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什么好东西,为何当年德国工业会如此强大到领先全球数十年

2023-02-26 07:40:04 132阅读

德国有什么好东西,为何当年德国工业会如此强大到领先全球数十年?

这就要从德国的前身普鲁士说起。近代的德国起源于普鲁士,普鲁士是个非常厉害的国家。普鲁士人不仅能打,而且非常注重教育。早在1737 年,普鲁士国就颁布了具有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法令。1763年,又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拉开了义务教育的序幕。在普鲁士政府强有力地推动下,普鲁士的入学率和识字率急剧攀升。1816年,普鲁士共有2034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60%,而30年后入学率攀升至82%。发达的教育造就了德国高素质的国民,为德国科技和工业的腾飞打下了基础。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国家的统一为德国工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德国人积极投入到这次工业浪潮中。高素质的国民、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地中央政权,有力地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德国工业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其中大部分源于工业的增长。1913年,仅仅5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16%。在德国工业的发展中,教育和科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德国拥有庞大的高素质国民和众多的学校以及科研机构,所以德国人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内燃机、发电机等一系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很多是由德国人发明的。德国也因此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德国在汽车、冶金、电力、化工等各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德国人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很多工业巨头在所在领域的领导地位甚至不可撼动,德国的人才更是多如牛毛。二战前,德国人拿走了世界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教育培育了人才,人才创造了科技,科技造就了德国强大的工业。所以即使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打得稀巴烂,但德国依然能够崛起,因为德国的人才还在。只要人才还在,德国就能崛起,这就是德国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依然能够屡次崛起的原因。此外,德国工业的强大还和德国人的性格有关。德国是个非常严谨的民族,甚至可以说刻板固执。虽然德国人经常为此感到苦恼,但这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工业生产的品质。德国对他们生产的每一样工业品的要求都非常高,生产工艺和生产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大到汽车、飞机,小到生活用品、小孩子玩的玩具,他们要求的品质是一样的,力求做到完美极致。他们甚至根本就没从商人的角度去思考产品,德国人生产产品想的是怎么样能经久耐用而不是怎么赚钱。比如德国的汽车,非常结实耐用,有时候甚至能开到报废。看看青岛的下水道就知道,德国人有多严谨刻板,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怎么去把东西做好。不是所有的下水道都能用上百年,起码中国的很多下水道就不行。尽管德国工业遭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甚至摧毁,但德国人并没有被打倒,他们执着的在废墟上进行了重建,在短短的数年后就重返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行列,重返世界工业制造的舞台。在德国国内,仍然拥有一大批非常具有实力的超级工业巨头,比如戴姆勒、西门子、采埃孚、蔡司、巴斯夫等等。他们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巨无霸的存在,在相关领域都是最顶级的。我们就以汽车制造为例,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三大汽车巨头,他们在汽车领域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实力也是世界名列前茅。在技术含量最高的大型乘用车方面,德国车甚至占有垄断地位。此外,德国的中小企业也同样非常厉害,他们虽然不像那些巨头们一样耀眼,但他们在很多领域却是称霸全球。德国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技术、人才和态度可以说是德国工业能够称霸的关键因素。而大部分国家并不具备这些因素,也许只有一根筋的日本人可以与其相媲美,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工业能够后来者居上和德国并驾齐驱的主要原因。因此,德国制造能成为世界工业的标杆并非偶然。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但我们想要成为像德国那样的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短短时间里德国哪来那么多钱发展军工?

大家都知道:一战德国是战败国,还受到了极其惨烈的、彻底的制裁。可一战结束以后,德国人用了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就再次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期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了。后来有人说过:如果希特勒能够在1939年9月之前死去的话,那么他必将载入德国史册。不过记录将会截然相反,那根本就和后来的遗臭万年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德国有什么好东西,为何当年德国工业会如此强大到领先全球数十年

希特勒上台以后重振了德国经济、消除了灾难性的失业、突破《凡尔赛和约》的限制、重新武装了德国、还收回了苏台德地等等。不过最终希特勒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闪击波兰、发动二战,让自己、也让整个德国又重新坠入了历史的深渊之中。

那么从一战结束到二战开打这二十年时间里面,德国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希特勒又是如何带领德国成为二战的发起国的呢?

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中去看一看:德国人崛起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发展军事实力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战结束之后的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呢?

