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怎么死的,雪中悍刀行董卓什么时候死的
董卓是怎么死的,雪中悍刀行董卓什么时候死的?
凉莽大战时,战死于北莽。
董卓是北莽名将,同时也是北莽的南院大王,一个叫皇帝为姐姐的大胖子。
董卓对媳妇、亲人和朋友非常真诚,但是对待政敌和敌人,确又是他们的噩梦。
关于董卓的结局,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觉得在凉莽大战的时候,董卓应该是战死在北莽了吧!死于战场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王允策反吕布杀掉董卓为何没能拯救东汉王朝?
三国王允不能救东汉王朝是历史原因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人。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刺史。因为在和中常侍张让的斗争中失败,王允被迫去官隐居,在中平六年,何进掌权之后重新出仕,历任从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进被宦官诛杀,董卓掌权时,他已经代替杨彪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身为地方官勤政爱民,由于朝廷腐败而被迫在此为官,从而密谋刺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但是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处死,时年56岁。王允显赫一时,当最终还是处死,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不肯赦免董卓部将的罪名,直接导致了李傕等董卓旧部的起兵反叛。董卓在时,为收天下士人之心,重用名士蔡邕,三日而三迁其官。蔡邕虽不满董卓政治残暴,却感其知遇之恩。董卓死时,蔡邕在王允座,闻之不由叹息一声。王允本就痛恨蔡邕附庸董卓,见状怒斥其为董卓一党,将其下狱,虽百官苦谏而不听,杀之。这一事件更使董卓的旧部不安。于是李傕等人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决心拼死一搏,说:“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众以为然,于是共结盟,率军数千,晨夜西行。
二是王允当政后骄傲自满,失去百官拥戴。后汉书记载: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王允诛杀董卓主要依靠大臣士孙瑞和卓将吕布等的帮助,但诛卓后王允邀为己功,士孙瑞等不满,辞官归乡。王允对吕布也看不上,只把吕布只当作剑客看待,当然会引起吕布的不满了。
其实上述两点并不是王允失败的主要原因,王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控制军队。王允虽然诛杀了董卓,但军队还在董卓部将李傕等人的手中。董卓入关后,为防备关东诸侯的进攻,“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而守卫长安的禁军,也多是董卓的旧部。王允杀董卓后,派皇甫嵩带兵攻郿坞,诛董卓全家,皇甫嵩带的是自己的旧兵,并没有用长安城的禁军。因此王允手中虽有皇帝,还有大臣的支持,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自卫能力,可以说是不堪一击。这种情况下,整个朝廷简直就如同坐在火炉上,而王允居然没有觉察到危险,以为董卓已死,天下就大局已定,没有什么祸患了,对董卓旧部的叛乱没有任何准备,不能不说是重要失策。
