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庞涓,庞涓斗孙膑下一句

2023-11-11 04:00:07 72阅读

孙膑庞涓,庞涓斗孙膑下一句?

庞涓斗孙膑 —输定了

庞涓和孙膑为什么要自相残杀?

说白了就是庞涓气度狭隘,担心孙膑抢了他在魏国的地位!

孙膑庞涓,庞涓斗孙膑下一句

纵横家是什么意思?

纵横家的鼻祖或始创者,是春秋末年的鬼谷子王诩,践行者是战国时的苏秦、张仪。因孙膑、庞涓,和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而孙膑、庞涓是当时的军事家,而且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产生”诸子百家”,并且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那么纵横家就是,除了道、儒、法、兵、名、杂、农、阴阳等家之外,在当时影响非常巨大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

鬼谷子王诩,是王诩因长期居住、隐居鬼谷山而后人称其为鬼谷子。王诩一生未曾出山,直接参与春秋、战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但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和孙膑、庞涓,甚至还有其它当时名人,都是他的学生。即鬼谷子王诩,是一个隐居鬼谷,被外人感觉又是他操纵天下的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书店名为《鬼谷子》或有关鬼谷子的书,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

我的观点,纵横家是一种非常好的政治家流派,或者更准确地说,纵横家是以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为指导思想,来从事“连横”和”合纵”活动的职业政客,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张仪是践行纵横家思想的杰出、成功的代表。其中张仪为秦王谋划“合纵”事业,分化、瓦解“六国”。当中,张仪将楚国楚怀王骗的非常惨狠,而苏秦则用“连横”策略,联合“六国”共同对抗强秦,苏秦最厉害时曾同时挂六国相印。

之所以认为纵横家的“连横”、“合纵”是一种职业政客的活动,是现代很多民选国家的职业政客们的政治活动,与中国的纵横家不二。他们是“合于利则聚”、“不合于利则散”的一种政治操作活动,一切以“有利于己”作为政治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而其除此之外,并无太明确的合于社会道义、有利社会发展的政治思想内容。

搞政治、当政客的人,不可不研究中国古代纵横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以“纵横捭阖”的理论方法操作,往往十分有效。这就是纵横家的厉害和实用之处。

孙膑减灶灭庞涓的读后感?

孙膑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孙膑减灶是灵活的运用战术,达到先震惊敌人,再使敌人自大放松警惕,从而不顾危险,进入包围圈,最后全歼敌人的目的。

孙膑是个悲壮的人物,带着宏伟的理想和对同窗好友的赤诚梦想而来,怀着“好友”带给他的身心极度创伤而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一段复仇经历却与战国历史无法割舍,留下了垂青千古的智慧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遗憾中去受益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提起战国名将,最强当属手握魏武卒的兵家亚圣吴起,秦国人屠白起,赵国李牧、齐国匡章、燕国乐毅、秦国王翦紧随其后。那么除了上述6人外,在战国254年的时间里,又涌现了多少名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

一、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蒙恬、司马错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征战30多年,历经大小70战,从无败绩。根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死在白起手中的人数多达90万,这个比例在两三千万人口的战国,可谓相当高了。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是善于野战,也善于利用优势兵力围歼,是绝对意义上的战神。

伊阙之战,秦军兵力不足魏韩联军的一半,但是白起却利用疑兵,巧妙迂回至魏韩联军后方,攻其不备歼灭敌军24万;鄢郢之战,白起集中兵力,运用掏心战术,攻陷楚国国都,烧毁楚先王陵墓;华阳之战,白起率军长途奔袭赵、魏联军,斩敌13万;长平之战,诱使赵括脱阵突围,在使用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45万,使得赵国在无力抗秦。

可惜的是白起与相国范雎关系不睦,范雎时常进献谗言,再加上白起确实功高震主,秦昭王在压力下迫使白起自杀,一代战神含恨而终。

经典战役: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年少时就是秦王的亲卫。和儿子王贲,一起消灭了六国中的五国,是秦统一中原的最大功臣。

灭赵之找,用计离间了赵王和李牧,大败赵军,7年后攻下邯郸。不久,王翦又率军攻取了燕国,燕王弃城而逃,燕国灭亡。三年后,率军伐楚,杀项燕,俘楚王。随后又率军南征百越,迫使百越臣服。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是嬴政最为信任的将领,因功劳太大,最后功无可封,只能急流勇退,隐居山野。

经典战役:横扫三晋、攻灭楚国、平百越。

蒙恬:出身于名将世家,为人忠信,有勇有谋。曾联手王翦一同灭亡楚国。秦灭六国后,率领30万秦军北上大败匈奴,打的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更是毛笔的改良者,被誉为“笔祖”。

经典战役:抗击匈奴、消灭楚国

司马错:司马迁的八世祖,秦国三朝老臣,白起之前秦国第一名将。主张“得蜀即得楚”,最大的战绩是率军灭蜀,这对秦国的意义,不亚于商鞅变法。而后南下攻楚,迫使楚国献出上庸,更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经典战役:灭蜀之战、攻楚之战

