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延期禁华为,美国为何要禁售华为
美国延期禁华为,美国为何要禁售华为?
一
真的来了!
这是一场天鹅绝唱!
今晚,华为传来大消息:9 月 3 日,华为将参加2020德国IFA大会,并在会上推出5nm 麒麟 9000 5G芯片!
这将是华为 Mate 40 手机使用的芯片,因为特朗普的打压, 麒麟 9000也将是麒麟高端芯片的“绝版”。
真的扼腕叹息啊,要知道,麒麟9000芯片,这可是华为海思的巅峰之作,将会拥有更强大的5G能力,更强大的AI处理能力,更强大的CPU和GPU。
然而,由于美国的蛮横打压,台积电等不能再为华为代工,今年最后一代旗舰级芯片,就是麒麟9000了。
由于9月15日之后就不能再出货了,目前台积电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华为的麒麟9000芯片。然而,就算台积电再怎么拼命生产,这么短短一个月时间,又能生产多少,供华为使用?
不管是800万片,还是1500万片,都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整个mate40系列的生命周期都满足不了。
更何况,还有荣耀V40系列、40系列,还有华为P50系列,华为MPP2,华为nova在嗷嗷待哺。
华为真是太难了!
二
自家设计的不给造,别人生产的不给买!
这就是美国公布的,针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华为海思推出第一款麒麟(Kirin)芯片是在2009年,虽然当时反响一般,但奏响了麒麟腾飞的乐章,随后每一年都有不小的进步:麒麟925带领Mate7打入高端阵营;麒麟955助力华为P9销量过千万……
不得不说,麒麟芯片是华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己研发的芯片,成为华为手机甩开国内友商的最大武器。无法使用华为自研芯片,对华为来说,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华为目前自研芯片,在消费者领域所占的比重。
首先在智能穿戴领域,华为的麒麟A1芯片广泛的应用在华为的手表、耳机等产品当中。
在电视产品当中,华为智慧屏产品也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鸿鹄芯片,这款芯片在业内属于旗舰梯队。
在路由器等产品当中,华为拥有凌霄处理器。
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手机、平板等产品,其中大量产品都搭载了消费者熟知的麒麟处理器。
华为目前在售机型当中,主要搭载麒麟990 5G、麒麟985、麒麟820、麒麟810、麒麟710等芯片。
这些芯片也构建了华为独有的产品生态。凭借独有芯片的差异化为卖点,华为的高、中、低端产品思路清晰,细分市场更为明确。
同时在自研芯片的优势之下,华为在软硬件协同当中也可以掌握更加充足的话语权。
因为美方制裁,现在,台积电无法再承接华为高端芯片代工订单,这使得华为芯片严重缺货,麒麟高端芯片也将很快将成了“绝版”。
可以说,2020年8月7日,当华为余承东公开表示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已经“绝版”,华为海思,这个中国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被锁死了未来。
失去了芯片,现在,某种程度上,华为的处境比当年的上甘岭战场,更加凶险!
三
华为怎么办?
目前看,华为现在的策略,是远近结合,近守远攻。
近守:华为的战术,是两手并用,争取赢得更多时间,为自研自产芯片,赢得时间。
一手,是紧急囤货,在美国禁令实施前,像松鼠一样,把冬天的干粮,先备足,同时寻找芯片替代。
比如,和高通和解,推动高通去做美国政府的工作,延长取得高通芯片的时间。
现在回头看,华为此前明明可以自行设计处理器,却还偏偏还要用高通的芯片,给对手留了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这就是智慧所在。
另一手,是业务多元化,用其他业务支撑核心业务,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争取时间。
例如,最近,华为智能汽车BU开始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提供车载通信模块,车载操作系统,电动汽车电控等产品。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华为带来很好的业绩支撑,按照华为的规划,汽车业务是其未来最大的增长点之一,2030年要带来500亿美元的收入。
但这两手,目的都是以空间换时间,要彻底解决华为的问题,还是得依靠自研自造芯片。
这得说到华为远攻的战略范畴。
远攻:实施“南泥湾”项目,通过自研+联合国产厂家开发,规避应用美国技术,以加速实现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此前,余承东已经宣布,将在半导体方面,实现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我们要突破包括EDA的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
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半道超车,我们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现领先。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
根据余承东透露,华为正在研究包括12寸晶圆、光掩膜、EUV光源、沉浸式系统、透镜等在内的生产设备和材料领域,以及射频、功率、模拟、存储、传感器等期间设计与制造工艺整合。
前几天,还有一个消息:任正非一行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招揽人才,为华为人工智能、计算战略、芯片自主等铺路。
为什么任正非四处招揽人才?