王允要控制军队,也不是没有办法。《后汉书》记载: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允议罢其军。或说允曰:“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这里所说的“皇甫义真”就是皇甫嵩。皇甫嵩是东汉王朝最后的名将,他也是凉州人,率军平定黄巾之乱,挽救了大汉江山,威震天下。黄巾乱前曾带兵征讨凉州,多所胜绩,素为凉州人所畏。而且此人非常忠于朝廷,他在剿灭黄巾后,身拥大军,威名卓著,有人劝他带兵进京诛杀宦官,掌握朝政,被其拒绝,回朝交卸兵权。因此皇甫嵩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若能派他去统领陕县董卓旧部,以其威名与军事能力,必能收服众心为朝廷所用。其次即使不据陕县,也应该掌握潼关、华阴、蒲津等河南和山西通往长安的关口及守关之兵,以防董卓旧部叛乱。
再次要派人安抚凉州的马腾、韩遂等人,因为二人过去依附董卓以图天下,实是朝廷的后患。争取二人是很有可能的,在董卓死后,二人拥兵观望,当时马腾驻军于郿,但当皇甫嵩带本部兵马攻郿收董卓全家时,他并没有出面干涉。因此可以暂时借二人之力对抗董卓旧部的军队,此乃借力打力之策。
但王允却说:“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甚不可也。”王允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怕如此举动让关东的诸侯认为他王允也象董卓一样胁天子割据一方,从而对朝廷失去信任。他天真地以为四方诸侯还会象过去一样拥戴朝廷,实不知汉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已失去天下人之心,关东诸侯纷纷拥兵自立,没有几个会劳心社稷。在他诛杀董卓之前,已有袁绍阴谋立刘虞为帝,孙坚攻伐刘表,袁术劫掠州郡只顾自肥,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乔瑁等一系列目无朝廷自相残杀的事情。由于对形势认识不清,王允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对王允来讲,一开始的形势还是非常有利的。马腾、韩遂等人还保持中立,要看看王允的朝廷怎么对待他们,而董卓旧部闻卓已死,非常恐慌。当时中郎将董越已被牛辅内斗杀死,吕布曾派李肃带少数人马去收捕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被牛辅击败。但其后牛辅营中无故大惊,辅惧,乃赍金宝逾城走。牛辅的左右贪图财物,半路把他杀了,送首级到长安。可见当时董卓部下虽拥有军队,但已成惊弓之鸟。如果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或者赦免董卓部曲之罪,然后缓图之;或者不赦免,整顿军队讨伐之,都可以有所作为,但王允犹豫不决,什么有效措施都没有采取,几乎是坐等叛军来攻。李傕等叛军从陕县进攻长安,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王允虽然没有掌握军队,但也只得硬着头皮遣军出战,派董卓旧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徐荣战死,胡轸率众投降。其实这样的结果早就可以预料了,胡轸、徐荣本是董卓之人,本无战心;所领士兵又多是凉州人,身在朝廷心却惶惶,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很多都临阵投降了。
王允之败,虽看起来是决策失误,实际上则是因为东汉王朝彻底没落了。王允纵使能有所作为,击败了李傕的叛乱,也难以抵挡其它割据势力的进攻。当时东汉朝廷只剩下关中一隅之地,人口只有几十万,且西有马腾、韩遂,东、北等地有董卓余部,骚乱不宁,从经济、军事实力上看,都不具备号令天下的能力了。袁绍据有冀州,袁术据有南阳,均户口百万;公孙赞据有幽州,兵强马壮;刘表割据荆州,地广兵多。这些诸侯的实力均在朝廷之上,既不起兵勤王,也不服从朝廷号令。如果李傕叛乱时,袁术、刘表等就近势力能够出兵救援朝廷的话,王允也不至于失败。
上述事实说明东汉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王允即使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也无回天之力,这应该是王允失败的最大的原因。
那到底谁才是西凉的老大?
东汉末年,西凉地区人才辈出,董卓、马腾、韩遂都是人杰,那他们谁才是西凉老大?
