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北方风俗吃什么,龙抬头有何习俗
二月二北方风俗吃什么,龙抬头有何习俗?
广西壮族二月二习俗
赶歌圩 邓龙屯壮族歌圩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二月初二,远近群众汇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歌圩节,赛唱壮族山歌。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节目精彩纷呈,吸引四邻八方众多群众到场观看,热闹非凡。
看斗牛
上林县木山乡庙会形成于清朝初期,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上,人们可以兴味盎然地观看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狮公舞表演、打陀螺、球赛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还可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欣赏民俗节目演出。
逛庙会
农历二月初二,当地举行一年一度的文武庙会,祭社游行、舞龙舞狮、赏花灯、唱大戏等活动相继上演。村民则杀鸡宰鸭、摆酒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和谐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土地节
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居住的村边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村边土地庙祭供,场面肃穆,以求土地神庇护,得以安居乐业(王建同:《广西客家研究综论》第一辑)。
饮社酒(治聋酒)。传说社日酒可以治耳聋,因此人们称社日酒为治聋酒。宋代陆游《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又作注曰:“古谓社酒治聋。”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春分后戊日,村之民赛土神,置酒聚饮,曰:‘酒治聋。’”此外,在广西也有此俗记载。民国《来宾县志》载:“盖古者社日饮治聋酒,因以是恐村妇之溺爱耳。”民国《榴江县志》也载有春秋“社日”饮治聋酒的习俗。
广西贺州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接社。即娘家在社日接新嫁的女儿归宁。早在宋代,妇女在社日一般不参加祭社活动,而出现妇女于是日“归宁”的习俗。民国广西《桂平县志》《全县志》都载有此俗。
抢花炮
抢花炮的“花炮”是铁制圆环,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然后置于送炮器上。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燃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按民间传统,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则万事吉祥如意。抢花炮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历经千百年的抢花炮民俗,已列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各地过年习俗都有哪些?
山东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热情好客更是山东的标签,作为中国的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山东各市县地区风俗习惯也更是多彩多样,可谓“十里不同风”。即使在同一个乡镇,有的地方村村之间风俗习惯都会差很多,甚至有的地方隔了一条街、一条河两侧人们的风俗都会有不同。所以要用几个风俗来概括确实不太现实。
我是胶东人,就简单说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老家和周边的风俗吧。新年对于我们这边来说一般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有句民谚就可以体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过了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就相当于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进入腊月门就开始置办年货了,小孩子也有好吃的了。而且腊八节这天还要吃一种特殊的饭菜“腊八粥”。之前说过山东各地风俗差异很大,腊八粥也是如此,我们这边腊八粥是一种偏咸口味的,以前里面有花生、冻豆腐,干油条,八宝等食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放自己喜欢的食材都行。
而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俗称“伺灶”。意思是恭请招待灶王爷。也就是农历“小年”。这一天会将上一年旧的灶王像烧掉,(寓意送灶王回仙位将家庭一年的好事情报告给天庭,保佑一家平安顺利)换上今年新请的灶王爷像供奉(灶王像有两个句子表明他的职责“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燃放鞭炮,吃饺子,打扫房子,寓意扫除陈旧,迎接新年。在我的记忆中大扫除绝对是体力活!需要一家人忙活一整天才行。
腊月二十三到三十,母亲会忙碌个不停,篜新馒头,酱肉,晒肉肠,熬肉冻...为整个年节操劳。而男人们到了二十七八回帖春联,说到贴春联,就不得不说老家特有的一种粘合剂,那就是自己熬制的一种浆糊,用白面和水煮开,直到面糊像胶水一样粘稠,然后将它涂抹在春联背面,粘贴到门框上,不要小看它,一整年都不会开裂粘合能力超级强的(就是不小心弄到衣服上比较难清洗)。
年三十这天就更忙碌了,全家族的女人们在家包饺子,蒸馒头,准备年夜饭,而家族的男人们上午会在家族长辈家悬挂宗谱,到了下午会去家族墓地请祖先,这对于农村来说可是相当盛大的场面,全村人都回去公墓磕头请先祖,人山人海特别壮观。请完先祖后会各自回到自己长辈家供奉先祖牌位,烧香磕头。将准备好的供奉物品摆置整齐,就等过年了。我们家族还会在三十这天供奉财神画像,晚上由家里长辈端供奉品在门外请财神,这个会在月历查找今天财神在哪个方位(东南西北),然后朝那个方向祭拜。
三十晚上估计大家都差不多了,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不过我们老家吃两遍饺子,年夜饭一遍(素馅的),零点钟声响起时一遍,(肉馅的)。
初一初二我们是走亲访友的两天,一般都是本村的本街道的邻里。“初三舅舅初四姑初五初六走丈母”初三凌晨天不亮就会起床,去长辈家将宗谱请下,然后吃一顿肉馅饺子。初七往后直到整个正月都是本街拜年访友。
在我记忆中过年风俗基本就这些了,以前还有不少旧风俗,不过好多都已经淡忘了。这只是我的家乡风俗,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家的风俗,相信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吧!
两两成双是什么意思?
两两成双是龙,因为二月二,龙抬头。中国的十二生肖起源,众说纷纭。有认为史记中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以及“大挠作甲子”中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子”中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源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陔余丛考》中载:“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所以成双成对。
春饼什么时间吃最好?
春饼什么时间吃都可以的。按季节风俗习惯来说,春饼是立春的时候吃的应节食物,表示春天来了,万物更新,一张小饼里可以卷进去很多的蔬菜,表示一年都有好的生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春饼什么季节都可以吃得到。春饼虽然是家常便饭,但是它口感好,有很容易做,大家都非常喜欢吃,
北方文学的质朴发源于哪里?
创刊于1950年2月的《北方文学》杂志是由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发源于黑龙江省。
创刊于1950年2月的《北方文学》杂志是由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一级期刊,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文学期刊之一。它对我国的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六十年代,就培养出了如郭先红、高凤阁、韩统良、陈桂珍、刘柏生等一大批工农作家;七十年代,它又培养出了如梁晓声、张抗抗、陆星儿、肖复兴、刘敬元等一代当红的知青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