因为,搞芯片,不仅要砸钱,更要砸钱,砸教育!
无数的信号,都指向了一种可能:在半导体方面,华为将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掌握芯片生产全产业链的技术,搭建完全去美化的产线。
华为现在,正与时间赛跑!
是的,67年后的今天,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那些连夜不眠的华为员工们,就像当年奋战在上甘岭上的战士那样,正孤军承受着美军全部的火力倾泻,为国家和民族守护着那道不可破的防线。
四
华为自造芯片,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
1、坏消息是:现在,芯片制造设备、设计工具,都被美方牢牢拿捏在手,芯片制造去美化,实在太难了。
在芯片设备方面,芯片构造极为精密,对设备的复杂度也有着超高要求。拿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来说,单台设备包括逾10万个零件、4万个螺栓、3000条线路。
据2019年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排名,位居前五的供应商占全球58%的行业营收,其中3家是美国企业,另外2家(日本东京电子、荷兰阿斯麦)则被美国扶持多年。
在设计软件方面,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是设计电子芯片的必需软件,只有借助EDA,才可完成芯片设计。
但现实是,EDA被3家美国公司高度垄断,这些公司共计垄断95%以上的中国芯片设计市场,而中国最大的EDA厂商只占区区1%的市场份额。
简单讲就是,“造芯”是个技术活儿,而目前多数核心技术,确实不在我们手上。
2、好消息是:现在,摩尔定律正在实效,在芯片行业处于先进地位的美国即将进入瓶颈,更多只能在前面原地踏步,这让后面追赶的华为等中国企业,能够赶上来。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用于总结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
这一定律内容大概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产品价格却能保持稳定。
今天可以在一台小小的手机内,就基本实现十年前台式电脑才能实现的功能,而价格反而更低,这就是摩尔定律带来的福利。
但摩尔定律进阶到今天,半导体晶体管尺寸逐渐触及到物理极限,难以继续缩小,这也就意味着芯片上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难以继续增加。
随着摩尔定律到达极限,芯片产业逐渐进入后摩尔时代,更新换代速度开始下降,这将是身为追赶者的中国芯片产业的绝佳时机。
3、也许正是综合这些因素,余承东掷地有声地说:
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半道超车,我们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现领先。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
的确,曾经,小小的韩国在起步晚了20年的情况下,在芯片领域却能拼尽所有,打破美日封锁,后发先至,最终做到世界第一,天下三强有其二!
韩国可以,三星可以,我们中国、我们华为,为什么不可以?!
五
看到华为自研芯片加工技术,很多喷子开始在后台百般嘲笑了:
“芯片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只有美国才能搞得出来,华为这么一个企业,做梦吧!”
“牛皮爆了说得那么好听,还顺带为绑架加了条绳索,早就看透来华为水货。。。”
看了这些诛心之论,有时候真是倍感愤怒:其实,面对美国的打压,那些对中国研制芯片百般嘲笑的人,同60年前嘲讽“两弹一星”计划、20年前讥讽高铁计划的人是同一副嘴脸。
朋友们,我们力挺华为、力挺中国芯片,并不是爱国绑架,更不是坐井观天,只是希望你看到华为产品、看到任正非时,知道这背后的艰辛!
一个没有伟大企业出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出现了伟大企业,而不知去爱护的国家,也是可怜的!
千万不要以为,华为倒了,市场就会是你的,挡在前面的华为若是倒了,下一个很可能就会轮到你,因为那些美国政客想做的,是锁死我们高科技和先进制造的未来!
我还是相信任正非那句话:不破楼兰誓不还,相信那种“在一个没有门的地方,用血肉之躯,冲出了一扇缺口”的华为精神!
一个企业,只有死过三次才能成功,那些杀不死你的,终究会让你更加强大,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华为加油!
华为如果倒了?
