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杜十娘结局,花魁小妾结局
花魁杜十娘结局,花魁小妾结局?
1、杜十娘最后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2、人物简介
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她名垂千古,并不是因为那傲人的美丽姿态,而是因为她那铮铮的傲骨,和永不屈服的倔强!
红楼梦流落烟花巷的巧姐?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从这个人物形象上可以看到人性最大的光华,那就是善良与知恩图报!
刘姥姥从荣国府得到了什么?
算一算大概一共有120两银子,几个小金锞子,一些上等的衣物、衣料 、药品、吃食……
其实这些东西加起来,不过是荣国府的九牛一毛。荣国府为王熙凤过生日,都能花费100多两银子。
若是荣国府真正的大排筵席,几百两银子根本不够!
可当荣国府败落之时,筵席中的那些座上宾和那些豪门贵妇,根本不会伸手拉这些无助的人一把。
只有刘姥姥,用她那颗淳朴之心,帮助了巧姐: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刘姥姥对巧姐的关怀与帮助并不是一时的,这种关爱会持续一生。
脂批上有这样一句话: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但凭着这一句话,就能证明巧姐流落在烟花巷吗?
也许对这一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
一.何为忍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真正能做到人情练达的,又有几人?
刘姥姥一定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人情练达之人。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去干什么?
任何掩饰都显得十分苍白,她就是去打秋风的。
手心向上,到荣国府要钱,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乞讨。
人情练达的刘姥姥,难道不知道这么做是件羞耻的事吗?
这位老人家当然明白,但是她有他的无奈。
如果刘姥姥的家族人丁兴旺,日子过得下去,她绝不至于为了多要几个钱,跑到荣国府去打秋风。
骨子里的刘姥姥,有劳动人民的淳朴与与自尊。
可是她不得不面对自己无奈的人生。
刘姥姥是一个老寡妇,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刘姥姥无比珍惜这这份亲情的温暖。
如果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汉子,那么会组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可惜王狗儿不是那种人。
王狗儿的祖上也是小官宦人家,颇有家财。只是因为没有出息,在京都生活不下去,沦落到了要到乡下去过日子。
王狗儿根本没有学会,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少饭。
指望着王狗儿这种穷家养出的娇子,去卖力干活,养活全家人是不可能的。
当时天意渐渐转凉,刘姥姥一家过冬的衣物尚没有准备好。
那时的刘姥姥该怎么办?
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面前,有的时候骨气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刘姥姥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到钱。
所以她去荣国府,就是在忍耻。
而到了荣国府之后,她更是要忍耻、忍下很多白眼。
荣国府的下人,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连看门人,都不会把刘姥姥这种乡下穷人放在眼里。
刘姥姥进荣国府大门时,对着荣国府的下人跪着口称太爷,可换来的还是其中有些人的捉弄。
这种耻辱,她只能生生地忍下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相比起荣国府看门人,周瑞家的倒是真心实意的给了刘姥姥几分关怀。
当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见到凤姐之后,凤姐虽然没有真地把刘姥姥放在心上,但至少在面子上给了刘姥姥自尊与体面。
可张口向人要钱,哪那么容易!
刘姥姥当时已经70多岁,却需要像20出头的王熙凤陪笑脸、行礼;
刘姥姥比贾母的年纪还大,可当她说自己的外孙子板儿,是凤姐的侄儿时,却被周瑞家的指责:
“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这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如果刘姥姥同样有着世家大族的出身,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种未语面先红,这同样是一种忍耻。
刘姥姥的忍耻,并不等于巧姐儿就流落在烟花巷。
二.是谁流落在烟花巷?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段文字是对《好了歌》的注解,在脂批中,也并未指出这段文字究竟说明的是谁。
那么是谁流落在烟花巷呢?
是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句话要整体来看。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是一个家族想给女儿择一个高门贵婿,结果由于某些原因,这女子却流落在烟花巷。
很显然,这句话与巧姐儿的人生经历不并不相符。
整个荣国府,并没有给孩子订娃娃亲的习俗。
迎春大概是在十六七岁出嫁,从订亲到成婚不到一年;
那个时候贾探春十四五岁,贾惜春十二三岁,均没有订亲。
可见荣国府的惯例就是,在十六七岁这个年纪为女孩子择婿。
那么荣国府为巧姐儿择膏梁了吗?
