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习俗或活动
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习俗或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已的传统节日。绝大多数节日与水、火、歌有关。
比较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主要以赛马、摔跤增添节日氛围。傣族的泼水节,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洲。回族的斋节,据说是一个考验人的毅志的一个节日,一些人在固定的时间吃一顿饭后,喝够水、抽够烟,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喝水、吃东西。傈僳族的刀杆节,主要在云南怒江州。彝族的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在云南楚雄、昆明石林比较热闹,人们通过杀羊、围着火堆唱歌、跳舞来庆祝。还有大理白族的三月街,丽江纳西族的三朵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苦圪圪节,佤族的摸你黑,壮族、苗族、水族的三月三对歌节,藏族的酥油花灯节,德宏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侗族的芦笙节、花炮节,等等。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又新滋生出一些节日,有啤酒狂欢节、抢鸭子、斗牛等节日。一个个节日都有着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或纪念人,或纪念物。如今,都变成了一种休闲、美食、旅游和狂欢,也象征着祖国富强,人民安康!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及寓意?
火把节。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
少数民族节日应该怎样放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凡属少数民族习惯之假日,由各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地方人民政府斟酌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么么哒,爱你哦,点个赞👄
2021少数民族节日?
一、壮族
壮族是生活在中国广西的少数民族,他是所有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原先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族人信仰比较原始的宗教,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壮族最为著名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放歌节,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还有是七月十四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尝新、牛魂、送灶等等。
二、蒙古族
蒙古族生活在中国的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他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在原先是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我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所以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的节日非常有特点,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那是蒙古族悠久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盛会。在“那达慕”大会上,有表演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还胡赞赏的射箭等等。
三、回族
回族是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他也是回民族的简称。在十三世纪,就有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慢慢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就是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跟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一样。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在解放以后,政府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特色介绍:花炮节——各地时间不同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