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好处,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都爱熏香
拜佛的好处,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都爱熏香?
《红楼梦》是一部的奇书,它囊括了各个方面诗词歌赋、佛学茶艺、管家理财、曲艺杂谈、饮酒和熏香,所以不同的人能够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事物。现代人爱美爱香,古人也有这个癖好,《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无形中吐露出贾府的很多人都爱香,熏香自古有之而且它还有很多的好处,总之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部分。
第一,贾府中也不是人人都爱香,自有异香的宝钗和黛玉就不喜欢爱香爱美是人的天性,可是却也有例外,自有异香的宝钗和黛玉就不喜欢熏香,不过宝钗和黛玉身上的香味是不同。宝钗因为麻烦不喜熏香,黛玉因为不合时宜不熏香。
因为近日宝钗生病,所以宝玉特地前去探望,宝玉挨着宝钗坐着就闻到了她身上的香味。因为觉得是熏香之故所以宝玉特地问宝钗熏了什么香,可是宝钗说她最不喜欢熏香。宝钗说的话应当是真的,因为宝钗平日里都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打扮,所以她不喜欢麻烦的熏香也属正常。而且她住的蘅芜苑便种植杜若、蘅芜、青芷等各种各样的香草,早已满室芬芳,根本都不需要再熏香。
宝钗不喜欢熏香。那她身上的香味不来自于熏香,她后来解释了这香味来自她早上所吃的“冷香丸”。冷香丸由白梅花、牡丹等花、雨露霜雪、蜂蜜等物一起研制而成,所以吃了就会让人身带异香。这药是压制宝钗体内热度,如果宝钗对世俗少一点眷恋和追求,自然她也就芳香自来。
宝玉冬日里恰好去找黛玉玩耍,他也问到了黛玉身上的香味,还据此为黛玉编造了一个“香玉”的故事,不过黛玉身上的香味也不来在于熏香,而是体香。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宝玉再黛玉衣袖中并未看到任何香饼和香袋,而且寒冬黛玉也不喜熏香,所以黛玉身上的香味也是不是衣柜中带来的香味,而是黛玉的本身的体香,所以黛玉也不同熏香。
第二,熏香有很多的好处和作用,很值得保留的一种传统文化薰香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特别是在贵族阶级和文人墨客的生活当中应用的极其广泛,是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
熏香可以改善室内的环境和味道。熏香自然会带有各种各样的香味,可以根据主人的喜欢和性情不同,放置各种不同的香料也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味道,也可以让整个屋子的环境改变。
《红楼梦》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神话,所以宝玉闻到的“群芳髓”也许是真实存在的,熏香也让屋子的香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写警幻“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这是宝玉的梦境,也是一个仙境。神仙所居之所和凡间不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香气。不过宝玉会闻到这中异香,其实可能还跟他进入秦可卿卧房睡觉前,屋内焚烧的梦甜香有关。宝玉此地便觉眼饧骨软,很快就睡着了。
除了这两处讲到了熏香的好处,其实刘姥姥醉酒后误闯怡红院也点名了熏香的作用。在午间游戏的时候刘姥姥不小心喝多了,然后不注意中就走到了怡红院还在宝玉的卧室睡着了,把宝玉的房间搞得一塌糊涂。
袭人回来看到时不得不刚忙熏香收拾。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刘姥姥醉酒把整个屋子的味道弄得乱七八糟,可是很多的百合香就能够把这味道都给掩盖住,熏香清新房间气味的作用很明确。
熏香可以改变心情和状态。
弹琴时需熏香,参禅修炼的时候也需要熏香,这两种情景的时候都需要人能够气定神闲,所以熏香可以让人从外界嘈杂的环境中尽快平复下来,可以安静的弹琴和修道。
贾府的女孩子里会弹琴的姑娘相必只有元春和黛玉。元春的丫头叫做抱琴,想必元春善琴所以才会给她取这个名字。宝玉无聊时找黛玉玩,就看到黛玉在看琴谱,黛玉少时曾经学过弹琴,所以现在黛玉闲暇的时候是会弹琴的。弹琴需要很好的状态,所以熏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中,贾宝玉题有一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描绘的就是宝鼎炉焚香情景。古人焚香的方式,一般必定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有用银叶或者云母片制成的浅盘盛香。
贾敬和王夫人都是贾府中算是修道之人,他们二人也是会熏香的。贾敬一般都住到道观里,所以沐浴焚香都是常事。王夫人吃在念佛,时常还茹素,所以她在礼佛的时候也是需要熏香的。
年节需要焚香作为祭祀之用。
每逢年节的时候贾府都要大肆庆祝,这个时候焚香既是对佛祖的尊重和礼赞,也是对众人的一种洗礼。目前已少有专门用于祭祀的优质香品,一些天然香料制作的用于辅助修炼、陶冶情致的香品可以兼作祭祀用香。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描写说:“贾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张高几,设着高架缨络、花瓶、香炉等物。这是贾府过年的时候,贾府的祠堂设置在宁府,这个时候贾珍在接近过年的时候就把宗祠打扫好,各处焚香点烛,告慰神灵。除了之外,贾府还需要到道观去进香和祈福,这些都是情景中熏香成了一种仪式和文化。
熏香是一种很雅趣的活动。
香道”与“茶道”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都是一种深具文化意味的活动,古代文人常把斗香、品茶、插画等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香道有助于打造优雅的环境,增添艺术气息,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所以在茶楼里用香会给人带来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体验。
熏香可以记录时间。
古代并没有现代如此准确的记录时间的钟表,即便后期从外国传来了钟表,但是人们很多时候还是沿用过去记录时间的方式,或用铜壶滴漏、日晷等,但是也可以用焚香来记录时间。探春等人组建了诗社,他们的聚会就是作诗,这个时候就用一炷香的时间来作为限定时间的工具,既别致又雅趣。
