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王妃,让你泪目的小说有哪些
失踪的王妃,让你泪目的小说有哪些?
感谢邀请!书单已备好,请过目!
《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作者:玖月晞
【简介】:有人问陈念: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她说:我杀人,他给我放火的!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世上是没有爱的。北野说:我喜欢一个人,我只想给她一个好的结局!北望今心,陈年不移;南望北野,经年不徒!
《听说不爱了》
朝不暮
“宋知宁,你到底想干什么?”
“离婚怎么样?”
“不可能。”
“那就红杏出墙吧。”
“你确定?”
“嬴总也请随意,反正我不会介意,哦差点忘了,您已经出过了,您是老手,有经验,不用我教。”
“——那我就要到你没有精力去红杏出墙。”
有爱情洁癖的偏执腹黑女和只做不说的霸道痴情面瘫总裁从相爱到相恨,最后再度相爱的故事
《他要像一棵树》
作者:不甚了了
【简介】: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
作者:玖月晞
简介:彭野“谁在外面?”程迦“风”彭野“什么方向?”程迦“你开门就起南风,不开门就刮西风”程迦这一生,走过一条又一条黑暗艰难的道,命运将她击打,破碎,灼烧,冷眼目睹她惨烈摔倒;但她依然感激这个对手,赴死不易,生亦大气!ps:赶紧看吧,因为要拍了
《我的鸵鸟先生》
作者:含胭
【简介】夕阳西下,庞倩和顾铭夕并肩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她突然凑到他的耳边,快速地眨动起自己的眼睛。她长而翘的睫毛轻柔地扫在他的耳廓上,一边扫一边问:"好不好玩?有没有很痒、很舒服的感觉?";顾铭夕低着头,憋了半天才轻轻地"嗯"【顾铭夕单纯善良的男人,庞倩谢谢你爱他!】
《他站在夏花绚烂里》
作者:太后归来
【简介】 这世界上有许多种初遇美好的,难忘的,惊鸿一瞥的,似曾相识的,但都不及18岁的何冉初遇萧寒时的感受。她没能看清男人的面容,但那好听的声音却成为她的梦中常客,一直撩动着她的心弦。真正见到他时,他贫穷,却有特殊的魅力,令何冉一见钟情。谁知恋情初初萌芽,问题却随之而来,身份地位的悬殊、父母之命的阻挠、冤家对头的挑衅、相隔千里的困扰……如果这是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多年之后,又是夏花绚烂时,你会在哪里?
《浮生六记》+《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作者:南康白起
【简介】 PS: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简介要空白?我只能说,南康白起真的是赚足了我的眼泪,其实这个不是小说,是南康白起的随记,但我还是要推,因为是很虐+好文,为什么要两个加再一起推?因为这两个不一起看,你会遗憾!还是那句:答应我不要半途弃文,一定要看完这两个文全部,你会懂我为什么推的!
《深海里的星星》
作者:独木舟
【简介】: 后来我知道了,没有自我的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自我。 而孤独的人,无论在谁身旁,都还是一样孤独。 最美的黄昏后,是最黑的夜;最欢愉的背后,是最无望的虚空。20岁那年,我在这座城市里同时失去了你与自己,从此人生只剩下夜晚,没有一颗星。时光如数剥落,我在末路孤独仰望,你却在来路不慎迷失。 爱那么短,可是遗忘那么长……程落薰说:许至君我不能和你一起,以后每年你的生日就是他的祭日,我不能笑也不能哭!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4》
作者:乐小米【简介】
姜生:世间难得双全法,终究两个我都负了!程天佑:若我是他,若是我爱你,就是天王老子拉着你的手,我也带你走!凉生: 从小到大,你要什么我不给?你说你要和他在一起。我给。
《欲 孽》
作者:喜妞
简介:一个杀人犯,一个大毒枭,一段爱情。我明白,人要为自己做错的事付出代价。她瞪着他:“变态。”“人间绝配就是:变态配杀人犯。”他笑。 二零零五年,我二十三岁,在这一年,口口声声说爱我,要给我幸福,要带我私奔的那个白衣少年提出申诉,他是自己的律师,他为了让我死,花五年时间去攻读法律,伪造出我杀人时已满18岁!执行死刑那天,我记得子弹穿过皮肉再深入心脏的痛,我甚至还疑惑子弹为什么不是穿过我的脑袋。我以为此刻尘世与我再无关联,可我没有死。 当我睁开眼时,有人按住我的伤口,那人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李又已经死了,从此以后你不再是她。” 我不懂,那人便低低笑了:“你叫安妮,女,汉族,二十三岁。”
西游记里有哪些冷知识?