这事还得从黄巾起义说起,一个叫做北宫伯玉的羌人在西凉搅动一池春水,于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也随之到来了。
184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一时间烽烟四起,许多底层人民奋勇而起,反抗东汉政权的压迫统治。
消息传到凉州后,以羌人、匈奴等民族为主体的胡人也揭竿而起,他们推举北宫伯玉担任首领,很快就取得了巨大胜利,并将凉州督军从事边章与凉州从事韩遂给抓了。
之所以要抓边章和韩遂,是因为这两人是汉人,在当地影响力巨大,有他们助力,起义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在北宫伯玉的操纵下,边章被推举为叛军首领,韩遂也担任了将军,在此二人的号召之下,叛军实力得到极大壮大,达到了十几万人。
很快,大半个凉州就落入叛军之手了,边章和韩遂也尝到了甜头,更是意识到东汉朝廷已经腐朽不堪了,再加上他们也已经无法回头了,便一心一意投入到造反事业当中去了。
185年,叛军以剿灭宦官为由,出兵攻打京城长安附近的三辅之地,汉灵帝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领兵讨伐,但以失败而告终,汉灵帝又派遣车骑将军张温掌管三辅军务,董卓则升任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由于朝廷增兵到十余万,实力与叛军相当,所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虽然偶有对阵,但各有胜负。
十一月的某天夜晚,流星划过天空,叛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便撤军返回凉州,董卓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喜过望,便发兵追击,斩杀数千级而归。
叛军返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后,张温派遣周慎率军三万进攻,董卓立功心切,也表示要出兵,但被张温拒绝,而是让他率军三万攻打零羌,防止其与叛军勾结。
周慎出征后,韩遂、边章派人截断了其粮道,他们因此不得不撤军而还;而董卓也不是太顺利,一进入凉州就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再加上粮食不充足,因此形势危急。
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董卓为了自救,便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在在堤坝修好之后,他率军从堤坝下面过河逃走了,等叛军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全身而退。
后来,张温又派了几路人马进攻凉州,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董卓保存了实力,因此战后他自吹自擂,朝廷便封他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至此,朝廷与叛军的第一次大战就此结束,双方再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87年,韩遂为了独掌大权,设计杀害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一跃成为叛军首领,手下将士十余万,实力十分强劲。
然而,此时凉州的汉阳等郡依然掌握在朝廷手中,由凉州刺史耿鄙统辖,他在188年率领数万兵马进攻叛军,但就在进军途中,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发动反叛,并联合凉州军司马马腾一起杀掉了耿鄙,然后率军投奔了韩遂。
而后,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也率军数万与韩遂汇合,韩遂为了拉拢他,便联合马腾等人推举他为首领,率军进攻三辅之地。
188年十一月,王国率军包围陈仓,汉灵帝便派遣左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
由于陈仓城池坚固,叛军围城八十多天都没有攻克,皇甫嵩趁机率军出击,将叛军给击退了,还斩首了一万余级。
叛军返回凉州后,韩遂感到非常生气,认为王国能力实在太差,便联合马腾等人将其杀死,然后拥立凉州名士阎忠为首领。
而阎忠也知道自己就是个傀儡,真正掌握实权的是韩遂和马腾,自己还成为了朝廷通缉的对象,因此感到十分郁闷,很快就忧愤而死。
阎忠死后,叛军群龙无首,韩遂、马腾等人为了争权夺势而相互厮杀,叛军的实力逐渐衰弱,但因为此二人实际掌控了凉州,所以他们就是当时凉州的老大。
