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死了,哪部动画片陪伴了你的童年

2023-02-26 18:12:04 156阅读

喜羊羊死了,哪部动画片陪伴了你的童年?

感觉这是个暴露年龄的问题,哈哈哈哈哈~但是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看过的一些动画片。

1、《哆啦A梦》

喜羊羊死了,哪部动画片陪伴了你的童年

以前很多人管蓝胖子叫“叮当猫”,动画片讲的是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哆啦A梦回到20世纪,帮助主人的高祖父野比大雄化解身边种种困难然后发生一系列轻松搞笑、感人的故事。看的时候好希望自己也有哆啦A梦的帮助呀,从它的万能口袋中拿出各式各样的宝贝,打开抽屉坐上时光机去到任何时候。

2、《宠物小精灵》

以前我看的时候名字是《宠物小精灵》,想不到原来还有另一个名字《宝可梦》。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皮卡丘啦,这个会放出十万伏特的黄色小可爱。动画讲述的是为成为一个宝可梦大师主人小智带着皮卡丘等小精灵一起旅行,途中遇到新的小精灵和发生各类事件。

3、《哪吒传奇》

“是他 是他 是他 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是他 就是他 是他 就是他.少年英雄 小哪吒,上天他比天要高 下海他比海更大,智斗妖魔勇降鬼怪 少年英雄就是小哪吒有时他知很聪明 有时他也犯傻,他的个头跟我一般高,有时他很努力 有时他也贪玩他的年纪和我一般大”这部《哪吒传奇》除了好看的封神榜神话故事外,哪吒动画片主题曲,超级上头,直到现在还能哼哼几句呢

4、《西游记》

《西游记》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当年除了日常追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最最喜欢的就是当时央视的《西游记》动画片。说到上头的动画片主题曲《猴哥》《《白龙马》也是经典到不行。

5、《魔界女王候补生》

《魔界女王候补生》说的是魔界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桑高娜和芭莉娜作为互相的竞争对手来到人间历练,为的是能够成为魔界的女王。比的是两个人谁能收集的高价值的结晶。

6、《热门小马》

《热门小马》中的主角“便便藏”是两头“名马”的儿子,但是生的身材矮小、鼻孔非常大常常被人误认为狗。为什么叫便便藏呢?是因为这货一边跑会一边狂拉粑粑,是部励志搞笑的动画片。

7、《海绵宝宝》

一块方形的海绵竟然是动画片的主角,每次看了会觉得很轻松开心。片中的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蟹老板其实真的不怎么好看,但是真的印象深刻。小时候还想知道“蟹黄堡”是什么味道。

8、《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是个可爱的有点小流氓的小屁孩,粗粗的眉毛是他最大的特点。与爸爸广志、妈妈美伢、妹妹小葵、小狗小白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小新是个很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娃,看动画片时常常会被他的奇思妙想或者一些举动逗乐。

9、《东京猫猫》

《东京猫猫》类似于美少女战士的感觉,5个猫猫队成员变身后与怪兽对战的故事。时至今日,还能记得她们分别叫草莓猫猫、莴苣猫猫、布丁猫猫、石榴猫猫、薄荷猫猫。

10、《彩云国物语》

《彩云国物语》是围绕彩云国讲述名门之后红秀丽与彩云国国王紫刘辉等人之间发生关于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宫廷权利斗争的故事。这是部颇具中国风的动画片,我和好朋友很喜欢,上学就讨论剧情,并且主题曲非常动听尤其是结尾二胡部分超级赞。

西游记里神仙的坐骑下界为妖见到主人时?

大家好,我是恒实,我来回答:在西游记里,有不少章节描写神仙或是菩萨的坐骑,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动机而下界阻扰唐僧的西天取经计划。而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坐骑在收回之际,丝毫没有表现出有担当、有羞耻的责任心来,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喜洋洋地跟随主人回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因为这些坐骑不专业

据说在海外某座岛上的妖精,但凡是专业的演员如果演出失败,几乎都要做出一些激烈的行为,诸如:上吊、 切肚子、喝毒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们觉得自己失败了,一对不起祖先、二对不起师父、三对不起观众。所以性格刚烈的它们,就以如此偏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妖生。

但是神仙、菩萨的坐骑只是客串角色,不是专业演员。就算是神仙、菩萨也很清楚,跨行操作的事情,如果自己亲自运做估计也会不那么专业的,更何况他们屁股下的这头畜生呢?起码命运的大结局早已注定,坐骑们只不是充当一下吃瓜群众走走过场罢了,用不着上纲上线自杀吧!