《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假猴子究竟是谁呢?其实《西游记》是一部成功学,幕后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是唐僧终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不过,看原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谜团,其中最让人疑惑的恐怕就要属《真假美猴王》里的桥段了。谛听不愿说破在《真假美猴王》这个桥段中,谛听明明已经知道了谁是假的孙悟空,却并没有说破,这是为何呢? 看原著是这般回应的:“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骚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 “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谛听真的是怕把地府弄坏才推脱的吗?显然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其实呢, 这一回中根本就没有妖怪, 那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并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孙悟空一个人捣的鬼!孙悟空去谛听那里只是走走过场,他真正的目的地是如来那里。西游记中的剧情,每集都会有妖怪出没。所以,惯性思维让我们觉得冒充孙悟空的,一定是一个妖怪。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哪位神仙来认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孙悟空动了心思,自己当了妖精, 把唐僧这个泼秃领导,暴打一顿以泄私愤吧!不服紧箍咒管教孙悟空在这件事的起先, 他是个受害者, 而结果, 却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 孙悟空是第一嫌疑人。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唐僧却一次次让孙悟空滚蛋。 我们重温这一幕:起因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 唐僧念经超度强盗的亡灵: 拜惟好汉,我以好话,尔等不听,却遭行者,棍下伤身。你到森罗殿下兴词,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八戒笑道:“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三藏又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孙悟空道:“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打杀人!”然后大骂道:“触恼了我的性子,将你打死了,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是不怕, 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这一番话就是在恐吓唐僧。把老子惹火了, 连你也打死, 你去告吧!三藏见他说出这般恶话,心惊肉跳道:“徒弟呀,你怎么就认真起来?”晚上, 在老杨家借宿, 老杨的儿子是强盗一伙, 孙悟空又打死了二三十个强盗, 还把老杨儿子的头割下来, 拧给唐僧看。唐僧大惊, 念起《紧箍儿咒》,把个行者勒得耳红面赤,眼胀头昏,在地下打滚, 翻筋斗,竖蜻蜓,疼痛难禁。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并威胁道:“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这是唐僧第三次赶孙悟空滚蛋。西天路走了一大半了, 眼看就要出成果了, 他要他滚蛋!大圣疼痛难忍,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孙悟空发怒了, 终于撕破脸皮反了目: 你这泼秃! 没了俺老孙, 连口水都没得喝, 还这般刁难俺, 不给点颜色看看, 你就不知道俺老孙的狠气! 我管你是哪个! 一棒子将唐僧打晕在地,扬长而去。走的时候,愤愤丢下这样一句话:“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后来,沙僧因为孙悟空棒打师父的事,来找他算帐。孙悟空绝口不承认,嚷嚷着说:俺老孙怎会干这样的缺德事呢, 你若不信, 菩萨可以作证嘛, 我这几天一直都在这儿。沙僧当然不信,那不是你大师兄一个分身法就能搞定的事。于是, 菩萨叫沙僧与悟空同去辨别真假。结果却是, 大家看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长相、声音、本领都是一样的,几乎找不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更要命的是金箍棒、紧箍咒也是一样的,。