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叛徒,你从中看出了杜月笙怎样的为人

2024-02-16 19:15:06 71阅读

一代枭雄叛徒,你从中看出了杜月笙怎样的为人?

传说在抗战中后期香港沦陷后,杜月笙不得不再次辗转从香港去了重庆。因为四川地区是哥老会的地盘,杜月笙在这里就比较小心。他对当地的黑白两道都拜了码头,社会各界都纷纷表示支持杜先生在重庆的事业发展,愿意团结在杜先生周围,为抗战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代枭雄叛徒,你从中看出了杜月笙怎样的为人

然而有一天,当杜月笙到银行办事出来的时候,却被几个彪形大汉给绑架了。在重庆国民政府高层杜月笙由蒋介石和戴笠保驾护航,在社会底层有自己大规模的青帮弟子,其他帮会也都会给他面子。照理说是没有人敢绑架他的,敢绑架他的人肯定都是大有来头。

但到底是谁呢?杜月笙想破了脑袋也理不清头绪,最终他决定还是随机应变吧。随后他就被关进了一个大房子,各方面的生活条件都不错。绑匪也给出了条件,只要给够40万银元,就马上放人。

40万对杜月笙来说就是毛毛雨,他更关心的是幕后真凶是谁。于是杜月笙灵机一动,他表示愿意给双份儿。如果这些人能把背后主事的人说出来,他可以再加10万。要知道当年鲁迅在北京买了一套三进三出70多间的四合院,才花了3700块大洋,这所房子现在价值两个亿。我们就知道,这些钱放在当时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虽然这些绑匪受人所托,忠人之事,但看在杜月笙给了很多钱的份上,还是给他留下了一些线索。杜月笙顺藤摸瓜,竟然发现绑架自己的幕后大老板是黄金荣。因为抗战期间黄金荣在大上海的生意做得并不好,开销又大,又不好意思向杜月笙伸手要钱,所以才在金九龄的帮助下出此下策。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我可以很确切的告诉你,这和咪蒙写的那些文章一样,都是毒鸡汤。这些就是编造出来的故事,其实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首先我们来看,以杜月笙的身份,根本不会亲自去银行取钱。就连办事也不会亲自去,都是由身边的人去打理。一来杜月笙文化水平有限,他对那些复杂的程序不懂,二来杜月笙是做大事的人,他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琐碎杂务。

其次,杜月笙和黄金荣创办的三鑫公司每年有3000万块银元的收入,他们每个人每年的分红都在几百万块左右。黄金荣自己手中还有娱乐大世界和两家戏园子,生意都非常好。黄金荣的手中根本就不会差钱,就算手头有点紧张,随时开口,都能在大上海借到不少钱。

再者说,根据杜月笙的秘书胡叙五等人有记载,他的保镖中有流亡中国的沙皇军士,还有红头阿三、越南兵。另外,还有他手下一帮杀手会负责他的安保。他的家里军火都是数百件,还有防弹设备,甚至还有火炮。当时他在重庆还兼有为军统做事的身份,出行时身边的保镖至少也有十几个人,不可能就被几个人给绑架了。

最后,杜月笙是被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挖掘出来的人才,也是在黄金荣的扶持下才成为上海大佬的。以杜月笙的为人,只要找他借钱,他都来者不拒。对那些避难上海滩的大佬,每个月他都会主动奉上几百到几千块大洋不等。如果黄金荣找杜月笙要钱,只要条件允许,他更没有不给的道理。两个人多年的交情,绝对不会因为这点钱而翻脸。

编出这么一件事,本身就是想写一个鸡汤故事,然后给我们灌输一套大道理。我们懂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懂得了那些道理都是别人的道理,不是自己的道理。这就是那些毒鸡汤的危害,鸡汤里有不少污水。喝上一点不碍事,天天喝鸡汤是要生病甚至送命的。

一来没有人敢绑架杜月笙,二来就算有人敢绑架杜月笙,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杜月笙也不大可能主动再多给50万银元。绑架和打劫的人只为财不为命,杜月笙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1949年2月,在杜月笙去了香港的第2个月,黄金荣就让自己的儿媳妇李志清带上家中所有能带走的财产也去了香港。随后黄金荣以家产被卷走,自己手头比较紧为借口向杜月笙要钱。杜月笙明白这是一个圈套,在自己手里没有太多钱的情况下,还是给黄金荣了5万块。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曾经把杜月笙比喻成小孟尝。也就是说杜月笙是那种不把钱财当一回事,义字当先的人。在上海滩,杜月笙的门下弟子有不少是工人,他们因为和资本家谈判工资而罢工。最后都是杜月笙出面,调解劳资纠纷,由自己掏腰包给工人发补贴,补齐工资的差额。这件事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杜月笙不差钱,当时他们家的收入像流水一样。

