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环食2020年,2021年流星雨是全国都能看见吗
日环食2020年,2021年流星雨是全国都能看见吗?
一般情况下,今年出现的流星雨,明年也会出现,尤其是比较著名的流星雨,是在每年的固定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所以几乎每年都可以观赏到。如果你2020年没有观赏到流星雨,那就期待一下2021年吧。
2021年以来,全球的天象多不胜数,例如:我们才看了的流星雨、还有今年的金星合木星、日环食等等,而在8月19日,我们又有一个罕见的天象出现,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星齐现夜空”,夜空将出现罕见的“五星连珠”,这种天象可以说非常罕见,很难遇到。在8月19日晚上是观测条件最好的时刻,进阶观测可用望远镜加持,效果更加的理想。
南京玄武湖公园现群鱼跳跃奇观?
南京玄武湖公园现群鱼跳跃奇观,墨西哥刚发生7.4级大地震,江苏有大地震的可能吗?
观点一、南京和墨西哥距离“十万八千米”,群鱼跳跃和墨西哥地震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
二、南京玄武湖公园的群鱼跳跃现象经常发生,并不是地震的前兆。
三、动物并无法提前预测地震发生。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
墨西哥地震6月23日北京时间半夜11点半,墨西哥发生里氏震级7.4级地震,震源仅有10千米,好在震中位置人烟稀少,只有一个人口较少的小镇距离较近,并且事发时当地时间为早上10点半并非在睡梦之中,并没有造成太多人员伤亡。
墨西哥全国都感受到明显的振动,首都墨西哥城人民纷纷到户外避险,墨西哥城部分建筑也在地震中受损。此外震中地处墨西哥西南部海岸线,美国发布预警多国的海岸线将出现3米高巨浪。
墨西哥地震和南京群鱼跳跃有什么关联吗?南京玄武湖公园的群鱼跳跃现象经常发生,此时正值梅雨季节,气压较低,导致水中含氧量低,鱼儿需要氧气,因此跃出水面。鱼群跃出水面的事情,最近全国多地都出现过,广东潮州的攀山鲫,还有大理洱海也罕见的发生了群鱼跃出水面的事情。
有些地方也罕见发生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温度屡创新高,高温下水分蒸发速度较往年要快,要多,造成水域气压比往年要低,水中的含氧量也比往年要低,所以有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群鱼跃出的水域也发生的,这跟2020年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全球变暖有关系。
玄武湖公园群鱼雀跃的地方为入水口,水中含氧量较其他地方要高一些,所以鱼群都聚集在此地,还有就是此季节为鱼群产卵季节需要入水口的水流进行刺激,因此鱼儿都聚集在这里跳跃。
由此南京市的情况和墨西哥并无关联,只是时间上的巧合。如果有关联,影响也不可能是定向的,定位的。而是以震源为中心向外扩散,出现全球多地同时出现异像,然而并没有。
江苏地震前兆?关于动物是否可以预测地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地震是地壳板块的运动,也代表着地球能量的释放,如果哪天地球没有火山爆发、没有地震反而说明这颗星球内部已经“凉”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内部熔融状的铁核心真的变成铁球,磁场消失,太阳风将直入地球表面,电离地球水资源并吹走大气,不再适宜生命生存。
板块的挤压,力量积蓄,产生塌陷、振动或者断层等等进行能量的释放都是地震的来源。这种些情况都是随机出现的,因为震源一般都在地下很深的位置,人类并无法事实观测,并且目前人类对板块运动产生的应力何时达到爆发的极限并不了解。太多的问题制约着人类对地震的预测,即使是处于技术领先的地震常客邻居小岛国潜心研究了几十年也无法预测,转而投向了防震、抗震的研究方向。
有些地震动物的确能比人类提前感知到,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预测地震。大多数震源释放能量时会释放出两种波,一种是横波,一种是纵波。
纵波的效果是挤压与拉伸,在地面上会感知上下摇晃,杀伤力小,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则会产生左右摇晃,杀伤力更大,振动幅度大,传播速度较慢。
灵敏的动物在纵波到达时能感知到地面的振动,从而做出一些慌乱的举动。这并非是对地震的预测,而是地震发生之后,对纵波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对即将到来的大杀伤力的横波的一种预警。横纵虽然一快一慢,但是往往间隔只有几秒钟到几十分钟,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动物出现征兆在进行避险措施时就已经来不及了。
纵波轻微,但夜深人静时,较大的纵波人类也多少能感知到一些。地震局目前也利用纵波的实时观测来计算横波到达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地震横波预警来为人民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躲避横波。
最后地震是随机发生的,动物和人类目前的技术都无法预测。只要地球还“活着”,板块就会运动地震就会发生,地球平均一年会发生1万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只有5级以上的地震还会对人类造成影响。
金边日环食是什么物理原理?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当农历初一、初二,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就可能发生日环食。
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看到太阳。
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离地球远很多,月球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一部分,所以就形成了日环食。
拍到了吗?