最近网上在热议一个话题,如果华为倒下,会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美国“制裁”华为事件,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美国针对的并不是华为,而是整个的中国科技,2020年5月,美国发布“新禁令”,要从源头上华为的发展,其中包括禁售华为产品,取消华为建设5G覆盖等,这些操作让华为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当然,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置华为于死地,面对美国的不断打压,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华为倒闭了,对我国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个问题仔细想想还真有点可怕,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美国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拥有先进的科技,那这些科技都掌握在谁的手中,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的企业,中国也是一样,最强的技术也是掌握在公司手中,就拿华为的5G技术世界第一来说,这个世界第一是华为为中国争取到的,而美国想要杀死我国的高科技,华为就必须受难,而美国是掌握这个世界上最高端的科技,特别是芯片和系统。
所以说华为想要做生意必须要得到美国的批准,这个规定可以说极其无耻,就是赤裸裸的强盗主义,说到这很多人会问华为倒了我换其他品牌手机就行了,一个手机品牌倒下对一个国家能产生什么影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华为是如何达到今天这个高度的,有人会说是华为的狼性文化,还有人会说是华为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是的,这些都是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 中国消费者的支持华为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全球17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使用人数为30亿人。那么华为倒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打击了民族自信心,美国要打击华为,其实也在测试中国的底线和态度,打击华为这只是个开始,后面才是真正的暴风雨,在接下来的时间,全球电子、科技都将进行一次站队,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是继续和华为做生意还是美国。
其次,就是人才的流失,华为能走向世界意味着企业规模非常大,如果倒闭最先“倒霉”的就是几十万华为员工,即将面临失业,和华为合作的工厂也受到致命打击,销售华为的代理商不得不转行,这样国家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另外,华为公司的一些高技术人才会面临失业,有些人会说没了华为可以去 BAT,但BAT毕竟不是慈善公司,养活人数也非常有限,如果供大于求,BTA现有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也会下降,所以很多高科技人才可能会去国外发展,这也会使我国电子科技落后于其他国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此很多网友表示:这后果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就是中国的科技可能无法实现复兴,迎来“冬天”。
美国的禁令几乎摧毁了华为的产业链、鲲鹏产业链、鸿蒙系统、设计制造,随着科技产业的衰退,很多人都会发现公司突然裁员、降薪了,商家也会发现,成本高利润低的东西也越来越难卖了,科技这条产业链将会面临彻底的重塑。
要知道华为一直都是中国科技领域的标杆,如果华为都倒下了,其他企业怎么想,连华为这么厉害的公司都倒下了,中国的高科技还有前途吗?没错,如果这次美国成功了,中国高科技半导体领域想要追赶上来几乎不可能,中国的科就算出现发展趋势,美国就会故技重施,将中国的科技扼杀在摇篮之中,很多网友对此幸灾乐祸,觉得一个手机品牌而已,华为没了我还有苹果、小米、vivo等等选择,一个民营企业罢了,
但你要知道现在国产厂商的成本60%以上都花在芯片以及各种技术专利上,如果华为倒下,高通一家独大,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就连平时的花费也会增加很多。
华为倒下,下一轮就是大疆、中芯等关键性的战略公司被一个个绞杀,只要是不依赖美国的技术进行原创发展的公司,都会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中国可能重回上世界90年代,通讯类产品价格飞涨,核心关键技术迟迟没有突破,也不得不接受美国的高价产品。中国在5G产业和智能手机的市场上就要被牵着鼻子走,另外,为了GDP和就业,很多企业会出现畸形发展,比如金融、房地产等,高收入的群体逐渐减少,房贷的压力也会让更多人喘不过气。最后我们想一想,一个民营企业受到美国举国打压,甚至拉着自己的同盟国一起打压,可以说极为罕见,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所以说如果华为垮了,主导的5G话语权,不存在了,中国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华为,几十年争夺的高端产业链就此失败。
总而言之,华为现在面临的战争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之间的战争,他不仅是一个民营企业,还是中美科技高地的搏杀战,就像是历史上的中国,输了就要割地赔款,这次也不例外,美国如果这次赢了,他们就真的为所欲为,让他们闻到了血腥味,美国就会变成“饿狼”,这时中国如果在科技上没有支撑,手中没有王牌,就没有资格和美国“叫嚣”。
对此我只想说华为加油,你的背后有十几亿人民,你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世界500强企业,而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一定要挺过去!
为什么中兴会受到美国制裁?
