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高度,高度白酒真的那么好喝吗
态度决定高度,高度白酒真的那么好喝吗?
01
方向误区大盘点
误区1:只要是老酒,不管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都可以收藏。
正解:老酒收藏,以高度酒为宜。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低度酒的度数标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老酒藏界通常认定50度以上的酒为高度酒(也有以45度为标准线的)。相比较市场上28度、38度的酒,40多度的酒小酒童认为称之为“中度酒”更加合适。
低度酒有收藏价值,但是相比较高度酒而言升值潜力较小。以茅台酒为例,同样的九十年代末茅台酒,53度的轻松破万,而43度的则不过三千多元。茅台如此,其他品牌的低度酒更是如此,一些九十年代的低度酒甚至几十、上百元就能买到。究其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贮存,低度酒容易水解,口感易发生变化。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在适合的保存环境下,经过长年存放,一些45、48度的酒,密封条件如果好的话,口感也是非常惊艳。例如小酒童的最爱——45度的竹叶青,口感便是极好的:醇厚绵甜,回味无穷。
误区2:打了名酒标志的就是好酒,可以收藏。
正解:本世纪初,很多酒厂都开始走贴牌路线,比如说,五粮液当时就有很多系列酒,贴着五粮液的牌子,酒却不一定是五粮液生产的。这种酒需要区别对待,一定要了解它的酒质。所以不一定是打了名酒招牌的,就是好酒。
误区3:这市场上哪里有真老酒,全是假的!
正解:乾隆的官窑都可以保留,老酒一样也可以。不仅如此,相比较精美的艺术品、瓷器、字画,老酒在当年的产量更大,能保留下来的可能性也更大,当然,大批量的原箱老酒是可疑的,需要区别对待。
误区4:没有写生产日期的老酒不是真老酒。
正解:有些老酒的生产日期在箱子里的合格证上,有些老酒日期印在标的背面,随着时间而褪色,有些则印在背标上遭到磨损,有些老酒由于早期标注不规范,甚至都没有打上生产日期,所以老酒上没有生产日期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不仅如此,有些老酒的生产日期极度清晰,这样的老酒反倒非常可疑(以下这瓶清楚地标有“1957年”的假老酒,便是造假者心虚的表现)
误区5:老酒只有茅台才适合储存,收藏、升值空间才大。
正解:中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香型、不同工艺、不同原料、不同特色的酒,这些酒只要是传统工艺的好酒,通常都适合储存。所以,并不是只有茅台才适合储存。
此外,收藏升值空间大的也不止茅台,2019年,九十年代产的酒价格飙升,有些增值幅度甚至超过了茅台。更值得一提的是,茅台收藏价格波动比较大,需要注意风险。
误区6:九十年代以后的酒都是酒精勾兑!不要收藏!
正解:很多人认为九十年代以前的酒都是粮食酒,九十年代以后的酒都是酒精酒,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中国白酒分为三种:固态法(纯粮原料、传统工艺)、液态法(食用酒精、香精香料)、固液法(固态加液态相结合)。在历史时期,这三种类型的酒一直并存;无论在何阶段,都有酒厂在一直坚持固态法白酒的传统工艺酿造。所以,千万不要再用这个错误观点贻笑大方了!
