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58年,有哪些动漫的主角是土豪
昭和58年,有哪些动漫的主角是土豪?
动漫里面的主角是土豪?
这类土豪主角比较常见于恋爱番之类的动漫,毕竟在热血番里面,有钱并没有什么用
下面小白列举几个个人觉得比较土豪的主角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全员(除女主角外)樱兰高校男公关部中除了我们的女主角,出现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土豪一般的存在,作为一部恋爱番,里面最土豪的肯定就是我们的男主角
樱兰高校,一个是金钱为粪土的贵族学校
土间埋虽然小埋现在是和哥哥住在一间小公寓里面,但是从故事中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小埋家庭坏境非常好
比如第0话中,出现了太平和小埋之前居住的房子,属于高级公寓,按照日本的房价来说,能住在那里非富即贵
而且小埋就读的学校属于名门高校,和名门大小姐希尔芬福特就读于同一所学校,说实话,单凭天平的工资,并不能支撑小埋就读这种名门学校
故事中有提及到土间集团,虽然只是其他同学的猜测,但是说不定小埋真的可能是土间集团的前进,毕竟动漫里面出现这种同姓的一般都有关系的
三千院凪《旋风管家》中的女主角,三千院集团的唯一继承人,天生的天之骄女
不得不说三千院家族真的非常有钱,三千院凪简直就是土豪中的战斗机
举个栗子,随随便便拿200亿日元放进股市进行投资,仅占大小姐总资产的百分之一;大小姐心血来潮时会买下一整个超市
总之,看旋风管家的时候,你会觉得三千院凪无时不刻不散发着土豪的气息
历史上有哪些「吊打一个时代」的运动员?
芸芸众生总会出现那么几个超凡脱俗的人。他们犹如天神下凡一世独立,直到他们退隐江湖,江湖上依旧流传着他们的神话。
他们的存在往往超越了一个时代。例如那些伟大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达芬奇、里古拉斯·特斯拉、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等等。这些伟大的人物的传奇几乎推动了一个时代,让人类迈向了未来。已经过去了100年,下一个爱因斯坦在哪里。下一次人类大飞跃会出现什么样的伟大人物。跨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成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下一个天骄会是谁?
体育界也有这么几个超世之才。
尤塞恩·博尔特
博尔特一个短跑时代的代名词。一个可以让后人议论很久很久的天神。100米/200米他创造了太多神话。我不会像其他作者罗列他的数据。9.69、9.58、19.30、19.19等等,这些惊世骇俗的记录居然没有达到博尔特本人的极限。博尔特的传奇之处就在于9.58秒都不是他的极限。自从他的出现我们忘记了阿萨法·鲍威尔的9.77秒,我们也渐渐忽略了跟他同一时代的另一个王者泰森·盖伊的9.69秒。
当博尔特起飞的时刻我们早已忽略冠军是谁的问题,我们只会关心世界记录能否再度提高。很多次的比赛博尔特几乎都没有用尽全力,夺冠对于他来说只要起跑成功哪怕是慢一点都没有问题。博尔特的出现至少把短跑极限提早了半个世纪 好不夸张的讲近30年很难再找到如博尔特这样的天之骄子。他就是这个时代的神话。目前100米的现状还停留在9.80-9.90秒就能夺得世界级冠军。要知道博尔特的巅峰极限速度可能创造9.49~9.55秒的百米记录。
菲儿普斯
要说博尔特是陆地之王那么菲儿普斯就是水上之神。奥运会23金、3银、2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奥运会奖牌记录和金牌记录几乎也是半个世纪不可能被打破的。因为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位统治力超凡的运动员。
菲儿普斯可能就是那种“天赋异禀”的超世之才。他身高190cm,臂展达到200cm。最为奇特的地方他的上身比下身长,脚掌巨大大约47码。NBA身高195cm以上的球员才有可能达到这么大的脚。
据科学家研究分析菲尔普斯是最接近鱼的人类。这一点都不夸张,菲尔普斯不仅天赋异禀骨骼惊奇并且训练也十分科学。特别是他体能十分充沛,可以在一届奥运会上参加7-8项比赛项目。要知道田径赛场能够参加三项比赛并且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都不多见。但是菲儿普斯居然可以连续保持高强度的比赛十几场,这就和他的肌肉耐受力有巨大关系。他肌肉脂肪含量居然只有3%,所以从各个角度看他就是超越一个时代的天神。目前他保持的蝶泳100/200米世界记录仍旧没有被打破。他的金牌记录我想更难被打破。
博尔特、菲尔普斯无疑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致敬传奇,让传奇永存!
日本陆军为何会在诺门坎遭遇惨败?