一战打了4年左右的时间,对整个欧洲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奥匈帝国解体了、沙俄变成了苏联、德国人彻底战败了。那么既然德国是战败国、又给欧洲两强英、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战后的清算肯定是跑不掉了。

其实德国人作为一战的主力参战国,本身自己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例如:直接死亡几百万人、工业基础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内经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等等。

不过按照英法两国的想法:德国战败那是你自找的,可是我们还是要彻底的制裁你、肢解你,一定要让你永远不能对我们构成威胁。于是乎,让德国人几乎绝望的《凡尔赛会议》如期而至了。

不得不说,在《凡尔赛和约》之下,德国人被制裁的确实比较彻底。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德国人遭到了哪些制裁:

1、德国人不光完全丧失了战争中掠夺的领土,还顺带把自己的领土也丧失了,德国人一共丧失了14%左右的领土,例如:一部分领土划归了波兰方面。这也是希特勒在二战前急于攻打波兰的一个重要原因。

2、德国人的军事能力被限制的那是死死的,例如: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海军只能拥有6艘非无畏级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装备潜艇;不得拥有空军等等。

3、经济上也是被制裁的无语了,例如:德国要对外赔款共需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等等。

总之一句话,德国当时无论是领土、资源、经济、军事、贸易那都是被完全彻底的制裁了。这也为德国人此后的绝地反击发起二战,创造了很好的动力和情绪积累,没办法,当时的德国人太需要再次证明自己了。

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一战后被彻底制裁的德国,到底是靠什么来积蓄实力,在短短二十年后又发起了二战呢?

二战的德国有多厉害就不用多说了,德国人用闪电战横扫了整个欧洲,法国人被德国兵不血刃的搞定、英国要不是有英吉利海峡挡着估计也难逃一败。

二战最惨烈的苏德战场上,初期的时候德国人一路高歌猛进,仅仅有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了。总之一句话,如果按战绩、按战斗力来算的话,德国人恐怕在二战前期那是稳稳的战斗实力排第一。

其实不管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者说从不咋地变成强悍,都分为两个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也就是自己方面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来看看:德国到底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第一,外部的经济大萧条让德国有了一个完美的机遇期

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的1919年到1929年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面,德国人的日子过得是无比艰苦了。德国人一方面要积极恢复战后的重建工作;一方面还要赔款、还要受到各种制裁等等。当时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00%以上、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等等。

1929年到了,德国人的机会也来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这一年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大萧条。这次大萧条导致:无数的工人失业、无数的银行倒闭、无数的资本家一夜之间都血本无归了。

其实这次萧条的本质就是:资本无限扩张、大家无限制的借贷消费,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产生的连锁反应。

当时整个德国面临经济大萧条的冲击那也是毫无办法的:失业率高达40%,战争赔款也更加加剧了危机。工人们开始持续的罢工,也让德国经济更加困哪。眼看着德国整个国家将面临着全面崩溃的状态。

可是危机中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转机,美国人此时为了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问题,积极寻找海外的客户。德国人就是其最理想的目标了,德国需要重建、德国需要发展、德国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源。

德国人开始用自己的国家信用在华尔街进行大量的贷款活动。德国为了避免引起美国的警觉,然后用这些钱来继续购买美国的军工产品和商品。

这样一来,美国人发现仿佛自己的产能过剩有了新出路了,德国人不就是大客户吗?于是乎,杜邦、美孚、摩根、福特等财团和公司都跟德国签订了巨额订单。

后来甚至还出现了:摩根控制的电话电报公司直接参与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亨利福特更是由于与德国人的合作而获得了十字勋章。

英国人一看美国人如此直接地赚钱和输出产品,他们也开始效仿起来了。英国的公司也纷纷地开始和德国人合作了,源源不断的英国军事产品也来到了德国。这样一来,德国不光打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还极大的发展了自己的实力。

当然了,英美这么做还有一个核心原因:那就是武装德国来对付苏联方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英美经济大萧条的时候,苏联发展的很快、也很猛,甚至一度出现了美国人往苏联跑的局面。

以上就是德国人军费或者说军事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美国、英国的积极帮助。

希特勒和沙赫

第二,不得不说的是:希特勒的上台加速了德国的发展和崛起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希特勒在德国那属于无人问津、一钱不值的状态。可是当时德国的经济、民族情绪、国内环境必然会选择希特勒这样的人物上台的。

1931年沙赫特秘密会见了希特勒并达成了一项密约:帮助希特勒来竞选德国的总统。当时沙赫是德国的财政部长兼德国国家银行的总裁。沙赫之所以要帮助希特勒,核心原因就是:沙赫以前的主张没有被德国的领导们采取。