就在韩遂、马腾在凉州拥兵自重的时候,董卓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那时候汉灵帝生了重病,他认为只有皇甫嵩可以解决凉州问题,便下诏让董卓将部众交给皇甫嵩,然后到并州担任州牧。
董卓不甘心交出兵权,便对皇甫嵩说,自己领军十数年,将士们跟他很亲近,让他离开军队,怕是要出乱子。
皇甫嵩听完很不高兴,便上书给汉灵帝,说董卓不肯交出兵权,汉灵帝下诏严厉训斥了董卓,董卓只得带着本部人马五千人(即他组建的凉州铁骑)往并州而去。
不过,董卓也不是傻子,他知道汉灵帝就快不行了,朝廷局势即将大变,于是走到河东郡就不走了,而是停下来等待时机。
189年四月,汉灵帝去世了,大将军何进掌权,他联合司隶校尉袁绍上书何太后,要何太后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肯,何进便写信给董卓,让他带兵进京诛杀宦官。
董卓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便火速往京城赶去,但他还没到京城,何进就被宦官设计杀害了。
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当时就在京城,他见大将军何进已死,为了给董卓进京掌权扫清障碍,便联合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诛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眼看京城大乱,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刘辨逃走,董卓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京城,并在北邙山追上了刘辨,他便裹挟着刘辨返回京城,收拢了何进与何苗的部曲,又引诱吕布杀掉丁原,吞并了丁原从并州带来的军队。
董卓虽然只率军数千入京,但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吞并了多支部队,实力因此大增,再加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这让韩遂、马腾也感到十分羡慕。
为了扩大势力,董卓便写信给老乡韩遂、马腾,要他们率军抵御山东诸将(即袁绍和孙坚等人组成的反董大军),而韩遂、马腾也有意联合董卓东山再起,便答应下来。
然而,韩遂、马腾见董卓几次败给山东诸将,心里便有些打鼓了,于是按兵不动,守在凉州静待时局变化。
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设计杀死,而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杀死王允并逼走吕布,取得了长安的控制权,并收拢了董卓的一些部众,实力也不容小觑。
然而,长安的外部的敌人也十分强大,李傕、郭汜为了寻求盟友,便以朝廷的名义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继续驻扎凉州,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军于郿(长安城外一百余里的董卓原封地)。
至此,凉州叛军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军,但也因此分裂成了两股势力,分别由韩遂和马腾统辖。
然而,马腾很快就与李傕爆发了矛盾,而且刀兵相向,韩遂听说后便率军赶来劝和,但他最终被马腾说服,二人联合起来进攻李傕,不幸被李傕击败,还损失了一万余人,最后只得逃回凉州。
原本,马腾与韩遂是有很深矛盾的,但二人在经历了战败之后,逐渐意识到只有抱团取暖才能生存,于是自此握手言和,还结为异姓兄弟,感情一度十分和睦。
但时间长了,韩遂、马腾的部曲之间矛盾不断,进而引发二人相互攻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曹操裹挟汉献帝之后,派人去劝和,二人这才罢兵言和,并在名义上臣服曹操,曹操又分别委任他们为高官。
并且,在曹操的操作下,马腾放弃了部队的统治权,带着多数家人来到邺城,只留下儿子马超继续统帅部队。
然而,马超可不是个甘心臣服曹操之人,211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他借机拥立韩遂为凉州之主,并深情地对韩遂说,“如今,我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我马超为子”。
这话让韩遂深为感动,虽然许多人都劝他不要跟马超一起对抗曹操,但他依然率军与马超汇合,两人一同率兵十万进攻潼关。
曹操得知消息后大惊,便率军西征,但在半路上遭到马超进攻,在损失了一部分人马后逃走。
过了一个月,曹操采取贾诩的建议,在征讨韩遂、马超的时候,故意把韩遂叫到阵前窃窃私语,后来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