诺门罕之战在1939年6-8月,属于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的预热之战,二战爆发在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此战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日本试探心理较重,这次冲突本来就存在两手准备。
2.日军内部矛盾重重,不同的战略主张拉了诺门罕之战的胯。
这场战争又被称为“哈拉哈河战争”,因为诺门罕之战的爆发就源于该地的领土划界问题。
哈拉哈河三角地带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苏联控制了蒙古,日本操作出了伪满洲国,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分成碎片。
结果他们分赃都没分好。日本主张这条河流是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线,苏蒙方面则主张国境线在哈拉哈河以东20公里左右的区域,摩擦不断。
日本当时已经在进行全面的侵华战争,打穷了,国际战略上也处于极危险的状态,因此他们急切的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以缓解资源消耗带来的问题。
因此,一部分日本海军高层希望能出兵打苏联,拿下库页岛、千岛群岛和远东部分土地。而另一部分陆军高层则认为应该准备对东南亚下手,抢占更肥沃的殖民地。
其实吧,双方都是在互相闹,北上是海军拿陆军的命去抢地盘,南下是陆军拿海军的船开洋荤,所以鬼子们谁都不大乐意,吵得非常凶。
南下与英美开战,需要动用大量的海军军舰,北上打苏联则需要极大的陆战消耗,很明显得陆军往里面填,这让日军内部一开始就出现巨大裂痕。
所以吵到最后,双方发现吵架只能浪费时间,便干脆互相和稀泥,各退一步,先按照北向政策来,找苏联试一试水。
毕竟苏联离得近,还可以动用伪满洲国的力量,难度怎么瞧都比派舰队下西洋来得低。
如果苏联好打,那就狠狠打,来一场远东的扩张。如果苏联是个硬茬子,那么北向派的人就得认账,支持结盟和南向侵略。
看上去很美好的决策,但这里面充满了不信任和落井下石,南向的巴不得北向政策破产,而支持北向的海军派系却又不得不依靠陆军出马,这仗注定就是场敷衍。
但日本其实也有个深层次的问题摆在面前——苏联是日本在远东唯一的竞争对手,日本不打苏联,苏联也会打日本。日军不得不试探这么一下,他们需要看清苏联的力量和态度,好确定日后的国策走向。
于是边境摩擦很快在诺门罕、张鼓峰一线频繁出现,哈拉哈河的划界问题成了最大导火索。
1939年5月11日,第一次诺门罕冲突爆发。日军监视着一队苏军巡逻队越过哈拉哈河来到东岸,他们随即以“侵略”为由对其展开了痛击。
光伏击了还没完,早有准备的日军出动了5架轰炸机,撵着已经撤逃到对岸的苏军狂轰滥炸。
他们成功地挑动了苏联的怒火,苏蒙军遂在河上搭建了桥梁,将防线推到了河东他们认为的“国境线”上。
第23师团的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一马当先,照着中路就莽了过去,结果遭遇苏军大量火炮、装甲车辆的袭击,被炸得屁滚尿流,日军不的不在5月31日撤退。
苏联当然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边积蓄人马,一边在6月18日展开了越线进攻,于是第二次诺门罕冲突爆发。
双方在6月这段时间展开了大规模的空中对战,互相出动轰炸机、战斗机攻击对方基地,打得非常热闹。
但此时日本内部又发生了裂痕,因为关东军以独断专行的方式轰炸了130公里左右的塔木察格布拉格等城镇,这促使战争升级,苏军认为日军“企图决战”,遂开始疯狂的调集人马,大有与日本决一死战,把战火烧上天的势头。
为此,裕仁天皇和陆军部对关东军产生了不信任感,毕竟这个自918开始就不断擅权进攻的军事团体哪一个当权者都不会喜欢,他们太喜欢下克上了。
于是诺门罕战场出现了大队日本精锐师团围观关东军出击,关东军又催着23师团进攻的场面。
23师团在7月1日发动进攻后,攻占了东岸部分高地,但在杀向西岸的时候再次遭遇苏军凶猛的火力袭击,这次苏军还多了100多辆坦克。
日军顶着炮火杀到河边才发现“材料不足,无法架起足够的桥梁”,渡河失败。
7月5日,杀过去日军再次被命令撤退,他们没法渡河。之后日军也再也没有渡河。
因为宽阔的大草原无处可守,日军只能占据一些低矮的高地,然后靠在地面挖散兵坑和战壕躲避,完全成了苏军狂轰滥炸的靶子。
关东军司令部在7月11日终于决定停止已经不可能的进攻,一面要求部队坚守,一面从各地调集机械化力量和重炮。
7月23日,日军用紧急调集的重炮群攻击了苏军,但苏联那边的朱可夫用更夸张的方式进行了反击。于是日军不得不在25日接受现实,放弃了攻击打算,转而为越冬做准备。
此时,诺门罕冲突的消耗已经超过了日军的心理数值,高层开始打退堂鼓,所以就连过冬的物资都是应付了事,并不充足。
但苏军没给日军机会,鬼子不打毛子打,他们在8月20日发动了总共,用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力和前所未有的凶猛炮火杀向日军。日军迅速被突破和杀散,局部有些部队利用燃烧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是于事无补。
8月28日,担任指挥官的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了胜利。关东军尝试反击,但是大本营命令中止,一系列的战斗结束。9月15日两国间达成了停战协定。
此战让23师团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其余的日军部队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完全就是将关东军拿去趟了浑水。
而且致力于德意日三国结盟的平沼骐一郎内阁也因此垮台,诺门罕被认为是日本军政界对首相的一次“修理”。这个内阁本就以混乱出名,他保留了前任近卫文麿内阁的7名阁僚。
正在诺门罕之战日军被打得上下翻飞之时,8月23日,德国与日苏联缔结了“苏德互不犯条约”,这再次刺激了对平沼首相的不满,也注定了日本的战争无法进行下去了。
于是,朱可夫8月28日宣告胜利的时候,平沼骐一郎内阁宣布总辞职。首相发表的声明称:“欧洲的天地产生了复杂离奇的新形势”(欧洲の天地は複雑怪奇なる新情勢を生じた)。
8月30日,阿部信行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新内阁正式成立。诺门罕事件在阿部内阁的主导下结束。
日本与苏联在战争后并未撕破脸皮,双反反倒获得了难得的交流机会,没两年就搞在了一起。苏联放弃了对中国的援助,日本也让苏联在面对德国时有了安稳的后方。
日本23师团的那些死难者,就像一个被扔进祭坛的活祭品。
九九式和三八式哪个更好?