因为只有荣国府为巧姐儿择婿,她才有可能是流落在烟花巷那个人。
但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不大。
从林黛玉进荣国府开始,贾府就没有任何新生婴儿出生。
这说明凤姐的女儿巧姐儿,是在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前出生的。
清虚观打醮时有过这样的文字: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很明显,那时候的巧姐的人设,并不是一个需要大人抱着的小孩子。
而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也就是说给凤姐女儿起名的那一回,故事发生了变化:
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①此时凤姐女儿大姐儿和巧姐儿合二为一,人设也成为了一个极年幼的小孩子。
②这时给巧姐取名字的人,变成了刘姥姥。这也意味着,如果让巧姐的年纪,符合逻辑的话,只能假设林黛玉入荣国府那年,巧姐刚刚出生。
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大概7岁。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林黛玉大概十二三岁。
书中对巧姐的描写是极为年幼,那么将巧姐的年龄压缩到最低,当时她5岁。
而林黛玉之死,红迷公认是十七岁。林黛玉死后荣国府急速衰败,很快就落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而那时候巧姐多大,最多十岁。
这么小的小孩子,不可能出现为她择膏粱的情节,那么她也就不是流落在烟花巷的那个人。
在荣国府败落之后,巧姐这姑娘陷入到了悲惨的境地: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①《红楼梦》中只写了巧姐儿的一个舅舅,那就是王仁,也就是王仁和巧姐儿的一个哥哥,因为贪财想把她给卖了。
但是就算是把巧姐卖掉,也不一定非得卖入烟花巷!
②87版电视剧中,对巧姐情节的改编确实很感人,刘姥姥一直寻找巧姐的线索,到千里之外的瓜洲,把巧姐赎回来。
但这一切并不合理,也不合逻辑。
③小说中有被拐子卖掉的人,那个姑娘就是香菱。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有父母有家人,这样的姑娘被人卖掉了,尚且无法被寻找到。
何况巧姐那样无助的姑娘。
而且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都已经75岁了,等到荣国府败落时,这位老人家都快80了。
指望她去找回一个被卖掉的小女孩,而且是被卖到烟花巷中的小女孩,绝不可能。
④此时只能假设,王仁把卖掉巧姐的风声放出去,这时的刘姥姥听到风声,就赶来相助。
而且,以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个性,不可能为了一个外人去卖房子卖地。
那个时候,荣国府给刘姥姥的100多两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
那么赎巧姐的钱出哪里出?
一则十岁的毛孩子,卖不出什么大价钱;
二则刘姥姥的手里还有几个金锞子,加上上等的布料、衣服,有可能再加上妙玉的成窑杯子,赎回巧姐儿足够了。
其实《红楼梦》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对自己的家人都笔下留情,没有让他们受到最痛苦地折磨。
作者让元春死于宫斗,可毕竟在表面上她还是贵妃娘娘;
作者让迎春死于被丈夫虐待,可无论如何还一身清白;
作者让探春远嫁,更是给了她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让惜春出家,虽然凄苦,却也免受糟蹋;
作者把黛玉写死,更是让这个带着仙气儿的姑娘,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必在尘世惹尘埃;
那么巧姐呢?
作为作者的侄女,他不会把自己的家人写的那么惨,她是被卖掉,却很快被赎回来,不至于悲惨地流落在烟花巷。
刘姥姥给了巧姐一个家,和一生最温暖的关爱。
虽然是荣国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作者在心底里,终究还是给这个家族留了一份期望。
古代青楼女子如何度过余生?
古代妓女多有凄惨的命运,或为贫家女子,或为大家闺秀而家道中落之人,亦或者是战俘受罚,再或者罪犯家女眷。她们在古代的地位很低,全靠身上才艺、脸上容颜来换取片刻的安宁,但是看似安宁平稳的生活,只是她们笑脸迎客时得到的假象,一旦没能迎合客人的欢心或是得罪了老鸨,她们就会被打回原形,被卑微压得一声不吭。
古代妓女,用取悦他人的方式换来温饱,但是她们也有向往爱情、幸福、美好的资格,只是在她们所在的时代,梦想对她们来说弥足金贵,真正能够达成心愿的只有极少数,哪怕是那些留名青史的名妓也不例外,她们的结局,似乎注定就只有悲凉。
别无选择的悲凉妓女一生在妓院度过,她们的世界里只有老鸨和客人,她们的天地,只有自己的房间。白天她们笑脸迎客,夜间也无法独自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独自舔伤口,似乎只有马不停蹄的挥霍青春,才是她们存在的真正意义。
如此令人绝望的人生,她们很大一部人已经开始麻木,然人麻木并不能让她们真正的脱离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的容颜不再时,一直对她们还不错的老鸨,会将她们赶出去,至于什么生存技能也没有的她们会不会饿死,老鸨不会考虑,她只会考虑自己会不会饿死。
年老色衰的妓女,从麻木之中来到自由,这种“自由”却让她们无所适从,在一段时间过后,有的人会选择出家做了尼姑,这样一来,既可以洗清自己的罪恶感,又能在青灯古刹中寻找到生存的空间,从此孤老一生,不问前世,也不问今生。也有的人,在离开妓院之后不愿意去做尼姑,那种清苦的日子她们无法忍受,于是,选一个破旧的门面,写上一块牌子,把自己重新丢给命运摆布,重新操起旧业,死后被草草掩埋,了此一生。
还有的人,在离开妓院以后,她不甘心这一生就如此的度过,她手里偷偷积攒了一些银两,再也不愿意过以前的日子,只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命运,在一番努力之后,发现自己想要重新改变命运实在太难了,又不甘心像其他姐妹一样重操旧业,仗着自己有些资本,索性自己做了老鸨,另起炉灶,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其实,只是把自己悲凉人生,用另一种形式重新演绎了起来。这样的人当中,赛金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她离开妓院家人,丈夫却早早离开了她,走投无路的赛金花,重新走上了旧路,只是这一次她扮演的角色变成了老鸨,其实悲凉从未改变,她的生活依然是陪笑。
你根本不了解的“从良”在我们的眼中,或许只有从良才是妓女最好的归宿。其实,你对“从良”实在太不了解,无论你是大家闺秀沦落章台,还是你贫贱命运无法更改,一旦入了红尘,即便出来也很难摆脱命运,“从良”看似美好,实则最是煎熬。
古代的妓女之中,有很多“名流”,她们才色双绝,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又得权贵甚至皇权倾心,她们之中的佼佼者,想要“从良”机会颇多,甚至会有反选的情况出现,然而,她们“从良”的人,真的“良”吗?