二、因为这些坐骑相当聪明

能当上神仙菩萨的坐骑,智商恐怕也是不低的!毕竟神仙的坐骑如果傻的话,说不定哪一天把神仙、菩萨给驮到沟里了呢?所以能记住路、能听话是做为一个好坐骑必须具备的素质。

而且坐骑们也清楚地知道:此次行动失败,活着最多只是受一些责罚,但死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啊!更何况坐骑的一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一旦把这事给看开了,再回想起主人那亲深意切的面容,和槽盆中那可口的美食时。心中就不由地暗暗激励着自己:千万不要死,再坚持几千年看看再说!

三、怕身后留下污名

记得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虹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杀不易,活着更难。是啊,不仅仅是人,这世间万物活着又有谁容易过呢?神仙、菩萨的坐骑更是如此,它们从小就舍弃了牲畜之情、野兽之欲,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修得了一些法术道门。

此后终日提心吊胆地担心天劫的来临,好不容易撑过天劫,幻想着在凡间能够逍遥称霸了。没成想神仙、菩萨却“慕名而来”,二话不说就抓走自己充当了他们的坐骑。这等窝心事难道是一个坐骑想要的妖生吗?

但想想之前的努力与奋斗,顿时心时生起对命运的不甘。无论怎样也要坚持活下去,绝不能有轻生的念头!让人可气的是有一个人类的司汤达尔竟然这样曲解我们,他认为我们因为平时太过无聊,所以就连自杀的勇气也会丧失掉。

可恶的司汤达尔,你才是无聊透顶,你全家都是无聊透顶!老子吃的人肉都要比你见过的人要多。你凭什么说老子无聊不敢自杀呢?老子不自杀是因为不稀得自杀,大好妖生在后面等着knx 傻瓜才自杀求仁呢!坐骑们心里透亮着呢,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杀,就意味着他们的努力会全化为了泡影,更会让司汤达尔之流耻笑嘲讽!

综上所述,恐怕这些才是西游记里神仙、菩萨的坐骑不自杀的真正原因!首先它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不可复制啊!虽然灵丹妙药千万种,但唯独就是没有后悔药!坐骑的生命虽然不如太阳一般夸目,但好歹心中也有着无限的渴望和期盼啊,怎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呢?

在家陪家人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

谢谢邀请。 樱桃番茄觉得 在家陪家人 更多的还是要跟家人沟通 这样才会比较有意义的。

人生是一辆开往终点的列车,时光穿梭于每一个晨曦和黄昏之间,路上会有很多站,可是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伴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陪你的人很多,有些人陪你一起年少轻狂,在最天真烂漫的岁月里,为你镌刻下记忆的亮点;有些人陪你水落石出,帮你从人生最迷茫的阶段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陪你荡气回肠,他们参与了你人生中的轰轰烈烈;有些人则陪你云淡风轻,他们就默默的和你一起走下去,尽管不知道何处为终点。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一个未知的时间离开,有时甚至来不及好好道别。

时光的流逝大抵相似,但陪伴之于每个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对于夫妻,彼此的陪伴是当共同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便决定的共迎风雨,一起对抗平庸,披荆斩棘,一起克服柴米油盐,面对生老病死,一路携手不离不弃。对于朋友,彼此的陪伴是义字当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比起锦上添花,更愿意雪中送炭。对于孩子,彼此的陪伴是遮风避雨的港湾,话起时,心中尽满温柔。

然而对于父母,陪伴是品尝生活的甘甜,让时间变得更慢。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绝不会有荧幕里的那般跌宕起伏的情节,留下来的只是细水长流的温暖。

他们陪着我们从咿呀学语到雏鹰于飞,他们做了太多的选择,在对自己更好与对子女更好的这场博弈里,选择的天平总是偏向子女的一边。为了陪伴,他们会在事业的上升期,甘愿牺牲晋升的机遇,为爱归宁,他们会接送子女上下学风雨无阻,他们会加班赚钱,为孩子的成长争取最好的条件,也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但好像我们又把这一切视作理所应当,但其实或许你没发现,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到现在还会对你说“过道儿看着点车啊”的人,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细微的爱,会让我们好像感觉他们就在身边,永远不会离开。可是直到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开的那一天,我们可能才会发现,生离死别这个残忍的真相。

