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教科研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科研,教科研包括哪些内容?
1、基础理论性研究
这是对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基础理论性研究又包括纯粹理论性研究,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原理、教育哲学等。还包括经验性理论研究,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原理、校长素质的研究等等。
2、应用性研究
这是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教师教学模式的研究,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的研究,转变“差生”的研究,优化课堂设计的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研究等等。
3、开发性研究
开发性研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展开知识,是将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它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上,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如关于学习推广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关于学习推广包全杰循序训练作文教学法的研究等等。
科学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区别?
教育科学中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学科。教育学可分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业余教育学和特殊儿童教育学等。通常所说的教育学,是指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体育、美育、学校管理等几个部分。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需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教育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领域,它和下属的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组成完整的教育技术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教育技术学科应该是教育学门类中与教育学并列的一级学科。由于其逻辑起点的双重性,教育技术学科自身也同时具有双重属性,因而作为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双重定位、多元发展”。
省教科院是干什么的?
四川省教科院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四川省教科院)的前身是四川省教育厅在1952年设立的中小学调查研究室。1956年,中小学调查研究室改为教学研究室。此后,又先后于1973年、1977年、1981年,分别变更为中小学教材编写处、教材编写与教学研究室、四川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1983年机构改革时,正式成立四川省教科所,作为教育厅的直属事业单位。2015年,上级部门明确四川省教科所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17年,经省委编办(川编办发〔2017〕102号文)批准,更名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教科院的主要职能有:(一)负责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及成果推广,承担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受委托承担省政府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承担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下达的政务调研任务,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二)承担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下同)、职业教育(含“9+3”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研究;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指导和考试命题的研究、指导与实施,组织编写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和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三)开展以课标、教材解读和教法指导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相关工作,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管理、研究、咨询、信息服务与资源开发等工作。(四)开展基础教育监测评估理论、政策及指标体系的研发与应用工作。教育科学内涵概括?
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科学”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从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这一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突出了科学知识的价值,第一个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同时,著名科学家赫胥黎也尖锐地批评传统的古典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这一时期看,科学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系统”和“生产力因素”内涵。
教育科学杂志是什么级别?
教育科学杂志级别为CSSCI南大期刊, 目前刊期为双月刊。
教育科学杂志简介信息,
教育科学杂志,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师德研究等。于1985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