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多少年,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短短不足百年
秦朝多少年,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短短不足百年?
首先,其实秦到清不是三千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清朝结束于公元1911年,共计2132年。其次,科技真正的突飞猛进,不是二战结束之后才开始的,而是源自工业革命开始的技术大变革。
人类开始了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取代生产力落后手工制造。大工厂生产取代小作坊生产。造成这些最关键的原因是“动力革命”。即“由物力取代人力”。也就是“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从此以后人间一切突然间就仿佛迎来了巨大飞跃,机械化生产的到来,使小作坊变成大工厂,生产能力成倍成倍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原料,更大的市场,出现了不依靠人为动力的快速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出现了开始地球各个角落更加紧密的交流往来……地球越来越小,人越来越多……
其实更准确的来说,是从西方世界15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就开始为技术变革做准备了。任何时代的跨越是离不开理论的准备。当时的文艺复兴让西方世界的科技理念和人文思想更加开放,对前沿科学认知也更加深刻。后来出现了一大批有着深刻思想的科学巨匠,人文学者,看看初中近代世界历史就知道了,都是一些引领时代的不朽名字。酝酿着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萌芽。其次是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人更加努力去探索,去扩张,去掠夺,也去开发,去毁灭,去屠戮,也去建立。毋庸置疑,无论他们扮演什么角色,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欧洲确实在引领着世界。而这两件大事的最佳相关国就是工业革命的发起地——大英帝国。用在变革身上最适合的词是——厚积薄发。
其实要说工业革命之前的几百年,其实和几千年前,虽然有着细微的变化,但本质没变,对今天的人来说,判断古代和现代的依据正是古代和现代科技的迥异,而几百年前的科技和上千年前的科技并无质的变化,商朝没有汽车,明朝也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大秦帝国也没有。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没在秦朝或者在罗马时期就展开,科技的积累不够,人类的认识不足。那时候的人们还都热烈崇信做神的信徒。
其实二战以来的科技进步,也也不过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果而已,只有工业革命是划时代的巨变。因为它完成了人类社会与自然力的逐渐告别,蒸汽动力的出现,解放了人力,把繁重交给机械,是数千年人类史的厚积薄发。使得人类社会陡然为之一变。现代来了!后来的电力,石油,甚至核能的动力变革,即便是瑰丽的航天事业,也并没有改变蒸汽动力带来的本质。纵然看起来我们今天的社会汹涌澎湃的技术进步,甚至一天一个新科技,各个国家竞相攀比科技竞争力,甚至似乎看起来我们好像身处高度文明之中。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维度拉的更长远一点,以千年为一个单位,也许在未来千年后的人眼中,我们不过是是一群尚未开化的原始人类。我们不必觉得似乎从某个时间开始突然就世界迅速发展了,也许我们只是碰巧出生在“质变之时而已”。不是突然加快了,这本身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或许信息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会加快另一场巨变,又或者还需要很成百上千年的再次厚积,才有更加划时代的技术,但谁又能说得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诚挚欢迎大家评论分享不同意见,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若君开心,也可以随手点赞关注😂😂。
秦始皇时期的咸阳和长安西安是一回事吗?
作为商鞅变法的一项内容,秦国的都城从栎阳迁到了咸阳,从而开始了这座城市的营建史。特别是秦始皇等级之后,秦都咸阳的面积开始急速扩张,向东向南建设,逐渐也就进入了今天西安的地界之内。
比如著名的秦阿房宫,就位于西安市阿房宫街办,比如兴乐宫,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被改造成为未央宫。所以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西安与咸阳其实是一体的,渭河在当时,就是秦都咸阳的城中河。
为了方便渭南渭北的联系,从秦昭王时代开始,便在渭河上架桥,比如2012年在西安六村堡街办西席村北发现的厨城门一号桥。经发掘确定,这座桥桥梁南北长度约在880米左右,东西两侧桥桩之间的宽度约为15.4米(估计桥面宽度远大于此),也印证了当时南北交流的频繁,被认为是西咸一体化最早的象征。
更关键的是,秦咸阳城遗址做了这么多年考古,都没有发现城墙的遗迹,所以这两座城市当时究竟能重合多少,现在并不好说。
在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因为咸阳宫已经被项羽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所以刘邦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秦代兴乐宫的基础上营造自己的未央宫,并以此为基础兴建都城,命名为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长安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一点一点的扩大。直到隋朝建立,杨坚觉得之前的长安城太小,便在东南方位兴建了全新的长安城,这边是隋唐长安城。
至于西安的概念,出现已经到了明朝,面积差不多只相当于隋唐长安城的皇城部分(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墙之内)。
题主问咸阳、长安还有西安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咸阳最早出现,长安脱胎于咸阳,并逐渐扩大和位移,最终因为城市地位的降低,由长安缩小为西安。
嬴异人在位几年?
嬴异人是秦庄襄王,公元前250年一公元前247在位,在位3年。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楚(一作子楚),雍州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文王之子,嬴政的父亲。
子楚早年进入赵国邯郸,作为质子。迎娶赵姬,生下嬴政。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铲除了周朝的残余王室。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谥号庄襄。其子嬴政建立秦朝后,追封太上皇。
中国有几万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史前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巨大飞跃。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满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取而代之,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也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内战,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战争。
扩展资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能量耗尽了就会起变化,变化了血脉就畅通,再接着生长、发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续至今,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华文明的发展虽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今天还能读懂数千年前的文献资料,古代经书上的格言警句还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在历史演化中,中华文明的中心有过多次迁移,但整个历史都上演在欧亚大陆东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
史学领域,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用西方整理古代资料的方法,重新梳理了中国史书。“他们认为,历史不断有各个朝代的学者在不自觉与自觉之间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和解释,但后来者会误以为这是真正的历史。
上古的记录本身就是很模糊,但后来者不断追加,造成了今天所见的历史。
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
国后面是秦朝,由秦始皇建立。但秦朝存在的时间不长,后面又是刘邦建立的西汉。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横空出世,让后人敬仰,其中秦始皇是一个很伟大的君主,带领秦国走向秦朝他功不可没。
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可最终秦国却在秦始皇病逝后,也不复存在了,其实不能说是因为胡亥的继位导致的,他只是一个接手人,其实在秦始皇后期,秦朝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
乱世年间出英雄,当时刘邦最大的对手是项羽。刚开始两人的实力相差极大,身份差距也极远。项羽是名将贵族,刘邦出身不高。所以一开始刘邦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战无不胜,刘邦屡战屡败。但正是因为这屡战屡败的经历,让刘邦懂得了要如何广纳贤能之人。刘邦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竟然长驱直人,轻取关中,推翻暴秦。项羽自杀,刘邦得势,西汉建立,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