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种类,玉牌上雕刻砚台的寓意

2024-02-14 18:15:06 68阅读

砚台的种类,玉牌上雕刻砚台的寓意?

翡翠砚台造型多样,不同主体造型的寓意不同。例如翡翠砚台篆刻喜鹊,寓意着喜事的降临;还有给孩子送一个翡翠砚台,寓意学业进步,但无论翡翠砚台是哪种造型,其寓意都是吉祥的。在形制众多的砚台种类里面,以翡翠雕刻成的砚台颇受藏家青睐。

砚台的种类,玉牌上雕刻砚台的寓意

关于砚台的发展方向?

站在收藏者的角度,喜欢的人肯定有多种类型的,且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劣势、个性偏爱的风格,都是值得期待的方向。

砚台的发展方向,长的时间角度来说无疑是在古代品味的文化点上继续发扬光大;但是中间的短时间过程,可能会经历一段以“美观与制作技艺”为价值点时期。

从传统本质收藏的角度来说,更符合砚使用目的之特性与风格,肯定是永恒不变的价值主线,这种价值最终会远超“附加技艺”的价值。

一、注重使用价值点构成是个永不过时的方向

在砚台的使用性突出的价值上,又有不同的价值点构成,概括如下:

材料资源的稀缺性

砚都是用石头做成的,要想做出更多的砚台,就得开采出更多的石头,因此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说,这种石头资源的消耗是不可能无限制的。

早在上个世纪广东端砚的场地,肇庆就已经陆续封闭了多个种类端砚石头的开采洞口(现已成旅游区),

现在市面出现的“新制砚台”,要么是以前留存下来的砚石,要么就是非正宗老石脉开采出来的新砚石。

因此来说,传统上适于磨墨的正宗材料石头,则是一种“越来越少的稀缺性”资源了。

同样的资源控制也在歙砚、红丝砚等身上体现或慢慢体现了。

传统文化特征的本源价值

砚台本是以磨墨为主要功能的文房案头器物,古今砚台无不以此为主线而制作,因此,从使用角度来说,“越是有利于使用的文化表现,则越受市场欢迎”。

对于“宜于使用”方向来说,石头的品质质地、种类特点、外观形状、制作技艺等等,都是构建价值的重要因素。

比如上图这方砚,非常纯净的老坑仔石质,使用最大的好石质部分,作为磨墨的砚堂,周边辅以简洁的古文饰稍加装饰,整体以整洁大方的古代文人砚风格呈现出来,给人以满满藏玩皆宜的舒适感。

非遗文化的价值

在砚台制作技艺上,无疑具有很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对于任何一方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出来的砚台,都会有这种价值的体现。

从这个方向来说,所有与非遗砚台制作有关的任何“内涵”都是今后的方向,诸如砚铭、发祥地、传承人(作品)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二、技艺水平的高低代表一种时代偏好的方向

在十九大“文化兴国”的文化倡导中,与之有关的“工艺美术师”作为官方认可的技术职称,其“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尽管不同风格的大师制砚具有一定程度“为了突出技艺”部分,但不可否认,在这些不同级别、不同风格的工艺美术大师当中,肯定有很多能够体现“正宗传统味”的大师作品。

在坚持传统韵味的道路上,关注此类“公认”的大师作品,无疑也是今后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时间造就空间的老物件价值点是永恒的方向

就是现在,有一种非常值得参与的砚文化价值点,那就是:老砚台的投资价值!

时间早就空间,是所有收藏品价值投资实现的一个重要要素,我在不止一处提到:当下就是老砚台投资的理想时刻!

新老砚台价格倒挂,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不少时间了,2020年突如其来的这波疫情,加剧了闲余资金的小心程度,表现在“非生活必需品”领域方面则是大面积的资产贬值。

其中老砚台价格便宜,显得更为明显。

我们说,尽管不是“所有老的都是好的”,但是基于砚台这种收藏品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理想的价格这种事实、以及当前老砚台几乎普遍都赶不上新砚价的现象,我们完全由理由相信:老旧砚台的价值发现,越来越近了!

总结

收藏是个千人千面存在的领域,而作为文房文化重器的砚台,其文化与收藏的特点也肯定不止一个方向。

但无论这种“发展方向上会分出多少支流”,万变不离其宗的肯定是“传统味”,围绕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这个轴心,是走向实用、还是走向工艺、走向传承……都是值得期待和关注的方向。

我国四大名砚是哪些?

端砚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现在,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洮河石砚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三大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澄泥砚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性慢慢的淡化,而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也随之得到升华,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

好的砚台都具有什么特征?

从事文房四宝行业20年的专业人士认为:

好砚台的特征,大体包含如下一些方面,现诉述如下,大凡以后入手之际,可作为参考:

1、材质好

砚台的材质,大多数以天然石头为主,也有少量“烧制”的,但无论什么“品种”,材质好都是一个反映砚台好坏的基准项!