1933年总统竞选中,沙赫特给希特勒拉来了高达300万马克的竞选资金,希特勒竞选上总统后,这笔钱都没花完,还剩下60万马克。作为回报,沙赫特重新出任德国国家银行总裁,同时还被任命为经济部长,全权负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希特勒上台以后干了三件事,直接让德国快速的崛起、快速的强大,从而发起了二战。

第一件事:希特勒在上台后就宣布:彻底废除凡尔赛合约、突破军事限制,重新武装德国。

前面说过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能拥有很多武器、不能发展进攻性武器、甚至连军队的规模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当时德国的普通民众对此是严重的不满的,认为德国人不应该如此被制裁。希特勒后来直接在德国实行陆军征兵制,并成立空军,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坦克等等。

这样的搞法不光拉动了经济、发展了工业,也极大的刺激了德国民众的自豪感,也直接增强了德国人的战争实力。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德国人这样突破凡尔赛和约的限制,难道美英法这些国家就不管吗?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是,美英法还处在经济大萧条的困难之中无法自拔,正好可以与德国做生意;

二是,把德国武装起来在当时看也不算一件坏事情,毕竟可以对付东欧的苏联。

这些国家无疑都选择了沉默和纵容的态度,一直到德国闪击波兰为止。

第二件事情:希特勒开始重塑德国的经济来发展军事

希特勒上台以前,前面的德国领导们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失业问题、工人的保障问题以及各种经济顽疾,此时的德国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的第3天,他通过广播向全德国的人宣布“要拯救德国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国的工人,向失业展开全面进攻!”

希特勒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严重的不满情绪,激发起了德国民众的大生产热情。希特勒告诉大家: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但是今天必须要加油干活。

于是乎,德国民众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没日没夜的干活,目的就是为了德国能够再次伟大起来。

希特勒还通过了劳工法案,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国民社会福利,扩大工人的带薪休假权利,为此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希特勒还大力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一方面无限地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一方面积极地改善工作环境以及社会福利,希特勒瞬间取得了德国人的爱戴。

德国的经济也开始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和发展,在希特勒上任后的前4年里,德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

不得不说的是:希特勒用了仅仅几年的时间就让德国经济走出了困境、也让德国人走出了战败的失落情绪之中。这样一来,希特勒就有了更多的钱来发展军事了。后来的口号又变成了:要大炮、不要黄油。

第三件事情:希特勒开始用明抢的办法来发展德国的经济和军事了

希特勒为了让德国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发动战争、一雪前耻干了两件大事:

1、希特勒当时发行了一种叫做梅福票的东东。这个东东就是希特勒对德国人发行的国债了,也就是变相的要求德国人把钱借给国家。这样希特勒又有了发展军事的资金来源了。

2、希特勒为了发展军事实力提高德国人的民族热情——搞起了种族优越论。

于是乎,大量犹太人的财产被直接没收,这些钱当然被用来发展军工。无数犹太人只能面临被无情掠夺的困境、二战期间这一政策被更加严厉地执行,直接变成了——大屠杀模式了。

往后希特勒还干了一件大事:举办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这次奥运会成为了希特勒的宣传工具,奥运会的举办让希特勒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也让德国人彻底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民族自豪感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后的德国变成了要钱有钱、要军事实力有军事实力、要民众热情有民众热情,外加上有一个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带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德国人开启了他们的战争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彻底地打响了。

总结一下:为什么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又被残酷的制裁,德国人却只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能发起二战呢?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三个:1、德国人利用了经济大萧条这个有利的时机、利用了资本无限度的追逐利润的本质。不光逃过了制裁,还大量取得了美国、英国的援助和资金注入。这让德国的快速崛起有了强悍的外力支持。2、一战过后整个德国陷入了巨大的仇恨之中,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复仇心切的特点,恢复了经济并且重新武装了德国。说白了就是:集中力量办起来了发动战争这个大事。3、希特勒采用了发行国债以及抢夺犹太人财产的办法,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来发展军事实力。

德国车和韩国车买哪个车系好?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合资车都被打上了不安全、简配严重的标签,德系车和韩系车也不例外。在这种条件下,就这两款车而言,如果按照性价比、操控性来讲,还是建议购买韩系车。“汽车概况”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如有不同意观点,可以提出,喷子或愤青请绕道!

