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危害,塑料污染有什么危害
塑化剂危害,塑料污染有什么危害?
塑料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05 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在研究绝缘材料的时候,把两种化学试剂苯酚和甲醛一起放到了烧瓶里,用酸做催化剂进行加热,意外的发现烧瓶里出现了黄色的胶状物,而且黏在烧瓶内壁,越加热越坚硬,从此塑料诞生。
塑料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工业和农业生产,还有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导致了环境的巨大负担。
塑料的降解是以百年为单位的,换句话说,贝克兰当年发明的塑料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降解。
贝克兰当年发明塑料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塑料难降解的问题会造成现在这么大的环境负担,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塑料中的塑化剂会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健康问题。
塑化剂学名叫邻苯二甲酸酯,是塑料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添加的一种化学物质,帮助软化塑料,提高塑料的强度。
邻苯二甲酸酯广泛存在于各种塑料中,比如常见的PVC塑料(聚氯乙烯)和 PET 塑料(涤纶树脂)。
这两种类型的塑料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买菜的塑料袋、塑料瓶装矿泉水、塑料饭盒、塑料水管、塑料玩具等等。
作为化学家的贝克兰,当年对邻苯二甲酸酯在医学上的毒性是一无所知的,而且更可怕的是,邻苯二甲酸酯可以随着温度的提高不断从塑料中释放出来。
荷兰作为北欧地区,夏天温度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且上述是大环境中的数据,换句话说,在我们日常使用塑料产品时,只要温度升高至 30-35 度以上,邻苯二甲酸酯就会释放到我们的食物和饮用水中。
所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会把我们置于高风险环境中——比如,在夏天,为了方便随时解渴,我们会把塑料瓶装水放在车后备箱里;比如,我们会将塑料饭盒直接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再比如,我们吃大量塑料包装的外卖……
在医学上,邻苯二甲酸酯属于一个毒素大家族,这个家族叫做内分泌干扰物。
当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干扰我们的内分泌系统,包括肝脏、胰腺、甲状腺、胸腺、乳腺、卵巢和睾丸等分泌各种激素的器官,导致各种相关疾病,比如脂肪肝、糖尿病、甲状腺亢进、乳腺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
有研究报道,如果我们的身体长期慢性地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肝脏就会对这种条件产生应激反应,加速在肝脏中分解邻苯二甲酸酯,以减少这种物质对身体的毒性。但肝脏的这种反应会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造成肝脏处于过度氧化压力的状态,导致肝脏向脂肪肝演变,形成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产生。
邻苯二甲酸酯除了危害成年人的健康以外,对儿童的伤害会更大。
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环境性激素。顾名思义,只要进入人体,这类物质就可以模拟我们体内的性激素,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
调查显示,中国儿童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而中国儿童体内邻苯二甲酸酯偏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玩具。很多不合格的玩具会接触到孩子的皮肤,让孩子处在邻苯二甲酸酯暴露的环境中。
孩子体内邻苯二甲酸酯偏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儿童性早熟,这种疾病会明显限制孩子未来的身高,体重和智力发展。
目前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增速明显,已经达到万分之二,而且性早熟年龄在不断提前,这和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加剧密切相关。
塑料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邻苯二甲酸酯这类毒素的接触和摄入。
塑化剂标本的来源?
塑化剂来源于就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改善塑料可塑性和提高塑料强度的一常用化学助剂。该化学助剂不以化学键方式与塑料成分结合,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向周围环境释放而污染食品。有些种类塑化剂毒性较大,长期食用残留有这些塑化剂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对食品中塑化剂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评述及展望。
朔料地板含甲笨对人什么危害?
塑化剂是人体通过肠胃吸收才有害的塑胶地板对人体有害的是甲醛
pp塑料含塑化剂吗?