“爸爸没有妈妈了”这句话说出口,才突然发现,印象里那个高大威猛坚不可摧伟岸的身影好像没那么挺拔了,父母是子女最大的依赖,当爸爸妈妈失去了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能依赖的只有我们。“过道儿看着点车啊”这句话的背后,更是有着对失去的恐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只有父母是不图回报拼了命的对我们好,所以即便在天空中飞高望远,也别忘记常常归巢。每一个人,都意味着一个家,当我们看着父母黑发间的银丝,当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们,就像他们一直对我们那样,这时我们的回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心出发”。

春节期间网络上有个视频被热刷——从小被奶奶一手带大的孙子,在北京打拼多年,为了回报奶奶,帮奶奶圆梦,踏上了通往四川的春运列车,寻找奶奶一直挂念的故乡。从摩托车到大巴,经历了交通意外,品味了大山上的寒风凛冽,穿过牛马羊群,几经辗转,终于到达奶奶年轻时的那片乡土。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的走来,有人不断的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一个故事的开始,在不断的相遇和错过中,才会明白,家人的陪伴才是陪伴自己走过的最重要的一程。

因为家人的陪伴,才让我们的坚持有了意义,我们的陪伴更是一种希望,未来也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在陪伴的过程里“从心出发”,才能让充满希望的日子闪闪发光。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关注点赞一下哈~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用微笑面对这个世界?

谢谢邀请,很高兴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90后出生的人,我们到底怎样用微笑面对这个世界?随着社会的快递发展,第一批90后已经奔三,本三的年龄对自己感觉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总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就承担着如此大的压力,总想用微笑面对世界,可总觉的力不从心。

儿时的90后也经历过太多的童年回忆,随着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经济条件差,我们有太多的回忆,虽然没有挨饿,但每次交学费,书本费,吃点好吃的东西也是一种奢侈!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难,总想着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读着读着,看到同龄人都去打工,每到春节回家,有钱花,买好多东西吃,好羡慕的样子,开始努力学习的心飞在的几千公里外的大城市,一下子也有了对大城市的向往,久而久之便踏上了打工生涯,总觉得一次那么的美好!

在工厂努力奋斗着工作,拿到第

一笔工资是那么的开心,虽然只有几百块,但那是人生中靠自己努力挣到的钱。到了晚上,第一时间打通了村里唯一一部座机,在等待那边叫自己的父母接电话,等到父母来了,一段问候讲解了自己的生活,挣到钱的那种喜悦,可能是这辈子竟有的几次!唯一实现的最灿烂的微笑了。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90后早已经厌倦了工厂的生活,总想着努力挣钱,却打了这么多年的工,还是没有挣到钱,总想学一门手艺挣钱,却感觉是那么的难!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发现男多女少,娶妻难!高价彩礼成了90后最头疼的事,为了能够娶到媳妇,花费了家里所有积蓄,欠下了许多外债!90后变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山大,是他们没有微笑的心态,不管未来有多艰难!我们都要努力奋斗,日子会越过越好,90后的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一切问题,90后的我们都应该长大,用最美好的微笑迎接世界。

为什么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经典的抗日剧很少有电视台播放?

这是因为一些批评者抱怨《团长》丑化了中国远征军,贬低了中国抗战史上那场威武的战争。

其实,《团长》意在对战争、英雄进行人文思考,是一部很有文化底蕴的战争伦理片。

《团长》的真正意图,不是为了描写那场战争本身,不是为了战争而写战争,它只不过是借了那场最灸人的战争之火,涅盘我们民族文化根性上生长的铁血英雄,并且对传统和正统的英雄观念进行具有人文价值的思考,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国民的根性上揭示出那场战争的悲剧本质。

和其它同类型的的战争片相比较,《团长》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不仅直面英雄人物的人性本真,而且更注重其文化氛围;二是充满着对战争与人、战争与生命的人文思辩。

(一)