春田、98k、三八式、九九式、中正式等各大老式著名栓动步枪的区别
春田步枪
春田步枪——美国Springfield M1903步枪
春田,是Springfield的意译,在步枪上指的是美国Springfield M1903步枪,有时候用音译就翻译成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这种步枪的来源是1898年美墨战争,当时墨西哥军队使用的是7mm口径毛瑟步枪,而美军使用的是一种克拉克步枪,战后总结美军认为对手的毛瑟步枪性能更优异,装填速度更快,子弹威力也更大,于是在给毛瑟公司交了专利费后购买了毛瑟式枪机的专利,着手生产毛瑟式枪机的新式步枪,最后就有了M1903步枪。所以美国的M1903步枪就是改进型的毛瑟步枪。
基本型号即M1903有这样几个识别特征:
M1903基本款识别特征
1、上护木后段(表尺前的部分)向上拱起,所以M1903给人一种“胖”的感觉。
2、上护木前半段完全包裹枪管,这一段枪管不外露。
3、直枪托。
4、立框式表尺,如果不懂什么是立框式表尺看下图:
M1903的立框式表尺
这种表尺的原理见我之前的一个答案:
既然枪的瞄准器安装在枪口的上方 那为什么还可以瞄哪打哪? - 知乎
5、击针尾部为喇叭形,看不清楚的话放个特写,枪机尾部那个突出的击针尾,外形为喇叭形,上面有滚花,拉枪栓上膛击发如果没打响,可以捏住这个喇叭尾向后拉击针,然后再击发一次。
6、向下弯曲的拉机柄。
M1903后来还出现了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改进型是M1903A3,这种改进型生产于二战时期,主要用于弥补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产能不足,以及援助给同盟国军队。
M1903基本型(上)和M1903A3(下)
和M1903基本型比,M1903A3外形上的主要区别如下:
M1903A3基本特征
1、照门后移到机匣尾部,并且改用觇孔式照门
M1903A3的觇孔式照门
2、由于照门后移,上护木拉长,一直覆盖到抛壳口,并且外形较直,拱起也没有原先那么明显了。
此外,在M1903的改进中枪托形状也出现了变化,早期是直枪托,后来改用C形枪托,也叫手枪式枪托,改用C型枪托的M1903叫做M1903A1
M1903A1,改用C型枪托
M1903A3也有改用C型枪托的:
改用C型枪托的M1903A3
以及,一种介于直枪托和C型枪托之间的“scant”枪托,手握的弯曲部分没有C枪托那么弯
使用“scant”枪托的M1903A3
M1903步枪装备美军后参加了一战,一直到二战前夕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服役后才开始被取代。但是一开始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产能不足,所以二战中美国生产了不少M1903A3作为补充。此外,M1903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狙击步枪改进型M1903A4,它是在M1903A3的基础上加装狙击步枪瞄准镜演变来的。它的识别特征是
1、有光学瞄准镜
2、C型枪托
3、因为使用光学瞄准镜瞄准,枪口上的准星去掉了。
M1903A4狙击步枪
早期的试验型棱刺和后来正式服役使用的M1905剑型刺刀
M1903步枪早期曾经试验性地配过棱形刺刀,但后来正式服役时使用M1905剑形刺刀,刺刀依靠枪口环和刀柄尾部的T形槽两点固定在枪口——枪口环套住枪口,T形槽和枪口箍下方的T形凸笋配合。刺刀安装方式也是识别老式步枪的一个鉴别点。
早期的M1903步枪使用30-03圆头步枪弹,5发固定弹仓供弹,可以用桥夹装填,这也是M1903步枪比之前的克拉克M1892步枪先进的地方,后者只能从枪身侧面的装填活门逐发装填。30-03步枪弹口径0.30英寸也就是7.62mm,弹壳长度65mm,弹壳为无底缘黄铜瓶形弹壳,底火为博克塞式底火,弹头为圆头、铅芯、白铜被甲。美军刚列装这种圆头步枪弹后就发现,欧洲各国都已经开始普及初速更高、射程更远、致伤效果更好的尖头步枪弹,随即不得不对30-03步枪弹进行改进,研制出30-06尖头步枪弹,后期生产的M1903系列步枪都使用30-06尖头步枪弹,早期生产的一些使用30-03圆头步枪弹的M1903也陆续进行了回厂改造,改用30-06尖头步枪弹,弹仓容量还是5发。
用桥夹给M1903步枪装填子弹,弹仓容量5发
最左侧1发为美军原先装备的M1892克拉克步枪使用的30-40步枪弹,也叫.30英寸M1892步枪弹;第2发为30-03圆头步枪弹;右侧4发为30-06尖头步枪弹。
30-06尖头步枪弹,又称7.62x63mm步枪弹、.30勃朗宁步枪弹、.30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药筒长度从30-03步枪弹的65mm缩短到63mm,弹头改为尖头。早期的30-06步枪弹为流线形尖头平底弹头、白铜或黄铜被甲、铅锡合金弹芯,弹头重9,72g,初速823m/s,最大射程达到4100m。在当时,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概念尚未出现,对步枪弹的设计要求都是大威力、高动能、远射程,30-06步枪弹就是一种典型的全威力步枪弹。
而美军对此似乎还觉得不够,于1925年还研制了30-06步枪弹的改进型M1普通弹,其主要尺寸和30-06步枪弹完全相同,属于30-06步枪弹家族的一员,但是弹头改为11.2g尖头船尾弹头,飞行阻力更小,存速更高,最大射程更远,弹芯材料为铅锑合金,弹头被甲为黄铜。
到1937年,美军又研制了M2普通弹,外形尺寸还是不变,还是30-06步枪弹家族成员,弹头改为9.7g尖头平底轻弹头,弹芯材料为纯铅。M2普通弹弹头比M1普通弹轻,并且放弃了船型尾改回最初的尖头平底式样,最大射程有所降低,变为3200米,但是初速提高到856m/s。改用初速更高重量更轻的弹头是因为当时步兵战术已经出现了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分追求步枪的远射程意义不大,M2普通弹3200米的最大射程足以够用;再有就是当时美军已经开始列装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威力过大的M1普通弹在半自动步枪上发射容易出现故障。
总的来说30-06系列步枪弹是一种威力大、精度好的全威力步枪弹,影响极其广泛,到今天还是美国民用武器市场上非常畅销的一种商用弹,缺点是枪口动能过大,后坐力较大,这是老式全威力步枪弹的通病。
莫辛纳甘
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19世纪末装备俄军的一种弹仓式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发射7.62x54mmR无烟火药步枪弹,以取代之前俄军使用的发射11毫米黑火药步枪弹的伯丹式单发步枪。