1、塑化剂,塑料专业上叫增塑剂,目的是加入塑料中让塑料变软和好加工。增塑剂基本上就用在PVC塑料中,其它塑料中是没有的,并且在软PVC中用的多,硬PVC中是不用的。(PVC,即聚氯乙烯塑料,是目前用途最广的塑料材料)。
2、增塑剂有几十种,并非都对人体有害。现在闹的最厉害的是邻苯类增塑剂,这类增塑剂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DEHP,也叫DOP,全名是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俗称二辛酯,它也是最常用的增塑剂,这类增塑剂也并不是有毒,吃下去也不会中毒的,只是一种有雌性激素作用的化学品,会影响儿童发育和男性生理健康,所以,在欧美等国规定儿童接触的塑料中不能有,成人产品则相允许少量存在,同样对DINP、DBP、DOS等等十几种邻苯类增塑剂都有些限制。3、DOP在PVC塑料工业中已经用了80多年了,到70年代才有研究机构确定它对人体有影响,欧洲限制它只有十几年,美国十年都不到而已,所以不用把它想的太可怕;
4、并非所有增塑剂都有害,不能用,现在有很多种环保、无毒的增塑剂已经在大量使用了;
5、我们平时接触的塑料大多数不是PVC,而是以PP、PE、PC、ABS等常见,它们是不含增塑剂的,因为不用加,也加不进去;
6、日常生活中大家能接触到的一些软PVC制品,象电线 、儿童吹气玩具(游泳圈、充气垫之类的)、毛毯被子包装用的那种透明塑料袋、透明塑料软门帘、被称为软玻璃的那种很厚的塑料桌垫等,这些里面大多含邻苯增塑剂,但是普通人是皮肤接触,量又很少很少,根本不用担心的。7、我们公司做PVC的,我们工作中有时候整个手都浸在DOP里,而且我们天天接触它,将近二十年了,也没听说有同事中毒或得肝病、癌症之类的,也没有得什么慢性病的,后代也没听说有畸形的,前后有上千名同事,并且有些女孩子做原料配方称量工作,大肚子了还天天接触DOP,大几十个人呢,也没有生畸形儿的,所以它的伤害不会太大,除非是常期极高浓度的吸收,后果有可能会很严重。8、只要是软PVC,必然含增塑剂,但绝对不是增塑剂就对人体有害,象医院用的一次性输液管、输血管、部分输液袋、输血袋都是软PVC,而且全世界都在用,不只是中国,因为用的是环保无毒增塑剂,对人体来说目前未发现任何害处。9、正常的食品中是不应添加增塑剂的,但现在是有人用增塑剂取代油脂(棕榈油之类的),非法添加的。(增塑剂也是一种酯类化合物,与食用油脂类似);所以,对你的问题答案归纳为:
1、除了PVC塑料特别是软PVC外,其它塑料是不含塑化剂的,可以放心用,包括绝大多数家用塑料制品;
2、食品中是不应含塑化剂的,但黑心人加了你也不会知道;
3、塑化剂有些对人有害,有些是无害的(至少目前没发现有害);
4、能不碰它,尽量别碰,毕竟是化学品,但假如接触了甚至吃了点塑化剂下去,也不用有任何担心,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除非一次性喝个几公斤下去,或每天都喝那么一两杯,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否则可以忽略的。
麦当劳出事的?
从安全性上来说,油条中塑化剂含量不超标,是安全的。就算稍微超标,吃的量不多,也不会对身体有害。但从营养的角度来看,油条是不建议吃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来看去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的麦当劳油条中塑化剂的含量。根据测试结果,麦当劳有两件油条样品检出含DEHP,他们的含量分别为1.35 毫克/公斤、0.63 毫克/公斤。根据国家《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 的规定,DEHP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到食品的最大允许量是1.5毫克/公斤。麦当劳的这两个油条样品的DEHP含量都还在国家的允许范围内。这里提到的DEHP,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塑化剂。关于这类别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目前并没有有关经膳食摄入这类塑化剂对人类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也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类塑化剂会令人类患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吃了被DEHP污染的油条到底会不会影响健康呢?除了看食物中DEHP的含量,还要吃相关食物的量和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偶尔吃少量被DEHP污染的油条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不过,油条毕竟属于油炸食品,高脂肪、高能量,其他一些营养素(例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却在油炸过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营养价值有限,另外,还可能在油炸过程中带入一些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苯并芘),从这方面来看,不管油条是否含塑化剂,都是不建议吃的哦。作者:刘萍萍,华大基因营养师,营养科普作者,私人营养顾问;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自媒体名称:刘萍萍生活营养;分享生活中有趣靠谱的营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