误区7:这个酒看起来又脏又老,肯定是老酒。
正解:看起来脏、老的酒不一定是老酒;看起来新、干净的酒,不一定是假酒。很多造假者就是抓住了这点消费者“求老、求旧”的心理,做出很多做旧的假老酒(如下图)。
误区8:我家存了好多几块钱的新酒,放个十年也不就成了老酒,只要是酒,都可以存。
正解:从时间的角度,所有的酒放个十年、二十年都能成为老酒。但是从品质的角度,低端的新工艺酒不能成为有价值的老酒,无论从口感还是价格变化来说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总而言之,收藏酒,不一定要选贵的,但要选择好的。
02
品质误区大盘点
误区1:你的老酒没有发黄,肯定是假的,所有的老酒都会变黄。
正解:白酒变黄,只是一种理化标准,不同香型的白酒,变黄程度不同,酱香型白酒较易变黄。有些香型的白酒(如清香型)甚至很少会变黄。变黄不是判定老酒的标准。现在市场上就有很多假老酒,故意增加着色剂,造成是老酒的假象(如下图的“惊世之黄”)。
误区2:老酒不好喝,一股霉味。
老酒由于储存环境不同,有时候会跑酒,有时候会串味,因此不建议大家饮用品相太差、保存环境太差的老酒。此外,老酒也有品质的分别,有些老酒年份太长,口感会变化;有些老酒原本酒体就差,经年储存后口感也不会更好,因此,不是所有老酒都好喝。
老酒铁杆粉们对优质老酒的口感赞誉有加,是因为老酒中有一种特别的陈味。这种陈味,是老酒中最昂贵的味道,也是新酒所难以仿拟的。为了更好地感受老酒的风味,小酒童建议品鉴老酒时先醒醒酒:将老酒打开后,让它与空气充分接触15分钟左右,这时的口感是最舒适的。
误区3:这瓶酒跑酒了,肯定质量不行了。
正解:品相是老酒非常重要的价值参考。一瓶不跑酒的酒和跑酒的酒,价格甚至天壤之别。不过,跑酒也有严重程度之分:跑酒程度轻的酒,酒精度数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口感同样醇厚柔和;但是严重跑酒的酒品质肯定受到了影响。所以,还是要根据不同的跑酒情况区别对待。
误区4:老酒最好喝的是15年左右,超过15年的老酒都不能喝。
正解:老酒越陈越香,2017年10月的茅粉节上开了几瓶价值几百万元的五十年代茅台,这证明年代久远的老酒同样具备饮用价值。不过,老酒是有适饮期的,通常情况下,15-20年的老酒饮用起来更为舒适,酱香型白酒的适饮期则更长。
03
保存误区大盘点
误区1:所有的保存方式都不靠谱,只有用蜡封老酒最有用。
正解:蜡封老酒确实可以做到密封密闭,但是如果您收藏老酒以后要用来交易售卖的话,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蜡封的老酒往往会破坏封口,尤其是塑料盖、塑料封膜的老酒,更容易被破坏,所以不利于流通。如果您是为了自己收藏或者日后饮用,蜡封老酒还是可以的。
误区2:老酒很难保存完美,这瓶酒酒线这么满,肯定是假的。
正解:气候干燥、保存环境好、酒的密封性好,这种情况下保存的老酒是极有可能不挥发的。所以,面对酒线满的酒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是假酒,而面对酒线低的酒也不能一概而论是真酒,有些造假分子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故意做出跑酒的老酒,这种情况也大有人在。
误区3:只有白酒可以长期保存,其他酒不行。
正解:优质的黄酒,可以长期保存(如下图中的陈年封缸酒,在九十年代兴盛时期售价甚至高于茅台;该酒经过小酒童亲品,口感极醇厚,堪称器美、形美、酒美的化身)。不仅如此,82年的拉菲证明了优质的葡萄酒同样具备保存的价值;而同仁堂的虎骨酒(药酒)以及前文中提到的山西的竹叶青(露酒)也都是老酒收藏界的香饽饽。
误区4:我把老酒埋在土里,吸收日月精华。
正解:不要把酒埋在土里!不要把酒放在潮湿的地下室!不要把酒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不要把酒长期放在汽车的后备箱!酒类收藏必要条件(如下图),请大家千万牢记!
老酒收藏也要注意区分品牌
如果是收藏了,以后要卖钱,那么建议收藏有品牌的;如果收藏白酒只是为了自己饮用,那么建议收藏质量好的。对自己还是要好一点。酒知己主要做高端白酒的定制,如果收藏自己饮用,也可以定制一些,对自己对家人都会有特殊的意义,并且质量也是有保障。
给予高度认可的意思?
