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抚,古代知县和知府有什么区别
八府巡抚,古代知县和知府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知县和知府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虽然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精英人才,但实际上从各方面来看区别都是非常大,咱们就用距离我们现代比较近的明朝和清朝时期来说明吧。
一,他们之间是上下级关系,知府一般是正四品官员,知县一般是正正七品官员。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就开始进行完善科举选拔的政策,首先是哪些人能参加科举考试,哪些人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还有分几次考试和考试内容以及录取的方式。
宋朝时期对秀才的选拔一般不是考试,而是推荐,就像《水浒传》里面的吴用,王伦,郑天寿等人都是秀才,但他们不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而是由地方有地位的人和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推荐出来的。
宋朝的秀才虽然是推荐出来的,但质量一点也不差,至少是人品和才华都是很不错的,推荐以后就有机会参加举人的选拔,如果能考上举人也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了。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的思想就不一样了,他认为不管别人是怎么评价,必须经过真正的考试才能验证你是否合格,也就是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就知道了。经过秀才,举人到进士层层选拔,最后挑选出来的进士基本上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人物。
明朝和清朝时期被录取的进士大多先去地方锻炼几年就可以担任一个县的父母官了,也就是七品县令,因为是朝廷吏部任命的也叫知县。
而知府职务就比知县高多了,明朝时期是州管县,府管州,到了清朝以后,基本上州就不管县了,而是由府直接管理县和州。
明清时期的县和我们现在的县差不多,府大概就相当副省级的地区市,大点的州就相当普通的地级市,小点的州相当现在的县级市。
不管怎么变,知府永远是管知县的,有时地位比较高的知府一句话就有可能会改变一个知县的命运。并且在古代80%的知县一辈子也到不了知府那样高的位置。
二,知县见到皇帝的次数非常少,有的知县或许一辈子只见过皇帝一次,而知府见到皇帝的次数就比较多了。
因为在古代大多数进士起步的职务就是知县,但掌管好一个县那也是要综合实力非常强的,没有超高的天赋和能力是没法胜任的。所以考中进士以后还是需要经过几年锻炼的,新科进士除过前三甲有可能留在翰林院以外,其他几乎都会被放到地方学习锻炼的。
假如一个行省分到十个新科进士来锻炼,巡抚有可能通过考核留下一两个亲自来培养,其他都放到每个府里面由知府来培养。经过一两年时间的学习后就要统一进行一次考核,综合成绩好的就有机会留在巡抚身边任职,成绩一般的被吏部委派到有空缺的县里面担任县令,而成绩不好的需要继续学习和考核。
不过进士不管有多差,那也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天之骄子,天赋过人的精英,就是再差经过几年锻炼后担任县令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成绩一般的进士担任县令后前途就比较渺茫,没啥成绩的话只能得到平调,很难升职,但那些优秀的县令任职几年后只要不出问题就有机会被提拔为知州,当然这只是很少部分的人。
一般进士进行殿试的时候是能见到皇帝的,但一般不敢直接抬头去看人家,只有皇帝让抬起头的时候才敢抬头直视皇帝,大多数进士可能一辈子只能见皇帝这一次了,也就是说大多数知县一辈子只能见一次皇帝,除非有特殊事情或者被提拔到了知府以上的职务那才有机会经常见到皇帝。
知府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基本上算是地位比较高的官员了,大概相当现在的副部级领导。清朝时期的知府是每三年时间进京见一次皇帝,其实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或许见到皇帝后因为自己某个优点被记下了,后面就有了一些被重用的可能性,但知县和知州是没有资格进京见皇帝的,所以即使非常有才华,但也没有被皇帝发现的机会。
三,知府有机会成为京官,有自己的府邸,而知县却没有这样的资格。
清朝时期只有三品或者从三品的官员有可能平调到京城当京官,虽然有句话说“伴君如伴虎”,但实际上大多数官员如果有机会还是愿意进京做官的,毕竟京城的条件也好,待遇也好,更主要听着也威风,如果去地方上地位也高。
如果是年轻的进士肯定愿意在京城发展,因为在京城只要做出一些成绩皇帝也容易知道,而在地方上要经过巡抚,总督这些高级官员的决定,你再优秀皇帝估计也不知道。
因为知县在所有的朝廷命官里面属于等级比较低一点的,虽然比县丞,主薄,典史这些官员高一个等级,但根本没有机会去京城当官,要想被皇帝赏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知县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第一步的目标就是成为知府,虽然这个目标有点遥远,但还是有机会的,毕竟大多知府都是由知县提拔上去的。
如果一个进士能够从知县升到知府,那就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大多数知县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知县和知府的差距有多大了,知县是进士的起点,而知府是大多数进士永远到不了的位置。虽然都是天子门生,但他们之间的距离还是非常大的,大到了80%的知县永远走不到知府这么高的位置。
保定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上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