莫辛纳甘的名字来自这种步枪的设计师,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和比利时的艾米尔和李昂·纳甘两兄弟。1886年,法国率先装备了使用8x50mmR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勒贝尔M1886步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弹仓式步枪。受此风潮影响,在之后的数年里欧洲各国都开始研制和装备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弹仓式步枪,其中也包括俄国。莫辛上尉和纳甘兄弟都为俄国政府设计了新式弹仓步枪的样枪,参加步枪选型。最终俄国政府进行了折衷,在枪身设计上选择了莫辛上尉的方案,而在供弹系统设计上选择了纳甘兄弟的设计,最后的产品就是莫辛纳甘M1891式3线步枪(“线”是旧俄国度量衡单位,1线约等于0.1英寸,3线就是0.3英寸,也就是7.62毫米),弹仓容量为5发。
在其他步枪中识别出莫辛纳甘步枪并不难,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特征,这些也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共同特征:
1、扳机护圈前突出的三角形弹仓,弹仓上有两道纵向加强筋,弹仓底部可以打开快速退弹。
扳机护圈前突出的三角形弹仓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共同特征
2、在枪托和护木上开长孔,枪背带环直接穿过枪托和护木:
枪背带环直接穿过枪托和护木上的开孔也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的识别特征。
3、拉机柄装在机匣抛壳窗内,较短,拉机柄头部为球形,普通型拉机柄为平直式样,狙击步枪型因为加装了瞄准镜,为避免撞到瞄准镜而将拉机柄向下弯折。枪机尾部的击针尾外形类似钢笔笔帽,同时兼做保险,向后拉再向一侧转动卡住,击针就不能向前击发,保险就关闭了。
普通型莫辛纳甘步枪拉机柄较短,平直形,头部为球形
狙击步枪型莫辛纳甘的拉机柄向下弯曲
击针尾形状如同钢笔笔帽,兼做保险,左边为开保险状态;向后拉击针尾并向左旋转,卡在机匣上,就是关保险状态,此时击针不能向前击发。
还有就是,莫辛纳甘的下护木有点向下鼓出,有种大肚子的感觉,这也是识别这种枪的一个特征,在莫辛纳甘卡宾枪上特别明显。
最初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有步兵型、龙骑兵型和哥萨克型三种,其中步兵型最长,全长1306mm,哥萨克型和龙骑兵型较短,为1234mm。沙俄时期生产的早期型莫辛纳甘步枪大致特征如下:
莫辛纳甘M1891步枪(步兵型)特征
1、准星无护圈
2、六角形机匣:
早期莫辛纳甘步枪的六角形机匣
3、可以竖起的旧式表尺
早期型M1891步枪表尺
1930年,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设计了一种现代化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命名为M1891/30步枪,和老型号相比,M1891/30的外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区别:
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1、除了最初生产的批次外,后期大量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机匣从六角形简化为圆形。
除了最早批次外,M1891/30步枪机匣简化为圆形
2、准星增加护圈
M1891/30步枪的准星护圈
3、使用平卧式的、公制为单位的新式表尺
M1891/30步枪表尺
M1891/30步枪批量生产后,取代了沙俄时期和苏联早期生产的旧式莫辛纳甘步枪,成为苏联红军的制式武器,并且是二战苏军的主力步枪。此外,苏军中还有一些其他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
1、狙击步枪型,就是《兵临城下》里出现的型号
加装PU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型
2、M1938卡宾枪
M1938卡宾枪
全枪长度缩短,不能上刺刀,二战中装备给骑兵以及司机、炮手等非一线战斗人员。枪一短,这个下护木的“大肚子”就比较明显了。
3、M1944卡宾枪
M1944卡宾枪
这是在原来M1938卡宾枪的基础上增加了折叠枪刺,枪刺不用时折叠在枪管右侧,要用时向前打开固定在枪口。
打开枪刺
莫辛纳甘M1891步枪发射7.62x54mmR步枪弹,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还在大规模使用的凸缘步枪弹。这种枪弹最早是圆头、铅芯全金属被甲弹,弹壳为黄铜。
7.62x54mmR圆头弹
圆头弹初速低、存速差、停止作用也不好,到了1908年,俄国顺应当时的潮流,改用尖头弹,也就是M1908步枪弹。其中给莫辛纳甘步枪用的是轻尖弹。弹头较短,为尖头、锥底、铅芯全被甲。弹头底部的锥形孔在射击时能被火药气体膨胀起到闭气作用。
7.62x54mmR轻尖弹
既然有轻尖弹,就是说还有一种重弹,D型重弹,弹头也是铅芯,但是是船型尾、弹头重量更重,远距离存速更好,射程更远。这种D型重弹不发给步枪用,而是给重机枪用,弹头有黄色色标。
给重机枪使用的D型重弹
到了二战结束后的1950年代,一种新式钢芯弹取代了轻尖弹和D型重弹,统一了普通弹弹种。钢芯弹弹头为被甲+钢芯+铅套三件套式样,侵彻性比原来的铅芯弹要好,目前使用的都是这种钢芯弹。所以“只有兔子家的子弹是穿透力很强的钢芯弹”纯属胡说八道。
50年代开始使用的钢芯弹,早期生产的钢芯弹为了和轻尖弹区分,弹头有白色色标,后来轻尖弹全部退役,新的钢芯弹弹头就不再涂白色。
给莫辛纳甘步枪装填时,可以用钢板冲压的5发桥夹装填。
装在桥夹上的7.62x54mmR普通弹
总的来说,莫辛纳甘步枪是一支结构简单结实、性能可靠、射击精确的步枪,但是枪机结构不如毛瑟式枪机简洁坚固。原来的莫辛纳甘步枪型长度偏长,携行性能不大好,1944-1945年开始苏联直接用短枪管的卡宾枪作为统一的步枪型号,步兵也使用短枪管的卡宾枪。
Kar98k
这枪现在火起来完全是因为《绝地求生》
毛瑟Kar.98k步枪是二战德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这种步枪的前身是德国在一战中使用的毛瑟Gew.98步枪。Gew.98步枪属于传统的长步枪,枪管长度740mm,全枪长1250mm,全重4.2kg,弹容量5发。
毛瑟Gew.98步枪
