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怎么死的,害死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奸臣江充的结局如何
陈阿娇怎么死的,害死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奸臣江充的结局如何?
提到江充,就不得不提巫蛊之乱。汉武帝晚年时期,一场巫蛊事件掀起了腥风血雨,包括皇后、太子、丞相在内,被卷入其中而丧命的不计其数。江充正是这一事件的重要推手。
江充是赵地人。早年在赵王刘彭祖处做门客。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赵国的太子,不得不逃出赵国。不过此事对于江充来说却是因祸得福,让他成为了大汉帝国的风云人物。离开赵国后,江充直接来到长安,举报赵国太子隐私,将其拉下太子之位。
汉武帝见到江充之后,对江充极为赏识,就任命他做直指绣衣使者,主要职责就是掌管京城附近的监察工作。对于那些皇亲国戚、近臣侍从的违法乱纪行为,江充检举揭发、毫无顾忌。
一次,太子的家臣驾着马车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奔驰,被江充所见。江充立即将车马扣押,交付有司审理。太子亲自写信请求江充不要向武帝报告,但被江充拒绝。因此此事,江充更被武帝信任,史书记载当时江充“威震京师”。
巫蛊之事巫蛊是一种将木制的人偶埋入土中,诅咒对方的巫术。武帝前期,陈皇后因为巫蛊被废,丞相公孙贺被族诛,两名公主被杀。即使如此,仍然有些女巫出入宫中,教唆后宫的美人,在房中放置木偶免除灾祸。美人之间因为妒忌,往往互相告发,惹得汉武帝大为震怒,诛杀后宫美人、牵连大臣数百人。
大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次,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几千个木偶拿着木杖,向自己袭来。惊醒之后,武帝几日都是精神恍惚。因为之前得罪了太子,江充担心武帝去世,太子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趁机哄骗武帝,病因正在巫蛊。于是,武帝就让江充负责查处巫蛊之事。
江充接受命令后,带领胡人女巫到处搜捕那些涉嫌埋木偶或夜间祭祀之人。对那些逮捕的人,施以严刑拷打,逼他们认罪,揭发同党。这些人认罪后,被定为“大逆不道”,前后被杀得有数万人。
江充之死随着整治范围的扩大,江充指使胡人女巫对武帝说,宫中有巫蛊之气,如果不去除,皇帝的病终究不能痊愈。于是,武帝就让江充主持对后宫的搜查,并派韩说等人协助江充。他们先从失宠的妃子入手,然后是皇后、太子宫,到处挖掘,以致太子、皇后宫内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了诬陷太子,江充派胡人巫师将桐木人埋入太子宫中,然后掘出,宣称,在太子宫中得到的木偶最多,还有写着大逆不道之言的帛书。太子听说后,十分害怕,就去问自己的师傅石德,石德也害怕被杀,就对太子说,之前丞相公孙贺、两位公主以及卫青之子都因为巫蛊被杀,现在从你的宫中挖出木偶,到底是栽赃还是事实,你解释的清楚吗?不如假传圣旨,先逮捕江充,追究其奸谋。
这时武帝在长安外的甘泉宫,本来太子还想去面见武帝解释清楚,但江充逼迫太子太急,不得已太子只得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假传武帝使节逮捕了江充等人。太子亲自拿刀斩杀江充,大骂江充,你这个赵国流氓,陷害赵王父子还不够,又来害我们父子。杀死江充之后,太子下令将胡人女巫在上林苑烧死。
父子交兵江充虽然被杀,但是巫蛊之乱还没有结束。已经没有回头路的太子将长安囚徒、市民武装起来,与丞相的军队交战。双方战亡的人有数万人之多。兵败后,太子逃走,皇后卫子夫自杀。盛怒的汉武帝大开杀戒,太子从长安南门逃走,守城的司直田仁,虽然接受太子诏令,但没有出兵的任安被处以腰斩,追随太子起兵的,被灭族;太子的宾客被全部处死;被胁迫的官吏士兵被流放。太子则逃到湖县的一户农户家中躲藏,在官吏围捕的时候,自缢而死。
在此之前,壶关三老就曾上书汉武帝称,太子起兵杀死江充,为“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无邪心”,请求汉武帝“极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武帝看后,内心已经有所松动,但没有下诏赦免太子之罪。后来,多有反映巫蛊告发的案件,很多都查验不实,武帝也认为太子是出于惶恐,而不是谋反。这时,高寝郎田千秋上书又上书,为太子诉冤,“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错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
汉武帝最终明白了爱子的冤情,于是下令将已经被太子杀死的江充的遗族全部处死。
