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奥运会取消,日本举办三次奥运会

2023-03-01 06:16:03 106阅读

1940年奥运会取消,日本举办三次奥运会?

2020东京奥运会计划于7月24日至8月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但随着日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人数上升至755人,日本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于是,东京奥运会能否如期举行”成为全球热议话题。

那么事儿姐带大家一起回顾1940年的东京奥运会是如何被取消的如果最终因疫情被迫取消,那么东京奥运会将成为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第4个被取消的奥运。巧合的是,就在80年前的1940年,同样由东京主办的奥运因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最终搁浅……

1940年奥运会取消,日本举办三次奥运会

创办于1896年的现代奥运会是世界和平的盛会,持续至今已经举行了31届夏季现代奥运会。但是众所周知,在这28届中有三届是有名无实的,1916年第6届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停办,1940年第12届、1944年第13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空缺。

奥运历史说明,世界大战是人类和平盛会的扼杀者。

在人类最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三年前,人们已经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看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明显征兆。

法西斯德国的不可一世,纳粹希特勒的嚣张狂妄,在柏林奥运会上暴露无遗。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一块伤疤,但是,让国际社会感到非常庆幸的是,1940年第12届东京奥运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抵制,国际奥组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更换了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取消了连续两届奥运会在法西斯国家举办的可能。而首先发起抵制东京奥运会运动的是战争受害国中国。

1936年,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日本运动员获得了6枚金牌,在32个参赛国中名列金牌榜第八位。这样的成绩使日本期望成为亚洲第一帝国的企图变成了狂妄,纳粹德国在柏林奥运会上的国力展示,也让日本渴望占据奥运会国际舞台,展示日本的强大。最终投票结果让日本达到了目的:东京以37票对26票战胜芬兰赫尔辛基,赢得了第12届奥运会主办权。

△《朝日新闻》上关于东京获得194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新闻。

这是东京第一次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当时东京民众走上街头庆祝,有三架飞机从东京上空散发20万份印有“祝!纪元二六零零年,东京奥运会召开决定”字样的传单。

然而,背离奥运精神的企图,却获得了举办权的结果,只能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傲慢轻狂。果然,在日本获得第12届奥运会举办权仅仅一年后,就露出了侵略扩张的战争牙齿。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滞留在“孤岛”上海的体育界人士,在当时法租界圣母路121弄35号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救亡协会,临时代替了战乱中会址飘移不定的中国奥委会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中华全国体育救亡协会成立后,立即致函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组织的46个会员国,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呼吁取消在日本举办第12届奥运会。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民国政府首都南京,丧心病狂地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许多滞留在南京的国际人士亲眼看到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平民集体屠杀。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日本军队在中国的罪恶行径已昭然于世,令国际社会感到愤慨,抵制东京奥运会的呼声强烈。

1938年7月,国际奥委会第38届全会在埃及开罗召开。中华全国体育救亡协会继续呼吁各国抵制东京奥运会,并要求剥夺日本东京、札幌两市夏季与冬季奥运会主办权。美国、法国、芬兰、瑞典、比利时、瑞士等国声援支持。

但最初国际奥委会采纳了日本“保证如期举行运动会”的承诺,不过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秘密会议上,将赫尔辛基和奥斯陆作为夏、冬季奥运会候补地。

日本奥委会代表嘉纳治五郎,是著名体育家、柔道创始人。1921年5月,他曾代表国际奥委会对在上海举行的第5届远东运动会表示祝贺,在中国体育界有不少相识故交;开罗会议上,面对中国代表的揭露与谴责,嘉纳治五郎心情复杂,他在为日本侵略行为辩解的同时,力争东京奥运会能如期举行。开罗会议后不久,日本加快了战争步伐,宣布要在1940年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来纪念其所谓“帝国”建立2600周年。

△嘉纳治五郎在从奥委会归国的船上去世,此后不到三个月,日本宣布取消东京奥运会。

在启动称霸亚太地区战争机器的时刻,通过举办奥运会欺世盗名显然已经无足轻重;在军方压力下,嘉纳治五郎宣布日本无法举办奥运,开罗会议后,嘉纳治五郎在回国途中因病郁郁而终。