如果绑架杜月笙勒索40万,杜月笙就直接能多给50万。这难道不是在纵容当时的黑社会都来绑架杜月笙吗?那就算是有再多的家产,杜月笙也撑不住。杜月笙也绝对不会吃这个亏,每一个行当都有每个行当的规矩。

编这个故事的人智商很低,跟写隋唐演义的人比起来都还要低一个档次。毫不客气的说,要么是脑残,要么是别有用心,就是写出来骗流量吸引眼球的。就包括当今流传很久的杜月笙语录中间的大部分都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反正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也不会出来辟谣。

一代枭雄最后到底谁才是叛徒?

实际上真正的叛徒应该是来运,孙连城他俩,然后老乌看到了真实的一面,也出于对何辅堂的不满,默许了来运的做法,自己也是有私心的。何辅堂回来后他有后悔。从来运枪杀孙连城,后来急于杀来做来看,他绝对问题最大。

一代枭雄剧情介绍风雷镇的叛徒是?

老乌是叛徒,何辅堂原来是被胡前宽抓进监狱的,就是因为眼红何辅堂的钱。叛徒也不是黑娃,因为老乌、来运、孙建军都没有接他的电话,已经算是都背叛他了。何辅堂并没有追究他们。刘二泉后来一直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九十二岁的时候去世。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说起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元末豪帅郭子兴,大可观天下认为他光辉且短暂的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但就是他干的这两件事,却不经意间改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郭子兴

元末豪帅郭子兴(公元1302年-1公元355年),是定远(今天的安徽定远)人,他是元朝末期反抗统治者暴政群雄之一,是江淮地区著名的红巾军领袖,还是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能迅速崛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性人物。

想当初还是明觉寺游僧到处化缘为生的朱重八,以要饭的身份投入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洪流中,朱重八能够在人才济济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迅速兴起壮大。大可观天下可以说全部依赖时任濠州大帅郭子兴的慧眼识英雄,他在与朱重八接触过程中,相当信任和赏识他,不但授予其兵权,还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

和尚朱重八

要是说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大可观天下用几句话来形容就是:曾经风光一时过,但是自己成就不是很大。最厉害的是他的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但这两件事却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历史进程!

1.在元朝末年身为地主的他,没有光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毅然举起了反抗元朝统治者的义旗,导致全国各地遥相呼应,为加速元朝的政权覆灭奠定了基础和催化剂的作用!

郭子兴画像

2.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慧眼识珠,认了朱重八(后来为其改名为朱元璋)这样一个大明王朝开国的皇帝做了自己的女婿。不过最后还是因为朱重八的能力太强的原因导致他终日闷闷不乐(自己所不能及,羡慕嫉妒恨这很正常),郁郁而终了。还好在他死后倒是无限风光,因为他的干女儿马秀英(民间称之为马大脚)做了大明开国皇后,但是,亲儿子们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一个也没活成。

马大脚皇后

开国夫妻,恩爱非常

大可观天下认为这个郭子兴,不但是后来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有魄力的老上级,老领导,还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仁义的岳父,更是朱元璋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而且是送了朱元璋一程又一程的牛人。

亦师亦父的郭子兴与朱元璋

只要对中国历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元末朱元璋这支队伍的兴起离不开其岳父豪帅郭子兴的支持与帮助,在《明史》中都有这样的记载“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这就是说历史书中将明朝的基业建设归结于郭子兴所率领的滁州濠州红巾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豪帅郭子兴的一生也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生,因为中国历史上正是有了郭子兴这个历史人物,才有了后来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正因如此,南征北战,消灭群雄的朱元璋统一了江山,建立了大明王朝,没有忘记追封他的岳父,老领导,伯乐,政治生涯领路人——郭子兴为王,史称滁阳王。

元末,天下大乱举起义旗的红巾军将领郭子兴!