二、赵国名将:李牧、赵奢、廉颇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早先北上驻守雁门郡,数次击败匈奴,还率军攻灭东胡,终李牧一生,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境。李牧的破匈奴之战,以极小的代价,极短的时间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更是开了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先河,这是很多后来人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

后来在番吾之战重创秦军,被封为武安君,之后更是多次抵抗秦军的入侵,令秦军苦不堪言。在公元前232年,嬴政亲征赵国,兵分两路,李牧一攻一守,各个击破,嬴政只得撤军。直到王翦使反间计,赵王才夺回了李牧的兵权,还杀了他,李牧的死也直接促使了赵国的灭亡。

经典战役:破匈奴之战、番吾之战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曾率领赵军攻打齐国,攻取齐国都城晋阳。在长平之战前期,抵御白起整整三年。长平之战后,面对前来占便宜的燕国,廉颇主动出击,重创燕国,斩杀大将栗腹,令燕国割五城求和,为赵国缓了一口气。

后来成为代理相国,但是赵悼襄王即位后,廉颇备受排挤,在兵权被夺走后,一怒之下投奔楚国,后老死于楚国。

经典战役:鄗代之战

赵奢:赵奢为人正直,原本是一名收取田赋的小吏,因为秉公执法,杀了平原君家里的管事,而被平原君看中,推荐给了赵惠文王。

赵奢一生最著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这一战,赵奢先是假装安营扎寨,迷惑秦军。等秦军松懈后,命令士兵卸下铁甲,迅速朝北面进发,并提前让骑兵在离阙与五十里处的山头垒起高墙。等秦军到来后,趁势居高临下,大败秦军,也因为这一战,被封为马服君,和廉颇平起平坐。

经典战役:阏与之战

三、魏国名将:吴起、信陵君、乐羊

吴起:战国时期兵家亚圣,著有兵书《吴子兵法》。吴起一生大战七十六场,无败绩,是武庙十哲之一。史记中记载,吴起花钱在鲁国买官,结果被人讥笑,一气之下连杀三十多人,可见他武力值是极高的。不久,齐国攻打鲁国,吴起为将大败齐军,后来因与相国有矛盾,被罢官。

不久后,出仕魏国,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战国时战力最强的魏武卒,并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公元前389年,吴起打了一生中最知名的战役——阴晋之战。这一战秦国出兵50万,来势汹汹,吴起则亲率5万魏武卒迎战,大败秦军,打的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防守,还丢失了西河之地。

后来吴起遭到谗害,只能离开魏国,投奔楚悼王,在楚国实行变法,可惜楚悼王早逝,不满吴起的变法的大臣将其杀死了。

经典战役:阴晋之战

信陵君:本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善养门客。信陵君最知名的就是窃符救赵了,当时秦军围困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将晋鄙不予理会,于是信陵君设法窃得兵符,带手下门客击杀了晋鄙,解赵国之围。

在军事上信陵君也颇有作为,秦将蒙骜,领大军攻打赵,信陵君领兵与赵国两军合并,不久燕、韩、楚三国,因钦佩信陵君,也悉数派遣大将前来援助。于是,信陵君令卫庆统领魏军,景阳统领楚军,坚守不出,以拒秦军。

而信陵君本人,统领赵、韩、燕三国兵马,沿着太行山南麓向西疾行,到达渭水与黄河汇流的地方,切断秦军后路,截断秦军粮草。这样秦军无粮,又无后路,只能强行突围,结果大败。

信陵君因此名动天下,但却遭到其兄魏王的猜忌,为顾全大局,只好将兵符上交,此后信陵君只能广求美色,在美酒中蹉跎人生,英雄无了用处。

经典战役:窃符救赵

乐羊:是乐毅先祖,起初是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来中山国忤逆魏王,于是魏王打算出兵讨伐中山国,便命乐羊主动请缨担任主帅。乐羊围了中山国三年,就是不攻城,弄得魏国很多人都有意见,认为是乐羊有异心,魏王派人去催,乐羊回信说要以缓兵之计消耗中山国,用较小的伤亡取得最后胜利。直到中山国断水断粮,无奈之下只能投降。

经典战役:灭中山国

四、齐国名将:匡章、孙膑、田单

匡章:匡章是战国时期最被低估的将领,是白起之前战国第一名将,早期是儒家门生,师从孟子。齐威王末年,被起用为齐军将领,多次打退打退秦国进攻。

他平生所打的仗,都是战略级的重要战役,还强势压制了上升期的秦国,保全了魏韩两国。 戎马一生,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顶级的战略家。

桑丘之战,匡章率领齐军在桑丘和秦军激战,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与齐国的首次交锋,匡章利用秦国进军时犹豫不决的时机,运用间谍战术,内外夹击,打得秦惠文王此后二十年不敢再向齐国出兵,自称西藩之臣。灭燕之战,匡章趁燕国内乱之机率领十万军队,打的燕国元气大伤,直至燕昭王时才恢复过来。垂沙之战,匡章利用地形战略,率领齐、韩、魏三国大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打的楚国国力大衰。函谷关之战,匡章率领齐、魏、韩、赵、宋攻破秦国函谷关,大败秦军,迫使秦国割地求和,秦国颜面尽失。