日环食没拍到,只拍到了日偏食。
拍摄时间:2020年6月21日
拍摄地点:山东省邹平市高新街道邢马清华园小区
简要说明:6月21日,夏至,本年度最重要的天象:日环食,在山东省邹平市可看到日偏食。
下午14点半左右,我准备好了观看日偏食器材--X光底片,在高新街道邢马清华园小区观看了日偏食。以下是我拍的日偏食,使用器材:佳能EOS5D3相机,EF70-200mmf2.8镜头,2片X光底片,一枚偏振镜。日偏食从14点35分开始到17点05分结束。
如何观看日环食?
本周日就是期待已久的日环食了
#2020超级日环食# #2020日环食#
本世纪我国最壮观日环食将上演
6月21日深圳市天文台全程直播!
那么对于日环食除了看直播
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呢?
危险观看方法!
为了安全,我们首先要知道不能怎么看
一定不要裸眼看太阳
一定不要裸眼看太阳
一定不要裸眼看太阳
不要用没有减光措施的望远镜看太阳
不要用没有减光措施的望远镜看太阳
不要用没有减光措施的望远镜看太阳
应该这么看!
如果是目视
使用日食观测眼镜
日食观测眼镜是专门用来观测太阳的
它能够有效保护眼镜免受太阳的强光伤害
但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
日食观测眼镜只适合 裸眼使用
不要戴着 眼镜用望远镜看
也不要把眼镜套在望远镜前去看
然后如果发现眼镜破损了,记得就不要继续使用了
除了使用日食观测眼镜
还可以
使用有减光装置的望远镜
用望远镜看太阳能比裸眼看到的更大更细致
但是望远镜必须做好减光措施
才能供人目视观测
望远镜减光分为前置减光和后置减光两种方式
前置减光
前置减光是指减光装置在望远镜物镜前
常见的一般是使用巴德膜
这个跟日食观测眼镜采用的材料一样
使用的时候
把巴德膜裁成比望远镜口径略大(防止意外漏光)
罩在物镜端就行
通过巴德膜观测到的是太阳的白光像
通常能看到上面的黑子等特征
下面这种前置减光方式通常只有专业天文台采用
使用 日珥镜减光
上图望远镜前端框出来的即是日珥镜
日珥镜是只让波长为656.28纳米的光通过
这个波段主要是由太阳的色球层发出
可以看到日珥
因此这种镜子叫做日珥镜
使用日珥镜观测就比巴德膜要有趣得多
因为除了能看到黑子还能看到突出色球表面的日珥
后置减光
后置减光是减光装置设在望远镜的目镜端
安全的后置 的方式是使用
赫歇尔棱镜
它 是由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设计制作的
这种棱镜的 特殊构造
能够将大部分的阳光给折射出去
只有少量的阳光能通过目镜进入眼睛
因此可以保护眼睛的安全
另外
有一种 目镜端太阳滤镜
如下图这种
这种滤镜是直接接在目镜后使用
过程中可能会因望远镜的聚光作用导致镜片破裂
从而发生意外漏光导致眼睛受损
大家一定不要使用这种滤镜
如果是摄影
摄影观测同样需要减光
减光措施主要采用上面介绍的前置减光方式
通常是在镜头前罩上巴德膜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在没有减光装置的情况下
通过取景器去看太阳,会对眼睛造成损害
拍摄特写
2019年智利日全食贝利珠细节
日食摄影上最简单的方式
是用长焦镜头(400mm以上)
进行特写拍摄
长焦拍摄
可以拍出太阳的精细结构
偏食阶段如黑子
环食始(终)时可能可以拍到贝利珠
拍摄“葫芦串”
2016年印尼日全食葫芦串
“葫芦串”能够展现日食的变化过程
需要使用广角镜头拍摄
拍摄时首先需要固定好相机
然后以相同的间隔时间连续拍摄
最后去掉减光装置拍摄一张地景
最后再用软件进行合成
就可以得到一张日食“葫芦串”了
本次!
深圳日食发生时刻在 14:35-17:24之间
日食后期太阳高度已经比较低了
可以尝试拍摄带地景的“葫芦串”
作者:罗震宇
介绍了这么多
你想好怎么去看了吗?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当然是
本周日锁定我们的直播啦!
时间和直播平台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