德系车

德系以大众为例,早期的大众车是没有性价比可言,都比较贵一些,德系车的标签就是安全性高,行驶稳定性强,皮实耐用,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大车企逐渐进入了价格竞争行列,大众车也是跟随当下潮流,紧追不舍,所以大众车在一波性价比的竞争中,车辆安全性也堪忧,从中保研测试大众汽车安全来看,大众汽车的安全性优势不在,大众现在保持比较好的就是底盘紧凑,行驶稳定性较优秀一些。

韩系车

韩系车,一开始主打的就是操控性能,小车轻便可靠,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皮实耐操,这是韩系车的标签,车主购买韩系车之后,压根不用操心,车辆只需要正常保养即可,随随便便即可跑个二三十万公里,在这一点上,韩系车还是领先于德系车的。

韩系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车辆性价比,虽然性价比竞争非常激烈,但是韩系车仍然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处于领先的地位,也就意味着,车主可以花更少的,买到空间更大,动力更好,车辆驾驶感更优秀的车辆,这一点乃是韩系车存在的基础所在。

早期的韩系车乃是颜值担当,一度引领汽车外观潮流,但是颜值这个东西,非常容易模仿,像众泰也模仿保时捷,整得风生水起,所以,这个标签并不可靠,现在韩系车的外观和大众车辆的外观相差不大。

所以,如果排除车辆品牌,就车辆耐久性、稳定性、性价比而言,“汽车概况”还是建议购买韩系车。

纳粹德国的综合国力是什么水平?

鼎盛时期德国综合国力主要从军事方面介入,其海陆空三军,坦克飞机大炮在当时可谓是顶级配置了。

德国在苏德战争以前就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尤其是1939年9月波兰战役。1941年9月莫斯科战役,纳粹军事扩张十分顺利,以国防军为主体挺进莱茵河非军事区,德国陆军成为不败神话,军事实力逐渐增强。1939年9月打起波兰战役。1940年5月,规模空前,形成两线攻势。1941年6月开始孤注一掷的苏德战争。

对欧洲历史上乃至全人类前所未有的军事帝国德意志而言,不幸的是,规模空前巨大的战争机器发生瘫痪,人类历史暴虐的政治形式封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12年的历史生命因此逐渐走向衰败,当它鼎盛的时候可与凯撒时代的罗马帝国比肩,比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帝国更胜一筹。

与几大国相比,德国稍强于苏联,持平英国,在苏德战争中却败于苏联,我上篇回答已经罗列了相关原因,在这里我就不一一陈述,主要是德国被两线作战所牵制,顾此失彼,但军人伤亡少于苏联。

法国实力却不好评估,不光彩的迅速战败,与英结盟败的惨,败的快,从本质上讲,是法国战略战术思想上的落后,就马其诺防线被迅速攻破,法国被打掉一半,委屈的法国海军―一只仅小于日不落帝国海军的将士们只能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他们何曾想充当在海上打酱油的角色呢?法国应该排在苏联之后。

英国和美国成为盟友攻打德意志,德国军事配置难以在全球施展,而对于英国而言,其装备配置全球可达,可以凭借强大的海军本土殖民地提供后勤和物资。英国的海军和空军比德国强毋庸置疑,从敦克尔克战役就可以看出,其远程轰炸机不比美国差。

而当时的德意志与现在的美国完全没有可比性,美国现在拥用单挑全世界海军的能力,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众多实力不弱的小弟,而当时的德国是没有的。

欢迎大家关注“智化冰川”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开始,人类征服蓝天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遨游天际,拥有的不仅仅是自由、豪情万丈。很快,它就拥有了另外一个用途:战争。自此,除了地面、海面打击以外,空中打击也成为了军事行动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进入20世纪,立体式作战体系基本完成。除了空战,各国的军事制造商们也在开动脑筋,地面防空似乎更具有优势,比如德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防空塔。

军事科技革新一直伴随着整个二战,潜艇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空战规模不断加大,列车炮可以轰开80米深的地堡。而防空塔又可以做什么呢?很简单,通过立体式交叉防护,让前来进犯的轰炸机编队有去无回。在某种程度来说,这确实是一项军事奇迹,远远看去,它几乎达到了巴士底狱的规模。在柏林市区,这种规模的防空塔共有3座,以动物园为基础,北连洪堡海因、东侧则是弗雷德里希。三座防空塔构成了“三角形防线”,而防线的范围正好是柏林的主要城区。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希特勒修建防空塔的时期正是第三帝国如日中天的时期,但历史的高明之处却恰恰表现在其猝不及防的一面。因为从1942年开始,德军在东线的进攻受到了阻碍。反法西斯同盟初步成立,苏联得到了美国源源不断的援助。如此一来,留给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战略空间,就相应减少。怎么办?只能继续修建。