杜十娘
看看杜十娘的故事,她正是一个“ 久有从 良之志 ” 的典范,平时都将一些私房钱存在姐妹那里,在遇到了她心爱的那位李甲公子时,并没有头脑一热轻易托付一生,而是在他钱财用尽,老鸨百般刁难,李甲不惜为她自尽时,这才换来了杜十娘的真心,最终赎身,选择与李甲浪迹天涯。
然而,李甲公子却在穷困潦倒之中,被穷困折磨得心境改变,早不是与杜十娘恩恩爱爱的李公子。最终,在新安盐商孙富的诱惑之下,李公子选择了富贵,他以一千两的价格,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杜十娘知道后,出奇的冷漠正是“心死”的表现,最终抱着自己的“百宝箱”,毅然投身湖底。谨慎再三的杜十娘,最终用生命只换来了负心汉的出卖和投湖自尽的悲凉。
柳如是
秦淮名妓柳如是,她嫁给了文名极著的东林首领钱谦益,钱谦益对她极为不错,一如既往,甚至对她比从前更好,还修建了绛云楼金屋藏娇,二人在这里度过了甜蜜的蜜月,一起谈情说爱,品谈诗文,还育有一女,成为了一对神仙美眷。
只不过,命运的安排,即便是柳如是也没能躲过,她的从良虽然甜蜜、美好,却终究不是她梦寐以求的梦想。在崇祯殉国之后,柳如是约了钱谦益一同殉国,却不想,在这最后时刻,钱谦益以“水太凉”为理由,拒绝了柳如是的提议,同时拦住了意图投水殉国的柳如是,这一幕极具讽刺,曾经侃侃而谈的东林人士钱谦益,此刻竟然不如一介女流。
钱谦益在清廷获得了官职,却因为官司被入狱,还是柳如是救了他,随后柳如是多次支援抗清义军,所作所为令钱谦益汗颜。等到钱谦益死去的时候,乡里族人想要强抢钱谦益的家产,柳如是不愧为烈女,直接悬梁自尽于家门,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维护了钱谦益,也结束了她这一次不尽人意的“从良”。
柳如是,错看了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国难当头之时,柳如是知道自己爱错了人,相信她与钱谦益的后半生,维系他们的只是柳如是不离不弃的品德吧。
董小宛
从良,最大的问题,除了是找到了负心汉,所托非人之外,最大的问题,便是来自男方家庭的压力,这种亲人的怒骂才是最难度过的劫难,多少男人在这一刻选择了退缩,即便是强硬带入家门,在日后的生活中又怎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董小宛的从良,做到了这一点,同样是秦淮名妓的董小宛,凭借着清高的一面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其中就有一位,经常带着她游于山水之间,他的名为冒辟疆。当冒辟疆带着董小宛回到家中的时候,董小宛赢得了他的妻子和母亲的喜爱,一家人竟然十分融洽。
只是,董小宛后来为了照顾生病的冒辟疆,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幸福生活因此戛然而止,就像是用光了她所有的运气一样,只留下了秦淮传说,和身为名妓从良,最终却落得早死的悲凉。
名妓尚且如此,贫家女子的命运则更不会乐观,她们或许多走了重操旧业的路,把一生的无奈化成麻木,最终成为一抷黄土,聊慰悲凉一生。
参考文献:《柳如是别传》
杜十娘大结局什么意思?
她最后的结局是,带着金银珠宝,怀着对李甲的怨恨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枉费十娘一片痴心,想着和李甲白头偕老,奈何李甲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可怜十娘青春正茂,一腔痴情。其实十娘早已打算好,怕公婆不接受自己的出身。还想着用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财帮助李甲,没趁想李甲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软骨头,当初也只是看上十娘美貌并不是真正喜欢她,自己的同乡窥探十娘美貌,李甲竟然同意将十娘卖于同乡。可怜十娘真情负于水
为何在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当妓女是社会生活所迫。对爱情的向往对爱情的忠诚,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妓女也有人性,妓女也应该写进文学作品。比如《杜十娘》,《卖油郎独占花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