由于全枪长度太长,Gew.98步枪携行性能不好,正好赶上一战到二战爆发前西方国家短步枪的潮流,德国就顺势推出了Gew.98步枪的短步枪型,枪管长度从740mm缩短到600mm,全枪长度缩短到1100mm,重量减轻到3.9kg,当时叫“标准型步枪”,经过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后就变成了98k——Kar.98k步枪。
Gew.98长步枪和Kar.98k短步枪对比
识别毛瑟Kar.98k步枪并不难,要抓住这样几个特征:
1、头箍和二箍(枪口从前往后数第一个和第二个金属箍)之间距离比较近,而且这一段只有下护木,上护木是没有的,枪管上半部分露在外面。对比一下之前介绍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的这个部分,M1903这一段也是有上护木包裹的。
2、刺刀卡笋在枪管下方,而不是头箍下方。刺刀上没有套住枪口的枪口环。这也是毛瑟Kar.98k一个主要的识别特征。
3、使用卧式弧形表尺
4、拉机柄向下弯曲,头部为球形。为了容纳向下弯曲的拉机柄,Kar.98k的右侧护木相应位置上挖掉一个凹坑。
5、枪机尾部有毛瑟特色的保险拨片
保险拨片向右时保险关闭,扳机无法扣动,枪机无法拉动;保险拨片向左时保险打开,可以拉动枪机和射击;保险拨片在中间位置时扳机不可扣动,但是可以拉动枪机装填与退弹。
6、早期生产型枪托上有分解枪机击针用的圆孔。
7、枪背带固定在枪身左侧,尾部的一头穿过枪托。
二战中Kar.98k步枪有一部分加装了光学瞄准镜,改造为狙击步枪。
Kar.98k步枪发射毛瑟7.92x57mm步枪弹。这是一种诞生自19世纪末期,名气很大,影响也很大的无底缘、无烟火药全威力步枪弹。
7.92x57mmM1888圆头弹(左)和同口径的S尖头弹
S尖头弹的技术图纸,可见弹头为尖头、平底、铅芯,弹头较短
sS重尖弹弹头,尖头、船型尾、铅芯,远距离存速性能更好,最初配发给重机枪使用。
S尖头弹和sS重尖弹实物对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S尖头弹弹头弧线较圆润,sS重尖弹更尖削。
最早的毛瑟7.92x57mm步枪弹是M1888圆头弹,圆头、平底、黄铜或敷白铜钢被甲、铅芯,弹头重14.64g,初速640m/s,主要用在德国的M1888委员会步枪上,这种步枪清末到民国的汉阳兵工厂仿制过,就是“汉阳造”步枪。随后德国于1905年推出了两款尖头弹,用于步枪的S尖头弹和用于机枪的sS重尖弹。S尖头弹为尖头、平底、铅芯、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重10g,初速870m/s;sS重尖弹为尖头、船型尾、铅芯、黄铜或覆铜钢被甲,弹头重12.8g,初速760m/s。考虑sS重尖弹配用于机枪是因为其弹头更重,远距离存速性能更好。但是到了枪管缩短的Kar.98k步枪上,因为枪管长度短,发射药燃烧不充分,使用S尖头弹时枪口火焰和噪声都太大,枪、弹性能不匹配,相反发射弹头更重、但是发射药略少的sS重尖弹枪口火焰和噪声倒比较合适,于是到二战时期,德国把7.92x57mm步枪弹统一为一种,也就是sS重尖弹,步枪机枪通用,不再区分步枪用弹和机枪用弹。二战中为了节约宝贵的战略物资铜和铅,sS重尖弹的弹壳改用镀铜钢弹壳和涂漆钢弹壳,弹芯材料也改为软钢。
由于Kar.98k步枪是从毛瑟“标准型短步枪”的基础上改进来的,而“标准型短步枪”(也叫毛瑟M1924步枪)被多国作为仿制的蓝本,所以有很多外国后代,这些外国后代和毛瑟Kar.98k算是表亲。这里要说几种和Kar.98k有渊源联系,又容易混淆的步枪:
一、中国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特征
中正式步枪是国民政府在1930年代从德国购买了毛瑟标准型,也就是M1924步枪的技术图纸资料后进行仿制的产品,和Kar.98k一样也是口径7.92mm,长度为1100mm的短步枪,算是Kar.98k的表弟,但是在细节上有一些不同:
1、拉机柄是平直的,不向下弯曲,护木上也没有容纳拉机柄的凹坑。
2、枪托上没有击针分解孔。
3、护木两侧有便于握持的手指槽,而Kar.98k护木是光的,没有手指槽。
4、头箍和二箍之间枪管外露,和Kar.98k类似
5、枪背带环在枪身下方
二、捷克VZ24步枪
捷克VZ24步枪特征
捷克VZ24步枪也是以毛瑟M1924标准短步枪为蓝本仿制的,口径也是7.92mm。这种步枪国民政府也曾进口过,在中国被称为捷造二四式步枪、捷克式步枪。1938年捷克被纳粹德国吞并后,捷克兵工厂继续为纳粹德国生产VZ24步枪,所以在纳粹德国军队中也有使用。它的识别特征是:
1、平直拉机柄,护木无对应凹坑
2、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枪管完全被包拢;而Kar.98k这一段是没有上护木的,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
3、上护木延长,表尺后方还有一小段,而Kar.98k,包括中国中正式的上护木只到表尺前,表尺后就没了。
4、护木两侧有手指槽。
5、枪背带环有两对,枪身左侧一对,枪身下方一对,可选择将背带挂于左侧或者下方。
三、捷克VZ33骑枪
VZ33骑枪是捷克在VZ24标准型步枪上将长度继续缩短到995mm,适合骑兵使用。这种骑枪的特征是:
1、全枪更短
2、全包枪管的上护木
3、拉长至表尺后方的上护木
4、Kar.98k式样的弯曲拉机柄,护木上也有Kar.98k式样的凹坑
5、和Kar.98k一样的,穿过枪托的背带环(但是也有的产品背带环在枪身下方)
6、Kar.98k式样的枪托击针分解孔
VZ33有更多类似Kar.98k的特征是因为作为骑枪使用时,固定在枪身侧面的背带以及下弯的拉机柄不容易钩挂到东西,适合斜背着骑马、骑自行车行军。
四、南斯拉夫M24、M48毛瑟步枪
南斯拉夫M24步枪
南斯拉夫在二战爆发前也引进仿制过毛瑟标准型,命名为M24毛瑟步枪,特征是:
1、全包上护木
2、拉长至表尺后方的上护木
3、平直拉机柄,护木无凹坑
4、护木无手指槽
5、枪托无击针分解孔
6、枪背带环位于枪身下方
战后南斯拉夫继续生产稍加改进的毛瑟步枪,命名为M48步枪,主要特征和战前生产的M24一致,但是枪背带环改成Kar.98k的式样,位于枪身左侧,后背带环穿过枪托。
五、波兰wz29步枪
波兰wz29步枪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武器装备很杂,波兰政府试图统一枪械制式,选择的也是毛瑟M1924“标准型步枪”,波兰仿制的产品叫wz29步枪,其特征是:
1、大型准星护翼
2、全包式上护木
3、上护木拉长至表尺后方
4、Kar.98k风格的枪机拉机柄和护木凹坑(有的产品配的还是平直的拉机柄)
5、护木两侧有手指槽
6、枪托上有击针分解孔
7、两对枪背带环
李·恩菲尔德
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英国的。
它的鼻祖是李氏长步枪
李氏长步枪