所以,希特勒又修建了汉堡等地的防空塔。1943年,汉堡防空塔刚刚修建好不久,盟军最猛烈的一次空袭在一片茫茫夜色中悄然进行了。德军的雷达很快发现了大型空中编队,警报响彻夜空,防空塔4座105毫米FLAK38/39高射炮同时开火。弹幕很快在盟军编队周围形成一个四方形的烟雾云。云层阻挡了飞行员的视线,它们进入了一个危险、充满死亡的地带。

空袭10分钟后,汉堡沸腾了。以防空塔为核心,周围的防空部队也对烟雾云附近的目标进行集中打击。G塔上共驻守有350名战斗经验丰富的防空士兵,另外还有100余名希特勒青年团作为辅助。他们操纵37mm机关炮的技术非常娴熟。当盟军“兰开斯特”轰炸机以S形投弹时,37mm机炮的子弹准确的冲进机舱,在任何角落爆炸。很多飞行员都放弃了跳伞,跳伞意味着死的更快!

当初修建防空塔时,作为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的戈林骄傲的表示,柏林是永远不会被轰炸的城市。虽然这句豪言状语很快被盟军1940年的空袭打破,但也无形中为“防空功能”增加了一份力量。原本,G塔和L塔是作为完全的战斗设施。除正规防空部队及少量的希特勒青年团战士以外,是不对平民开放的。

但希特勒在征求了施佩尔博士的意见后,认为防空塔的高度可以再提升10米左右,增加2层面积用于平民的躲避。事后,戈林也从施佩尔的口中得知这么做的真实原因:平民在关键时刻可作为防空塔的步兵和防空兵。如此说来,到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希特勒最终会改变自己的意见。

汉堡防空塔是第二代防空塔,从结构到火力都有所提升。以战斗核心G塔为例,它的长度达到了71米、宽为70.5米,高为41米。地面为六层结构,地下一层,可容纳超过一万名平民。汉堡大轰炸期间,周围4个街区的平民几乎全部躲进了防空塔的地下和一二层。年轻人自愿作为辅助人员,年龄大的也前往三楼的医院,帮忙收治伤者。

防空塔为什么在后世如此出名,如果你前往汉堡,亲眼目睹其雄伟的结构。你肯定会发现这是一座可与法国巴士底狱媲美的坚固堡垒。可巴士底狱已经随着历史化作尘埃,但汉堡的防空塔却依旧保持着完整,除了少部分有现代翻修痕迹,大多数都保持着二战时期的原貌。走进G塔,我们才发现其设计的巧妙性。

德国防空塔=多功能“储藏室”。首先,它可以容纳2000名士兵和军官。其次,容纳1万名平民。再有,容纳14个博物馆的藏品。还有很多,但这些已经够了。收纳空间超大,与L型塔地下建有通道。彼此相互支援、共同协防。至少,我们要感谢它容纳了柏林市的所有艺术珍品,并且在1945年3月安全的把它们送出去。

G塔的魅力还不仅仅如此。它可以承受250千克的航空炸弹直接命中,以及盟军大口径火炮的直接伤害。如此优秀的防护能力,还要从它完美的建造说起。G塔外墙(主防护)厚度高达3.5米。每层楼板厚度为5米。L塔的外墙厚度要小一些,但也达到了2.5米。两个防空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天平均消耗1600吨的砂石材料,这些一般都通过专用铁路运输过去。

再说说柏林的“三角形防线”。虽然柏林多次遭受盟军的空袭,但防空塔的主要作用却用在了阻挡苏军进攻上面。1944年,G塔的主力武器得到了升级,128毫米40高射炮取代了105毫米高射炮。这些可怕的家伙每分钟可射出12发炮弹,射程高达14000米。它们在1945年构成了防御苏军地面进攻的有力防线。

1945年,苏军突破了有着“柏林锁钥”之称的泽劳弗高地。柏林北大门轰然打开。防空塔高大的外形很快成为了苏军火炮、坦克的目标。而动物园防空塔也在“最后时刻”保持了令人敬佩的战斗力。

当时,防御该塔的共有1200人,他们使用20毫米机炮和128高射炮顽强的阻击着苏军的坦克部队。地面很快变成燃烧的海洋,废铁弥漫着尸体烧焦的气味。而高塔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士兵伤亡率高达70%,一些机炮也被苏军的飞机炸毁了。

直到柏林战役结束,柏林最为坚固的动物园防空塔依然有300名负隅顽抗的士兵。1945年5月8日,动物园防空塔放下了武器,次日,另外两个防空塔的士兵走出大门,向苏军投降。至此,防空塔的战争使命彻底宣告终结。它作为德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最终化为了阵阵瓦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