一家中国科技企业中兴集团。无端受到美国的制裁,可以见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多严重多么的嚣张。
一副伪君子的嘴脸,在世界上到处宣扬所谓的西方民主,干尽丧心病狂的恣意妄为,令人发指。
这种只顾一己利益而破坏全球化的倒行逆施,随意破坏规则,损人不利己的作恶,必须和他针锋相对的斗破苍穹,维护世界正常贸易体系。
只有拿起法律武器和美国开涮。。。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彻底的解决面前的困境。让美国佬知道什么叫痛,什么叫得不偿失,什么叫付出一切的代价,什么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什么叫维护正义。。。。好好给美国佬上上课。。。。让他在全世界面前丢尽颜面,失道寡助,为世人所不耻,彻底的揭露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
中国人民不是吓大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西方打压讹诈威逼利诱,没有让我们中国人民倒下,反而越挫越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来。中国人不怕邪不信邪,中国人不挑事更不怕事,几千年来创造的世界文明就是中国人的底气之所在。。。西方不亮东方亮,现在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身的足够强👍大,才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公平正义。。。
在江湖上混,迟早都要还的,该来的迟早会来。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树立大国的担当,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任重而道远,真正的开放市场,让全世界老百姓得实惠。但是我们也是有底线的,那些破坏全球化,破坏贸易规则者,我们要旗帜鲜明的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的尊严和我们根本的利益。我们要大力弘扬一带一路战略,维护人类共同命运体,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坚守自己的定力,为了2025年的科技强国战略,和世界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获得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更为广泛的更加开放包容的巨大市场活力。。。。
我们要走的更高更快更远,让那些打压我们的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贸易规则破坏者,深深发抖吧😄。中国的科技必强大,谁也阻止不了大中国前进的步伐。中国必强大我们责无旁贷,我们要向世界证明,我们是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是贸易规则的重要力量,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感受到,全球化不可阻挡,逆全球化决无出路。。。。。
在海外能使用谷歌的三件套吗?
早期的安卓系统体验非常糟糕,尤其在国内那时的安卓手机经常会出现卡顿、安装失败甚至系统崩溃等问题,刷机也成为那个时代每个手机爱好者的必修课,不仅要刷系统,很多时候还要刷入服务框架,也就是那时我们常说的“谷歌三件套”!
谷歌三件套”是指Google服务必要的套件,包括谷歌服务框架、Google Play服务、Google Play商店等。安卓手机一旦安装了谷歌三件套”,理论上说,就可以获得完整的安卓系统体验,不仅可以使用谷歌账号管理手机,使用谷歌的云服务,还可以直接从Google Play商店安装应用,从而提升安卓手机的使用体验。
很明显,谷歌三件套”也就是谷歌移动服务(GMS)中的核心组件,在海外销售的安卓智能手机绝大部分都是预装谷歌移动服务的,只有华为手机是个例外,2019年受美国禁令的影响,谷歌中断了华为的谷歌服务,华为手机被禁止预装和使用谷歌网移动服务,华为手机即使在国外也不能正常安装、使用GMS,从而为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为华为手机无法使用完整的安卓系统,缺少GMS,让华为手机的海外竞争力大受影响,为了挽回损失,华为就在2019年的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鸿蒙系统是华为面向物联网时代开发多年的一款支持多终端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技术上非常先进,但是软件生态才刚刚起步,所以只能暂时用于智慧屏、可穿戴设备等非核心产品线上,为了加快推进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华为宣布在全球打造华为hms生态,通过构建华为移动服务来取代谷歌的GMS,发展华为自己的系统生态,华为高管已经明确表示,即使谷歌允许华为使用gms,华为也不会再用谷歌的GMS,华为将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自己的hms生态、鸿蒙生态!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HMS 生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Core5.0版本已经发布,能力已经覆盖包括应用服务、图形、媒体、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安全、系统再内的七大领域的服务,更全面地开放了华为“芯-端-云”能力,HMS的全球月活用户已超过7亿,注册开发者已达到160万,并有超过8万个App集成了HMS Core。华为的App Gallery也是Google Play、App Store之后的第三大应用市场。华为HMS已经成为仅次于Android、iOS的第三大生态。
随着华为hms生态的日益成熟,众所期待的华为鸿蒙系统手机即将水到渠成,华为鸿蒙系统手机当然会搭载华为hms,因为华为打造hms生态的初衷就是要取代gms,以弥补鸿蒙系统生态不成熟的不足,至于gms只能成为华为手机的历史了。
华为会进一步打牢生态基础,形成“自研芯片+鸿蒙OS”的新体系!
手机业务会不会停留一段时间?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华为所面临的“极限挑战”恐怕难以消失,所以科技界其实存在一种讨论:
如果华为受限于芯片断供,而不得不在手机业务上缩小规模,甚至于完全停止,对华为究竟意味着什么?
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很可能会出现如上所述的极端情况,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白另一件事,如果退出手机市场,对华为造成的主要影响有哪些?会否形成生存危机?
