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东汉末年的几个刘姓诸侯王

2023-02-27 19:16:03 92阅读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东汉末年的几个刘姓诸侯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对于东汉末年的诸侯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汉室后裔,或者可以说是刘姓诸侯,比如刘备、刘表、刘焉、刘璋等。二是非汉室后裔,比如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马超、韩遂、张绣、公孙瓒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室衰微,但是,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西汉初期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他们各据一方,成为各地的世家大族。既然如此,在东汉末年,理应有更多的汉室后裔崛起。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刘备、刘表、刘璋,东汉末年还出现了哪些刘姓诸侯?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东汉末年的几个刘姓诸侯王

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在汉末三国时期,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十分显赫。在此基础上,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了讨伐董卓的旗号,其中就包含了兖州刺史刘岱。

在此之后,刘岱又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让自己的家眷居住在刘岱的居所,公孙瓒也派部下的从事范方率军协助刘岱。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亲自率军迎战,结果兵败被杀。值得注意的是,在兖州牧刘岱战死沙场之后,他的手下鲍信等人迎接曹操入主兖州。对于曹操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终于获得了立足之地,拥有了争夺天下的重要地盘。

扬州牧:刘繇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刘繇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因此,在笔者看来,扬州牧刘繇和兖州刺史刘岱,是堂兄弟的关系。如果两人都能在东汉末年发展壮大的话,无疑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刘繇和刘岱都在群雄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早早出局。

幽州牧:刘虞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作为汉室后裔,刘虞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尤其是在治理幽州期间,刘虞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乃至于百姓之中获得了较高的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司马的地位甚至在大将军之上,也即从官职上来看,幽州牧刘虞因为被加封为大司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

当然,因为镇守幽州,刘虞自然无法到东汉朝廷赴任。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乌桓等势力时,幽州牧刘虞主张采取怀柔的手段,可是,他的手下公孙瓒却比较强硬,这让二者产生了矛盾。在交战的过程中,公孙瓒击败了幽州牧刘虞,并杀害了这位刘姓诸侯。在除掉刘虞之后,公孙瓒夺取幽州,并和冀州牧袁绍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是真实存在的事件吗?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历史上是存在的。

“古津新歌”从小到大,不仅听父母亲多次讲过祖上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到河南省的故事,也听过许多乡邻、同学讲这方面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到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这都说明历史上存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全国许多省份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呢?

原因是,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经过元朝末年的战争,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开封就由上府降为下府。据相关资料,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明朝皇帝朱元璋认识到“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奏议,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见明太祖实录》、顾炎武《日知录》等)。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

对当时被迁徙的每家每户来说却都是莫大的悲哀。明统治者定出的移民条律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者还不能同迁于一地,好好的一家人便被拆得七零八落。同姓同宗者为了和亲人迁到一处,不得不改姓。有的因恋家而半路逃跑,被追回后会受到残酷的惩罚,有的被割去耳朵,有的在脸上用刀划成标记。如此所受的心灵上的摧残、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在被迁徙者心中几十年,甚至以后的几代人心中都难以弥合。

封建朝庭考虑的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当然不会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心愿和苦难。现在全国各族各地的人们都幸福地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有时间有条件都可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古津新歌”先后于2007年秋冬、2016年春节两次前往寻根游览,春节期间的大槐树景区人山人海。文中插上“古津新歌”当时所拍照片9幅,供朋友们参考。

福州为什么被称为有福之州?

福州,有“福”之州。历史记载福州是“因州北有福山”而故名,但以“有福之州”解释更显其内涵。因为福州不仅有山之仙气,水之灵气,还有人之福气。

福州之“福”,福在山水。

福州之“福”,福在人文。

福州之“福”,福在人勤。

释义: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等称号。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地貌: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山地、丘陵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气候: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福州冬季一般无雪。有时在鼓山等海拔较高地区有零星降雪。不过冬季有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1、榕树之城,有福之州指福州。

2、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闽都,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

3、福州别称榕城,城里无处不在的榕树,不仅为有福之州点缀绿色、带来清爽、增添美感,更以其身上浸透出的“落地生根、生命如炬,众志成城、合力支撑,庇荫众生、厚泽载物,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榕树精神”,影响着福州人的精神品格,鼓舞福州人自强向上。

4、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剧本杀梵香怨凶手是谁?

剧本杀梵香怨凶手是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汉末群雄刘岱的伯父刘宠曾经担任过东汉的太尉,刘岱本人则在汉朝历任侍中、兖州刺史。

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派兵迎击出战,结果兵败被杀

以晨曦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福州。福州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开始建城,该地区陆续有着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名称。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福州称“左海”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