“团长”是全剧着力塑造的民众英雄、草根英雄,也是它所极力宣扬的英雄观念和战争观念的化身,所以他叫龙文章。其他的人物都为了陪衬和烘托龙文章的。孟烦了是龙文章的文化底片,所以他始终如影相随,没完没了地和龙文章进行心灵对话,全剧都是以他的旁白贯穿的,他最后也不死不亡;虞啸卿和“国军”是传统和正统的英雄的化身,是龙文章和“川军”兄弟们的对比参照,全剧不惜花费大量的慢镜头、甚至用大量战争场面来作沙盘推演的图解,来演绎两种英雄观和战争观的交锋。虽然在剧中转瞬即逝的“赤化分子”,则代表龙文章的某种思想倾向;“团长”手下的那帮来自天南地白的同袍兄弟,个个都是龙文章性格的补充,甚至包括“狗肉”;“郝兽医”是他保留在骨子里的“人本善”,所以他应该美丽的升天。“麦师傅”则是另一种文化里的英雄,作为民族文化的观照,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用隆重的炮火送上天国。

“团长”是从民族的根性上生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展现的。只有从这样的文化眼光来看这部电视剧,我们才能理解那些冗长的弯弯绕绕酸不溜叽的对白和旁白,那是在刻意模仿《围城》的语言;我们才能理解那些近乎拖沓的慢镜头描写,那是为了强调人物的文化意蕴;我们才能容忍充斥其中的委琐不堪,那是为了直面人性的真实;我们才能原谅其中某些战争细节的真实并非历史的重复,那是因为着眼于大历史的文化背景。它的人物设置几乎代表着当时中国社会各地各色,它的地名、人名,其实大都是文化符号和历史隐语。比如虚拟的禅达就是感悟之地,南天门是烈士升天之门,真实的怒江、腾冲自然使人想到民族情节。龙文章、孟烦了、迷龙、虞啸卿、唐基、何书光、张立宪等等都不言而喻。“团长”的来历原是替人招魂的神汉,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各地烽火,历数自芦沟桥以来的屡败之战,而且在身经此战后不知去向,这一切都说明这个人物的隐喻性。

《团长》不只于揭示英雄一般的人性弱点,而是在民族的劣根上挖掘,在传统文化的疮巴上开刀解剖。“团长”是嘻皮英雄、肮脏英雄、粗俗游戏、下贱英雄、风流英雄、抗命英雄、逃跑英雄,狡猾英雄。最重要的是,“团长”是草根英雄、炮灰英雄,他是一只有坚挺脊梁的“赖皮狗”,他赖皮得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格都可以放弃,他动不动就给人下跪、他经常准备让人掌咀,但他骨子里却坚挺着中国人传统观念的“义”和“孝”,他血液里却暗流着“真”和“善”。“团长”和他的兄弟们特别能忍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挣扎,特别能拼命,直到被迫而暗然死去。他们没有真正意义的宗教信仰,致死也没有精神皈依,只听说灵魂会在天上飘游。而迷龙甚至临死时想起“团长”还欠他钱。这一切不能说没有触及我们民族性的的本真。从这部片子里,国人确实可以看到他、看到你、看到自己。

“团长”是一位本真的草根英雄,他的从戎经历使他粗通文墨、略晓韬略、精通游击、犹善短兵,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个军官,他只承认他带着一帮兄弟,他代兵打仗拼死拼活不是为了功名,不是为了任何崇高,只是为了“办事”,只是想“挣扎个人型”。他是区别于虞啸天那样传统的岳飞式的英雄、更区别于唐基那样精于权谋的高贵英雄的“卑贱英雄”。然而这也许是丛生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土壤中的最本真的英雄,这也许是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的最不显眼的基因,也许是中华民族真正坚挺的脊梁,他们的英雄悲剧充满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凝重色彩,是值得长歌当哭的。

(二)

《团长》把全部关于战争的细节、过程和结局都用来进行关于战争观念和英雄观念中“义”与“生”的思辩和批判,它不否定“舍生取义”,但它谴责冷酷地葬送“生“而假义谋利;批判各种以“义”的盛名而轻视“生”,批判不切实际“壮怀激烈”的“舍生”,它强调生命高于一切的战争观和英雄观。

