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正沉淀和反沉淀

2023-03-01 08:40:04 85阅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正沉淀和反沉淀?

正向共沉淀就是一般说的把碱(氨水或者氢氧化钠)加入到80℃左右的铁盐溶液中,反向共沉淀则正好相反,是把铁盐溶液加入到高温的碱沉淀剂溶液中。

根据文献报道,一般制备纳米级(10-30nm)的磁性纳米粒子都是用正向共沉淀法得到的。只有极少量的文献使用反向共沉淀制备磁性纳米粒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正沉淀和反沉淀

而最初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文献应该是Massart的(Massart, R. Ieee T. Magn. 1981, 17, 1247-1248.)该文献使用的是反向共沉淀法。

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普遍使用正向共沉淀法呢?正向和反向相比有哪些优势呢?从理论上分析,反向共沉淀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碱性环境(pH值稳定),应该更加具有优势呀?

求助检测油脂中苯并芘的国标GB?

GB/T 22509-2008 动植物油脂 苯并(a)芘的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网上有免费下载,2017年6月23日废止,届时将实施新版本 GB 5009.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固定相ODS是什么?

最常用的“万能柱”填料为“C18”,简称“ODS”柱,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

苯甲酸钠是几级纯度?

常用的化学药品分三个等级。即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

三重态如何发生跃迁?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是处在单线基态(So)的,当分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并经历非辐射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之后,并不发生辐射跃迁降落到基态并伴随着荧光现象,而是经历非辐射的体系间窜跃到达亚稳的第一电子激发三重态(T1),在三重态稍做停留后,再发生辐射跃迁下降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同时伴随着发生磷光。 与荧光相比较,磷光具有如下三个特点:①磷光辐射的波长较荧光长;②磷光的寿命和辐射强度对重元素原子和顺磁性离子极其敏感;③磷光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长寿命。荧光的辐射跃迁是自旋允许的,寿命短,为10^(-9)s-10^7s;而磷光属自旋禁阻的跃迁,其速率常数小,寿命长,约10^(-4)s-10s。由于室温下溶液中很少产生磷光,所以在液相色谱磷光检测法中多采用间接检测——敏化磷光检测法和猝灭磷光检测法,如采用能量受体2,3-丁二酮作为流动相添加剂。由于氧的存在会猝灭磷光,流动相需在特殊的贮液槽中用纯净的氮气脱氧,而且由于氧会穿透塑料,塑料管线要用不锈钢管线代替。 1. 敏化磷光检测法 在敏化溶液室温磷光分析中,处于最低电子激发三重态的分析物质在合适的能量受体2,3-丁二酮存在时,发生了由分析物质到受体的三重态能量转移,最后通过测量受体发射的室温磷光而间接检测该分析物。磷光强度正比于分析物的浓度(图4-5-21)。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分析物的吸光能力、分析物发生系间窜跃到三重态的效率、分析物到受体的能量转移效率和受体在实验条件下的磷光效率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析物与受体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由于激发三重态的寿命相对较长,能量转移效率一般较高。目前分析中所使用的受体有1,4-二溴萘和2,3-丁二酮,两者比较,2,3-丁二酮有更优越的受体性质。以浓度为1-^4mol/L的2,3-丁二酮为流动相添加剂,使用连续激发光源,在520nm处检测三重态能量高于1.97*10^(-3)cm-1(2,3-丁二酮三重态能量值)的分析物,如多氯联苯、茶、多氯代萘、多溴代萘、氧芴、2,8- 二氯氧芴等体系,检测限为10^(-8)mol/L。 2. 猝灭磷光检测法 除利用敏化磷光进行液相色谱检测外,还可以在420nm直接激发2,3-丁二酮,当能迅速与激发态2,3-丁二酮发生能量转移的分析物存在时,会导致一部分2,3-丁二酮发生磷光猝灭。在515nm检测磷光下降信号,可观察到倒向的色谱峰。2,3-丁二酮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约为10^(-2)mol/L,是敏化磷光检测法中浓度的100倍。这种磷光猝灭的检测方法,并不限于三重态能量低于2,3-丁二酮三重态的分析物质,也可以应用于某些能通过电子转移或氢转移而发生反应的分析物,可对离子色谱法中某些没有紫外吸收的离子提供新的检测技术。 图4-5-22 是一个工业多氯萘混合物的反相液相色谱分离谱图,包括紫外吸收、敏化磷光和猝灭磷光检测的结果,显示了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性。三重态能量低于2,3-丁二酮三重态能量的多氯萘,在敏化磷光法中无法检测,在猝灭磷光法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此外,固体表面磷光分析也属于室温磷光检测的一种方法,同样可以获得猝灭磷光色谱图。1-溴萘通过烷基键合在检测池内的玻璃球载体上,由于采取了以下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延迟时间,通过时间分辨检测方式等,载体引起的散射激发光能被有效地抑制。固体表面磷光检测区别于2,3-丁二酮猝灭磷光检测体系的最明显的优点是磷光受体不被消耗,但同样需要除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