关于日本最终取消举办奥运会,2014年,日本国会图书馆整理出了因战争化为泡影的“1940年东京奥运会”相关资料,并在官网上公开。档案显示,日本当时正发动战争,国内钢铁极度匮乏,导致无法建设奥运场馆,最终被迫放弃举办奥运活动。

据国会图书馆介绍,日本为纪念神话中的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从1930年开始着手申办1940年东京奥运会。强烈希望能在这一重要年份举办奥运会的日本申奥官员于1934年会见了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成功劝说意大利放弃申奥。

虽然此事后来引发舆论哗然,但日本还是在1936年获得了奥运主办权。然而,随着战争愈演愈烈,日本因为缺少钢铁武力新建比赛场馆,即使提出用木材替代的方案也无法阻止国内外要求放弃举办的呼声,这届奥运会最终在1938年被取消。

此后,直到1964年,日本东京才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这是奥运会第一次在亚洲城市举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将回到东京,这是亚洲国家首次二度举办奥运会。

日本的退出,让奥运会组委会如释重负,很快决定由芬兰的赫尔辛基主办1940年奥运会;并致函中国奥委会,正式邀请中国参加第12届奥运会。当已经同国民政府一起西迁重庆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闻讯后,立即召开董事会议。

国际奥委会委员、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的王正廷,在会上激动地说:“在我国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中国代表团如能举旗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这对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和我们抗战军民来说,将会是多么大的鼓舞!”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作为第12届奥运会的主办国芬兰也卷入了战争。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最终,因为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并使战争蔓延至全世界,第12届、第13届连续两届奥运会停办,这一段时间被称为奥运史上的“最黑暗时期”。1948年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奥运年,曾经获得第13届举办权的伦敦,成为第14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中国奥运代表团由王正廷带队,远渡重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33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项目的比赛。德国和日本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侵略战争国家,被撤销了参赛资格。

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着“人类青春4年一度地绽放”,而这,正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当年的梦想。

即使美好梦想有时会被残酷现实击得粉碎,但是不放弃梦想,才有圆梦的希望。

而对于奥林匹克这项古老的运动而言,它必须能够团结这个星球上尽可能多的民族、尽可能多的人民;同时,奥林匹克运动还必须展现出,人类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自身的困境。

或许,奥运会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奥运会能够影响世界。

链接|“神圣休战”与奥林匹克

古希腊奥运会源起于公元前884年签订的《神圣休战条约》。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斯巴达人与占据奥林匹亚的伊利斯人进行了长年的征战,使两个城邦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在希腊其他城邦的调解下,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同意尊奉天神宙斯的意愿,并签订了《神圣休战协定》。

《神圣休战条约》规定:希腊各城邦不管任何时候进行战争,都不允许侵入奥林匹亚圣区。即使是战争发生在奥运会举行期间,交战双方都必须宣布停战,准备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停战时间开始规定1个月,后延至3个月。并提出,停战期间,凡是参加奥运会的人,都将受到神的保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当时,《神圣休战条约》起到了熄灭战火的保障作用,奠定了把奥运会作为团结、和平、友谊象征的基础。同时,《神圣休战条约》也保证了古奥运会顺利举行,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这对维护促进各城邦之间的团结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2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决定恢复该传统。1993年,由18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联合签署,国际奥委会向联合国递交奥林匹克休战议案,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在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休战。议案获所有成员国的一致通过。

到2016奥运会实际几届?

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到了2016年共120年时间,理论上应该举行31次奥运会,但实际上有四次停办,做四次都是受战争影响。

1916年原定于德国举行第6届奥运会。但前二年却发生了第1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使奥运会不得不停办。

1920年虽然大战结束,但受战争影响停办了第7届奥运会。

虽然停办了两届奥运会,但是届数仍然保留。

时间来到1940年,此时第2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四年后战争仍然进行。这两届奥运会不得不停办。历史只给了这两届奥运会留下了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这两个名称。

1948年第2次世界大战已结束了三年时间,英国伦敦承办了第14届奥运会。

从1948年到2016年奥运会都正常举行。

奥运会也象征了人类和平,友谊,团结。

为什么悉尼奥运会这么晚才举办?