960年,因宋太祖赵匡胤祖陵在河北西路清苑县境,清苑又为宋朝的北部边塞重地,所以宋朝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做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又因燕昭王所筑黄金台位于保定地区境内,亦称金台顿。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在今保定市。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治所在保塞县。}
1127年,北宋灭亡,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保州曾辖清苑、满城、遂城三县。
1213年,元兵攻陷保州,焚屠三天,使其变为一片废墟。1217年,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驻满城。1227年,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张柔率军由满城移驻保州,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重建城池。遂使保州成为“燕南一大都会”。此为现保定筑城之始,当时已有一定规模。1239年,元朝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为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有。保定路辖清苑、满城、唐县、庆都(今望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易州(含易县、涞水、定兴)、祁州(含蒲阴、深泽、束鹿)、雄州(含归信、容城、新城)、安州(含葛城、高阳)、遂州(今遂城)、安肃州(今徐水)、完州(今顺平县)等州县。
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L4>j.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rq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保定是一座军事重镇,历为兵家必争。春秋战国时期,保定为燕、晋、中山、齐、赵等国角逐的战场。战国后期,中山国灭亡后,燕赵重新划分疆界,今保定市区重新归属燕国,成为燕国南部的边防重地。今保定市南大街的“列国石”,俗称“保定府的大裂瓜”,即为燕南赵北的分界石。|%x1C
保定第一次做为军事重镇,是宋辽之际。石敬塘割让燕云16州,泰州、清苑成为后晋北部的边沿城市。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一直把收复幽燕作为一大战略目标,对河北军事防御十分重视。960年清苑县置保塞军,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随之,清苑县改为保塞县,并将满城南境划入保塞县,以加强保州势力。保州与雄州(今雄县)、霸州(今霸州市)等地同为北边重地,形成一道由西南向东北的军事防线。宋朝常在此屯兵驻将,把保州做为北部边防要塞。宋朝著名将领呼延赞、杨嗣等曾驻保州。1000年,抗辽名将杨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1003年升为保州防御使,凿河渠为障,防敌骑入侵。辽帝隆绪同其母萧氏倾巢南犯,宋守将魏能、石普败其先锋。敌再趋保州,杨延昭固守并设伏出奇兵,敌军败溃,延昭获其将,函首以献。>
1125年,金兵攻陷保州北部城镇之后,直趋保州,未陷。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因保州防守严密,易守难攻,金兵为避免在保州消耗过多实力,绕过保州直趋宋都东京(今开封)。1127年,金兵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乘势攻破保州。Vm
1213年,蒙古军陷涿、易等州后,乘势袭保州。由于保州防御坚固,连攻数日不破。于是蒙古军改变战术,填城壕,造云梯,竭力强攻。由于蒙古军攻陷保州付出很大代价,于是焚屠三日,保州变为一片废墟。#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对抗建文帝。第二年四月,保定知府雒佥降燕王。此后,保定成了朱棣南下夺取政权的主要军事基地。1403年,朱棣称帝,定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移驻保定,辖前、后、中、左、右五卫和紫荆关、茂山卫,其常驻保定的军马约数万,成为保卫北京的专门驻兵之地。u4
清代,保定仍为京畿重地。清廷对保定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都在保定驻跸。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北上,出临洺关,由赵州、晋州、藁城等地东趋深州。京师震动,清政府急命僧格林沁统禁兵进驻保定,以守门户。
在历史上,保定曾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素有“文化古城”和“学生城”之称。宋代,保定就建有最早的官学,即“州学”。明清两代,保定的儒学教育一直比较发达,三所官学(府学、卫学、县学)同时并立于一城之内,达几百年之久。另有社学26所、义学30所。还有金台书院、上谷书院和莲池书院等教育机构。清政府对莲池书院十分重视,乾隆皇帝曾六次来此视察,并亲笔题诗,勉励学生。光绪年间,书院大盛。我国历史上最末一名状元刘春霖就是莲池书院的学生。
清末,“停办科举以广学校”。保定推广新学,首先是从军事学校开始的。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训练新军,先后建立将弁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陆军速成学堂、参谋学堂、测绘学堂等等。保定有高等学校十余所。同时,保定府立中学堂、直隶女子学堂、直隶第二师范学堂、清苑中学、育德中学等等中等学校也大量出现。故保定当时有“学生城”之称。1917年,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等为第一班学员。1918年,刘少奇等入校为第二班学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高级军事指挥官,是从保定军事学校培养的,如我党著名军事将领叶挺,辛亥革命骨干李济深,宁都起义领袖赵博生、董振堂。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军政首脑,如蒋介石、张群、白崇禧、陈诚等,还有北洋军阀吴佩孚等,也都是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或保定军校的学生。
张宝英故事?
