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对武功的认识也不相同,小说的架构和武艺价值观的设置也不相同,因此将施耐庵的《水浒传》和金庸的小说去比较里面的人物谁更厉害虽然很有趣,但却是一个比较滑稽的问题,也是没多大意义的。

如何才能放下仇恨?

有人说放下仇恨就是拯救自己的灵魂,又有人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其实,能放下的就不是仇恨。国恨家仇怎么可能放得下?这里所说的仇恨,充其量不过是因各种矛盾产生的怨恨和憎恨。该怎样化解和放下这些所谓的仇恨呢?

一是宽容大度,放下仇恨。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宽厚待人,视那些曾经有意无意的伤害为过眼烟云,一笑而过。仇恨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对方时,免不了也伤得自己遍体鳞伤。

《神雕侠侣》中的瑛姑,因裘千仞杀了自己的儿子,对其恨之入骨,复仇成了她一生的目标。当一灯大师把奄奄一息的裘千仞抓到瑛姑面前,她却完全不认得这个恨了一辈子的人。最后三人一笑泯恩仇,隐居于百花谷。

仇恨会使善良的人变成魔鬼,瑛姑带着仇恨活着,何尝不是折磨自己。放下仇恨,利人利己,海阔天空。放下仇恨,原谅了别人,宽恕了自己。

二是以德报怨,忘记仇恨。如果因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是是非非,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会使怀恨的人精神高度紧张,人格扭曲,寝食难安,生活在阴霾中,不堪重负。反之,学会宽恕和原谅,忘记仇恨,豁达待人,才是一种潇洒。

一位朋友的父亲在文革期间,被人打断腿骨,原本英俊的医生,从此跛了一条腿。后来那人因车祸住院,凑巧是安排朋友的父亲为其手术,他以德报怨,精心手术,使那个让他致残的人恢复了健康。后来那人跪在医生面前,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我们需要疗伤,我们需要忘却,忘却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伤害,忘却仇恨,以德报怨。正如拾得大师所言: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三是仁慈善良,远离仇恨。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伸出双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拥有快乐的心情,微笑面对每一天,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拥有善良和仁慈,就拥有了人性中最温暖、最美丽、最感人的品质。

仁慈善良不仅仅是美德。也是灵魂的救赎。为善祸远离,仁慈善良的人,一定会远离仇恨,从而心中充满阳光,生活中处处鸟语花香。远离仇恨的最佳方式,是用爱面对当下,宽恕过往。远离仇恨,跟舒服的人在一起,就会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远离仇恨,就能冲破束缚的茧,舞出精彩人生的至纯至美。

五绝武功该如何排名?

《射雕英雄传》按武功最后排名为周伯通、欧阳锋、一灯大师、黄药师、洪七公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第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也是最受欢迎的金庸作品之一,原因之一就是金庸突然在这部作品中弄出个天下五绝,把武学的天花板提高了很多,读者读了大呼过瘾。

天下五绝是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评选出来的,之所以出来天下五绝,全都是为争夺天下第一,而争得天下第一,就有了《九阴真经》所有权。

经过七天七夜的比武,天下五绝横空出世,他们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四人武功半斤八两,伯仲之间,谁也打不过谁,洪七公和欧阳锋等人都承认。

到了《射雕英雄传》结尾,由于四绝以及周伯通等人接触或学习了《九阴真经》武功,四绝的武功出现了强弱变化,不再是铢两相称,旗鼓相当,所以天下五绝有了新排名。

天下第一高手中顽童周伯通

周伯通是王重阳的师弟,武学天赋也不错,既然王重阳是天下第一,周伯通怎么也该混个天下第二,谁知道,原来的周伯通,在欧阳锋手底下,才走了三四十招就被打败,主要原因是王重阳认为周伯通太汲汲于武学,形同武痴,没把最厉害的先天功教给周伯通。

然而,周伯通被黄药师关在桃花岛十六年,竟然无意中学会了《九阴真经》武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同时又创了一套七十二路空明拳,是至柔的武功,更厉害的是,在郭靖的提醒下,他发现了左右互搏的功效,虽然功力无法增加一倍,但招式可以增加一倍,周伯通自己说,他跟人打架,相当于两个老顽童。

《九阴真经》加左右互搏,周伯通就算抵不上两个老顽童,一个半总是有的,那这样的周伯通到底多厉害?