这是基于《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自1896年第1届夏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隔4年要举办一届奥运会,以此类推(其中1916年的第6届奥运会因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1940年的第12届奥运会和1944年的第13届奥运会因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停办,但届数照算),到2000年正好是第27届,举办奥运会比赛顺理成章。

1944年奥运会都有哪个国家?

1944年伦敦奥运会同上一届1940年东京奥运会一样是没有真正举办的一届奥运会。1939年7月在伦敦召开国际奥委会年会,决定在英国伦敦举行,但因二战正在激烈进行而作罢。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纪大战,使原拟在1916年、1940、1944年举办的三届奥运会成了空白。人们把这几年称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它毁掉了奥运会,也扼杀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历届马拉松奥运冠军?

第1届(1896年希腊雅典奥运会)斯皮里东•路易斯(Spiridon Louis);

第2届(1900年法国巴黎奥运会) Michel Théato;

第3届(1904年美国dao圣路易斯奥运会)Thomas J. Hicks;

第4届(190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Johnny Hayes;

第5届(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Kenneth McArthur;

第6届(191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一战停办)

第7届(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Hannes Kolehmainen;

第8届(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 Albin Oskar Stenroos;

第9届(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Boughera Mohamed El Ouafi;

第10届(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Juan Carlos Zabala;

第11届(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孙基祯(Kitei SON)日本(孙基祯为韩国人,二战期间被迫代表日本参赛);

中国首位参赛选手:王正林(排名40);

第12届(194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二战停办);

第13届(1944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二战停办);

第14届(1948年英国伦敦奥运会) Delfo Cabrera;

中国首位残疾人参赛选手:楼文敖 未完赛;

第15届(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Emil Zátopek;

第16届(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Alain Mimoun;

第17届(1960年意大利罗马奥运会)阿贝贝-比基拉 (Abebe Bikila);

第18届(1964日本年东京奥运会)阿贝贝-比基拉 (Abebe Bikila);

第19届(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Mamo Wolde;

第20届(1972年西德慕尼黑奥运会) Frank Shorter;

第21届(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 Waldemar Cierpinski;

第22届(1980年苏联莫斯科奥运会)Waldemar Cierpinski德国(注:第23届之前均为男子成绩)。

第23届(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葡萄牙Carlos Lopes;美国Joan Benoit ;中国台湾男子选手:陈长明;中国香港女子选手:伍丽珠;中国香港女子选手:哥顿游子;

第24届(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 意大利Gelindo Bordin; 葡萄牙Rosa Mota;

中国男子选手:蔡尚岩;中国男子选手:张国伟;中国女子选手:赵友凤;中国女子选手:钟焕娣;中国女子选手:栗娟;

第25届(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 韩国Hwang Young-Cho(黄永祚); Valentina Yegorova 独联体队;

第26届(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南非 Josia Thugwane; 埃塞俄比亚Fatuma Roba;

中国台湾男子选手:许绩胜 ;中国女子选手:任秀娟;

第27届(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埃塞俄比亚Gezahgne Abera; 日本Naoko Takahashi;

中国女子选手:任秀娟 2:27:55;

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 意大利Stefano Baldini;日本Noguchi;中国男子选手:李柱宏;中国男子选手:韩刚;中国男子选手:朱荣华;中国台湾男子选手:吴文骞;

中国女子选手:张淑晶;中国女子选手:李贺兰;中国女子选手:周春秀;

中国台湾女子选手:许玉芳;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肯尼亚万吉鲁(Samuel Kamau Wanjiru);

罗马尼亚Constantina Dita-Tomescu;中国男子选手:李柱宏;中国台湾男子选手:吴文骞;

中国女子选手:周春秀(排名3,中国唯一一枚奥运会马拉松奖牌);中国女子选手:朱晓琳;中国女子选手:张淑晶;

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 乌干达Stephen Kiprotich; 埃塞俄比亚Tiki Gelana ;中国男子选手:董国建;中国男子选手:李子成 未完赛;

中国台湾男子选手:张嘉哲;中国女子选手:朱晓琳;中国女子选手:王雪芹;中国女子选手:王佳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