这种步枪比后来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要长(SMLE),最早发射的是.303英寸黑火药步枪弹,叫李·梅特福步枪;后改为发射无烟火药的同口径步枪弹,叫李·恩菲尔德步枪。
大家比较熟悉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是后来出现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MLE),它诞生于1903年,是英国人吸取了布尔战争经验教训的产物,适当缩短了全枪长度,全枪长1130mm;改进了装填方式可以用5发桥夹装填;以及便于在野外校正归零的瞄准具。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最早的型号是No.1型:
李·恩菲尔德No.1步枪识别特征
它的识别特征如下:
1、枪口有一个一体式的大型枪口箍罩住枪口,枪口箍兼做准星座,有大型准星护翼,枪口箍下方有刺刀座。
李·恩菲尔德No.1步枪枪口箍,兼做准星座和刺刀座
李·恩菲尔德步枪刺刀安装方式
2、护木很长,一直包到枪口,整根枪管被包拢不外露。
3、向下弯曲的拉机柄,拉机柄所在位置的护木上有一个金属箍,击针尾部为方形,有防滑槽,击发没打响可以捏住向后拉击针重新挂住,再次击发。
红圈内为方形带防滑槽的击针尾部
4、带大型护翼的卧式表尺
5、早期生产型有齐射瞄准具。齐射瞄准具是早期步枪上的装置,一排士兵在瞄准具上装定测距手测出的距离,朝视距外开火,子弹如同抛物线一般抛出落下杀伤目标。由于这种射击方式实用性差,效果不好,后来的步枪就不再装这个累赘了。
齐射瞄准具准星
抬起的齐射瞄准具觇孔式照门
齐射瞄准具射击方式
6、突出的梯形弹匣,特意强调这是“弹匣”不是弹仓是因为它真的是可以取下来的。不过当时设计的时候还比较保守,随枪只配了一个弹匣,所以装填时还是只能用5发桥夹或者逐发装填,不能用直接换弹匣的方式装填。李·恩菲尔德的弹匣容量为10发,装满一个弹匣用两个桥夹。
可卸下的梯形弹匣,图中这支其实是李·恩菲尔德No.4步枪
7、上方平缓,下方有一突出的“英国特色”枪托。如果看到这种枪托,一般就是李·恩菲尔德家族的乘员了。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家族中No.1是第一个型号,No.2是外观相同,口径改为.22LR的训练步枪,No.3很特殊,其实是个异类,我放到下面讲,属于纯种的李·恩菲尔德家族中一个大改进型的是No.4。
李·恩菲尔德No.4步枪外观特征
No.4是李·恩菲尔德家族中的现代化改进型,在二战中英军用的更多的是No.4,和No.1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两个:
1、枪口箍形状改变,枪管头部露出
No.4和No.1枪口外观对比
相应地,刺刀安装方式也变了
No.4步枪使用的四棱锥形刺刀
也有剑型刺刀的式样
用于No.4步枪的剑型刺刀
2、瞄准具改为觇孔式照门。早期的觇孔式照门有一个精密的立框式表尺
二战时期为简化生产,直接改成一个L型翻转式觇孔照门,就两档,一个300码,一个600码,要用哪个竖起哪个:
在No.4步枪的基础上增加枪托托腮板和瞄准镜,就有了No.4T狙击步枪
No.4T狙击步枪
还有一个改进型是No.5卡宾枪
李·恩菲尔德No.5卡宾枪
这是给二战中亚太战场的英联邦军队设计的短枪管卡宾枪,方便在丛林环境中使用。它的枪管短,护木更短,枪管露出护木较长一段,枪口有喇叭形消焰器;此外为了方便在丛林中行军不被树枝挂住,No.5卡宾枪的后背带环从枪托下面改成侧面。
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除了另类的No.3)的枪机很特别,区别于毛瑟式的前端闭锁,和莫辛纳甘步枪的也不同,而是一种后端闭锁枪机:
毛瑟式枪机和恩菲尔德式枪机对比
它的闭锁凸笋(locking lug)不是装在枪机机头,而是在中部靠后的位置。这种设计论闭锁强度是不如毛瑟的前端闭锁的,对射击精度也是不利的,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拉动枪机的行程变短,有利于快速射击。有一种“疯狂一分钟”的速射方法是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拉机柄,用中指扣扳机,据说一战时期德军遭遇到训练有素的英军用李·恩菲尔德步枪排枪速射,感觉如同遭到机枪射击一般。
李·恩菲尔德步枪使用.303英寸British步枪弹,这是一种老式凸缘步枪弹,设计较早。早期是圆头弹
早期的.303英寸MKVI圆头弹,黄铜凸缘弹壳、圆头、铅芯、白铜被甲弹头,致伤效果较差。
圆头弹初速较低,只有600m/s,击中人体后弹头既没有变形也没有翻滚,致伤效果较差,英军在阿富汗吃了不少苦头,为此使用了印度达姆镇兵工厂生产的半被甲弹,也就是达姆弹,弹头部的被甲被切掉,击中人体后铅芯受到挤压,弹头膨胀变形打出一个很大的伤道。这种半被甲扩张性弹头被欧洲一些国家指责为“过分残忍”,在帝国主义的扯皮下1899年各国签署了一个《海牙公约》宣布禁用。但是随后英国人就研发出MKVII尖头弹。
.303英寸MKVII尖头弹
和之前的.303英寸圆头弹不同,MKVII步枪弹改用尖弹头,初速从圆头弹的600m/s提高到744m/s,弹头结构又变成了全金属被甲弹头,但是弹芯为铅-铝复合弹芯,头部为铝,后半部分为铅,前轻后重。别看MKVII弹是全金属被甲弹头,但是和过去圆头的全金属被甲弹头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弹头初速大大提高,加上铅-铝复合弹芯前轻后重的结构,击中人体后非常容易失稳翻滚,翻滚的弹头能打出一个非常大的伤道,完全不亚于半被甲扩张弹头。所以英国人一方面伪善地表示我要人道主义,你们说半被甲弹头太残酷,那好,我就淘汰,另一方面,新式尖头步枪弹虽然是全金属被甲弹,但是致伤效果比半被甲弹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恩菲尔德P14步枪(恩菲尔德M1917步枪)
这个枪虽然也被称为恩菲尔德,其实和上面那个恩菲尔德差距很大,也就是上面我留了一个尾巴的恩菲尔德No.3步枪,也叫恩菲尔德P14步枪。
P14步枪的出现还是和布尔战争有关。布尔战争中英国人第一次遭遇到武器装备不逊于自己的敌人,当时的布尔人装备的7mm毛瑟步枪射程远、射击精度高、7mm毛瑟步枪弹致伤效果也好,让英军对手中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产生了怀疑。一方面英国人吸取战场经验,研制了性能比老式的李·恩菲尔德长步枪更好的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MLE),另一方面,另一种声音就是提出英军应当装备一种威力更大、精度更好的毛瑟式枪机步枪,子弹也要使用更先进的无底缘步枪弹,结果就有了一种威力很大的.276英寸恩菲尔德步枪弹和配套的P13步枪。
恩菲尔德P13步枪