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虽然在位短短13年,却批阅奏折超千万字,每天只休息四个小时,每年只有生日那天才休息,可以说是一位实至名归的劳模。然而,这位劳模却背上了杀父继位、逼死生母、残害兄弟、杀妻杀子等黑锅,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冷酷无情的帝王。而实际上,雍正也是一位深情的帝王,他虽然没有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那样的爱情佳话,但是雍正对年妃真爱的执著,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提到雍正的年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因为她是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更是因为清宫剧的热播。不过,不管是《甄嬛传》中嚣张跋扈的华妃,还是《雍正王朝》中红颜薄命的年秋月,与历史上年妃的出生、爱情、命运都相距甚远。那么,正史中年妃的命运到底如何?一、 大家闺秀年妃虽然不是旗人,和皇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是个官二代,其父是从二品的湖广巡抚,长兄年希尧是广东巡抚。年妃出生并生活在这样的高官家庭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备颇高的文化素养。1709年,康熙帝指定年氏为胤禛的侧福晋,相比胤禛的其他福晋,显然年氏的文化素养最高,因此她与胤禛有着更多共同的语言,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年妃与年羹尧虽然是同胞兄妹,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年羹尧恃宠而骄、居功自傲,而年妃却性情温柔、知礼守节。雍正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二、 专宠年氏首先,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可谓成也年羹尧,败也年羹尧。但是,历史上的年妃得到雍正的宠爱,跟年羹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其一、这一点,从年氏的生育情况可以看出。康熙五十四年,年妃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第八子福慧。也就是说,当羹尧并未发迹,胤禛还没有掌握实权的时候,年妃就深得雍正喜爱。另外,年氏嫁给胤禛十一年期间,其他妻妾并无所生,年妃包揽了雍正所有的子嗣。其二、雍正即位后,雍正就把原在汉军镶白旗的年家以及其全族一百七十余人抬入了上三旗镶黄旗,这种待遇可是皇后或者皇太后所享受的,而年氏只是贵妃而已,可以说雍正是破例为年家抬旗。雍正四年,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与年家的关系依然很好,年遐龄仍然享受太傅一等公的待遇,年希尧还是高官厚禄,并且年妃还是以皇贵妃的身份和皇帝合葬,实际上,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其次,雍正爱屋及乌,对年妃所生的孩子也是特别疼爱。其一、众所周知,嫡福晋和其他侧福晋所生的儿子的名字,都是取“弘”字辈,然而年妃所生的儿子却是“福”字辈,年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福宜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其中蕴含着夫妻恩爱和美之意。其二、皇八子福慧的名字也是大有寓意,“福惠”来自代表禅宗修行里福德和智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福慧双修”,并且福慧出生后,由年妃亲自抚养,按照清朝祖制,生母一般不能养育亲生子,到后来年妃病逝,雍正更是把皇八子留在身边,亲自抚养,精心栽培。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皇八子福慧一岁的时候,雍正就为其安排骑射老师;两岁的时候,福慧就被赏赐笔墨彩签和拜师,而且在赏赐的名单上,其名字总是在比他年长十年的弘历、弘昼之上,雍正赏赐《古今图书集成》时,福慧所得书的级别,也比弘历高。另一方面,根据《承政院日记》记载,福慧生病时,雍正为了用高丽参为其治病,免了高丽一年的赋税。正因为雍正对福慧疼爱有加,以至于朝鲜使臣认为福慧才是储君人选。雍正六年,福慧病逝,雍正痛苦不已,并下令 “照亲王例殡葬”。当时,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个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怀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其三、雍正元年,年妃生下皇九子福沛,可是福沛当日就夭折,在清朝皇室,一般当天就夭折的皇子不取名,但是雍正却以福沛之名入宗碟,由此可见,年妃在雍正心中的特殊地位。三、 死后殊荣由于年妃所生的孩子接二连三地夭折,以及生皇九子福沛时元气大伤,雍正三年,年妃终于卧病不起。当时,雍正虽然忙于谒祭景陵、祭天大典等国家大事,但是心里还是惦记年妃的病情。为了让年氏的病情好转,雍正下旨封年氏为皇贵妃。然而,年妃还没来得及行册封大典就病逝于圆明园。后来,雍正册谥她为敦肃皇贵妃,因此,年氏成为雍正朝唯一册封的贵妃。对于年妃的死,雍正很内疚,觉得自己忙碌照顾不周,如今能做的就是为她办一个豪华的葬礼,力求尽善尽美。因此,从亲王到四品京官,以及公主王妃命妇朝夕三次齐集举丧,并且步行十几里护送皇贵妃灵柩由圆明园前往阜成门殡宫暂安。另外,从皇帝到宗室全部素服十日,当时礼部从尚书到侍郎数人还因为“仪仗草率”被降两级。在年贵妃去世后五年,和硕诚亲王胤祉还因曾借故缺席皇贵妃丧礼,被雍正治为“恶逆之罪”。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八年五月,辛卯,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也。——《清实录》”由此可见,雍正对年贵妃的丧礼是十分上心的。另外,年贵妃也是清朝唯一祭告太庙和奉先殿的皇贵妃,这可是册谥皇后和皇太后的待遇。
美人心计阿娇结局?