凭这两样,怎么可能,一般妖怪是不可能具备的。 后来孙悟空装模作样地上天庭借照妖镜,鉴定结果: 两个都是真的。孙悟空也就笃定了玉帝找不出。不过,是为去如来那走走过场。“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就说明他正在暗自得意: 嘿嘿! 你们谁都想不到吧!到阎罗殿去查, 谛听是知道真相的, 却不敢当面说破,否则, 孙悟空不打死他才怪, 发起恶来, 把阎罗殿都拆了!孙悟空理直气壮地见了菩萨、见了玉帝、也去了地府:“你们看我两个谁是假的!”最后都辨不出,其实根本没有假的。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天、地、神、人、鬼尽知,不是俺老孙打得你这泼秃和尚,而是你这泼秃和尚缺了俺老孙就会碰到妖怪,去西天取经,缺了我老孙还就取不成了。其实,孙悟空在邀功,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佛祖自有分晓后来又闹到雷音寺, 细看孙悟空与如来佛说的话, 与先前说过的话,大有区别,他特别强调自己在助唐僧取经这一路上多么辛苦, 不知费了多少精神, 师父却把我赶出来。现在, 请佛祖与弟子辨明邪正,我才好保唐僧过来把佛经取回东土,帮你永传大教。强调一下: 他说的是辨明邪正, 不是辨明真假, 而在前面别处他都是说得辨个真假。这个区别是相当大的, 真假, 就是谁真谁假, 邪正, 就是请如来公断。孙悟空这点分身术的小把戏,又岂能瞒得过如来佛祖?! 在他还没来之前,如来佛就已经对大众说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斗来。”你们这些人呀, 一心要看他谁真谁假,又岂能识破他的二心呢?根本就不是两个人嘛, 是二心也,孙猴子生了二心, 把老师都打了! 你们却以为是妖怪。显然,如来也知道,孙悟空的小把戏不便说破。 一说破, 就无法收场了, 这个经就彻底地取不成了! 如来心想: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取经人,如果不遂了泼猴的心愿,这经又取不成了。那传经计划又破产了!所以, 还是想着以大局为重, 如来佛也不能说破, 不但不能说,还得默契地配合这泼猴假戏真做!原著中这样写道: 如来正欲道破, 忽见......, 如来笑道: 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孙悟空没想到如来佛会瞎扯, 很是震惊, 不知道如来要干什么, 如来也没有辨真假,而是直接吓唬猴子:“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悟空生怕被抓住把柄,急变蜂儿飞跑。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汝等休要再言,妖精未走,在我钵盂之下。”将钵盂揭起,果见一六耳猕猴。大众都看到假悟空已经变做蜂儿跑了,不料如来佛的钵盂下还真有一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将其打死。“忍不住”这三字用得好啊,一下子毁灭了证据。佛法无边的如来总算帮神通广大的悟空把这个弥天大谎撒团圆了,皆大欢喜。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孙悟空经过了真假美猴王这一场闹剧,在天地人三界中给自己立下了威名,算是凭借自己的本事,让三界都知道我老孙有通天的本领。孙悟空也被如来内定为预备佛了, 唐僧呢, 再也不敢动不动让孙悟空滚蛋了。不得不说,孙悟空闹得值!这样的说法,大家认同吗?记得留言讨论。末代皇妃李玉琴生前为何从不提宫中经历?
末代皇帝溥仪有一后(婉容)一妃(文绣),两位贵人即谭玉玲和李玉琴。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作者叙述日本人想让溥仪娶一位日本女人来监视溥仪日常,溥仪不敢公然反对,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娶了在日本学校上学的中国学生李玉琴。在这种互相猜疑下的结合,二人并不合拍,即使李玉琴并没出卖过溥仪,而溥仪对李的防范一直存在,甚至没有过夫妻之事。而李玉琴自己出身不高,家境一般,在当时的伪满洲国,日本人开办了学校,李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学不到两年,之所以被溥仪选中,因其木讷寡言,薄仪认为她不会是一个好的间谍。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在溥仪宫中不被人重视,甚至是漠视。所以李不愿提起往事。
诬陷太子并图谋毒死其父?
大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时,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他绝不会想到这场病会让他看透一个儿子的本心。正是这一场病让朱棣的三儿子赵王朱高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谋划,朱高燧准备趁老爹朱棣病重,谋划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立自己为皇储,从而登上皇位。
