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的故事简述50字

2023-11-09 03:30:05 78阅读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的故事简述50字?

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孙权启发,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之后进步惊人。

士别三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的含义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的故事简述50字

1,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2,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这里的三日是虚数),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3,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4,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士别三日,当刮目想看

读音:(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kàn)

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造句:小文平时学习不努力,自从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刻苦学习,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双百分,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士别三日及当刮目相看的三日当什么讲?

三日 在这里指的不是三天,指的是“多日,许多天”的意思 当 是“应当,应该”的意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原作“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士在古时是对男子的美称,刮目就是擦拭眼睛,表示去掉老眼光。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一个人进步很快,要人们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人。

这个成语与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吕蒙有关。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吕蒙是他手下一员有名的大将,正是吕蒙最后设计打败了关羽,让关羽败走麦城。但最初的时候,吕蒙是一名只知练武的猛将,缺少计谋。因为他从小家里穷,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因为武艺高强逐渐成为吴国的大将。吕蒙成为大将后经常得到孙权的指点。有一天孙权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国家的栋梁,应该想方设法读点书增加你的学问和计谋才好。”吕蒙却回答说:“我军中事务太多,恐怕抽不出时间来读书。”孙权就开导他说:“我让你读书,不是想让你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只要求你抽时间多看点历史和兵法方面的书,增长计谋就行了。至于事务多,难道你比我的事务还多吗?历史上东汉光武帝在作战时还手不释卷,曹操也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自认为活到老,学到老。你为什么就不能勉力自己努力多学点呢?”听完孙权的劝导后,吕蒙开始发奋读书,进步很快。

过了一段时间,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去与吕蒙商量事情,发现他学问大长,自己常常被他问住,便赞道:“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知打打杀杀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着回答说:“一个人分别了三天,就应该对他人另眼看待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问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士是什么意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