马超知道韩遂与曹操是老朋友,便怀疑他在阵前与曹操密谋,又故意涂改了曹操写给他的信,是有见不得人的事不让他知道,因此产生疑心,还与韩遂发生了激烈争吵。
后来,曹操与马超约定日期交战,马超率军赶来,而韩遂则没有出兵,曹操使用诱敌之计,用轻骑兵与马超交战,而后又派遣重骑兵突袭,最后大败马超。
马超意识到自己上了曹操的当,便与韩遂和好,二人一同领兵返回凉州,曹操则派人杀死了马腾及家人。
至此,凉州军损失大为衰退,但韩遂和马超依然掌控凉州,此时他们就是凉州之主。
212年,曹操又将韩遂在京城的家人全部杀死,韩遂也坚定了反抗曹操的决心,与马超的关系越发亲密。
随后数年,韩遂与曹操相互攻伐不断,但他在215年的时候去世,其部众大多数都在部将成公英的率领下投降曹操。
而马超在败给曹操之后,并没有停止复仇的步伐,他率军进攻陇右,与夏侯渊爆发了长久而激烈的战争,但因为其部众后来叛乱,所以他在214年的时候失去了根据地,实力也大为削弱。
214年春天,在部将的建议下,马超率军投靠汉中张鲁,第二年韩遂去世,凉州因此彻底落入曹操之手。
马超投靠张鲁之后,其实一直在计划反攻凉州,但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折损了不少将士。
后来,张鲁的部下杨白嫉妒马超,想要加害于他,他无奈之下只得率部逃入氐中,恰好此时刘备入川作战,便派人联络马超,马超无处容身,就归附了刘备。
至此,凉州争夺战彻底告一段落,曹操成为新的凉州之主,之后就一直没变过。
总结一下,因为战乱,凉州的老大其实发生过一些变化,最初是东汉朝廷,由凉州刺史管辖;后来凉州胡人发动叛乱,韩遂、马腾实际掌控凉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由于马腾耳根子软,被曹操骗到邺城,因此凉州由韩遂和马超一同掌管;但在曹操的打击下,韩遂的部众被他吞并,马超也被逼走,他因此成为凉州之主。
至于说董卓,他从来就不是凉州之主,这主要是因为他原本就是朝廷官员,他虽然有一支精锐的凉州铁骑,但他很早就不在凉州任职,一直到他进入洛阳,掌握朝廷最高决策权之后,凉州也没有被他统治过。
值得一提的是,马超投靠刘备之后,西凉铁骑也成为蜀汉最精锐的骑兵军团,战斗力十分恐怖,令敌人闻风丧胆,只不过蜀汉整体实力出于下风,尤其是荆州丢失之后,更是只有自保的份,因此西凉铁骑最终也走向消亡。
而马超在蜀汉待了七年就去世了,他也因此成为西凉军最后一任首领,至于说其他西领军的分支,则大都被其他军阀收编了。
那么三国会不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其实我们再看历史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刺杀思维”,即若是某某人刺杀了某某人,那么会不会出现某某情况?就按照这个问题来说,如果曹操刺杀了董卓,那么天下大乱会提前开启,而且说句实话,董卓也确实是被刺杀而死的。下面就请听日航君为您分析。
一、 刺杀成功的曹操与洛阳城的反扑我们就假设一个情景,曹操刺杀董卓成功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首先我认为,董卓是整个西凉军的灵魂人物,他有魄力,绝对是乱世枭雄一样的人物,只有董卓才能压得住西凉军的骄兵悍将。
当曹操刺杀董卓成功之后,汉献帝重新登上了大台,这时候汉室重臣们便纷纷冒了出来,其中包括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等人。其中王允非常聪明,他拉拢了蛇鼠两端的吕布引以为外援,就这样吕布便成为了汉室的武力支持,一下子被封为了温侯,天下闻名。
随后汉室会展开对于西凉叛将的清理行动,我估计步骤会包括诛杀董卓三族,然后诛杀董卓身边的得力助手李儒、李肃等。我推测这个时候李儒李肃都在董卓身边,然后这几人全部被诛杀殆尽,董卓三族也被诛杀,这几人都被斩首示众。
取得了重大成就后的汉献帝以及王允、吕布等人非常开心而且自信满满,于是汉献帝一声令下,大将吕布率领着自己的嫡系军队以及洛阳城中的军队去围剿城外的西凉叛军,想要借助西凉叛军群龙无首的时机将他们斩杀殆尽,随后展示天子之威。
董卓死后的洛阳城中,人们发出了一片欢呼,但是只有一个人哭了,那个人就是蔡邕,蔡邕不仅哭了,而且还去帮董卓收尸,最终蔡邕被杀。
而大家此时都觉得,这就是汉室中兴的开始了。
二、 恐慌的西凉叛军与贾诩毒计这时候董卓被杀的消息也传到了西凉军的军中,西凉军军中也是慌成了一片,缺少主心骨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此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以牛辅等人为首,主张原地固守不动,等待朝廷大军,以逸待劳;一种是以李傕郭汜等人为首,主张赶紧抢劫一笔回西凉,然后以西凉为地盘。这两种意见皆有道理,但是谁也不能说服对方。
这个时候出来了一个神秘的谋士,那个人就是贾诩。贾诩对大家说,大家的兵力加起来远远超过了朝廷的军队,为什么我们要跑呢?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杀入洛阳城,然后为董太师报仇!