朱棣一生共有四子,抛去第四子夭折之外,他只有三子,也就是长子即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
朱棣的这场大病让很有夺取皇位野心的小儿子朱高燧坐不住了,因为朱高燧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是太子朱高炽,名正言顺的大明合法继承人,二哥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扳倒朱高炽自己当继承人的汉王朱高煦,所以有朱高炽和朱高煦这两尊大神在,不采取点手段,皇位根本轮不到朱高燧这里。
因此朱高燧与自己的属官密谋趁朱棣病重勾结太监毒杀朱棣,然后再矫诏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改立朱高燧为太子,这样用传位诏书就能使得朱高燧名正言顺登上皇位。
在《明史》中记载为:(朱高燧)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可见朱高燧野心有多大,但是很可惜朱高燧的计划没有成功被人告发了,于是朱棣震怒,想要将朱高燧杀掉,幸亏老实厚道的朱高炽站出来为弟弟求情,最终朱高燧才免于被父亲朱棣所杀。
从史书上观朱高燧的所为,为了皇位都有了弑父之心,而且他不仅想弑父,之前还多次构陷大哥朱高炽,相比之下他比同样想篡位的二哥朱高煦还狠得多,但是朱高煦最终却被烹杀而朱高燧却安然无恙,下面就说说朱高燧为何能比二哥朱高煦幸运得多可以善终。
朱棣一生不好女色,只爱嫡妻徐皇后一人,而朱棣一生的九名子女,前七名子女皆是徐皇后所生,后来徐皇后不能生育,朱棣才又和其他妃嫔生育了一子一女。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女,自幼就十分聪慧,才华过人,素有“女诸生”之称,朱棣与徐皇后婚后十分恩爱和谐,她也为朱棣生育了三子四女。
朱高燧就是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最小儿子,他生于洪武十五年(1383年),在徐皇后所生的子女中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由于是幺儿,因此朱高燧自幼就十分得父母疼爱。
朱高燧尤其是与母亲徐皇后关系最为亲密,别看朱高燧后来不咋样,但是他自幼就最敬怕的人就是母亲徐皇后,其实徐皇后在子女中威信力要比朱棣还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都对她敬畏有加,如果徐皇后没有早逝的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会收敛很多。
据《明史》记载:(朱高燧)终日侍(徐皇后)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高燧在母亲徐皇后面前十分恭顺,颇有乖乖儿的姿态。也可以看出徐皇后确实是在儿子们面前很有威慑力,而母亲徐皇后也可能是唯一能让朱高燧变得乖巧恭顺的人,这也说明朱高燧对母亲还是极为孝顺。
朱棣为人尚武,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为骁勇的人,因此朱棣十分注重对儿子们的弓马骑射教育,但是偏偏长子朱高炽自幼喜好读书,体型又十分肥胖,跟武字挂不上钩,所以朱棣就把弓马骑射教育倾注到了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身上,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都十分骁勇彪悍,与朱棣的风格很像。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厉行削藩,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二子湘王朱柏、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先后被朱允炆削除封爵,其中湘王朱柏更是被朱允炆逼得自焚而亡。
于是还是燕王的朱棣就在北京发起了靖难之役反抗大侄子朱允炆的削藩,在靖难之役起事后,朱棣留长子朱高炽镇守北京守护老巢,而骁勇彪悍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则被朱棣带在身边一同到前线去征战。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燧年仅16岁,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作战却十分骁勇,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功劳,不过毕竟朱高燧毕竟当时年幼,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贡献肯定比不上镇守北京的大哥朱高炽还有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二哥朱高煦。
在朱棣登基之后朱高燧的声望远不如大哥朱高炽和二哥朱高煦,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初朝廷中文臣以解缙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炽成为太子,武将则是以丘福等为首的人支持朱高煦成为太子,唯独没有人支持朱高燧成为太子。
