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七仙女都有谁,赵雅芝鞠婧祎王祖贤黄圣依
台湾七仙女都有谁,赵雅芝鞠婧祎王祖贤黄圣依?
我喜欢鞠婧祎的。
虽然是翻拍,但角色设定等等都特别好,人物心理也特别细腻,很真实,比较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
但前辈毕竟是前辈,小鞠拍这部戏是致敬经典,并没有想着要去超过或怎样,只能说是让更多人了解新一面的白素贞。赵雅芝老师的原版确实很不错,但作为新生代演员,等重要的是去成长,去吸取教训而成功,小鞠也在努力。
新白娘子传奇真的很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小鞠又成长了,值得一看。
向所有人安利最好的小鞠。
你爸妈是怎么表现恩爱的?
我爸妈恩爱了45年,70岁了每天会有个早安吻,这是多年来的习惯养成的。都70岁的老人了,两人还天天去手牵手去散步,仿佛两人的爱情从未消退过。
我妈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人,我爸能娶到我妈,真的“用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我爸黑黑实实,又高又壮,真的想不明白我妈为什么会嫁我爸的。我奶奶可不喜欢我妈,我妈喜欢种花,我奶奶就会将花院的花都扔了用来种菜,两人为了这事不知吵了多少次。
我爸为了缓解这事,特意去屋后山开一遍空地出来给我妈种花用的,还去收集各种不同的花回来给我妈种。小时候,我爸就很宠我妈的,有好吃的总会留给她吃。
因为我爸每天上班我妈都会给她一个吻,我看到他们很多时候就是拥搂牵手,我妈又喜欢向我爸撒娇,总喜欢依偎在他的怀里,看电视的时候,我爸会剥好葡萄的皮喂我妈吃。
我很是不解,爸妈为什么会这样子做。小小的我就问他们为什么要亲亲,羞羞。我爸告诉我这是喜欢妈妈的表现。所以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亲亲来表现喜欢一个人的。
由于从小就吃爸妈的狗粮长大的,所以我上了学前班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长得很别水灵的,我也很喜欢和她玩。于是我就喜欢牵她的手,然后抱她以及亲吻她的脸。结果将她惹哭了。
还被老师叫了家长批评,说我爸妈平时不好好教导孩子,老让他看些儿童不宜的事情,搞到他思想早熟,去亲小女生。
我吓得哇哇大哭,我爸妈一脸的尴尬。爸爸问我为什么要亲女生时,我告诉爸爸,你不是说喜欢妈妈就亲亲吗?我喜欢和她玩,我就亲亲她。
我爸妈一听,坏事,这都是两人平时过于恩爱惹的祸,老师看爸妈的眼神很是古怪。我爸批评我让我以后不可以乱亲女生的脸。
我不服气,我就是喜欢和这个女生玩。我爸妈对我真的很没办法,经过这次后,两人就没有在我面前搂搂抱抱,亲亲脸的。可是有时背着我还是抱上了。家乡下房子隔音不好,天天听到两人房间传出嘻嘻哈哈的声音。
我妈嫁进我家,爸爸是没让她下过厨的,全是我爸一手包办,我爸说老婆娶回家是用来疼爱,不是用来干活的。有一句话不是说,钱我来赚,活我来干,你只负责貌美如花就行。
我爸一个人工作要养6个人,生活如此紧张,我妈每年生日,我爸准会送她一样首饰做礼物,年年的结婚纪念日,都会送礼物还唱情歌。我也真是醉了。现在两人年纪大了,每年的结婚纪念日,肯定会叫我几兄妹回来吃饭。
还不让我们结帐,我爸结帐。我爸说他可以忘记许多事情,但唯独不能忘记两人结婚日和我妈的生日。
我爸妈两人的感情是多深厚,我妈骂我爸,我爸从不还口,只会任我妈骂,事后还要哄我妈开心。我妈喜欢唱歌,我爸就唱歌哄我妈。
我从来没过和爸主动和我妈吵的,很多时都让着她。
前年,我好患有妇科病子宫里有个肌瘤,需要去医院做个手术。我爸坚持陪床照顾我妈。
术后出来,握着我妈的手默默流泪了。我在一看着也心酸万分。爸妈的恩爱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出,只要心中有爱,彼此深爱着对方,就处处为对方着想。言行举止都不由做出恩爱的样子来。
只有父母恩爱才会教育出懂事的孩子来。夫妻恩爱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比吵闹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优秀。
李如麟演过什么歌仔戏?
