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什么节日,七八节是什么节日

2023-11-10 01:00:07 86阅读

7月1日什么节日,七八节是什么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是按农历计算的,在农历七月有: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四孟兰节;在农历八月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七夕节、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在每年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如今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四(有的地方是农历七月十五)孟兰节,也叫鬼节、中元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在这天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因此,孟兰节那天天黑后,人们会烧街衣等,布施给鬼道众生。

7月1日什么节日,七八节是什么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晚上明月当空时,人们一家老小就会坐在一起,边赏月边吃月饼、鲜果等食品。相传,嫦娥奔月后,后羿思念妻子,在月亮最大最圆的八月十五夜晚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食品,遥祭在月宫中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放上鲜果食品,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据元代周密的<乾淳岁月记>记载,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我国以正月十五上元,十月十五下元,七月十五为中元,本来就是一般性节令。由于佛教的兴起,从六世纪起,形成了重要节日,俗称鬼节。是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求佛救度死去亡人的活动。

这天僧寺举行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灯等宗教仪式,施斋众僧。

佛教徒也都上坟祭祖,供佛求助。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一节日和前一两日寒食节汇合,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寒食节本来是禁火日,因重耳悼念介子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于是又与祭奠祖先亡灵的郊游扫墓结合起来。

形成了清明节。

重阳的习俗有哪些?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九”是一个至高阳数,农历九月九日因此被称为重阳,被视为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日子之一。再加上九月九日正处深秋,秋收刚刚结束,物产丰阜,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也开始有了闲暇时光。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重阳便成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以外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

在重阳节这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中国国土广袤,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同的地方,习俗不尽相同,现以我亲眼所见、所经历的重阳习俗聊举一二。

江汉平原在重阳节这天有晒秋,酿秋酒,社祭,登山,摆敬老宴、喝菊花酒等习俗。

我是江汉平原人,小的时候,每到重阳节,我的老家就会举行晒秋,酿秋酒,社祭,登山,摆敬老酒、喝菊花酒等活动。

1.晒秋

在我的老家,每当重阳节前后几天,无论是勤劳还是不勤劳,家庭主妇们都会把家里的衣服、被子还有农具全部拿出来爆晒。人们还会把家里收好的谷子都盘出来晒在打谷场上。一时间,放眼望去,空中地上,到处晒的都是东西。

这几年,老家重阳节已经不兴晒谷子了,一是大多数的谷子一收起来就被运去卖了,二是秋收以后,农村里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晒谷子需要壮劳力,老人们晒不动了。

2.酿秋酒

小的时候,老家的人们爱酿谷酒,一到重阳节这几天,整个村子里都会洋溢着香甜的酒糟味。人们把这个叫酿秋酒,老人们说,在重阳节这几天酿的酒,酒最醇和清洌。

3.社祭

一直到现在,老家还有重阳节社祭的习俗,这种习俗有点类似于有些地方的重阳祭祖活动,不过我们那里是到田地里去祭祀。曾经问过父母,祭祀的目的是为了酬谢(感恩)、祈祷丰收。

4.登山

在我的老家,有两座高山,一座叫柞山,一座叫寿山。民间流行有“三月三,上柞山”,“九月九,寿山走”的民谣,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爬柞山踏青祈福;农历九月初九,人们就会到寿山上去登高祈寿。这些活动的主角一般是家里壮年的媳妇,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如果媳妇重阳这天没去爬寿山,会被周围的人指点。

5.摆敬老宴,喝菊花酒

小的时候,每当重阳节这天,家里都会把家族里的老人请过来吃酒席,酒席上一定会喝一种晒干了的野菊泡的谷酒。

不过这几年这种民俗已经不多见了,一是老家已经基本看不到自己酿酒的了,二是每年到老家去收野菊花的商人实在太多。满山都看不到几朵盛开的野菊花,野菊花们基本上还是花骨朵时就已经被勤快的人们薅去卖了。

泰国南部华人有重阳节祭祖,摆敬老宴,吃炸青团,送重阳粽子、重阳糕的习俗

我所在的泰国南部华人以潮汕后裔居多,也有一些江浙后裔,大多是清末漂洋过海到达泰国的。

这些华人大多保留着先祖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会祭祖、摆敬老宴,貌似两项活动是同时举行的,从10月21日前后开始,我所在的城市每天都会听到人们在祭祖时放鞭炮的声音。

在菜市场,到处可以看到有卖炸青团(据说是客家习俗)、重阳粽、重阳糕的摊位,在泰国工作好几年,这些摊位也就在重阳节前后几天出现,平时看不到。

这个地方的重阳粽吃过一回,和泰国宋干节的椰浆粽不一样,据当地的华人说是潮汕那边传过来的。重阳粽里用的是白糖,包的是黑、红、黄、白四种颜色的大米(黑米、红米,普通大米,黄色是染黄的),味道还可以,有点吃不惯,不知道是这重阳粽来泰国以后变了味,还是因为我是中部人,吃不惯潮汕口味。