没人支持不代表朱高燧没有野心,随着朱棣登基之后,他对小儿子朱高燧越发宠爱,这也激发了朱高燧的争夺储位的野心。
一开始朱棣认为朱高炽颇为文弱,而朱高煦骁勇善战与他很像,颇属意于让朱高煦成为太子,但是最终在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出于遵循礼法以及对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的喜爱,册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并分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朱高燧的封地本来在河南彰德府(现今河南安阳),但是朱棣出于对朱高燧的喜爱和信任命他留守北京,并让北京的官员所有政务先行请示朱高燧才能做决定,这说明了朱棣对朱高燧十分认可。
因此朱高燧虽然被封为赵王,但他内心中更觉得凭借朱棣对他的喜爱和认可,他完全可以取代大哥朱高炽成为太子。
于是朱高燧逐渐和二哥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与朱高炽竞争太子之位失败后,朱高煦也没有死心,他常以李世民自居,自认为自己最终肯定能把朱高炽整掉成为太子。
而朱高燧与朱高煦走得越来越近,他也是想希望借助朱高煦的力量扳倒朱高炽,毕竟朱高炽如果不下去,那么他和朱高煦谁也别想当太子,所以两人经常联合起来构陷朱高炽。
不过朱高煦和朱高燧他们俩在母亲徐皇后在世时却不敢过分构陷朱高炽,毕竟他们都敬畏母亲徐皇后,直到永乐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他们俩才开始明目张胆的构陷朱高炽。
在《明史》中记载为: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这意思就是说朱高燧与朱高煦合谋夺取太子之位,多次构陷朱高炽以及支持朱高炽的官员。
在二人联合对付朱高炽期间,一直是朱高燧当先锋,因此朱高燧的野心也很快被朱棣所看出来,永乐七年(1409年)朱高燧勾结二姐永平公主朱月贵构陷朱高炽的阴谋暴露,朱棣十分震怒,于是朱棣先是诛杀了朱高燧的心腹赵王长史顾晟,并褫夺了朱高燧的冠服,还准备将朱高燧贬为庶人。
多亏了朱高炽宅心仁厚,他拼命向父亲朱棣求情宽恕朱高燧,由此朱高燧才得以被朱棣宽恕下来,朱棣给他换了长史董子庄辅导他,朱高燧才大为收敛。
在董子庄的教导下朱高燧表现得十分不错,他的行为较之前大为收敛,不过不要以为他真的就此放下了自己的野心,只是朱高燧发现老爹朱棣太狠了,所以他才故意表现的十分听从董子庄的教导,把自己隐藏了起来。
此后十多年里只剩下老二朱高煦继续针对朱高炽,处处构陷朱高炽,而朱高燧的熄火也和朱高煦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朱棣曾经感叹朱高燧果然是改过自新了。
永乐十八年(1420年)能监督匡正朱高燧的长史董子庄去世,朱高燧表面很悲伤,其实他内心中十分开心,因为正直的董子庄终于死了,没人再能监督他了,于是朱高燧就又开始暗中培养心腹等待机会准备夺取太子之位,只是这一次他十分小心谨慎在暗中操作。
终于在永乐二十一年朱高燧找到了机会,五月份朱棣生了一场重病,于是朱高燧就找到心腹赵王护卫指挥使孟贤商议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夺取太子之位,孟贤引荐了谋士高以正一同谋划这些事。
高以正给朱高燧出主意,建议让已经被朱高燧收买的朱棣身边宦官杨庆及其养子伺机毒杀朱棣,然后再让朱高燧的心腹钦天监王射对外称星象有变,太子不利于国家,并以此为由再让杨庆养子矫诏废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太子,再对外公布朱棣死讯,再加上孟贤统率军队在外协助,这样朱棣一死,有了矫诏旨意,朱高燧就能顺利继位了。
高以正的计划确实很完美,因此朱高燧一伙人就决定如此行事。计策定下来之后,高以正为了帮扶自己的姻亲王瑜,他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王瑜,并告诉王瑜只要听自己的将来就有荣华富贵而来。
这个王瑜一想这件事太危险了,不如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朱棣,这样朱棣不就能给自己一身荣华富贵了,而且报告给朱棣的话还没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有富贵,那岂不是比冒险得到的富贵更划算,于是高以正前脚刚走,王瑜就立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朱棣。
本来病很重的朱棣听说儿子朱高燧想毒杀自己,立刻这病就被气的好了一大半,于是朱棣派人将孟贤、王射、杨庆、高以正等人都抓了起来,把他们全部抄家,果然在孟贤家中抄出伪造的传位诏书,这一下人证物证俱在。
朱棣就把朱高燧召过来质问,他厉声质问朱高燧:“这事真是你干的吗?”
朱高燧当时害怕至极,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深知老爹朱棣的脾性,朱棣如此质问他就代表着已经对他起了杀心,确实朱棣当时已经有了杀子之心。