《红尘奇英》、《洛阳桥》、《金交椅》、《十二生肖》、《琴韵萧声》、《仙侣奇缘》《皇甫少华与孟丽君》《小按君》《孝子雪冤记》,《龙凤再生缘》《孤月独明》,《孙膑与庞涓》、《七侠五义》、《西汉演义》、《洛神》、《豪杰传》、《莲花铁三郎》、《青山绿水情》、《侠骨英雄传》、《薛平贵》《龙凤姻缘》、《嘉庆君游台湾》、《白云龙》、《浪子李三》、《烟雨花楼》、《铁胆英豪》《顺治与康熙》、《洛神》、《四季红》、《唐伯虎点秋香》《真假福王爷》 等 1971 《孙膑下山》 庞涓 与叶青合演 《郭子仪》 包宽宝 与叶青合演 1972 《七侠五义》 仁宗皇帝 台视联合歌剧团 1973 《西汉演义》 张良 台视联合歌剧团 1975 《洛神》 曹丕 杨许版 1977 《豪杰传》 -- 台视联合歌剧团 1979 《莲花铁三郎》 江万里 《青山绿水情》 周勇 1980 《侠骨英雄传》 秦似玉 《薛平贵》 太英史 《龙凤再生缘》 皇甫少华 李如麟/许秀哖 《郑元和与李亚仙》 乞丐儿 客串 1981 《铁扇留香》 楚江云 《情海断肠花》 文凤波 《铁汉金鹰》 侯霸天 【传奇故事】 《精忠报国》 宋高宗(康王) 《蔡松坡与小凤仙》 杨度 《甘国宝过台湾》 梁亲王 《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 李如麟/王金樱 《倩女离魂》 罗晓青 李如麟/许秀哖 《木兰从军》 刘元度 李如麟/青蓉 《碧霞山》 张子达 《王金龙与苏三》 吴义 客串 1982 《西江月》 马天豪 《杨家将》 柴王爷 《恩怨情天》 凌小凡 1983 《七侠五义》 白玉堂 李如麟/许秀哖 《万花楼》 萧天龙/焦廷贵 《虎胆义魄》 柳启三 1985 《龙凤姻缘》 赵洛/韩灵 李如麟/高玉珊 《嘉庆君游台湾》 高世国 李如麟/高玉珊 1986 《白云龙》 白云龙 李如麟/郭美珠 《浪子李三》 李三 李如麟/郭美珠 《洛阳桥》 蔡福/蔡襄 李如麟/郭美珠 《烟雨花楼》 罗少英 李如麟/郭美珠 1987 《琴韵箫声》 耿少安 李如麟/康明惠 《仙侣奇缘》 吕洞宾 李如麟/康明惠 《十二生肖》 维心权 李如麟/朱玲蒂 1988 《断情剑》 顾世勇 李如麟/朱玲蒂 1989 《铁胆英豪》 云中天 李如麟/孙翠凤 《金交椅》 陆青松 李如麟/杨贵媚 1993 《顺治与康熙》 索额图 1994 《洛神》 曹丕 杨冯版 1996 【四季红】 《乱世情深》 范秀生 《落花盈泪》 方毅然 李如麟/许秀哖 《苦海思亲》 -- 客串 1997 《红尘奇英》 李广 李如麟/陈亚兰 《红姑传奇》 红姑 1998-2000 《三休樊梨花》 薛丁山 李如麟/许秀哖 《大劈棺》 庄周 李如麟/唐美云 《西厢记》 张君瑞 李如麟/翁丽玲 《打金枝》 郭暧 李如麟/石惠君 《杨宗保与穆桂英》 杨宗保 李如麟/唐美云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徐文姑 李如麟/唐美云 《清宫怨》 光绪皇帝 李如麟/石惠君 《王老虎抢亲》 -- 客串 《陈三五娘》 陈三 李如麟/林美照 《七仙女》 董永 李如麟/许秀哖 时装连续剧 1984.2 《出外的女人》 -- 1984.12 《大庙口》 苗蔚兰 李如麟/黄仲裕 1988.9 《命运的锁鍊》 -- 《相思海》 -- 《真情城市》 舞台表演 《新白蛇传》 许仙 李如麟/许秀哖 (猪哥亮黑猫舞台) 《薛平贵与王宝钏》 薛平贵 李如麟/许秀哖 (猪哥亮黑猫舞台) 《新孟丽君》 孟丽君 李如麟/林美照 (金大舞台) 《新倩女幽魂》 -- 李如麟/许秀哖 《龙凤再生缘》 皇甫少华 李如麟/许秀哖 (新加坡表演) 2003.4.13 《金枝玉叶》 郭爱 李如麟/石惠君 (新加坡表演)
你有没有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
看到这个问题好激动,虽然我已经好几年不怎么追剧了,但是有一部电视剧我一直在反复看:87版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读者却好像是最少的,因为这本书不太好读,而且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本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情爱爱,但事实上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在于此,沉下心来去读,你会有很多惊人的发现!