据史书记载,郭子兴的父亲是一个算命先生,母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家属于地主阶级,家里有不少财产,年轻时的郭子兴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平时喜爱结交了不少江湖人士。豪气冲天又有钱的 郭子兴带领民众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的首领。因为赶上了元末大乱,郭子兴于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毅然举起反抗暴元的义旗,集结数千人占领了濠州城。有了根据地后,郭子兴就自称“元帅”。在这之后,郭子兴率部在濠州坚守。

汤和

据说就是在这个时候此时还是和尚的朱重八,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来参加郭子兴的反抗暴元的义军。于是,朱重八就去投奔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这一年,当和尚的朱重八已经25岁了。

和尚朱元璋

这个和尚朱重八自从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相比,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只有大人物才有这个特点),而且和战友们很讲义气,在有危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上,朱重八的这一切做法都让他在军队中有了较高的威信。

很快便得到大帅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重八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因为这个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作战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九夫长(相当于现在的警卫班长)。

不得不说,作为大帅郭子兴的亲兵九夫长,这个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官兵一样,从不贪图财物和享乐,每次获得战利品,就上呈给郭子兴,如果得到郭子兴的赏赐,他就分给手下的士兵,由于他很有头脑和军事天赋,加上自学过一些字,在帮助郭子兴分析问题时,见解独到而且还准确,对他非常满意的郭子兴渐渐把朱重八当成自己的智囊,如获至宝,不久,朱重八在起义军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大帅郭子兴也把他视作是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重八商量 后,再做决断。此时朱重八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似乎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帅郭子兴慧眼识珠,在往后不断地接触中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朱重八竟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考虑到有可能这个朱重八将来对自己反抗暴元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在二夫人的建议下便把养女马秀英(马大脚)嫁给了朱重八,从此起义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

有了大帅女婿这样唬人的身份,人家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岳父郭子兴就给他另起了一个响亮的正式名字——朱元璋,字国瑞(用意是这样的:朱,同“诛”,元,指大元王朝,而璋呢,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没想到重获姓名的朱元璋真的干翻了腐败的大元王朝,这是后话)。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朱元璋那种喜悦的心情了,他一个四处化缘为生的和尚,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了,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穿,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良好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直到太子朱标暴毙,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性情大变。

朱氏皇族相亲相爱一家人

各怀鬼胎,并不团结的农民起义军:

起初,当年与郭子兴一同起兵反元的乱世枭雄还有彭大,孙德崖等四人,在起义成功后,都各称元帅,在权力上都互不相让。这几个人都各自为战,无法拧成一股绳,并且孙德崖总想着将大权独揽,挤掉郭子兴。因为孙德崖等四人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韬略和文化,性格刚烈而鲁莽,经常不听指挥,经常打劫抢掠,和土匪无异。而有政治抱负和头脑的郭子兴有意要削弱他们的军权。这时,这四人为此不悦,便合谋想推翻郭子兴的指挥。

朱元璋感觉事情可能不妙,于是好言相劝郭子兴。有一次乘无人在身边时对郭子兴说:"他们越来越与下层士卒合起来,而我们却越来越背离,时间久了必然会被他们所控制。但是郭子兴并没有当一回事,选择在家生闷气,故意不和其他的元帅见面。这样就导致了其他元帅与下面的士兵群众越走越近,而郭子兴的威望逐渐减小的局面。"

郭子兴与郭天叙

这种矛盾直到元军围攻濠州城时,双方才排解以前的不满,共同对敌守城五个多月。城围解除后,枭雄彭大、赵均用都自称为王,而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却仍然是只是元帅。在不久以后,彭大战死,其子彭早住,继承统领父亲的起义军。只是这个赵均用和孙德崖一天比一天专横,一心想挟持郭子兴,号令诸侯,并企图害死郭子兴,自己取而代之。

时间长了,矛盾终于爆发了,有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蒙面人绑票了,这些蒙面绑票的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把郭子兴狠揍了一顿,然后关了起来。在家里急得团团转的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刻带人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这个孙德崖刚开始还装傻,表情相当惊讶,要出去一同找郭子兴,并且还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这也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浮夸演技。

一代枭雄孙德崖

朱元璋依据探子提供的情报,带领手下找到关押郭子兴的地方,砸破械锁救出郭子兴,将他搀扶回家。

刚愎自用,多疑善变的郭子兴:

