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是什么,专家称气溶胶传播是小概率事件
气溶胶是什么,专家称气溶胶传播是小概率事件?
是,概率极低。
气溶胶传播是指,经人体呼吸道喷出的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仅剩下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据专家说,目前,在一些尝试“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轻症新冠感染者可以不用转移”的社区中,邻居和感染者及家庭(或陪护人员)均存在一些顾虑。
多名受访病毒学专家认为有待商榷,因为新冠病毒经气溶胶发生非接触传播是小概率事件。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一旦发生接触感染,同住者也无需过度焦虑。
气溶胶收集方法?
为了使放射性监测结果尽可能的反应实际情况,必须注意取样的代表性。所谓代表性是指空间位置以及物理和化学组分上的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空间取样可分为两类:①对环境和工作场合的空气取样;②对工作人员呼吸带的空气取样。取样方法包括:过滤、静电收集、重力沉降、离心式、向心式和旋风取样等方法。
一、过滤法
通过抽气设备使被监测的气流经过过滤材料,于是空气中的放射性气溶胶便被收集到滤材上。滤材的过滤作用包含多种机制,诸如惯性冲击、扩散和静电效应等。其中惯性冲击和扩散是两个主要因素。对于大的颗粒和高的流速,以贯性冲击为主,而对于小的颗粒和低的流速,扩散过程则是主要的,故常采用。
二、静电收集法
使气流通过一组带负点的针状电极与带正电的金属板电极间的空间,由于针形电极冕状放电,使气流中气溶胶粒子带电而被收集到相反电极的金属板上。通过选择工作电压、几何条件以及控制气流速度可收集到所需要的气溶胶粒子。此方法优点是当增加取样量时不会增加取样器的阻力,而且由于自吸收很小,所取样品可用于能量鉴别测量方法。缺点是:①由于加压高(一般为10-20kV)而带来操作中的安全问题;②当湿度较高时,由于极板漏电而影响使用;③过滤效率不稳定。
三、撞击取样法
撞击取样发可区分气溶胶粒径。气溶胶粒径通常指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在以一定速度运动的气流中,粒径较大的气溶胶粒子在气流急剧偏转时由于惯性而撞击在收集板上;粒径较小的气溶胶粒子则随气流从收集板旁侧狭缝跑掉。改变气流速度、调节狭缝宽度,可以控制收集粒子的下限。
四、向心取样器和旋风取样器
这两种类型取样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气溶胶的粒径。向心取样器的原理也是基于惯性作用来区分不同粒径的粒子。当空气流率达到设计值时,旋风分离器将删除掉较大的粒子,可吸入部分收集在滤纸上。测量此滤纸样品上的放射性活度与另一个未经旋风分离器的滤纸样品放射性活度的比值即为此气溶胶中可吸入成分的额。
气溶胶浓度?
如果气溶胶,含有易燃成分不大于1%,并且其燃烧热小于20kJ/g,则不分类;
如果气溶胶,含有易燃成分不小于85%,并且其燃烧热不小30kJ/g,则为类别1(极易燃烧的气溶胶,危险)。针对喷雾气溶胶,分类标准如下:在点燃距离试验中,点燃发生在距离不小于75cm,则为类别1(极易燃烧的气溶胶,危险);燃烧热不小于20kJ/g,则为类别2(易燃气溶胶,警告);燃烧热小于20kJ/g,点燃发生在距离不小于15cm,则为类别2(易燃气溶胶,警告);在封闭空间点燃试验中,时间不大于300s/m3,或爆燃浓度不大于300g/m3,则为类别2(易燃气溶胶,警告)。针对泡沫气溶胶,分类标准如下:在泡沫试验中,火焰高度不小于20cm和续燃时间不小于2s,或火焰高度不小于4cm和续燃时间不小于7s,则为类别1(极易燃烧的气溶胶,危险);在泡沫试验中是火焰高度不小于4cm和续燃时间不小于2s,则为类别2(易燃气溶胶,警告)。防护服气溶胶是什么?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
气溶胶污染物描述不正确的是什么?
气熔胶污染物描述不正确的是,空气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