贾诩的意见有如当头棒喝,随后整个西凉军都开始行动起来了。西凉军决定以董卓的女婿牛辅为临时统帅,以贾诩为军师,以通晓军师的徐荣为先锋,骁勇善战的华雄为副先锋,李傕郭汜镇守中军,樊稠、李蒙、王芳、张济等人各有任用,统帅士兵十余万人迎击朝廷部队。
为了鼓励军心,西凉军的将军们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金银财宝,然后封赏诸军,随后西凉军以高昂的士气迎战吕布率领的朝廷军队。
话说在战场之上,华雄一马当先,拦住了吕布,随后徐荣排兵布阵,率军掩杀,一战便击破了吕布所率领的朝廷军,吕布见势不好,赶紧逃窜,朝廷军初战失败。
在当晚,徐荣又派军劫了吕布军的大营,吕布军再次大败后撤。
这个时候前线屡屡失败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城中,洛阳城中民心惶惶,王允等人便劝说汉献帝迁都长安,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汉献帝决定暂时迁都长安,避开西凉军锋芒,因此洛阳城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迁徙。吕布军则收兵长安城,凭借着长安城的城池与西凉军对峙。
三、 诸侯集结与西凉军分裂这时候的曹操,虽然侥幸逃出,但是他悲哀地发现自己虽然刺杀了董卓,但是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拯救汉室,而是让情况越来越糟,于是曹操便去征兵,建立自己的军队,并且联系各路诸侯想要去组成联军,匡扶汉室。
各路诸侯都表示出了对于此行动的支持,短短时间内便有十余人加入了联军之中。听到联军集结的消息,西凉军便听从贾诩的建议派遣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驻守虎牢关,不让他们出战只让他们坚守。当看到西凉军在虎牢关上严密的防守的时候,联军便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是在虎牢关一带与西凉军形成了对峙势头。
另一方面,洛阳城在西凉军的不断猛攻之下最终失守,洛阳城总共守卫了十天时间。徐荣等人与吕布在洛阳城展开了巷战,西凉军也开始趁机劫掠洛阳,一时间洛阳烟尘滚滚,民不聊生,死者甚众。吕布则趁乱逃到了长安城。
劫掠完洛阳之后,西凉军开始松懈,不想继续进攻,但是在军师贾诩的要求下,西凉军继续进攻长安城,并且成功攻略了长安城,随后王允身死,吕布逃窜,汉献帝成为傀儡。
在成功控制汉献帝之后,西凉军内部出现了分裂,李傕郭汜认为牛辅没有什么本事却坐上了统帅的位置,非常不满;牛辅则觉得李傕郭汜心思不纯,想要杀掉两人,于是西凉军内部产生了分裂,分成了两支,一支以长安为中心,一支以洛阳为中心。
而另一边的虎牢关,因为孙坚、曹操等人的进攻而失陷,西凉军只得暂时恢复和平,共同抗击联军,最终因为联军心不齐被击破,联军解散。
这个时候西凉军便开始内斗了,最终结果是徐荣、牛辅、华雄等人被杀,李傕郭汜在贾诩的帮助下控制了西凉军,而西凉军自身也是元气大伤,不堪大用。
最终李傕郭汜也在不断地内斗中双双死去,西凉军就此消失。
四、 总结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曹操过早地杀掉了董卓,那么就等于将西凉军的叛乱给提前了而已,最终不会改变天下大局,因为西凉军太强了,能够覆灭西凉军的办法只能放纵他们不断让他们内斗,而这一斗,受苦受难的是整个关中的百姓。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董卓时期的皇帝是谁?
《三国演义》中,先是汉灵帝在位,他去世后引起宫变,就立了汉少帝,董卓为了立威,就废了汉少帝,另立了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