据大可观天下了解,郭子兴的为人就是彪悍好斗,性情耿直豪爽,但是易怒多疑不容人,容易被人利用。像是之前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要和朱元璋商量再做决定,就像对待自己左右手一样信任他。但是事情解决之后,又很容易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后来郭子兴还将朱元璋能干的手下都派走了,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敲打朱元璋,慢慢地剥夺了他的兵权。

聪明的朱元璋很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在替郭子兴做事时更加谨慎小心了。只要打仗有什么战利品,朱元璋总是委托马皇后将它们送给郭子兴的夫人。

后来郭子兴率军到了滁阳后,也想就地称王,威风一下。头脑清晰的朱元璋劝阻他说:"滁阳四面皆山,船只商队不能通行,不是一个令人朝夕可以安稳的地方。"郭子兴见朱元璋不同意这才作罢。待到朱元璋攻取和州时,郭子兴特意让朱元璋率领将士驻守和州。

此前被赶出濠州城的孙德崖部因遇饥荒,想在和州境内筹集军粮,所以请求在城中驻军,老熟人朱元璋就不计前嫌接纳了他。这时就有人为此向郭子兴进谗言,诬告朱元璋有联合孙德崖取代他的意思。怒气冲天的郭子兴连夜快马加鞭赶至和州,朱元璋赶紧前来拜见,郭子兴仍怒气十足,不与朱元璋说话,让朱元璋一头雾水。郭子兴此前因为被孙德崖打了个半死,恨透了孙德崖,本想杀之而后快,只是因为朱元璋的缘故才勉强释放了他,因而一直闷闷不乐。这次事情把他气得够呛。

据史书记载,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一代枭雄,豪帅郭子兴病逝,归葬于滁阳。郭子兴所领导的起义军势力大部为朱元璋所继承,因为那时的朱元璋善待谋士,笼络大将,深得人心。深有感恩之心的朱元璋在成为大明皇帝后,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追赠他的岳父,伯乐,领路人,恩师郭子兴为滁阳王。

郭子兴的家人在他病逝后怎么样了?史书记载,豪帅郭子兴一生育有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是养女(马皇后),很早就已经许配给了朱元璋为妻,大可观天下不得不说朱元璋跟马皇后(马秀英)之间的夫妻感情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实少见,更是少见的开国夫妻。

郭子兴还有一个亲生女儿,最终也是嫁给了朱元璋,被封为郭惠妃,为大明皇帝朱元璋诞下三儿两女,应该说这样的结局也还不错的。很可惜的就是郭子兴的儿子们,据说无一生还,豪帅郭子兴最器重的长子在濠州起义的时候就战死在了战斗中。

郭惠妃

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由于先前郭子兴很器重朱元璋,所以导致了郭天叙就误认为郭子兴可能会让朱元璋来继承他死后的位置,所以心理很不爽,这完全可以理解的嘛。后来在郭子兴病世以后,由谁来继承大帅位置就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这个朱元璋各方面能力都比郭天叙要强,但是血缘关系肯定不如人家郭天叙。

郭天叙战败自尽

这个郭天叙呢,虽然能力是不及朱元璋,但他毕竟是郭子兴亲儿子,在注重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最终郭天叙继承了郭子兴的大帅位置,无奈的朱元璋只能辅佐郭天叙,被他当枪使了。有一次,在郭天叙外出领兵征战的时候,朱元璋早就得知郭天叙的军队内部有元朝奸细,但他故意不告知郭天叙,导致郭天叙含恨战死沙场。

还有就是郭子兴的幼子郭天爵,在得知郭天叙之死是一个阴谋之后,和朱元璋脱不开关系,就想带兵讨伐朱元璋,只可惜人家朱元璋总是棋高一着,其下场自然不必多说。

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这个朱元璋还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对于郭子兴为自己所做的的一切,也都承认。

但是在《明孝宗实录》卷七十四又记载道:弘治六年四月“戊戌,赐郭琥冠带,令奉滁阳王祀事。琥,滁阳王子兴之后也。”

这也就是说滁阳王郭子兴并未绝后,其子是孙生生不息,到处开枝散叶,分布于现在的安徽、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在怎么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写的。

甚至还有人考证出,中国近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还是当年郭子兴的后裔呢?不知是真的假的!

郭沫若

按照我的看法,元末豪帅郭子兴的后人,除了他的两个女儿得到了善终,儿子们都是难逃一死。可见朱元璋的政治手腕绝对不是常人能比的,他能够从一个要饭的和尚坐上九五之尊的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是大可观天下,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及关注!