主要战役:函谷关之战、桑丘之战、垂沙之战

孙膑:曾求学于鬼谷子,后被师兄庞涓妒忌,被剃掉膝盖骨,靠装疯卖傻才跑到齐国,成了田忌的军师。孙膑用兵强调事备而后动,其多智而近妖。孙膑在齐国很受重用,但是魏国很强大,魏王派遣庞涓领兵包围了赵国邯郸,一围就是一年。

次年齐王派田忌和孙膑率军解赵国之围,孙膑认为庞涓攻赵的军队都是精锐,如果这时候假装攻打魏国国都,庞涓一定会回援,这样才能救援赵国。于是兵分两路,先佯攻魏国国都大梁,庞涓果然匆忙赶回。待庞涓回援后,孙膑率齐军在桂陵设伏,魏军大败。

七年后,齐王派遣田忌、孙膑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在马陵大破魏军,庞涓不能接受失败,自刎。经此一战齐国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魏国,成为了战国第一强国。

主要战役: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田单:齐国小贵族,前半生并不被重视。直到苏秦的反间之计,使得楚、燕、三晋联合进攻齐国,齐国差点灭亡,仅剩莒县和即墨两座都城,尤其是乐毅更是率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

这时即墨的守将正是田单,他整顿齐国仅剩的7000余士卒,增修城垒,加强防务。在用反间计声称乐毅故意缓攻即墨,是自己想当王,本就对乐毅不放心的燕王果然中计,派人顶替了乐毅,而后田单以火牛阵击大破燕军,杀死燕军主帅,一路攻城拔寨,连续收复七十余城,扶齐国大厦之将倾。

经典战役:即墨之战

五、楚国名将:昭阳、项燕、景阳

昭阳:昭阳是楚国的上柱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名将,为此,楚怀王还将和氏璧赐给了他。公元前334年,昭阳率领楚国攻打越国,打的春秋霸主直接灭亡。10年后在次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打的魏国一败涂地,随即又移兵向东伐齐,至此昭阳之威名威震六国。

经典战役:襄陵之战

项燕:项羽的爷爷,项家出了多位名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项燕。嬴政曾派遣大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率军向西进攻鄢郢,这时项燕偷偷尾随在后,趁李信停宿休息的时候,偷袭秦军,斩杀了七个都尉。

一年后,嬴政以王翦为帅,倾全国之力组织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项燕准备决一死战,但是王翦采取坚壁固守的战术,不主动出击,用攻心计,瓦解楚军的斗志,直到楚军自己主动撤退,这时王翦主动出击,一举击败项燕。

经典战役:抗秦之战

景阳:楚国公族出身,很有威望。齐、魏、韩三国攻燕,楚王命令景阳率兵营救。景阳反其道而行之,声东击西,不救燕而先攻打魏国的腹地雍丘,于是三国撤兵。魏、齐为了报复,准备堵截楚军退路,景阳又使计,令齐与魏互相猜疑,齐国引兵离去,魏军独木难支,被景阳消灭。

经典战役:援燕之战

六、燕国名将:乐毅、秦开

乐毅:乐羊的后代。乐毅最经典的一战就是统帅五国联军大败齐军,之后在其他四国退兵后,率燕国军队直捣齐国都城,此战后,齐国一蹶不振。

乐毅一共在齐国境内,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可惜的是燕昭王死去后,继位的燕惠王中了田单使用反间计,收回了乐毅的兵权。

经典战役:齐西之战

秦开:秦开曾经前往东胡多年,借机掌握东胡的地理情况。当时燕昭王决心彻底平定边患,于是这个任务交给了的秦开。秦开率军自西向东,沿潮河流域推进,一路马踏平川,东胡军根本无法抵挡燕军攻势,只得一路退却,这已退就是一千里。

经典战役:灭东胡

七、韩国名将:暴鸢、冯亭

暴鸢:曾经参与过垂沙之战、伊阙之战等知名战役,主要的作用就是配合。其中最成功的一战是垂沙之战,率军与齐国将领匡章共同攻打楚国,击败楚军,还将楚国将领唐昧给俘获了。

冯亭: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祸水东引。秦国白起伐韩,韩国只能割上党之地求和,冯亭知道后非常伤心,但又无法与秦国对抗。于是就祸水东引将上党送给赵国,挑起赵国和秦国之间的矛盾,把战祸转嫁给赵国。

秦国知道上党被冯亭献给赵国后,大怒,发兵讨伐赵国,于是长大十年的长平之战开始了。冯亭则一直与赵军一起对抗秦队,直到战死在长平。

写在最后:

因为历史太过久远,战国的许多战役并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名将们的光芒还是无法替代的,战乱纷纷的战国,是名将最为摧残的时代,名将间的对决更是令人心神往之。在战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他们戎马一生,征战无数。那么如果要挑选一个最厉害的名将,你会选那一个?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