和其他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不同,P13步枪是枪机前端闭锁的,和毛瑟式枪机非常相似。前端闭锁能承受更大的膛压,对射击精度也有利,的确是比后端闭锁更合理的设计。
.276英寸恩菲尔德步枪弹
.276恩菲尔德步枪弹威力很大,弹头重165格令(10.7克),初速850m/s,枪口动能达到3916J,加上坚固的毛瑟式前端闭锁枪机,英军一度对P13步枪寄予厚望。但是步子太大扯到了蛋,新枪和新弹枪口噪声、枪口火焰和后坐力都太大了,枪膛烧灼也很严重。英国人还没来得及改进这种弹药,一战就爆发了,P13步枪和.276恩菲尔德步枪弹不得不停用,继续大量生产已经成熟的.303英寸恩菲尔德步枪。
但是P13步枪并没有死透,因为一战英军轻武器短缺,把P13步枪口径改成.303英寸后,委托美国生产,叫做P14步枪,也叫恩菲尔德No.3步枪,补充装备给英军,但是英军认为这支枪在泥泞战壕里的可靠性不如原来的李·恩菲尔德(SMLE)步枪,所以只是装备给后备部队。美国人生产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枪倒还不错,不比自家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差,于是又改成美国的30-06口径生产,命名为M1917步枪装备给美军使用,作为对M1903步枪的补充。这些步枪到二战时期还在生产,其中一部分M1917作为军援物资给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里的“美械师”绝大多数用的就是M1917步枪。
外观上,P14步枪和M1917步枪外观上非常相似,仅在细微之处有一些差别,它们共同的特征大致如下(这是一支美国生产的M1917):
M1917识别特征
1、大型准星护翼
2、枪口箍下方有T型刺刀座,后面还有一个背带环。
3、护木下方有一段明显的“台阶”
4、恩菲尔德“英式特色”的枪托
5、向下并向后弯曲的拉机柄
6、带大型护翼的觇孔式照门
而英国人的P14绝大多数地方和M1917是一样的,如果要识别的话,主要就抓住两个地方:
1、枪托上有一个圆的黄铜贴片
2、早期生产的P14还保留有齐射瞄准具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是日本三八式步枪,是日本于1905年,也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研制的一种旋转后拉枪机步枪,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三八式就是明治三十八年的意思。它有个前身,叫三十年式步枪。
三十年式步枪有个特征,它的击针尾部是个钩子形,所以在中国也被俗称为金钩步枪。
而三八式,是对三十年式在使用中暴露出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的产物。它的外观主要特征如下:
三八式步枪外观特征
1、三八式步枪还是传统的长步枪,不是Kar.98k、李·恩菲尔德SMLE以及美国M1903那样的短步枪,所以枪身比较长,全长有1270mm,外观显得又细又直。
2、头箍和二箍之间这一段很长,而且没有上护木,枪管上方是暴露的。
3、枪口箍下方有T形刺刀座,上刺刀时,通过刺刀上的枪口环和刀柄尾部的T形槽与枪口固定,配用的三十年式刺刀很长,早期刺刀有护手钩,后期为了简化工艺把护手钩取消了。
4、三八式步枪使用改良的毛瑟式枪机。为了适应多风沙的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三八式步枪的枪机上有一个金属的防尘盖,盖住装填口,拉机柄从防尘盖侧面穿出,拉动枪机时防尘盖会随着枪机一起前后运动。“三八大盖”的来源就是这个防尘盖。不过这个防尘盖也有缺点,一个是比较薄所以容易磕碰变形,还有一个是会发出响声暴露目标,所以也有很多三八式步枪在使用中把防尘盖拆了,比如作特征标图的那一支就没有防尘盖。
5、立框式表尺
6、护木两侧有很长的手指槽
7、原三十年式步枪的击针尾部为一个钩子,三八式步枪改为一个滚花的盖子,这个盖子也兼做保险。滚花的盖子有利于冬季戴手套时操作。
8、日本为了节省木料,三八式步枪的枪托采用拼接式设计,两块木料开出T形槽和T形凸笋,配合后用胶水和螺钉固定。这个设计也是合理的。
三八式步枪的拼接式枪托,注意中间那条拼缝
三八式步枪有一个派生型号是三八式骑枪,比三八式短,而且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枪管不外露
还有一个是四四式骑枪,装上了可折叠的棱形枪刺
还有一个是九七式狙击步枪,是三八式步枪加装光学瞄准镜的型号
九七式狙击步枪
20-30年代的旧中国是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进口了大量武器,也包括日本三八式步枪。山西军阀阎锡山控制的兵工厂曾经仿制过三八式步枪,叫做“晋造六五步枪”,和三八式外观一致,但能从铭文上区别。
晋造六五步枪
晋造六五步枪铭文
6.5x50mmSR步枪弹
三八式步枪使用6.5x50mmSR步枪弹,6.5代表6.5mm口径,50代表弹壳长度50mm,这种步枪弹在当时属于“小口径”步枪弹,弹头细长,后坐力柔和,配合三八式较长的枪身,射击精度较好,缺点是存速性能差,中远距离致伤效果差。
九九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吸取了三八式步枪的经验和不足,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步枪,于1939年开始投产服役。当年是日本皇纪2599年,所以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旧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命名方式发生过改变:一开始以在位天皇年号命名,比如1905年投产的三八式步枪就是当年为明治三十八年。但是天皇会更迭,这种命名方式就不方便,后来就改为神武纪元命名。日本传说在公元前660年有一位神武天皇登基,为日本的始祖天皇,所以以神武天皇登基那年为元年,神武xxxx年的后两位作为武器装备的命名年份,皇纪2600年后以最后一位作为武器装备命名,如零式舰载战斗机是皇纪2600年(1940年)投产的,命名为零式。九九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较少,主要换装给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日军。
九九式步枪识别特征
九九式步枪基本沿袭了三八式步枪的结构,但是做了一些改进,外观上有这样一些识别特征:
1、常见的九九式短步枪长度较三八式步枪短
九九式步枪原本有长短两型,长步枪长度1258mm,短步枪长度1118mm,短步枪长度介于三八式步枪和骑枪之间。日军在实战中发现,原来的三八式步枪长度过长,携行性能不好,所以也跟上世界主流,用长度介于步枪和骑枪之间的短步枪统一枪种,所以大量生产的都是长度为1118mm的九九式短步枪。