张作霖早年结拜了七个兄弟?

张作霖民国时期最强大的军阀之一。他的一生可以真正用传奇两个字来总结,出生于草莽却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的走到了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位置上,这只能说是传奇。不过虽说能走到这个地步很大原因归功于张作霖自己,但也有些许的原因是因为他那七个拜把兄弟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好几次张作霖都死在了别人的枪口下,所以他们的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

马龙潭

马龙潭是张作霖的大哥,也是七兄弟当中起点最高的一位。马龙潭的家族是清末的军伍世家,他的父亲早年被封为振武将军,而他的家族因其哥哥在镇压捻军起义的时候战死所以被光绪皇帝赐予可世袭罔替的云骑尉世职。在1876年马龙潭也承袭了这会爵位。

不过晚年的马家也跟随着清朝走向了落寞,也就是家道中落。而后因家中实在维持不下去,马龙潭只能出外干活以救济家中,后就在一个朋友的工地上代管账目。直到1896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时,马龙潭眼看世道以乱,再加上朋友的鼓动,最终他拉上了上百位老乡和朋友投靠了时任奉天将军的增祺,并得以出任管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马龙潭因守卫兴京皇陵有功被赏赐四品花翎顶戴。后在1907年马龙潭与张作霖、汤玉麟、张景惠等人结拜为兄弟。1909年升任奉天右路巡防军帮统。辛亥革命后,马龙潭任东边镇守使,并晋升陆军中将。 1920年马龙潭弃军从文,改任为洮昌道尹。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他就退居幕后很少再理政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希望他能出任四平“中满自知会”会长,但被他严词拒绝,之后一直在四平隐居不出,后于1940年2月病逝于四平。 马龙潭这一生相对于张作霖其他的兄弟,他的名声较好,他在驻守各地的时候从来不贪赃枉法,比如在洮昌任上他就因时常减赋税、办学校,兴利除弊而深受百姓的爱戴。

而且赋闲在家的马龙潭晚年也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他不但经常出钱购买棺木来埋葬街上那些无人认领的尸体,更是出资修缮了各地破损的学校,也正是因为如此晚年的他被人亲切的称为“马善人”。

吴俊升

吴俊升是七兄弟中真正的从底层士兵做起的人物。他先后做过马夫、伙夫,后因善长治马被看中才升为什长。而在这之后他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著直至被升为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成为奉天城中最举重若轻的人物。

辛亥革命后因击退蒙古骑兵对于东三省的觊觎,而被升为奉天第二骑兵旅旅长。1914授陆军中将,后任洮辽镇守使。1916年因镇压冯德麟叛乱有功,被晋升为第二十九师师长。1921年3月升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并授陆军上将衔。

但是吴俊升这人打战可以,治理地方就不行了,在主政黑龙江期间,整个黑龙江被他搞的是乌烟瘴气的。也就是如此,最终在1922年吴俊升被调离黑龙江督军一职,改任奉军后方警备。后与同年被张作霖任命为东三省保安部副司令兼黑龙江保安司令。

1926年张作霖成立安国军后,吴俊升被任命为东三省边防司令兼保安总司令,升陆军上将衔。1928年吴俊升因与张作霖同坐一列火车,在皇姑屯和张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

汤玉麟

汤玉麟早年间曾在土匪金寿山手上救过张作霖一命。不过他也最终因为此事被金寿山和沙俄军队联手给抄了老巢,最后他与张作霖不得已投靠了当时八角台商务团练的张景惠,后在1902年汤玉麟跟随张作霖归顺了清政府,并被任命为了奉天前路巡防营左哨哨官。

辛亥革命后,汤玉麟的部队被北洋政府改编为第27师骑兵团,他为团长。1914年升为第53旅少将旅长,后又升任中将旅长。而随着汤玉麟官越做越大,他恃宠而骄的个性也越发的明显。最终也因为如此他被张作霖剥夺了所有的权力,后汤玉麟气不过就带着两个团反出了奉天,并与之前就反对张作霖的冯德麟一起反张。