豫剧张宝英的《寻儿记》剧情介绍山西平阳孙淑林逃荒到河南洛阳,千里寻子无果,沦落知府家为奴,不想这洛阳知府竟是她失散多年的长子龙冠,但其妻常氏不认婆母,数九寒天,赶孙氏出门,丫环春兰仗义相助,将她送到洛阳通判周子卿家存身。
而周子卿正是孙淑林的次子凤斌,周妻贤淑温良,定下送汤之计,让婆婆与亲子团聚。
周闻兄长不认亲母,便携母越衙告状,八府巡抚竟是孙淑林的丈夫张文达。经过对常氏夫妇的教训之后,遂母子、夫妻、婆媳团圆。
小时候你最喜欢看周星驰的哪一部电影?
谢谢邀请!我是90后,家住农村,那时候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是通过DVD机认识到周星驰的,现在的00后,10后可能都没见过影碟了。
那时候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最繁荣的时代,各种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周润发的赌片,林正英的灵幻片,李连杰的武侠片,成龙的动作喜剧和警匪片等等,当时的香港电影可谓是百花争艳、极度繁荣。
咱们这些80、90年代的小伙伴都是看着香港影视剧长大。
周星驰198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
1988年,与万梓良、李美凤共同出演动作片《捕风汉子》而开始拍电影
在周星驰的演绎生涯中出演了50多部电影,影片中的无厘头搞笑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代经典
★作品:《算死草》《龙在天涯》《霹雳先锋》等
★★作品:《情圣》 《济公》《龙的传人》 《师兄撞鬼》 《行运一条龙》 《千王之王2000》 《97家有喜事》
★★★作品:《大内密探零零发》 《食神》 《百变星君》 《整蛊专家》 《赌侠2:上海滩赌圣》 《赌圣》《鹿鼎记II之神龙教》 《赌侠》 《家有喜事》 《逃学威龙II》 《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 《回魂夜》《武状元苏乞儿》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作品:《喜剧之王》 《鹿鼎记》 《逃学威龙》 《破坏之王》 《审死官》 《唐伯虎点秋香》 《功夫》
★★★★★作品:《西游记第101回月光宝盒》《西游记完结篇仙履奇缘》《国产凌凌漆》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周星驰的《逃学威龙》系列,现在家里都还有那时候买的影碟。
《逃学威龙》1991年上映,是周星驰创作黄金时期的佳作之一,是周星驰继续挑战演绎风格的成功之作。这部王晶制片、陈嘉上执导的影片不出意外让星爷赢得满堂喝彩
像长了眼睛一样满天飞的黑板擦
记性奇差的化学老师
星星和小龟如赛马般的打小抄功夫
历史考试居然用国文作弊
诸多卖点使得这部《逃学威龙》至今仍非常耐看。
6s值不值得买?
作者:Henix Sun
作为老煤油、音乐发烧友和喜欢摄影的,Meizu Pro6 plus发布当天我很兴奋。
发布会结束就预订了,奈何这货看来出货量不大,卖的还挺火,几乎很难抢到,所以到12月末才收到。至于联发科、高通、三星那些事,我才不管。
今天废话不多说,仅讨论Meizu Pro6 plus的音质和拍摄画质,这就是我买它的原因。
音质篇
不服跑个分?