一是,在桃花岛,周伯通单臂输给黄药师,然而,周伯通说他用双臂和《九阴真经》武功,能打赢黄药师,黄药师承认了:

只见周伯通慢慢站起身来,说道:“老顽童上了自己的大当,无意之中竟学到了九阴奇功,违背师兄遗训。若是双手齐上,黄老邪,你是打我不过的。”黄药师知道他所言非虚,默默不语。

二是,周伯通去找裘千仞复仇,不用左右互搏,二人打个旗鼓相当,周伯通一用左右互博,裘千仞立马输了。裘千仞武功比之四绝也许仅仅稍逊一点,然而周伯通很快打败了他,可见周伯通已经高出四绝不少。

所以,以我看来,周伯通已经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天下第一高手。

天下第二高手西毒欧阳锋

欧阳锋武功很强,他的成名绝技是家传的蛤蟆功,跟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一灯大师的一阳指以及黄药师的弹指神通并驾齐驱,功力悉敌。

此外,欧阳锋还自创了一套臭蛇拳法,不是,是灵蛇拳法,想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上出奇制胜。

可见,此时的欧阳锋自认为单靠他的蛤蟆功,无法打赢四绝里的其他三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欧阳锋曾经以蛤蟆功大战洪七公,结果二人旗鼓相当,势均力敌,谁也打不赢谁。其实,四绝武功本来就半斤八两,伯仲之间。

然而,后来欧阳锋得到了《九阴真经》,当然,不是真的《九阴真经》,是经过郭靖瞎写、乱改以后的《九阴真经》,此后,欧阳锋又受害于黄蓉的胡乱解读,于是练成了《九阴假经》。

谁知道,欧阳锋弄巧成拙,竟然把《九阴真经》武功逆练而成,功力大增,已经超过其他三绝。

第二次华山论剑,欧阳锋通过他逆练的《九阴真经》,打败了洪七公和黄药师,甚至相当于打败了二人联手——一个动手一个动脑这种联手,不是并肩子一起上那种联手。

可见,《射雕英雄传》结尾的欧阳锋,已经高于四绝里的其他三绝一灯大师、洪七公和黄药师了。

天下第三高手南帝一灯大师

一灯大师的绝技是一阳指,是他家的家传武学,在《天龙八部》里,乔峰看不上一阳指,认为一阳指只是一种高明的点穴手法,而在大理天龙寺,鸠摩智又压着五本和枯荣大师打,看起来一阳指的确不怎么样,怎么到了《射雕英雄传》里,一阳指成了跟天下第一掌降龙十八掌并驾齐驱的绝学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旧版和三联版里,算是个小小的缺漏,不过新修版金庸把它给修补上了。

在新修版《天龙八部》里,一阳指是分品级的,五本他们只练到第四品,所以他们的一阳指威力不足,而且他们的六脉神剑威力也不行,而《射雕英雄传》里,金庸说一灯大师已经把一阳指练到登峰造极,也就是最高品,所以完全发挥出了一阳指的威力。

一灯大师在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依靠一阳指,败给王重阳,跟洪七公、欧阳锋、黄药师旗鼓相当。

但是,后来王重阳知道自己命将不久,为了留下自己的先天功对付欧阳锋,便将先天功传给了一灯大师,因此一灯大师身兼一阳指和先天功。

按说,在欧阳锋逆练成九阴真经以前,四绝里最厉害的应该就是一灯大师了,即便他不如王重阳那么天才,可是先天功加成下的一阳指,恐怕也已经稍强于其他三绝的看家本领了。

此外,一灯大师还有《九阴真经》上半部的内功总纲,功力虽然在给黄蓉疗伤时损耗很多,然而练了内功总纲,不出三个月就可恢复。所以我把一灯大师排在第三。

天下第四高手东邪黄药师。

黄药师是金庸小说里第一全才,就像宋朝的第一才子苏轼苏东坡,黄药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更牛的是,他的女儿黄蓉,就跟他稍微学了点烹饪,竟然让美食鉴赏家洪七公都艳羡不已,看起来黄药师还是金庸小说里的第一大厨。

