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的心理实质
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的心理实质?
人本主义的心里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启发学生创造性应注意的两个因素是?
学生的创造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应注意两个因素:提供良好的生理条件和充实的学习机会。
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是积极的?
是的。人本治疗模式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价值,推崇人的自我实现,他们的研究主题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情爱、情感、热情、勇气、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异常明亮的关键词上,人本主义一扫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的阴影,为心理学带来了绚烂的阳光。
人本思想是什么意思?
人本思想是哲学领域术语
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西方文艺复兴时启蒙运动把人本主义提高到空前高度,这都说明人本思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今人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人本思想经历了两次大的演变。一次是由人本到民本的演变,一次是由民本到人本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哲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指引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一直影响到现在。那么,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肯定人的主体性。人本思想,肯定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首先要让人有所尊严,这恰恰是肯定人的主体性这一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特别强调要肯定人的主体性,例如儒家提出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把人作为天地中心的地位不断强化,体现出人的主体所在。
二,肯定人的价值属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接受的儒家教育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等思想,普遍肯定了人的价值属性。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是国家社会基础中的最基本元素和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人的价值属性的肯定,体现出了较强的人本思想。
三,肯定人的意志独立性。当人的人格和意志得到尊重时,才是一个人能够被别人视为人的关键所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等,都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和意志独立性的尊重。而对于人的意志独立性的尊重和肯定,是传统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传统的人本思想还包括很多内涵,但发展至今,以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和意志独立性三个重要部分为整体的人本思想成为了影响现在的重要学说。
人本主义原则?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同一性原则
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发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美育原则
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超越性原则
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原则
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