刘恒驾崩,刘启即位,成为汉景帝,立美人王娡为后,产下一子取名刘彻。漪房对慎儿唯一的儿子刘武十分疼爱,由于怕刘武遭害,漪房强迫刘启立刘武为皇太弟,答应百年之后让弟弟即位。
馆陶公主与王娡结下联盟,答应帮助刘彻取得帝位,但事成之后必须娶自己的女儿阿娇为妻,便有了金屋藏娇之约。 不久刘武被杀,漪房怀疑是刘启动的手,从此闭门不见。刘启从小体弱,再加上日夜操劳国事,很快就病入膏肓,临死前,漪房却始终怀着恨不肯相见。
刘彻即位成为汉武帝,漪房变成了太皇太后。漪房看到了卫子夫,像极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卫子夫的出现是后宫的另一个传奇,新的“美人心计”将再一次上演……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窦漪房为太皇太后。老病而死。“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窦氏薨,与文帝刘恒合葬于霸陵。”
三个苏北人把秦朝给覆灭了?
童鞋,秦国时期,还没有苏北这个概念哦。苏北指的是现在对江苏以北城市的简称,现在的苏北,一般多指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秦朝时期,这几个城市大概是在会稽郡范围内。
秦朝,传二世而亡,根本原因是秦末的暴政和六国初降人心不稳;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起义,带来的一系列起义动乱颠覆了秦国的统治根基。
三个苏北人大概率是指项梁、项羽、刘邦三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刘邦、萧何、韩信。
项梁,秦朝末年历史人物。唐宋典籍《元和姓纂》《大宋重修广韵》等溯源项氏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在楚国属于贵族阶层, 《史记》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
项梁在秦朝统治期间,曾屡次犯禁而又脱身,私下结交豪杰,在吴中积蓄力量,颇具威望。陈胜起义后不久,项梁借势起兵于会稽郡吴县,招纳江东八千子弟兵,兼并秦嘉、景驹势力,将楚地多路起义兵马吸纳到麾下,发展壮大为反秦起义军中首屈一指的巨头人物。在陈胜死后,项梁自号"武信君",拥立熊心登位为楚怀王,复立楚国社稷。在反秦起义战争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史书多将其与陈胜并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派遣项羽、刘邦反击秦军,攻克多地城邑,击杀秦将李由,楚军在多个战场取得胜利,由于反秦形势大好,项梁有了骄傲自大的心理,之后秦国倾尽所有兵力增援章邯,项梁在大意之下被增兵后的章邯于夜晚偷袭,最终在定陶县兵败身死。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萧何(?-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为什么汉景帝要废黜陪伴自己20多年的皇后?
大家都知道刘邦死去后,有一段时间是他的妻子吕雉掌权,她为了自己的地位,还杀死了不少刘邦的妃子,她只把一个没有跟她争过宠的薄姬放了回去,顺便还饶过了他的儿子,之后吕雉被杀,大家一致推荐薄姬的儿子登基,也就是汉文帝,薄姬就成了皇太后。

其实这个薄姬本来不是刘邦的女人,他原来是魏豹的女人,之后魏豹被打败,她就被刘邦俘虏了过来,之后刘邦发现了这个漂亮的女人,就把她收进了皇宫,但是很快刘邦就把她给忘了,随后多亏了她的两个好闺蜜,她才有了被刘邦宠幸的机会,之后她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刘邦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她,她也不在刘邦面前争宠,可以说,她是刘邦所有妃子中最不受宠的一个,所以最后吕雉才会放她走,才会让她跟她的儿子生活在一起。虽然我们今天要说主角的并不是薄姬,但是这个女子跟薄姬有着很大的关系。

自从薄姬的儿子当上了皇帝以后,她也就成为了皇太后,她为了能让自己的家庭以后也能富贵,她就想尽了办法,于是她就想到给她的孙子寻找一个太子妃,给他寻找一个薄家女子做太子妃,这样在她去世后,她的家族仍能富贵。因为皇帝去世之后,太子势必就会成为新的皇帝,而太子妃肯定就会车成为皇后,等她做到皇后或者太后以后,可以以此类推,这样的话,只要汉朝不灭,他们薄家就能终生富贵。
但是她没有想到,刘启并不喜欢他这个奶奶给寻找的太子妃,但是他没有办法反抗,因为太后是她的祖母,而当时又十分重视孝道,如果一个普通人不孝顺的话,那势必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如果他不孝顺的话,不但会遭到人的耻笑,还会因此而丢掉太子的地位,所以他只能接受。

等到汉文帝去世之后,他就坐上了皇帝,太子妃就变成了皇后,这个皇后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薄太后,她的命就跟她的姓一样,她一直没有孩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皇后,如果没有孩子,那皇后的位置能不能保住呢?答案是,不能。因为汉景帝肯定要立太子,如果他立太子,那太子的母亲怎么办?这就让后宫其它妃子看到了机会,他们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还是弄成太子。
所以说薄皇后的婚姻是非常不幸的,他不但没有子嗣,而且还得不到丈夫的喜爱,并且后宫的其他妃子,都对太子和皇后的位置虎视眈眈。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太子,就意味着没有继承人,这会让很多人都为此进行争夺,特别是在皇帝快不行的时候,这种争夺会尤为激烈,甚至都有可能造成国家的灭亡。所以他就立刘荣为太子,往往只有太子的母亲才能当皇后,可是这个时期却不一样,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后,她的位置是不可能一直坐得住的,加上景帝对薄皇后又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在立太子两年后,他就把薄皇后给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