之后在1917年汤玉麟跟随张勋等人前往北京参与了复辟的闹剧,但不到数月就失败。后他就带着仅剩的200余人狼狈的逃到了蒙古。1918年,张作霖眼见汤玉麟的惨状,又想起以前的种种,最终与汤玉麟握手言和,并在4年后让他做了东北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25年郭松龄和冯玉祥联合反张,因郭在奉军素有凶名,所以大部分的奉军基本没打就跑了,就这样郭一路是直达奉天,而张作霖眼见于此似乎已心灰意冷的在奉天的大帅府等待灭亡的那刻。

但天无绝人之路,最终曾经那个救过他一命的汤玉麟再一次出现并救了他和他的奉军的命。汤玉麟亲率麾下第11师向郭部发起了最为猛烈的进攻,后因冯玉祥突然抛弃了郭松龄部,再加上种种原因最终郭松龄部被打的全军覆没。此时张作霖最后和汤玉麟冰释前嫌,并于次年升他为热河都统。在1928年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汤玉麟与张作相等人一起辅佐张学良掌控了整个奉军,后与张学良一道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并被任命为热河省省长兼第36师师长。

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汤玉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在不到10天就占领了热河全境。后因举国震动,再加上国民政府本就想对势力庞大的东北军下手,借此蒋介石借口他不战而逃下令全国通缉他。但在1934年因汤玉麟自愿放弃手中所有的兵权,国民政府就取消了他的通缉。后没有任何权力的汤玉麟在天津颐养天年,直至1949年2月病逝,享年78岁。

晚年的汤玉麟虽一直都在饱受着批评,但却始终没有坚守着做人最后一条红线,那就是绝对不做日本人的走狗。汤玉麟在天津期间日本人几次三番要求他去伪满洲国担任伪职,他都严词拒绝,甚至当年国民政府在全国通缉他的时候,他也未接受日寇给予的任何条件,他始终都坚守着作为中国人的最后一丝底线。

冯德麟

冯德麟是七兄弟中最早和张作霖作对的兄弟。早年间的冯德麟是东北绿林中有名的好汉,后庚子之乱的时候被当地招抚,成为当地团练的总练长。1901年曾短暂的被俄国人俘虏过,但逃出后来就恨上了俄国人,并加入了日本人领导的反抗俄国人的队伍中,由于战绩辉煌1906年受到日本人的保举,他得以被清政府招抚为官,并任巡防营左路统领。

辛亥革命后,他成为奉天唯一两个师中第二十八师的师长,开始与张作霖并驾齐驱。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甘心为什么比自己小的张作霖与他平起平坐,更甚者军队比他还要多,所以逐渐的他们两人有了裂痕。而最终这种裂痕在当年合演双簧驱赶段芝贵的时候被彻底割裂,当时由于张作霖唱的是白脸,于是段芝贵后来逃回北京的时候以为是张作霖救了他,于是就拼命说他的好话,而由于冯德麟唱的是黑脸,所以对于他是一句好话都没有。

也就是如此最终张作霖坐上了奉天将军的位置,而冯德麟却要屈居于人下。所以此时的冯德麟心中自然不快,并拒绝去就任袁世凯给的军务帮办的职务,并自此于张作霖交恶。但由于张作霖向来敬重自己的这位三哥,对于他提出的任何条件虽都不接受,但也都时候好言相劝,所以自始至终两人都没有动过兵。

最终冯德麟因参与张勋复辟失败而被革职,同时本来冯德麟是要被关押的,但是因张作霖的搭救得以获释。后回到东北被张作霖任命为三陵承办,来负责保卫前清的皇陵,后自始至终都再未掌过兵权。之后不到数年冯德麟就宣布下野,从此再不踏入军政界,而是专心于经商。1926年8月11日,冯德麟因心脏病病逝于北镇,享年59岁。

冯德麟这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先是落草为寇,后是参与日俄争霸,再是为清朝办事,之后并是在民国当将军。后来虽然在与张作霖的斗争中失败了,但自始至终张作霖也未把他看做真正的仇人,而是兄弟,所以他后虽下野但却安心的做生意,晚年的结局也算还好吧。

张景惠

张景惠是七兄弟中唯一的卖国贼,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当年的张景惠依靠自己的人机关系在镇上成立了一个自卫团,自任团练长。而后在张作霖投奔他的时候,他觉得张作霖比他有本事,跟着他干有前途,于是就把团练长的位置给了他(只能说他眼光还不错)。

