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真实数字,有哪些战争中的照片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真实数字,有哪些战争中的照片?
抗日战争末期,一名美国记者拦住一名奔扑前线的军人。正是这名军人稚气未脱的脸,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美国记者问:你多大?军人回答:16岁。你想你的家人吗?军人道,他们已经死了。记者沉默了一会儿:你觉得中国能胜利吗?军人斩钉截铁道:中国一定会胜利的。记者问:当中国胜利之后,你准备干什么?娶妻生子?军人笑了笑: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抗日战争中国遇难人数在2000万到3000万左右,平均下来,每天要死一万人用生命挽回今天,35人上战场,回来5个如果我不拍下这张照片,那么诸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们就会以为战争仅仅是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
1万枚海马斯火箭弹?
感觉这个问题很搞笑,乌军还有1万枚火箭弹,那个意思就是俄军就在那里坐等乌克兰的导弹吗?接下来老李来具体分析一下接下来的战局:
第一:1万枚海马斯火箭弹,坚持两个月,完美的理想化
乌克兰一直都在美化战争数据和战绩,这样的说法,也不过是理想化、完美化的一个数据罢了,需要做到这个结果的前提是,弹药库不被俄罗斯所侦察发现,所有的发射车不会被侦察发现,俄军不做任何的攻击反抗,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俄军的侦察实力以及雄厚的战力资源
现在的战局虽然缓慢下来,但是俄军整体也是在向前推进的,主要是目前乌军有老美和其他一些欧盟国家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罗斯的能源反制裁,越来越多的国家退出了战局和支持,这使乌克兰本来就越大越薄的底子,根本扛不住强大的俄罗斯军队的消耗,两个月的时间也许会有彻底颠覆性的变化。
而且在前面的交火中,俄军已经摧毁了大量的欧美支援的武器弹药,这是用实力说话的。
最后我们期待战争早日结束,世界尽快恢复和平发展!
简略上甘岭战役内容加意义加原因?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美军行动代Operation Showdown。
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双方伤亡约3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此战对朝鲜战争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上甘岭战役的失利,联合国军直至停战,再也没有向志愿军的固守阵地发起主动进攻。报伤亡数字的时候?
3月🔴🔴🔴就说这次俄乌冲突吧,这乌军的失踪人数存在很大的猫腻,泽连斯基成了玩失踪人数的高手。
战前,乌克兰军人的待遇还是很好的,除了军人能享受很丰厚的薪资外,阵亡或因公殉职的军人能得到很大一笔抚恤金。乌政府规定,牺牲的军人其家属可以得到1500万格里夫纳(约合320万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
这样做除了表彰为国献身的军人外,还可以鼓励更多青年加入到军队里来,以保证兵源稳定。
当然在和平时期,牺牲的军人极少,这样抚恤金的发放对乌政府来说也应付自如。
⬆泽连斯基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乌军阵亡人数呈几何数增长,再加上因战争导致乌克兰经济崩溃,乌政府在财力上捉襟见肘,己经无力对乌军阵亡人员进行抚恤金发放。
乌政府不得己对乌军阵亡人员的家属发放一张印刷精美的白条,规定白条要等到五年后才能兑换现金。
天啦!五年后这泽连斯基政府还存在吗?
还需要指出的是,乌克兰规定,战争中,军队的失踪人员是没有抚恤金的,很简单,失踪人员包括了未被抓获的逃兵,逃兵是要被枪毙的,怎么可能还会发放抚恤金。
为了少发放或不发放抚恤金,于是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政府绞尽脑汁,将乌军的失踪人员玩到了极致,规定乌军的阵亡人员必须有一具完整可鉴别的尸体,才能证明其己经阵亡,才能获得抚恤金(精美白条)。
⬆这张精美白条要等到2026年才能兑换抚恤金
那些被炸成碎块,不成体型的乌军士兵,不能被算成阵亡人员,至于进行DNA鉴定,对不起!没有的。
就连面部被损毁,肢体完整的乌军遗体,也不能算为阵亡人员,一律以失踪人员对待。
那些阵亡的乌军士兵,只因为被深埋在废墟下,对不起!只能算失踪人员。
那些战死的乌军士兵,只因为尸体没有被抢运回来,落入俄军之手,也算成是失踪人员。
偏偏俄罗斯也坏,往往把这些完整的乌军遗体移交给乌方,让乌方陡增负担。为此泽连斯基很生气,俘虏放回来,我们大大地欢迎,这些俘虏还可以二次利用,重上战场。送回来的这些完整的臭尸,真的挺讨厌,什么用都没有,还要付抚恤金,还要配置上好的棺椁。
⬆乌克兰隆重迎回战死的乌军士兵
⬆战场上的乌克兰女兵
还有,这次俄乌战争比己往任何战争都要惨烈,都要残酷,俄军可是大量使用云爆弹、温压弹、钴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乌军想法很天真,以为躲进建筑内、丛林里,跟俄军打巷战,打丛林战,慢慢耗死俄军。哪知俄军早就不这么打了,早就从车臣战争中吸取了教训。
这种情况下,俄军直接就是一枚3吨重的温压弹打下来,方圆6000平方米的建筑内、丛林里的乌军士兵统统气化,连尸骨都没有,几百、几千的乌军士兵连渣都不剩。
⬆威力巨大的温压弹
哪知,这样便宜了泽连斯基和乌政府,乌军士兵连尸骨都没有了,那好!统统算成失踪人员,好听而又不用付费,何乐而不为!
看来,泽连斯基把美国那一套学得呱呱叫。
有一位无耻政客曾大言不渐地说道: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首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既然国家把为国捐躯的军人都如此这样算计,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政府还抱什么希望,还有什么感情呢?
*创建地:重庆.南坪.南坪步行街.肯德基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
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部队发起猛烈的射击。黄继光部队的进攻遭受到了阻碍,这是他挺身而出,亲自去执行爆破敌人阵地的任务。
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后,又用自己的身躯去独挡敌人仅剩的火力点。在黄继光的英勇献身下,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3、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4、刘胡兰
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
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刘胡兰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
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
5、赵一曼宁死不屈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