这时候多亏朱高炽站了出来救下了朱高燧,《明史》记载: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朱高炽这意思就是把锅都推到了孟贤、高以正等人身上,他认为都是朱高燧手下的人怂恿其弑父篡位,朱高燧肯定不知内情。
最终在朱高炽的苦苦哀求下,朱棣才熄下了怒火,只将孟贤、高以正等人诛杀,王瑜也确实得到了荣华富贵,王瑜后来被授予世袭锦衣卫千户之职,可以说子孙后代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了。而朱高燧则被严密监管起来,从此之后朱高燧就夹起尾巴做人,完全收敛起来。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朱棣北伐的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等人担心军中有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心腹之人,如果公开朱棣病逝的消息会对朱高炽继位不利,于是他们秘不发丧,并派人连夜密报朱高炽请他在京城做好准备继位,这才使得最终朱高炽顺利继位。
明仁宗朱高炽为人比较宽厚,他登基之后对一直构陷与自己做对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没有追究,而是以德报怨,对他们封赏有加,并让他们安心在各自的封地享受荣华富贵。
朱高燧到了彰德府封地之后,得到了朱高炽很多赏赐,而他也终于认可了大哥朱高炽继承皇位的事情,他对朱高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在就藩之后主动向朱高炽交出了他的常山护卫左右两卫所的兵权。
本来朱高炽凭借自己的宽仁厚义和以德报怨收服了弟弟朱高燧,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炽命太短,在位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高炽去世之后,其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继位后依旧延续父亲朱高炽的安抚之策,对两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赏赐丰厚,不过这却让朱高燧野心又重新复燃起来,朱高燧觉得侄子年轻可欺,毕竟当初他老爹朱棣就是这么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到了皇位,因此朱高燧又觉得自己可以效仿老爹朱棣了。
不光朱高燧这么想的,连他的二哥朱高煦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朱高煦还果断采取了行动,朱高煦打算在自己的封地乐安州(现今山东惠民县)起兵造反,朱高煦还提前联络了朱高燧打算两人联手一起把侄子朱瞻基变成第二个朱允炆,毕竟两人当初都参加了靖难之役,在推翻皇帝这比较有经验。
但是朱高燧却十分狡猾,他对朱高煦的联络采取了置之不理的策略,他的藩王护卫常山卫只剩下常山中卫和仪卫司两个卫所,其中仪卫司只是礼宾队没有战斗力,也就是说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卫所的兵权,所以他很明白自己如果真响应朱高煦的话,即便事成之后也是扶朱高煦登上皇位,因此他既没有响应朱高煦也没有举报,他想坐山观虎斗,坐看朱高煦与朱瞻基开战,然后自己再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后来朱高煦果然在乐安州起兵反叛,效仿老爹朱棣也打出了靖难的旗号,不过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他直接亲率大军御驾亲征,仅两个月就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及其全家全部抓回北京。
在回师途中朱高煦很快就向朱瞻基供出了自己曾经联络过朱高燧,想把朱高燧也拖下水,因此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陈山建议朱瞻基正好趁平定朱高煦叛乱的气势直接攻打彰德府,顺手把朱高燧也平了,否则万一朱高燧日后反叛反而成为祸患。
对于是否顺手把朱高燧也一起抓起来平了,这让一向果断的朱瞻基犹豫不决,这时候大学士杨士奇表示反对,《明史》记载:(杨士奇说)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
杨士奇这意思就是说朱棣一生总共就三个儿子,朱瞻基现在只有两位叔叔,朱高煦反叛罪无可赦,但是朱高燧并没有公开反叛,不应该加罪于他,理应厚待他,注意提防他就行,如果真把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抓起来,那朱瞻基是不是太对不起爷爷朱棣了。
其实杨士奇也是为了朱瞻基好,毕竟朱瞻基只有两个叔叔,如果都被抓起来,那么朱瞻基将来在史书上就要留下恶名了。
朱瞻基也理解杨士奇的意思,因此他采纳了杨士奇的意见,决定不追究朱高燧,但是也不能就此罢休。当朱瞻基回到京城后,很多朝臣都弹劾朱高燧知情不报,建议削除朱高燧的所有藩王护卫兵权并将其圈禁起来,于是朱瞻基就派人把这些弹劾朱高燧的奏折送到彰德府让他看,并给朱高燧写了一道嘉奖他没有附和响应朱高煦叛乱的圣旨。