事实证明张景惠看人真的很准,后面随着张作霖地位的不断攀升,作为老臣的张景惠得到的回报也越来越大,先是任团长,后任师长,最终在1918年以火箭般的速度做到了奉军副司令。但是张景惠这人看人可以,但要论真本事他真的是不行,他能当上副司令靠的不是战功,而是张作霖的信任。真到打战的时候是什么都不行,这不在当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张景惠在担任奉军西路军总司令的时候就因畏敌不前,导致西路军全线崩溃,最终导致奉军大败。

而后张作霖为了平息众怒就将张景惠被革职,并让他住在北京。当然本来张作霖是想等风头过后让他再复职的,但是张景惠这人显然太笨,他以为张作霖是想放弃他,于是在北京就投靠了曹锟,这样可好张作霖是彻底的记恨上他了。不过到后面因张作相、吴俊升的劝说,再加上张景惠痛哭流涕的道歉,张作霖看在以前的份上还是原谅了他。 后在1926年张作霖入主北京的时候,他先后担任陆军总长、实业总长等职。

1928年6月因跟随张作霖返回奉天,被日本人炸成重伤,张景惠也实在命不该绝,没过几个月就恢复了。但张景惠这人实在是没良心,在当时张作霖死后不久他就因不同意张学良当奉军的首领,就断然的投靠蒋介石当了南京的军事参议院院长一职。后张景惠更是在九一八事情后就直接投靠了日本人,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汉奸。 在投靠日本后,他先后在伪满洲国担任了数个伪职。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他被苏联俘虏,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数年时间,1959年病逝于战犯管理所,享年88岁。

孙烈臣

孙烈臣算是七兄弟当中起点较高的一位,他落草为寇过,而且家中也算是小康的。孙烈臣发迹于盛京,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因他救盛京将军增祺有功,所以最后就在增祺手下做了一个中营帮办。后来他并在张作霖的手下做了巡抚营的营长,后也因剿匪有功被张作霖升为帮统。

1912年孙烈臣随着张作霖的高升做到了54旅旅长的位置。1917年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被革职,他被张作霖推荐做了27师的师长。1919年孙烈臣被任命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并加授陆军上将衔,1921年改授吉林督军兼省长。1922年孙烈臣被晋升为陆军总参谋长。1924年4月25日,孙烈臣病逝于奉天,享年52岁。

孙烈臣这一生自从跟了张作霖就一直官运亨通,而且也深受张作霖的信任。同时孙烈臣也是张作霖手下少有的能够打硬战的将军,当年直奉战争正是因为他在锦州挡住了直军数十天的进攻,奉系才能免遭灭亡。此外,他不但军事能力强,政务处理能力也强,奉天兵工厂、东北空军、东北军校等都是在他的手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对于奉系孙烈臣是有大功的。

张作相

张作相是第一批跟随张作霖的将领,当年张作霖创建“保险队”的时候,张作相就带领着数十位兄弟投靠了他,之后就一直跟随着张作霖南征北战。而随着张作霖的官越做越大,张作相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1916年张作霖升任奉天督军的时候,他被正式任命为第二十七师步兵旅长。

1918年张作霖升任东三省巡阅使,他被升任为总参谋长兼二十七师师长兼卫队旅旅长,次年又担任东三省讲武堂堂长。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本来是张作相来担任奉军的下一任领导人的,但是张作相始终都不愿意接受,他想的是让自己的老帅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来继承衣钵,最终他将张学良拉上了少帅的位置,而他自己甘愿做辅帅。

1930年张学良率兵入关后,张作相留守东北总揽东北军政事务。 九一八事变后他返回北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负责担任热河战役的总指挥,不过最终因各种原因热河失守。而张学良也因热河的失守被迫下野,张作相眼见于此愤然宣布下野。之后就在天津做了个隐居的寓公,但是由于张作相素来在东北颇有威望,所以当年日本成立伪满洲国的时候就一直想让他去东北担任伪职,不过张作相显然是不会和日本人合作,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作相也从未接受过日本人给予的任何职务。

1945抗战胜利后,张作相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并负责在东北接受日本在东北遗留下的财产。锦州解放后张作相返回天津,直到1949年3月病逝。

总得来说张作霖的这些兄弟除了张景惠是汉奸外,其余的诸兄弟虽都有不同的缺点,但至少在民族大义上还能做到绝对的忠城,当年无论日本人如何的诱惑,他们都没有跨出那条红线,而这点就是好样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