别扯了,想看跑分看别人的文章去。虽然跑分没啥意思,但是硬件对音质来说的确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我们首先要看一下Pro6 plus的音频组件。Pro6 plus采用的是ES9018和定制化AD45275 的技术方案。
ES9018大家都知道,ESS是目前HiFi行业芯片的巨头之一,ES9018通常用在台式解码系统上,像HIFIMAN HM901这种使用ES9018高端随身播放器,售价一般在6000元左右,小伙伴们一看是不是就傻了?我的天,光这芯片就值一部手机啊,但是实际上,Pro6 plus采用的是ES9018K2M,也就是ES9018移动版。
小伙伴会纳闷,为什么不能用真正的ES9018呢?当然,第一个原因就是ES9018太贵了,另外一个决定性原因在于:手机的那点电池,根本撑不住ES9018的耗电,手机那点体积,也受不了ES9018的发热。几乎所有的HiFi设备,都是耗电大户,为什么呢?因为HiFi设备必须保证强大的动态范围,说的简单点就是:音乐需要用多少电流,电源都要给够,所以HiFi设备一般都配备强劲的纯净的电源,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火电、水电和核电的那个段子。我现在用的HiFi功放,重量大约76斤,快赶上一个妹子了,虽然你能抱得动妹子,但是你抱不动这台功放,其中有巨大的变压器和电容,就是为了保证强劲的纯净的电源,而不论春夏秋冬,听歌十几分钟,这台功放就成了一台电暖气。
由此足见HiFi设备对电源的消耗,所以像ES9018这种芯片,必须要降低功耗并减少发热才能用在手机中,但是降低功耗的过程必然会降低动态性能,所以ES9018的动态范围为135db,而ES9018K2M 的动态范围为127db,但是这个数值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魅族所说的定制化的AD45275的低功耗运放,我查了ANALOG DEVICES公司的运放型号目录,并没有找到这款芯片,看来的确是魅族定制的,ADI公司的运放目录里面,ADA4850的性能和AD45275是最为接近的,很可能是ADA4850系列的某定制版本,看数据的话,180MHz增益带宽和225V/us压摆率也算是不错的数据,该芯片采用ADI公司第三代超快速互补双极性工艺制造,也就是魅族所谓的XFCB工艺,具备低功耗、低噪声、高速度和直流精度性能。
当然,声音品质并不是几个芯片堆积而成就可以完事了,放在手机里面,则受限制的部分更多,整个HiFi部分电路设计包括数字、模拟等若干部分,手机内的小体积又让元器件布置和走线受到重重限制,但是相信魅族作为一个老牌播放器厂家,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积累的。
总之,从硬件方面看,魅族Pro6 plus的HiFi部分还是可以接受的,受限于手机的电池和体积,Pro6 plus 和2000元以上的专业HiFi音乐播放器还是不能比,但是总体水平应该能达到千元级国砖的水平。
下面就来说说听感了。听感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为了保证尽量客观的评价,我使用了铁三角的监听级耳机M50x来试听。
基本上把《惠威试音碟》里面的曲子全部试了一遍,来定性的总结一些吧。总体来说,解析力不错,高中低频均比较均衡,声音并没有明显的倾向,解析力和质感都比普通安卓手机的音质要好一大截,和iPhone7对比的话,其声音质量要比iPhone7略胜一筹,但是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低频力度适中,中音密度不错,高频并不刺耳,没有尖锐的感觉,看来调音的风格还是倾向于大众,毕竟手机这种东西,还是要向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看齐的。底噪有一些,听着有些不舒服。
要说最大的弱点的话,还是动态,手机HiFi的天生劣势,Pro6 plus也不可能有太大突破。推力只能算尚可,虽然在魅族的HiFi设置里面可以设置增益高低,但是即使是高增益,推动M50x也有些费劲,对于很多难推的头戴式耳机,Pro6 plus更是捉襟见肘,所以,不要为Pro6 plus配难推的耳机,它撑不住的。
现在我们可以给Pro6 plus的音质下一个初步结论了:HiFi硬件指标不错,音质明显优于普通安卓手机,略好于iPhone7,达到了千元级国砖水平,与2000元以上的国砖还是有差别,弱点依然是动态和推力。所以,两千元以内的耳机配Pro6 plus就足够了,音质都是短板效应,两千以上的耳机,Pro6 plus的音质也就拖了后腿。
所以,Pro6 plus适合一般的音乐爱好者,虽然是手机音质的佼佼者,日常用足够,但是其性能还是满足不了真正的音乐发烧友。
画质篇
Pro6 plus摄像头部分搭载了索尼公司的IMX386传感器、定制6P镜头、OIS四轴光学防抖等黄金硬件。索尼公司的IMX386传感器是一款非常有名的CMOS,是IMX286的升级版,IMX286就是华为P9上使用的这款。MX6和Pro6s上面使用的也是这款CMOS,它单像素面积高达1.25μm,具备f/2.0大光圈可大幅提高进光量,1200 万有效像素,PDAF相位对焦。