“团长”的英雄不仅表现于他在“短兵相接”的神勇,也不仅表现在他于死地求生中创造的战争奇迹,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务实。他的英雄不是要敢于牺牲的英名,不是要壮怀激烈的豪气,不是要威武雄壮的显摆,甚至可以不要人模人样的个人尊严,而仅仅是为了“把事办成”。为此,他既最敢于冒险拼命,面对死亡依旧嘻嘻哈哈,而又不顾一切(包括临阵逃跑的罪名)尽力避免各种无谓的牺牲。他冒充团长,收罗散兵,以“不想回家脑子有问题”号召他们活着回来。他在即将脱险时却毅然返冲南天门阻止追兵掩护军民过河,而当他在跪求到炮火支援时却又趁机逃走。他在负“罪”枪毙时跪求让他死在南天门,他冒死过江侦察、赌命推演沙盘、以求阻止牺牲全师的进攻。而最后,又是他带领敢死队钻进山顶敌堡,孤军苦战38天,才等来故意拖延的后续总攻。他是“怕死”的,又是最不怕死的,他的不怕死是为了生,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和意义。全剧塑造这样一位英雄,正是为了强调生命高于一切的英雄观,宣扬一种符合人性的战争观。

和这种英雄观战争观相对立的是典型是虞啸卿和唐基。虞啸卿是受传统民族文化熏陶的正统英雄的化生,他出自名门世家,于民族危亡之秋效法岳飞组织“虞家军”抗战。他壮怀激烈,不惜为国捐躯,出师溃败之后凭江对垒,日夜焦虑反攻。当 “团长” 不甘无谓牺牲死守南天门而抗命逃回时,他义愤填膺审判并要枪毙这个可耻的癞皮狗。但他看到这帮癞皮狗尚有“赴死”的价值时、便假以“川军团”收编,让其驻守祭旗坡。当“团长”在虞师遇袭仓皇溃逃时毅然阻止并带头反击时,虞啸卿终于对这“癞皮狗”有所赏识,要他去当正规军团长。当“团长”冒险过江侦察并通过沙盘推演否定虞啸卿仅凭一腔热血的反攻计划时,虞啸卿甚至绝望到想自杀、反过来向“团长” 跪求“办法”。两位英雄终于所见略同,共同实施大智大勇的反攻计划。

如果说“团长”和虞啸卿的对比既有对立,又有同一,那么当虞啸卿经过愤怒的煎熬终于为老谋深算的唐基所说服之后,和“团长”对立的就是另一种非常理智、非常高明、也非常冷酷的不惜拿生命当炮灰的英雄观和战争观了。随着38天死战和38天的故意拖延,这种对立作为戏剧冲突的最后高潮,表现得最为剧烈。既有“团长”和敌寇的生命搏击,又有虞啸卿剧烈的心理冲突,理智与情感、道义与私利、良心与谋略、人格与功名、生死与成败都尖锐地对立,血淋淋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不胜悲愤之极。两种英雄,谁为高尚、谁为卑鄙,似乎泾渭分明,旷世悲情毋庸置疑地会倾泻在“团长”这样的悲剧英雄身上。

然而,唐基除了情感对生命的冷漠之外,他理智的高明并非站不住脚。上峰的全局考虑、包括谈判桌上争论、外国物质的争取、友邻部队的配合、全线整体行动,反攻时机当然不只一座南天门的成败得失。是为了仗义而抗命还是理智地服从上峰,是吝惜敢死队百十号人生死还是看重更大的得失,是只顾一师的成功还是要统帅一个军的更大担当,是学岳飞上风波亭还是成就更大的功名,是壮怀激烈马革裹尸还是深谋远虑丰功伟业,这一切并非全属私利和权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更理智更高明更伟大的英雄观,而且往往受到历史的偏爱。虞啸卿的转变是必然的,“团长”式英雄的悲剧命运也是难以避免的。而悲剧的本质也不在于英雄本身,更在于历史。

其实,《团长》只不过重复了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英雄悖论。比如,究竟项羽是英雄还是刘邦是英雄?比如“一将功成白骨枯”的千古咏叹。在人类无法避免战争的历史过程中,关于战争与人性、关于义与生都是永远无法同一的,关于英雄观的价值评判也是一个永远的两难命题,我们只能寄以无限的悲情和深沉的思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