如果你觉得《红楼梦》这本书你确实读不下来,那么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一定会让你爱上这本书。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①里面的人物美的不可方物。那时候的演员是天然美女,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伤一悲总能牵动观众的心。一群活泼美丽的少女常常聚集吟诗作对、说笑打闹,让人感慨青春的美丽!少女们的温柔体贴让人倍感温馨。当时为了拍好这部连续剧,导演面向全国招募演员。选演员的过程花费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导演要考察面前的演员是不是合适书中的角色。选好了角色,剧组的所有演员包括镜头不多的小丫鬟,她们被安排生活在大观园里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训练、学习、磨合。整部电视剧花费了3年才完成,走遍了全国10个省市41个地区219个景点,可想而知剧组人员吃了多少苦,这部电视剧花费了整个剧组多少心血。那时候的演员工资很低的,但是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用心,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作影帝。这是剧中的人物。(其中的不少演员因为参演了这部电视剧而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②服饰美。我们在看《红楼梦》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想要知道作者笔下描写的“富家小姐”穿的衣服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亲眼看一看,这部电视剧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期望:剧中的演员服饰豪华、端庄、大气,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或温柔,或果敢,或泼辣,让人一饱眼福。
③环境美。当时的大家族生活的环境:山清水秀、天蓝人美、建筑奢华。最经典就是元春省亲时贾府斥巨资建造大观园,当时所呈现的环境美,让人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当时名望家族生活的环境。
④当然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的,但这部著作却是一个悲剧。前面说的所有美好最终都化作了泡影,大观园中青春美丽的少女们一个一个遭遇了悲惨的结局、贾府败落……或许从这个悲剧的角度来讲,这又是另一种美。
当然,剧中呈现的各类美食、人性、当时的社会现状都是值得我们去看、去感受的。
总之,87版的《红楼梦》通过直观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红楼梦》这本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独特美,它让观众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一共36集,呈现的视觉感受非常丰富,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附上几张图片,不太清楚,一定要去看这部剧,里面的场景图片一定会让你感动!
为什么黄帝叫轩辕黄帝?
当黄帝部落中轩辕氏族首领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方始有了“轩辕黄帝”称号。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一处古代有神奇之“圭”(即天然土丘)的邦戎居地,即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之轩辕谷。轩辕黄帝部落曾活动于陇山东西地区,而他的冢则位于今甘肃省正宁县东部子午岭之西五顷原。皇帝称号来源“黄帝”是一个经历了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历程的称号,它所反映的是华夏先民于5000年前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重大转变。
从历史文献所载传说资料看,“黄帝”称号最初是5000年前一个氏族的名称。最初的黄帝与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的两个兄弟(或姊妹)氏族的名称,其中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即“以土德王”的氏族叫黄帝氏族,而以“火德王”的氏族则叫炎帝氏族。
《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在黄帝氏族从少典氏族里分离出来后的八代“五百余年”间,逐渐发展壮大。从氏族发展为部落再从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到了这时,黄帝部落中产生了一个轩辕氏族,轩辕氏族首领担任了黄帝部落的部落长,黄帝部落的这个部落长就叫轩辕黄帝。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自炎、黄二氏族从少典氏族分离出来,到黄帝部落统一炎帝、蚩尤二部落,中间“凡隔八代,五百余年”。黄帝诞生之地
对于黄帝部落最早的发祥地,多数学者认为在甘肃东部、陕西西部的黄土高原的溪谷中,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轩辕黄帝诞生在我国西北的甘肃省天水地区境内。
王国维《水经注校》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清乾隆《清水县志》则说,清水县“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以上两说,若从当地地理条件和地理方位(今天水与清水二县地境相连,天水县在南、清水县在北)来看,两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前一说以“天水”为视角,认为轩辕黄帝诞生于天水“上邦城”之东,而后一说则以“清水县”为视角。遂说轩辕黄帝诞生于“清水县”的东南。