从某种程度上非常同意对某一些事、某一些物的看法或做法高度评价,从思想上、认识上、认同上都与想者的想法一致,完全满足想者的想法,并对此事能达到两方满意,在好评之上,而一致好评的意思是:不但非常同意,而且感觉很好,高度认可比好评好。
不必相互说服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应该有资格回答,我自己开过两家公司,也给别人打过工,在香港人的公司做过营销总监,也做过近百人公司的总经理。参加过上百场的大型社交活动,跟各种各样思想的人都交流过。“社交中,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不必相互说服”这个问题一定要辩证地看,也要因人而异。
首先当你在社交场合和一个人交谈时,发现这个人的思想和你不在一个高度上。要判断这个人是你必须打交道的潜在客户,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是一个朝气蓬勃,很有上进心但经验不足的年轻人,还是一个暮气横秋的中年人。如果是前者,要判断自己有没有说服他的能力,如果有就一定要约他再次见面,留出更多的时间,面对面说服他。
因为说服潜在的客户和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聚在自己的周围,是参加社交活动的目的。否则,社交场合几乎所有的人,都和你不在一个思想高度上,你都不去说服,那还去参加社交活动干什么呢?社交活动不是让你去找和自己思想一致的知己,而是通过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朋友圈,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在社交场合不要太计较别人的思想和你在不在一个高度上,他有怎样的思想和你没关系。只要他切实能为你带来利益,为你的发展带来助力,他就应该是你商业上的伙伴。在社交场合不应该探讨形而上的思想问题,而应该探讨相互能带来什么利益。中国和美国意识形态完全不同,但有共同的利益还是要合作。
第三社交场合的老手都是带着目的参加社交的,一般不会有人和你探讨思想问题的。只有刚开始参加社交的人,忘记了自己参加社交的目的,才会和不太熟悉的人探讨或者争执思想问题。我参加社交活动一定会遵守自己的原则:对于高谈政治的人敬而远之;污蔑诽谤他人搬弄是非的人保持距离。黄色下流的人剔除交往名单。
社交场合各色人都有,各种利益的人相互交织,所以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社交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对于利益相关的人一定要首先接触,努力求同存异,尽快达成自己的目的。
有可能提问题的人觉得我非常的利益挂帅,我始终认为社交场合是找合作伙伴的地方,不是找朋友的地方。当然合作伙伴经过长期的合作也能成为朋友,但不要过于期望在社交场合见一面两面就能成为朋友。希望有和我不同观点的人,留言反驳,也希望赞成我观点的人点赞关注我。我会有更多的经验和观点分享给大家。
感觉未来的学校很重视创造力?
不是未来的学校重视创造力,而是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力,或者是,是未来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力。
从历史的角度,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就是源于创造力。比如说,最开始的石器时代,进入到铜器时代,就是一部分创造力突出的人,发明创造的。
而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最长的时代,有200-300万年。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在中国则经历了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大约又是1500多年,而工业革命,进入到机器时代,则社会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连续三次工业革命,一次比一次时间短。当我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明天,我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比如,在中国,纸币突然就没有什么用处了,移动支付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购物方式也变了,社交方式也变了——明天,我们有改变成什么样子?
就以这一次疫情来说,一夜之间,原本火热的餐饮,突然就变了而曾经火爆的卡里永远OK,估计很快就要推出人们的生活。
所以,社会日新月异,变化极快,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人。
而所谓的有创造力的人,指的就是指能“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的人”。而这个“新”其实都是相对的,举个例子,30年前,互联网算是新事物,如今,已经很旧了;20年前,大型购物超市是新事物,如今,到了被淘汰的边沿。互联网购物,在几年前是新事物,现在似乎也不旧,但很快,一定会有更新的方式。
那么,谁去改变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无疑,就是有创造力的人。
所以,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有创造力的人,自然,学校们必须因应社会的需求,开始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但不客气地说,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机制,这种反复的机械的训练,确实不利于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取得的伟大成绩,主要还是因为人口红利,但到了未来,这种人口红利所占比例会逐渐降低,我们的教育必将面临新的变化。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的理解?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待一件事的态度,决定了你能不能对它全力以赴,决定了你最终的发展高度。
从数学角度来讲,态度和工作成果是正相关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做任何事情,态度决定着你能不能把它做好,能不能全力以赴去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