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假如在德国街头宣扬法西斯主义会有什么结果
德国法西斯,假如在德国街头宣扬法西斯主义会有什么结果?
在德国,行希特勒举手礼或者使用与纳粹党等违宪组织有关的符号或标语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最高可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为何有人说即使英苏战败美国也能消灭法西斯?
第一,法西斯败亡是历史之必然,这一点我认同。其一,德意日三国轴心其工业生产能力,自然资源禀赋,还是人口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反战一系,仅从坦克飞机军舰这三种直观来看,与动辄生产几万辆几万架的土豪玩家相比肯定是不够看的。其二,战争初期德日的胜利均是在对手准备不足,打了个时间差而已。德国的闪击战可以说是战术的胜利,却不是战略的胜利,无论是对英还是对苏都是在战术上一时之优,而没有从战略上取得主动权,从海狮计划流产到兵败高加索,在几次重大的战略转折关口,德国都因战争潜力不足而被迫转向。日本就更不待言,奇袭珍珠港,身陷东南亚均是因为自身困境被迫做出的错误战略转向。其三,地缘困境导致其内外矛盾激化,一拳打人和五指打人岂可同日而语。德国囿于一战的凡尔赛之议,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一个联盟的困局,如果不是英法在绥靖政策上的失误,二次大战可能都不会发生。日本在东亚面对的华盛顿协议的艰难之局,北面苏俄熊,东面美洲鹰,南面是英法,只有在中国才具有可能的突破口,可问题在于一战之后中国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逐渐变成反帝国主义进而演变成反日本帝国主义。如此困局激进的做派必然会招致各路神仙的反对。因此德日意三国在战争初期就已经是危机四伏,随时有可能陷入两线甚至多线作战的艰难局面。
第二个问题说英苏败亡,美国也能打败法西斯。这个就太扯了吧!美国号称民主国家兵工厂不假,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生产能力,但是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其包括政治 军事 外交 地缘 经济 民族 和经济,二战初期综合国力美,德,苏,英,日,意,中,法。如此格局之下一旦英苏败亡,就只剩下美 中两国,孤悬于海外的美国怎么可能还继续与法西斯开战,大概就得重新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啦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国投降时其库存石油剩余多少?
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德国最终输掉战争,正是输在石油上。1933年,希特勒从上台伊始,就以各种方式增加石油储备。但是,到1944年底,德国的燃料储备,包括汽油和合成燃料,已所剩无几。
德国本土石油生产量不大。1933年至1939年,德国的原油生产,每年约450万桶。同期,美国的原油产量为每天300万-370万桶。到1945年战争结束前,美国每天的原油产量升至470万桶。
为此,希特勒一方面大量从苏联和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一方面下令生产合成燃料。苏德战争爆发以前,德国共从苏联进口了4500万桶石油。二战初期,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他们从占领的国家中,抢到不少石油。如法国的2000万桶,荷兰的1200万桶和比利时的800万桶。
德军每支野战部队中,都有一个石油突击队,专门负责占领、保卫所占领国家的油田和炼油厂。巅峰时期,这支部队有1.5万人。他们当中,许多人是拿起枪能打仗,放下枪会炼油、会检测和抢修炼油设备的技术专家。
发动二战之前,希特勒已经储备了数量非常可观的燃油。这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偏爱闪电战的原因之一,他们想集中兵力闪电袭击,在能源还不短缺的时候拿下战争。但是,战争的时间表没有按照希特勒的计划来。
一个装甲师每前进一英里,需要消耗30桶油。“巴巴罗萨行动”,德军动用了300万兵力、60万辆摩托车,还有巨大数量的装甲车和其他重武器。那时为了省油,每个集团军还配备了5500匹马运送武器和补给。
二战德国的燃油,58%来自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初衷,不过是想南下占领乌克兰和阿塞拜疆肥沃的黑土地下面的油田。有人说,希特勒对石油的梦想,远超过他对原子弹、航空母舰和黑科技的渴望。
1943年8月1日,美国发起“浪潮行动”,开始空袭罗马尼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摧毁了这一地区80%的燃油生产能力。斯佩尔说,从那时起,战争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到突出部战役时,德国的许多坦克、装甲炮,因为缺油,只能扔在野地里。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欧洲战场的盟军消耗了70亿桶油,其中60亿桶来自美国。何况美国的油田远离战场,处于安全地带,还受到高度保护。而德国既不如此富油,更没有如此幸运。战争输在石油上之说,虽偏颇,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用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自问自答
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用恰当的关联?
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所以科利亚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