早在朱高煦被抓之后,朱高燧在封地彰德府就已经害怕了,而朱瞻基玩的这一手恩威并施彻底击垮了朱高燧,当朱高燧看到这些弹劾他的奏折就已经吓得瘫软说不出话来,再看到朱瞻基下得这道嘉奖圣旨,朱高燧可谓是喜极而泣,《明史》记载: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
至此朱高燧彻底绝了觊觎皇位的野心,他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想图谋皇位,最终还能被大侄子朱瞻基赦免,能活下来有多么难得。
同时朱高燧也明白侄子朱瞻基始终还是对自己信不过,因此他为了向朱瞻基表明自己的心意,主动向朝廷交出了常山中卫和仪卫司的兵权,朱瞻基为了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他只收回了常山中卫的兵权,特许朱高燧保留仪卫司。
从此之后朱高燧在家闭门谢客,不再过问政务和军事,只在家专心致志当一个富贵快活的闲王,因此朱高燧得以善终,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朱高燧病逝,享年50岁。听闻朱高燧病逝的消息,朱瞻基还特意表现出十分的悲痛,为此罢朝三日,后来让朱高燧的儿子朱瞻塙承袭了赵王爵位。
此后赵王爵位一直由朱高燧的后人世代承袭,而朱高燧的后人也一直安分守己,不仅不给朝廷添乱,还经常赈济穷苦百姓和受灾民众,在彰德府一带颇有贤名,直到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的末代赵王朱由棪在逃避清军的途中去世,赵王一脉才彻底断绝,可以说朱高燧的赵王世系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写在最后所以朱高燧企图弑父篡位还能得到善终,主要在于朱瞻基顾及自己的名声,没有对叔叔赶尽杀绝,再加上朱高燧能诚恳认错、改过自新,因此同样都想篡位,朱高煦最终却不肯改过自新,一再挑衅朱瞻基而被烹杀,朱高燧却能得到善终。
这也说明了朱高燧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能及时认清形势,并且能诚恳地表现出了自己的诚意,所以他才能被朱瞻基宽恕,子孙后代都能一直富贵绵长。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
恶毒没品,阴险卑鄙,小人一个。
有人为他诡辩,总用完颜洪烈对他父子情深,他一直在金国长大之类来说事。其实杀不杀完颜洪烈、站什么立场都改变不了上述结论。
1.一登场就比武招亲调戏穆念慈,言语轻佻下流,事后把杨铁心父女抓入王府囚禁,可见此人人品。
2.折断兔子腿给他妈医治。虽然书里只写了一次,但看他和仆人那副驾轻就熟的样,这种事肯定经常发生。
3. low逼,十足的low。穆念慈和杨康几次相会,杨康的表现low出天际。他是又舍不得不当小王爷,又舍不得妹子,每次都是花言巧语哄骗她一番求上床。
4.偷袭刺郭靖,如果郭靖不会九阴真经就挂了。我知道郭靖和杨康的结义之情比塑料花姐妹还塑料,但对方好歹是个曾经对你还不错的人,就这么毫无顾忌地大下杀手吗?
如果说前面还是小打小闹,那从刺郭靖开始,此人的卑鄙闸门仿佛打开了,人品如瀑布一般飞流直下。
5.为拜西毒为师杀欧阳克,还把自己包装得很正义。
6.编造谎言挑拨离间,意图黄药师和全真教两败俱伤。这俩说起来都算他师门,丘处机千里迢迢赴金国教他武功;梅超风眼瞎,接到他传讯后,刚跟欧阳克打完就跑到归云庄救他。反观此人,毫无感恩之心。
7.丐帮大会及其后在铁掌峰上一系列表现。得手穆念慈后就得意洋洋露出本性那副小人嘴脸。
8.在铁枪庙被黄蓉揭破桃花岛之变真相后偷袭灭口不成反被KO。
5-8条不仅是他人品差的体现。在这些事当中杨康的表现也十分猥琐。他不仅是反派,他还很low,是个很low的反派。
说起杨康对杨铁心和完颜洪烈,我见过好多用立场啊甚至拖萧大王下水给他洗白的,我想说,洗不白的,原著石锤到处都是。
完颜洪烈听了他的语气,料他必是已知自己身世,可是这次又是他出手相救,不知他有何打算。两人十八年来父慈子孝,亲爱无比,这时同处斗室之中,忽然想到相互间却有深恨血仇。杨康更是心中交战,思量:“这时只须反手几拳,立时就报了我【父母之仇】,但怎么下得了手?【那杨铁心虽是我的生父,但他给我过甚么好处?】妈妈平时待父王也很不错,我若此时杀他,妈妈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喜欢。再说,【难道我真的就此不做王子,和郭靖一般的流落草莽么】?”正自思潮起伏,只听得完颜洪烈道:“康儿,你我父子一场,不管如何,你永远是我的爱儿。大金国不出十年,必可灭了南朝。那时我大权在手,【富贵不可限量,这锦绣江山,花花世界,日后终究尽都是你的了】。”
杨康听他言下之意,竟是有篡位之意,想到“【富贵不可限量】”这六个字,心中怦怦乱跳,暗想:“以大金国兵威,灭宋非难。蒙古只一时之患,这些只会骑马射箭的蛮子终究成不了气候。父王精明强干,当今金主哪能及他?大事若成,【我岂不成了天下的共主】?”想到此处,不禁【热血沸腾】,伸手【握住了完颜洪烈的手】,说道:“爹,孩儿必当辅你以成大业。”完颜洪烈觉得他【手掌发热】,心中大喜,道:“我做李渊,你做李世民罢。”
说他像条狗,都侮辱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