单个像素面积大与高像素本身是一个矛盾,因为手机中的空间寸土寸金,决定了CMOS不可能很大,而CMOS的大小一旦固定了,其面积就是单个像素面积乘以像素数,所以两者是一个矛盾。大概可以说是小而精与大而全的区别。 不过个人在这方面更倾向于高单个像素面积,因为图片像素太多,储存处理都麻烦,而单个像素面积高,则图片所占空间小,且画质更好,虽然在细节解析上可能稍逊一筹。
Pro6 plus拍摄的照片,一般大小仅为3M左右,比以前高像素手机动辄10M的照片小了许多,同样的存储空间,就可以拍摄更多的照片了。f /2.0大光圈也算是不错的数值,虽然干不过iPhone7的f/1.8。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虚化能力与焦距和光圈都有关系,而光圈的物理孔径则是焦距除以光圈值,所以虚化程度其实就是与光圈的物理孔径有关,所以虽然手机上是f/2.0大光圈,但是与单反的f /2.0大光圈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毕竟两者的焦距,也就是f,相差太大了,所以实际物理孔径相差太大了。
PDAF本身就是相位对焦的意思,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的简称,其实就是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这种对焦方式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特别是比反差对焦,也就是检测对比度对焦要快多了,当然缺点是暗光条件下对焦性能差。
6P镜头指的是CMOS前面有6片镜片,这些镜片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可以减小畸变,有的可以过滤掉红外线,有的可以减轻炫光,但是镜片的多少也要辩证的看,多了肯定影响透光,且镜片之间会出现反射和色散,同时厚度还会增加。总体来说,这个6P镜头在旗舰机中属于中规中矩。
OIS四轴光学防抖就比较厉害了,也是个人特别喜欢的,我们都知道光学防抖可以补偿因抖动而引起的画面模糊不清,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快门速度,降低快门速度就比较牛了,稍微懂点摄影的同学都知道,同样的曝光,如果快门速度可以降低一档,那么感光度就可以降低一档,同时画质就提升一档,所以这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虽然很多旗舰机上也都有了,但是还是要夸一下这个我大爱的特性。
要知道普通的单反镜头,假如镜头本身1000元的话,单单加个防抖这个镜头就值近2000元。以下图为例,此照片为Pro6 plus拍摄,可以看出行人模糊,说明快门速度比较慢,实际上为1/10秒,所以在正常曝光情况下ISO仅为250,其他部分则成像质量很高,没有抖动和重影,因ISO较低也没有明显的画质下降,这就是防抖的作用,通过降低快门速度,来降低ISO,从而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画质。
从摄像头的硬件来看,这个配置也算是豪华阵容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豪华阵容交出的答卷到底如何。对比一下同样具备光学防抖且为优秀拍照手机标杆的iPhone7吧。
从上面4张对比图可以看出(后两张为前两张的放大细节图),Pro6 plus的画质和iPhone7并没有太大差别,白平衡Pro6 plus略微偏红,颜色更讨喜,iPhone7略微偏黄,颜色比较平淡。而从两张照片的细节和直方图上看,Pro6 plus在细节上甚至更胜一筹。这里也要夸一下iPhone7的防抖,此照片拍摄环境偏暗,Pro6 plus的快门速度为1/8秒将ISO控制在了250,而iPhone7做到了1/6秒的快门,且具备f/1.8的大光圈,成功将ISO控制在了100,虽然画质相差不多,但可以看出iPhone7的强大拍照实力。
从上面两张照片来看,Pro6 plus白平衡有点偏了,而iPhone7的白平衡还是比较正的,Pro6 plus略有曝光不足,颜色依然比较艳丽,饱和度更高 。
从这几幅照片来看,Pro6 plus的画质还算不错,并不比iPhone7差,但是白平衡不够稳定,输给了iPhone7,色彩依然是相对艳丽,观感更好。现在我们可以对Pro6 plus的画质做一个结论了:成像质量相当不错,特别是暗光条件下,光学防抖带来的低ISO使画质依然很棒,虽然光学防抖在数值上比不过iPhone7,但是成片质量相差不大。Pro6 plus的色彩饱和度更高,虽然有时候白平衡会不够准确,但是照片看上去更好看,同时Pro6 plus的2KAMOLED屏幕,色彩艳丽,配合IMX386这颗摄像头,直出的照片观感非常棒,个人觉得比iPhone7更好看。
Pro6 plus可以称得上是音画如诗,在旗舰手机之中,音质画质都令人满意,虽然并没有像厂家说的那么顶级,但是作为国产三千元档次的手机,音画能表现到这种程度,也是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