也就是说,构成材料的质地好不好,是一方好砚的基础。

至于“好成什么样子才是好”,因为砚台的(石头)品种太过丰富,难以细叙清楚。粗略概括几个字吧:

纯净、无杂质、无隐裂或裂纹、纹理漂亮、出身正统(材料来源对路)……

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反映“材质”的要素,占得越多等级越高。

如下图,坑仔端砚得精美质地,有白有冻有大量青花石品。

2、砚式好

一方砚台要能成为“真的好”,一定还得可以长久流传,在这个理念上,其砚式一定要“符合本土文化”。

砚式,基本指的就是“外观整体加外部形状的样子”。

这种砚式一定不能“出轨”,比如,砚为中国文房四宝的代表,你设计成十字架的文化,那就完完全全地“出轨”了。

因此,好的砚,砚式不一定需要另类的造型,但一定得符合“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这2方砚,上图砚式略显妖娆,下图为最经典的学生款。

尽管二者风格迥异,但都不失为理想的砚式。

3、工艺好

这种工艺,是指制砚人在制作砚台时候,其雕刻水平的高度如何。

一方好石头,一个好创意,如果没有“传统老手艺”将他表现出来,那也是一种浪费。

我国每个砚种的产砚地,都有大量的老手艺业内人士,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级的工艺大师,他们常年劳作在砚台制作的岗位上。

从这些传统工作者手中,常年会有精品的手艺通过作品,展现给世人。

比如这种制砚过程中“固定砚台的方法”,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

对!肇庆的程八老师傅,现年已过70岁!

一个好的工艺,并非单纯在石头上表现你的雕刻技术。

还有更多体现对砚文化的理解。

好的工艺,讲究的面面俱到,不仅要将手艺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更要依据每一方石头的个性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因此,工艺水平的体现或者鉴赏,是对制砚者和品砚者考研极大的一项。

比如我在下面此文中,坚定认为,素砚也有“工”。

参见玩砚者说素砚之“工” https://www.toutiao.com/i6822155067299201550/4、铭文好

砚台除了具有使用价值意外,还有精神层面的观赏价值以及收藏层面的投资价值。

那么对这些价值因素有影响的还有重要一点:

砚铭。

砚铭,是指刻在砚台某个部位的文字或者图案,用以表达一种文人情怀的目的。

也就是说,有铭文的砚会给砚台的好加分!

5、年代好

我们都知道,收藏品的时间价值是个宝——年代越久远的物件,其价值相对越高。

在砚台收藏方面,我们一般

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x年)的砚称为现代砚;

往前至清代左右,称为近代砚;

再往前至于唐宋时期,称为古代砚;

再往前至汉晋所有唐代以前的砚成为高古砚。

这些年代不同的砚,当前在市面已经占据了自己独特的"位置”。

但,因为收藏是个“价格以成交论”的市场,一些年代及早的藏品砚,可能因为其审美或者其他因素,不是很符合现代人的眼光,导致在“普品级藏品的民间市场”,很多年代的价值,并没有在砚台身上体现出来,甚至出现“今砚比古砚价格高”的“倒挂”现象。

似乎跑题了哈,没关系,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恰好遇到,请千万别错过,老砚的价值,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

6、实用性好

这点我一定要提到一下。

因为现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很多“所谓砚台”,根本就变味成了“雕刻工艺品”,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表现好看大展雕刻技术”,最后把一个好好的石头,雕刻成了一个“摆着好看的玩意”。

偏轨了!这是!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女士前几年 就发出过类似的感慨“……都找不到在哪磨墨了……”!

尽管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实情,不信,你看:

砚台是用来磨墨的,一方好的砚台,一定要是【将最好、最大的石质部分用来磨墨】才是真的好!

否则,你这玩意,再过百年,能有人要么?

7、其他你自己看好的价值点

鉴于一些特别的原因,我就不铺开了。

比如名人与砚台。

这点肯定同样是判断砚台好坏的重要一点,砚台拍卖史上的米芾、苏东坡有关系的砚就有不少案例。

诸如此类的“人文”因素,也“好砚亮点”重要i的一面。

那么推而广之的还有近现代名人……这个里面有点那个啥,你懂的……

总而言之,有诗云:你如喜欢,便是好砚!

文房四宝包括什么?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四种文房用品:

1. 笔: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笔,有毛笔、硬笔等不同种类。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工具,分为羊毫、狼毫、兼毫等不同品种,用来写字、画画等。硬笔则是现代教育中常用的工具,用来写字、画画等。

2. 墨:墨是中国传统书画中常用的颜料,有水墨、朱墨、油墨等不同种类。水墨是最常见的墨,分为黑墨和彩墨两种,用来写字、画画等。朱墨则用于印章,油墨则用于印刷。

3. 纸:纸是书法和绘画中的载体,有宣纸、宜兴纸、米纸、雪花纸等不同种类。宣纸是最常用的纸张,以质地细腻、吸墨性好、透气性强而著称,适用于写字、画画等。

4. 砚: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房用品,用于研磨墨汁。砚分为石砚、陶砚等不同种类,常见的石砚有泥金石、龙泉石等,陶砚有宜兴紫砂砚等。砚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背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物品之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