样样精,样样通,难免就没法把某样东西做成天下第一,比如武功。

东邪黄药师的武功着实不少,什么弹指神通、落英神剑掌、劈空掌、玉箫剑法等等,都是天底下的绝顶武学,就是没一样能着实拿个天下第一。

这完全是黄药师兴趣太广泛所导致,其实黄药师的弹指神通已经跟降龙十八掌、一阳指、蛤蟆功并驾齐驱了,如果黄药师能专心于武学,拿出他要自己补写《九阴真经》上半部的劲头,说不定就能自创一套天下第一的武学。

饶是黄药师在武学上不专心,也已经跻身四绝了,不过,他的武学似乎一直没有什么进步,周伯通、洪七公都进步很多,看起来他的努力程度还不够。

黄药师虽然曾经染指《九阴真经》,据他说,他好像没练过里面的武功,直到《神雕侠侣》里才练了。

我之所以把黄药师排到第四,是考虑到洪七公曾经大伤。

天下第五高手北丐洪七公

洪七公本来不应该排在第五的,他的降龙十八掌已经打平黄药师,再加上他一直没使用、当作秘密武器的打狗棒法,应该能赢黄药师,可惜,洪七公大伤过,在《射雕英雄传》结尾,功力才刚恢复。

洪七公在大海上大战欧阳锋,结果被欧阳锋偷袭,还被毒蛇咬得半死不活,最后变成了一个废人,已经全然不会武功,这样,四绝已经变成了三绝,裘千仞或者郭靖倒是能补上。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郭靖背着黄蓉到一灯大师那里治伤,无意中念出了梵文版《九阴真经》内功总纲,这让一灯大师喜出望外,这内功总纲,修习三个月,就可抵得上一灯大师原来五年。

这《九阴真经》的总纲精微奥妙,一灯大师虽然学识渊博,内功深邃,却也不能一时尽解,说道:“你们在山上多住些日子,待我详加钻研,转授你二人。”又道:“我玄功有损,原须修习五年,方得复元,但依这真经练去,看来不用三月,便能有五年之功。”

有的人瞧不上《九阴真经》内功,现在看看,厉害不,还有人说《九阴真经》对四绝的武功没有加成,现在看看,有不?

洪七公后来练了《九阴真经》内功总纲,从一个全然不会武功、没有一点内力的废人,到后来神功尽复,也能说明《九阴真经》内功的厉害之处。

后来在《神雕侠侣》开头,距离《射雕英雄传》结尾刚过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郭靖依靠《九阴真经》内功总纲,已经把内力练到欧阳锋的水平了,《神雕侠侣》开头,郭靖跟欧阳锋看似不相上下、旗鼓相当,实际上郭靖功力已经稍胜一筹,他是为了救客店里的人,没有尽全力而已,这样才与欧阳锋打成两败俱伤,否则,此时的郭靖已经胜过老四绝了。

扯远了,我之所以把洪七公排在老四绝最后,是考虑他刚刚恢复功力,元气恐怕还没有全部复原,因此精力方面怕是差点事。

总结一下,《射雕英雄传》的天下五绝,武功已经暂时分出了一个高低来,周伯通第一,欧阳锋第二,一灯大师第三,黄药师第四,洪七公只能暂时屈居第五了。

这个变化当然全都是《九阴真经》重现江湖导致的,不得不说,《九阴真经》引起江湖上百年来的相互斫杀、腥风血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到了《神雕侠侣》里,老四绝都学了《九阴真经》,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大家又都到了一个水平线,只不过,拥有全本《九阴真经》的郭靖后来居上,成了新的天下第一,缺失内功总纲的周伯通只能屈居第二。

至于周伯通跟杨过谁更强,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