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发明了什么东西的故事
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发明了什么东西的故事?
我不回答通过百度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祖冲之具有哪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饿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此外还有注意学习前人成就而不盲从,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在天文预测、机械制造、数学推算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耐心细致、勤奋刻苦的品质。
祖冲之算的阴历还是阳历?
古代历法为阴历。按阳历算,地球绕太阳(当时的说法是太阳绕地球) 一周为一年,大约365.2422日;而阴历,是根据月亮的盈亏圆缺而制定的,每年约354天,比阳历少11天多。为使阴历和阳历的天数相合,历代天文学家都采用了置闰的方法,即每过几年,阴历的一年就多加一个月,这多增加的月就叫闰月。“元嘉历”沿用了千年以来的每19年置7闰的闰周。按这个闰法,每240年就会误差1天。祖冲之经过精确计算,提出391年144闰的新闰周,其误差显然缩小了许多。郦道元和顾恺之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
丨1、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1]),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4、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9岁,他就逼着冲之读《论语》,读一段,就叫冲之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来行,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骂道:“你真是个笨蛋啊!”
过了几天,他把儿子又找来,教训他说:“你要是用心读经,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不行啊。”
可是,祖朔之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不读了。”
气得父亲额头直冒汗,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一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
正在这时,祖朔之的父亲祖昌来了。问明情况,他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出了个笨蛋,你狠狠打一顿,他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
祖昌还严厉地对祖朔之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
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祖昌说:“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祖朔之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念书,跟祖昌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开开眼界,长长知识。
祖冲之到工地上和农村的孩子玩了几天,知识丰富多了。
他问祖昌:“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
祖昌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
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祖昌对他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的嘛!好啊,我们家里天文历书很多,我找几本你看看,不懂的就问我。”
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他看天文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大了。一天,祖昌带孙子去拜访一个钻研天文很有成绩的官员何承天。
何承天问祖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升官,又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
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
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研究天文历法。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这则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兴趣教学法”;没有天生的天才,只有勤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