对此我从三方面来阐述一下,在极端情况下,华为依然存在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一,华为为什么重视手机业务:押重注发展消费者业务,根源在于通信技术的变革。
如果我们回头去看华为与荣耀双品牌的崛起历史,我们其实很容易发现一点,那就是华为在确认了消费者业务的发展方向以及地位后,华为的双品牌发展速度才开始显著变快。
在2013年之前,华为的手机业务是一个比较松散边缘的业务,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华为的研发力量基本上没有对此做出倾斜,华为的手机那时候属于ODM(白牌运营商定制)。但在2013年之后,华为开启了自营品牌转型,不仅在手机产品上开启了自研,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上同样如此。从营销、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分水岭,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分水岭是如何出现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时(2013年)也是3G时代向4G时代切换的一年。
3G向4G的跃迁,直接开启了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爆发期,4G网络大数据流量的到来,直接引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能量释放,也因而诞生了许多移动互联网巨头。
而反馈于消费端,则是消费电子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视野停留区域,手机更是成为这个星球上人们在一天中陪伴时间最长的人造工具。而这个工具的属性也正在变得多元而包容,包含娱乐、社交、办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集合体。
而且作为一家通讯设备企业,华为可能比许多手机行业的人更了解,如果通信技术再发生一次变革,手机或者说消费级电子将会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它将进一步奠定自己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战略需求,华为必然要布局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手机。
所以才有了自2013年之后华为的高歌猛进,以及它在整个消费级电子产品体系上的打造,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手机的真正发力应该就是2012年中旬过后,在4G网络开始出现,并且华为具备了4G网络部署能力后,它看到了通信技术与消费级电子产品之间存在的巨大关联。而在次年年底,移动推出4G业务,全国性的4G网络开始商用,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进入血海时代,移动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也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
第二,失去手机业务,对华为意味着什么:5G时代,手机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放弃手机业务,华为的5G红利将面临巨大损失。
实际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中心化的趋势很明显。在移动互联网之前,PC是信息的集散中心,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对于信息的吸引扩散能力更大,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
手机的中心地位在5G发展前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我将5G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
前期着力于大流量传输的实现(大约需要3—5年时间),中期着力于物联网的实现(大约需要5—8年),后期着力于人工智能的实现——很可能在5G后期仍然无法实现人工智能。
手机在5G发展的前期依然将成为主角,所以华为如果放弃手机业务,那么整个消费者业务至少在5G前期会比较难熬,不仅仅是企业盈利方面,还包括对消费者业务的战略发展判断上产生负面影响。
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当前阶段放下手机业务,华为的通信设备业务实际上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反而是依赖于华为的产业链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所以针对题主的问题,华为若此时放下手机业务,消费者业务的核心地位如保持不变,那么华为在消费级电子产品上将失去“桥头堡”。
与此同时,华为在5G专利上取得的种种领先所带来的红利,将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毕竟消费级电子产品是企业盈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专利最为直接的受益者。
最大的影响与损失,大家可以略微参考一下诺基亚退出手机市场的后果。
第三,砍掉手机业务,华为依然存在后起机会:5G时代中后期,去中心化成为消费电子趋势,手机业务会迎来挑战。
什么是消费电子的去中心化?
比如说在5G发展中期,机器间大规模协作进入商用阶段,基于大流量传输的前提,那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就拥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的手机可能所起的作用就是显示屏加基础的控制单元,而绝大部分的数据计算则都将放置于云端,那个时候,账号将比硬件更为重要,我们只要有个人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在任意的跟云端相连接的显示端进行登录和使用。当然,这是比较终极的设想。
而更加现实一点的,则是VR/AR技术的商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AR/VR眼镜或许将成为除手机之外的又一个信息中心,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无人驾驶或将成为日常的场景,那么汽车也很可能成为信息中心。
这就是一种趋势,信息发展的趋势就是越来越不再依赖某个中心化的硬件设备,而是多元化的硬件设备。
那么在这种趋势下,手机业务实际上会不再像现在这么重要,甚至也有可能被淘汰。
但这不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会发生的事情,更不是可以放弃手机业务的理由,这件事只能说明,手机业务的发展核心是围绕着“消费者”这三个字来前进的,在技术上则依赖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向。
所以,即便华为在美国的紧逼之下不得不暂缓手机业务,也不需要如此沮丧。
但当然,华为更应该竭尽全力保住手机业务,因为这是一张船票,华为拥有它,就将可以事半功倍地更快地来到下一个时代。
而不是只能望洋兴叹。
说实话,这几个月甚至这两年来,每当看到华为令人振奋的消息,心里头却总很难高兴起来,因为这说明华为是在消耗自己的底牌去抗争。
一个正常的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的企业不应该是这种状态,这只能说明,美国的打击真的让华为很难受。
很多时候我们说华为是英雄,但其实这反而说明我们的科技行业整体上的积贫积弱,不然怎么会让华为一枝独秀专美于前?
中国有句古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里说的就是华为。但如果一片林子全都是优秀的大树,风可能就只能吹过去刮掉几片叶子了吧。
所以该加油的,不是华为,而是其他的科技企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