一个跟我学中文的老妈妈送给了我一盒重阳糕,所谓重阳糕,其实就是用牛奶、面粉、南瓜做成的圆馒头,在椰糖盛行的地方,能吃到用白糖做的面食,简直是幸福值爆棚。

写在后面的话

中国很大,每个地方的重阳习俗都会有所不同,如在广东,重阳节这天人们会登高赏秋、放风筝、拜敬老酒、赛神酬愿,据说有些地方还会举行赛歌会;如在广西,人们会在重阳节这天拜山;如在福建,人们会去拜妈祖、放风筝;还有些地方会沿袭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插茱萸、喝萝卜汤等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重阳习俗。

而迁移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也会把自己的传统习俗带到迁居地,和当地的民风民俗融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重阳节习俗,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的华人。

但是,无论是何地何人,人们过重阳节的核心主题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核心主题就是感恩、亲情、敬老和祈求美好的未来。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

现代人的信仰很是混乱,世界各大宗教都有巨量的信徒,在近百年的中西文化对撞后,国人信仰西方宗教的不少,而很多国人自认为是无神主义者,自认为不信教,但在所谓的西方宗教节日,却情绪高涨,大秀朋友圈,也不知是追随时髦,还是崇尚西方文化。

或正因如此,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渐为人遗忘了,比如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鬼节之一,另外三个鬼节分别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节、三月初三,很多人对鬼节敬而远之,其实鬼节也是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原本与迷信无关。

中国古人祭祖,源自于对祖先的感恩、追思和怀念,是一种表达亲情的仪式,当然也有向祖先祈求保佑的意思,在祭祖过程中,会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影响现世子孙,从而形成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一种信仰,但其实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每个人都是有祖先的,我的祖先只会影响我们,与没有亲缘关系的旁人无关。因为敬祖,所以慎言慎行,甚至慎独行善,因为敬祖,所以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光宗耀祖。

有人认为寒衣节起源于蔡伦嫂子慧娘的故事,她为了帮助丈夫摆脱困境,开创了烧纸钱的先例,其实仔细想想是有些牵强附会的,东汉的纸张极其昂贵,即便是再差的质量都不可能拿来烧的,更何况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千年之后的宋代。

也有人认为寒衣节源自秦朝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可以成为寒衣节的节日文化内涵之一,但六甲番人认为,寒衣节的起源应更早。

十月初一是立冬前后,冬天已经到来,中原地区已经非常寒冷,人们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御寒,为免祖先在阴间挨冷受冻,于是也会送去御寒的衣物,至于纸钱,则是后来增加的内容。

不过,不管寒衣节的起源是什么,在十月初一这一日,我们只要记住该缅怀祖先了,有条件的话到祖先坟前祭祖,不方便的默默怀念先人,然后,善待我们的家人,帮他们准备温暖的衣物吧。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七夕节有哪些传说?

七夕节是东方情人节,是华人和东亚各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有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其中,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七月七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国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来自于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又名乞巧节、乞巧节、七姐诞、少女节、女儿节,节日活动参与者以少女为主,妇女们会参加一些活动、习俗,敬拜织女,乞巧。

牛郎织女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他们的传说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故事出自《诗经·小雅》,。关于他们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常见的是这个版本,也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

传说,古时候,牛郎是个放牛娃,他的父母死去后,哥哥嫂嫂欺负他,抢夺了大部分财产,牛郎只有老牛陪伴,二者相依为命。织女是天上的仙女,是纺织女神,心灵手巧,擅长纺织出美丽的布匹和锦缎,这也是“织女”名字的由来。

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告诉牛郎“明天会有七个仙女下凡玩耍,等她们洗澡的时候,你去拿走织女的衣服,这样她就回不到天上了,只能做你的妻子。”。第二天,果然有七个仙女下凡玩耍,玩累了她们在湖里洗澡,牛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织女回不到天上,也喜欢牛郎,做了牛郎的妻子,二人生下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黑后,王母娘娘发现织女没回来,下令追查。发现织女嫁给了牛郎,犯了天规,十分生气,派天神抓走织女。牛郎十分着急,却没有办法,这时老牛说,“别着急,我有办法,我死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这样你就可以上天去寻找织女了。”。说完老牛就死了,牛郎含着泪埋葬了它,披着牛皮,挑着扁担,一边放了一个孩子,往天上飞去,寻找织女。

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一条银河出现在了他们的中间,二人伸出手,却怎么样也抓不到对方。这时,成千上万的喜鹊飞过来,在银河上搭成鹊桥,二人热泪盈眶,奔跑向对方,拥抱在一起。最后,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相见一次,这就是“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就是七月七日,人们为了纪念牛郎织女,把这一天定为七夕节。传说,七夕节下的雨是牛郎织女思念的眼泪;七月七日人们看不到喜鹊,因为它们去搭鹊桥了;在七夕节那天的晚上,葡萄架下可以听到声音,那是牛郎织女在说话。

七夕节,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令人感动。自古以来,很多相爱的男女在这一天定下终生,祝相爱的人幸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