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什么制度,秦朝军功爵制度

2023-02-28 21:36:04 114阅读

秦朝有什么制度,秦朝军功爵制度?

秦朝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隶臣五家。总之,军功的大小决定着将士"尊卑爵秩等级"的高低。

秦朝有什么制度,秦朝军功爵制度

秦朝的管理制度?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的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说法“百代犹得秦政法”。

政治方面

一、创皇帝制

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特点:第—,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第二,皇位继承制。

二、中央制度--三公九卿

建立:秦统一六国后,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在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利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影响: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郡县制度

形成和演变: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战国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朝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已。

内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乡、里四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全国百姓。

特点: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等。

四、登记户籍

早在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国就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 [78] 后来商鞅规定,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还“令民为什伍”,有罪连坐。秦律载明迁徙者当谒吏转移户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

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做“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载明户籍,以给公家徭役,叫做“傅籍”。书年、傅籍,是国家征发力役的依据。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在秦国和秦朝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他可以保证国君对国内人力情况了如指掌,更方便了朝廷派遣劳役、收取赋税,可以说是大大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五、法律制度

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法对于秦王朝雷厉风行的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秦律有两大特点:轻罪重罚、繁密苛酷。商鞅制定的法律还比较简约,只有六个专篇,基本承袭自魏国。到秦始皇时,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所载律名已有二十余项,且仍然不是全部。(二世时,赵高另有一次修改,变得更加严苛)

除律之外,还有补充的“令”,以及以典型案例作为判决依据的“廷行事”。秦律的严酷还体现在“连坐法”,一人犯罪,不仅罪及妻儿家室,还罪及邻里。

经济方面

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二、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限度,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

三、统一货币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四、统一车轨、驰道

“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

文化方面

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

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在中央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设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和监察事务,设太尉管理军事,以下设九卿,在地方,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经济方面:确立土地私有制度,统一秦国的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3、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历史影响:

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历史地位:

秦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由秦代开创的各种制度以及辽阔的疆域、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古代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秦朝政治制度和唐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异同?

秦朝政治制度:

1.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

2. 法律制度

以法治国,

3. 郡县制

分郡、县、乡、里

唐代政治制度:

1.相权一分为三。 三生六部一台

尚书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户礼兵刑工 《唐六典》

中书省

门下省

御史台

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设置节度使

选举制度 科举考试3. 唐代经济制度 1. “租”“庸”“调”

租即是粟米之征,庸是力役之征,调是布帛之征。

4. 两税制

地税和户税为主

5. 府兵制度

以上列举了秦朝和唐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和设计。

秦朝以法家治国,唐朝采用的儒家。

唐代拆分了相权。

秦朝的政治制度更为垂直,唐朝则不太相同,更强调分权和监督。

秦朝统一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军事上: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秦朝的官吏等级制度是什么啊?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这里还有爵位级别,但是不是官吏级别,你看看。

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