熏香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值得保留。
第三,熏香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很古以来,香在中国帝王宫廷和富贵人家的起居生活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香料,有时是为了装点自身,有时是为了丰富生活,有时是为了场合需要等等。
焚香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拾遗记》说,燕昭王二年(公元前585年),波弋国贡“荃芜之香”。不过,在秦汉以前,中国还没有沉香之类香料传入。当时焚烧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正如探春等人在管理大观园时,说起宝钗蘅芜苑的香草和香料可以带来很不错的收益。
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曾经燔烧“百和之香”。这些虽属神话传说,但也证实当时已经焚烧香料了。
唐宋以后,关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法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来,遂有“茶经香传”之称。焚香与品茗,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熏香在中国已经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熏香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的继承学习和传承。
什么才是行善?
什么才是行善?非常简单。
在行善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是善,然后才可以行善。善的本质是能量。没错,就是宇宙的能量。万物皆善,万物皆能。能量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善呢?能量本是能力,能力本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能量反而把能力交给规则,循规蹈矩,严格按照规则办事,绝对不违规。能量是活的能力,规则是死的规则,活的能量听命于死的规则,能量是动态的,规则是静态的,以静制动。所以,能量的品德被称之为善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上等的能量,是纯粹的能量,纯洁无暇,透明象水一样,遵守规则,服从规则,从不挑精拣肥,就是规则里的事,义无反顾,哪怕是众人都讨厌的地方也在所不辞。“夫唯不争”,不争就是不跟规则争,换而言之,就是不违规。
试想一下,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宇宙中的任何能量只要有一样能量不遵守规则,任意妄为,宇宙面临的将是毁灭。所以,善最大的品德就是不违规。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道,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上善,止,止步,停止。止于至善的意思就是跟随善良的脚步,在善良停止的地方停止,善良停止的地方是规则,善良只是运行在规则之内,从来不违规。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为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三宝之一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跟规则争先,就是不违规。
人心是一个能量场,人生的一切果效都是从心里面发出来,所以,要保守你的心灵意念,行善的第一步就是要保守心灵的纯洁,不忘初心,不要在心里犯规,所有的恶行的第一犯罪现场就是心思意念。
《圣经》马太福音:"你们要小心,不能在别人的面前行善,故意让他人看到,那样就不能得到天父的赏赐了。所以在施舍的时候,不要像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到荣耀,那样的话,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事情,要把善事行在暗中,你们的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会报答你。"
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行善要遵循内心善良最初的感动,就是善良本能的声音,没有经过知识过滤的本能是善良自己的行为。
善的品德是不违规,行善的品德是遵从善良最纯洁的本能,没有知识的参与的行善才是真正的善良。
山西的五台山值得一去吗?
山西五台山是非常值得一去的,这里因为气候凉爽又名清凉山,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合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且居四山之首。据说文殊菩萨曾在五台山显灵,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唐代最盛时期,五台山有寺庙360多座,现尚存49座。
五台山自然风光确实很美。且从菩萨顶和北台就能大概看出风貌。
以上是我此刻想到的理由图1殊像寺图2碧山寺图3菩萨顶图4黛螺寺缆车图5塔院寺图6大显通寺千僧斋图7 五爷庙门口图8 五台山灯光图9 北台顶都说农村人烧香拜佛是传统?
这个问题我很乐意回答。农村人烧香拜佛不是传统。是一种祖先遗传下来的敬仰。
我出生在广东。从小就知道父母每月初一十五烧香拜佛 ,是以一种纪念的行式,在表达对先人的惦记与挂念。
城里人烧香拜佛。也许人家祖先也是信佛教的。一代代子孙遗传下来传统习俗。
城里人都是被各种竟争压力困扰。心烦时候烧香拜佛。第一可以是心灵寄托,也可以是祈愿烦躁事情随风远去。
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转经筒适合放在家里哪个位置?
转经筒适合放在家里干净利落的桌子或者抽屉里面。其实我也不知道放哪里比较合适,思考一下觉得也可以放在拿取比较方便的地方,比如说床头,枕边,是不是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可以随时拿到转经筒来诵经,我没有具体的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回答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