以《水经注校》为例子,“天水”,指东汉天水郡(当时尚未置天水县)辖区相当于今甘肃省秦安、张家川、清水、甘谷、天水、礼县、西和等县及秦州区等地;“上邦城”,即上邦县城。据此看来,确定此说中上邦县城的地理方位是个关键。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邦、冀戎,初县之”。即在伐灭邦、冀二戎人后设置邦县与冀县(冀县在此不论)。后至西汉时改邦县为上邦县,北魏时“以避道武帝(拓跋硅)讳,改(上邦县)日上邦,废县为镇。隋大业元年(605)复为上邦县,属天水郡”。到了唐代,又分上邦县为上邦、清水二县,当“开元(年间)地震,后移镇城(即成纪),改筑今城,有清水(县),无上邦(县)”。但由于提出前一种说法的姚瞻是东汉末年人,当时已经将“郑县”改名为上邦县,加之他所说轩辕谷“在上邦城东”70里.显然姚瞻所说“天水”无疑是指天水郡。既如此,那“上邦城”似觉还在清水县境内。
那么这个“邦戎”、“邦县”、“上邦县”、“上邦城”名称中“邦”字的含义是什么及其方位在何处?据南朝宋郭仲产《秦州记》记载:“上邦县北有利山。川中平地有土堆,高五丈,生细竹,翠茂殊常,二杨树大数十围,百姓祀之。”从这一记载得知,古代神奇的“圭”.原来是个天然土丘。
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晋秦》图所标注看,当时绵诸戎活动地区的中心为今天水县城(北道)一带。那就说明,秦武公十年(前688)秦灭邦戎时,邦戎活动于今清水县一带,而绵诸戎则活动于今天水县、秦州区一带。据此判断,那座神奇而又与轩辕黄帝诞生地相关的“圭”,即天然土丘必定在今清水县境内。分析、考辨至此,族出西戎羌的轩辕黄帝诞生之地位于今甘肃省清水县旧县城东南70里的轩辕谷是可信的。
皇帝活动范围
据我国古代众多历史文献,尤其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曾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至荤粥地。
《史记·五帝本纪》赞曰:“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但仅就轩辕黄帝生活时代的社会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及黄帝部落尚处在兴起时期的现实等予以客观分析,他的主要活动地区并非如此广阔。更多的局限在陇山东、西一带属今甘肃省的部分辖地,其它地区很有可能只是轩辕黄帝后裔在统一炎帝、蚩尤部落后所到达和活动过的区域。
《庄子·在宥》中“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日:‘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黄帝墓冢之地
轩辕黄帝冢所在地,现在风行河南“新郑说”、河北“怀来说”、陕西“黄陵说”与甘肃“正宁说”等。据称这些说法都有其立论的根据要能客观回答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轩辕黄帝冢所在地阳周县的创设及其改易情况,二是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的看法。
首先,来谈“阳周”县建置与县名改易情况。据文献记载,轩辕黄帝冢在秦上郡阳周县之南的桥山,这是自两汉以来史家共同的观点。
《汉书·地理志》上郡条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国东汉应劭注《汉书》亦日:“在上郡阳周县.有黄帝冢。”虽然阳周县建置沿革及其县名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但今甘肃省正宁县为秦、汉阳周县则正确无误。这无疑表明,轩辕黄帝冢在今甘肃省正宁县境之说是可以确认的。
其次,早在唐代,轩辕黄帝冢的地理方位就已具体确定下来了。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指出:“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元和郡县图志》亦载道:“子午山,亦日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
近年来亦有学者通过实地踏查,在正宁县五顷原与二顷原之间找到了轩辕黄帝冢的遗址,发现了黄帝冢土筑的层理。并且指出:“如以现行公路为冢底,到冢顶部高约40至60米⋯⋯冢顶部呈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的椭圆形状,面积约1500至1800平方米(--亩半多)。从土层形成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当地老人称:“这个古冢据上辈传下来叫‘仙人坟’,又叫‘仙人穴’。”以上资料记载,印证了古代史家有关轩辕黄帝冢地理方位在今甘肃正宁县东部的记载。
其次,再对轩辕黄帝遗体“还葬”说简单谈一些看法。本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圆可是《史记正义》则引《列仙传》语云:轩辕黄帝亡后,臣下便将其遗体“还葬桥山”。此处《列仙传》“还葬”桥山之说是否为客观真实情况,现在无据可证。假若反映的是真实情况。那无论轩辕黄帝亡于何处,还是“还葬”在自己的故乡桥山。也就是“叶落归根”了。此“还葬”说虽有可疑之处,但对轩辕黄帝冢在甘肃省正宁县境桥山的记载,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旁证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水,其历史悠久,人文深厚,自不待言,但就天水为黄帝最初的居地却有争议。秦州区齐寿乡有寿丘(嶓冢山)、三皇嘴,市区城北有仁寿山;麦积区麦积镇,也有轩辕谷;清水县有轩辕谷、轩辕溪、轩辕窑、三皇沟、羌谷,所以人们各执己见,认为黄帝轩辕氏部落最初的发祥地应在本县、区。事实上,古人逐水草而生,在一个大的文化圈内活动,所到之处都可能留下他们的痕迹,更不要说在天水这么一个小的区域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