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有哪些,中国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工艺有哪些,中国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1、彩灯
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
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民间灯彩最初是东汉时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习俗。
宫灯盛行的同时,灯彩也开始传入民间。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制作技艺的高峰。
2、风筝
风筝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众多的风筝种类里,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相对较为知名,这四个地方被称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
而像河北、四川、辽宁、广东、福建、江苏、上海、西藏、台湾等地区,也都有地方特色浓郁的风筝品类。
3、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4、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别于宫廷舞蹈、专业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态性状,是原创性的民间艺术,是其他舞蹈创作的基础和营养来源,具有民俗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5、戏曲
戏曲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和兴盛等各个时期。
早在中国远古时代,戏曲的种子已经在歌舞中孕育了,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歌舞艺术的传统依然存留在广大的农村中,并不断的革新发展以适应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6、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
中国泥塑艺术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艺术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
7、编织工艺(中国结)
编织工艺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已有了精美的编织生活用品。清代以后更是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编织用材多种多样,有柳条编、藤条编、高粱杆编、草编、竹编、绳编、金属编等。
其实,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一种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8、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
如今,木偶戏的类别也很丰富,有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9、杂技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汉代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汉代角抵戏迅速充实内容,增加品种,提高技艺,终于在东汉时代形成了一种以杂技艺术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艺术于一堂的新品种——“百戏”体系。
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中国北部的河北省吴桥县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10、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龙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鬼。
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打锣打鼓, 舞龙舞狮助庆。以上十大中国民间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艺术瑰宝。它们凸显出“中国范儿”,不仅广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也在中国人民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
哪种民间传统技艺是国家非遗?
1、皮影戏,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24节气,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精美的民间工艺有哪些小十字绣?
可以了解一些汴绣,比十字绣要更加精美细腻一些。
也是传统的民间工艺,起源于宋代,也是宋绣,后来用于宫廷做官服等等。是河南开封的一大特色。南京有哪些传统的民间工艺?
绒花,是丝织造型的工艺品,南京绒花历史悠久,谐音“荣华”,始于唐朝,时为贡品,明清为鼎盛,有专门的作坊,主要分布在绒庄街和马巷一带。旧时南京人每逢婚嫁喜事或传统节日,均佩戴绒花做装饰。绒花制作,需经拣丝、染色、勾条、打尖、传花等工艺,制作方式包括绕绒、刮绒、滚绒等。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绒花艺人已寥寥无几。
剪纸,据载,南北朝时期,剪纸已有流行。到了明清时期,南京人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上。艺术特点为粗中有细,拙中显灵。艺人具有高超的技巧,不用画稿,全凭构思。运剪又运纸,线条流畅,连绵不断,犹如“一笔画”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表演观赏价值。2008年,南京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云锦,一种用大量金(捻金、缕金)装饰织物的提花锦缎,名列“四大名锦”之首。它始于六朝,发展于元明,鼎盛于清,因其图案花纹典雅,色彩绚丽多姿,宛如天上云霞,故名“云锦”。元、明、清时期,云锦一直是皇家御用贡品。云锦工艺独特,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需“挑花结本”、“通经断纬”等极为复杂的技术,在老式木质提花机上,由两人相互配合完成。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无法用机器替代,“寸金寸锦”。按生产工艺的不同,云锦可分为“妆花”、“织金”、“库缎”、“库锦”四大类。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金箔,是用黄金捶成的厚度不超过0.1微米的薄片。南京的金箔生产始于南朝。金箔制作工艺精湛,将含金量为99.9%的金条,经12道工序,最终捶打成薄如蝉翼的箔片。金陵金箔色泽纯正,厚薄均匀,经久不变,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以及贴饰装潢和工艺品等。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鹅绒,传统丝织物品,又称漳绒,因酷似天鹅羽绒而得名。漳绒自明代传到南京江宁织造府后,发展成南京独有的雕花天鹅绒。花纹有正雕(罗地绒花)和反雕(绒地罗花)之分。产品质地坚实,绒面柔和富有弹性,色泽沉静古朴,花底分明典雅,素有“丝绸之王”的美誉。2007年天鹅绒织造技艺成功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有什么民间艺术?
关于这个问题,湖南有许多民间艺术,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岳阳楼烟花:岳阳楼烟花是湖南岳阳楼的传统节日活动,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烟花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烟花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图案和意象。
2. 湘绣:湘绣是湖南的传统刺绣技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以其精美、细腻、色彩鲜艳而著称,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要题材。
3. 湘剧:湘剧是湖南的地方戏曲,以其激情、豪放、婉转而著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的表演形式较为灵活,既有唱、念、做、打、舞等元素,又注重演员的唱功、表演和造型。
4. 湘南木偶:湘南木偶是湖南南部地区的传统木偶戏,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南木偶以其独特的木偶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而著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5. 长沙印染:长沙印染是湖南的传统印染工艺,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印染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图案而著名,主要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