2、头箍和二箍之间有上护木,为全包式,枪管不外露,这一点和三八式不同。
3、早期生产的九九式为了提高卧姿射击的稳定性,增加了一个奇特的钢丝单脚架,但是实战证明整个脚架画蛇添足。
4、早期生产的九九式表尺两侧有对空射击估算提前量的横向表尺
早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有对空射击表尺
这个表尺其实非常不实用,到后期型也给取消了。
九九式步枪投产已经是1939年,一开始生产质量还比较好,随着战争形势日益严峻,日本的军事工业生产捉襟见肘,为了产量开始不顾质量,能简化则简化。战争末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已经是粗制滥造:护木用质量很差的木料制作;头箍和二箍之间的上护木省略了;金属表面加工粗糙,留有明显的加工痕迹;枪机尾部保险盖的滚花也没了;甚至连可调式表尺也省略了,就留下一个固定的不可调的照门孔。九九式步枪的生产史也是日本帝国江河日下、走投无路狗急跳墙的历史。
战争后期生产的九九式步枪,前端上护木没了,枪管外露;木材粗糙;可调式照门变成了一个单片固定照门。
九九式步枪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变种,一个是九九式狙击步枪:
九九式狙击步枪
和三八式步枪基础上发展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一样,它就是在九九式步枪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光学瞄准镜,瞄准镜安装方式和九七式狙击步枪类似,安装在机匣左侧。
九九式狙击步枪安装在机匣左侧的光学瞄准镜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又比较罕见的型号是二式伞兵步枪,它是在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把枪身改为前后两截可拆卸式,伞降时可以缩短尺寸便于携带,落地后组装起来就能战斗:
二式伞兵步枪
拆成两段的二式伞兵步枪
左边5发为九二式重机枪使用的T92式半底缘弹,右边3发为九九式步枪、轻机枪使用的T99式无底缘弹
九九式步枪发射7.7x58mm T99式无底缘步枪弹,强调无底缘是因为还有一种7.7x58mmSR T92式半底缘机枪弹,前者用于九九式步枪和九九式轻机枪,后者用于九二式重机枪。研制两种互不通用的子弹是日本军事工业仓促混乱的结果:一开始日本发现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x50mmSR步枪弹远距离致伤效果不好,也不适合机枪使用,于是研制了口径扩大,仍是半底缘的的7.7x58mmSR T92式子弹,但是发现突出的半底缘在步枪和轻机枪上使用不方便,于是又掉头研制同口径但无底缘的7.7x58mm T99式无底缘弹。两种子弹都是尖头铅芯弹,致伤效果比6.5mm步枪弹确有提高,但是弹头外形不够流畅,气动特性不大好,射击精度和远距离存速都一般。
其实日本海军还有一种7.7mm九二式机枪弹,是英国.303英寸凸缘步枪弹的仿制品,专门用在海军和航空兵的舰载机枪、航空机枪上使用。一个国家的军队居然有三种口径同为7.7mm但是互不通用的步机枪弹,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老套筒/汉阳造
老套筒/汉阳造指的是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以及中国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仿制品。汉阳兵工厂为清末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创建。
M1888委员会步枪识别特征
这种M1888委员会步枪是德国第一种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军用步枪。1886年,法国率先装备了发射8mm无烟火药子弹、使用管状弹仓供弹的M1886勒贝尔步枪,这大大刺激了法国最大的潜在对手德国。为了与法国抗衡,德国急切地成立了一个步枪设计委员会,专门设计现代化的新式步枪。最初的设想是在M1871/84黑火药弹仓步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来觉得这个方案太落后,于是综合当时欧洲几种新式步枪的结构,综合设计了M1888委员会步枪。
M1888步枪是德国步枪设计委员会的作品,和毛瑟兄弟并无关系。但是因为毛瑟兄弟公司名气太响,加上当时中国清政府官员孤陋寡闻很好骗,德国在向中国推销这种步枪时故意谎称这是“最新式的毛瑟步枪”,信以为真的清政府官员就以讹传讹,把M1888步枪称为“毛瑟步枪”,其实这种步枪和毛瑟根本不搭边。
M1888委员会步枪非常好认,它的识别特征有以下几个:
M1888委员会步枪没有上护木,带套筒的枪管上半部分是裸露的,另外可以看到使用立框式表尺
1、它的枪管外面有一个薄金属板包拢的套筒,把枪管套在里面,这个套筒的作用是隔热,防止射手握到灼热的枪管,所以这种步枪在中国被称为“老套筒”步枪;因为有这个套筒,M1888步枪没有上护木,带套筒的枪管上半部分整个都是裸露的。
M1888委员会步枪的刺刀座在枪身右侧
上刺刀的M1888步枪,刺刀固定在枪口侧面
2、M1888的刺刀座非常奇特,不是在枪管下方而是在枪管右侧,上刺刀后刺刀也是偏在一侧的。
M1888的拉机柄是平直的,位置在装填口内,和毛瑟步枪枪机不同
3、M1888委员会步枪的拉机柄是平直的,头部为球形,拉机柄位置在装填口内,和毛瑟式枪机不同。
M1888委员会步枪使用7.92x57mm毛瑟圆头弹,用5发漏夹装填,装填时漏夹一起装入弹仓
M1888委员会步枪弹仓底部的方孔,最后一发弹上膛后空的漏夹会从孔中掉出
4、M1888委员会步枪采用类似当时曼利夏步枪的5发盒式弹仓,弹仓突出于枪身下方,用漏夹装填。装填时把装满子弹的漏夹一起装进弹仓,当最后一发子弹推进弹膛时,漏夹会从弹仓下的方孔中掉出。由于这种装填方式,M1888委员会步枪和中国的仿制型“汉阳造”步枪在中国还有个难听的名字叫“漏底棺材”。
除了标准的长步枪,M1888委员会步枪还有枪身较短的骑枪型:
M1888骑枪
摆放在一起的M1888委员会步枪和同系列的骑枪(最右)
骑枪型枪身较短,下护木一直包到枪口,有一个和准星座一体的枪口箍,拉机柄改成下弯勺子形,枪背带也改在侧面。拉机柄和枪背带的改进是为了方便骑兵在马上操作,不容易被钩挂。
德国在生产M1888委员会步枪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改进:原本这种步枪发射的是7.92x57mm毛瑟圆头弹,当毛瑟尖头弹普及后,M1888委员会步枪也改膛发射S尖头弹,这种发射尖头弹的M1888步枪叫做 88/S;后来,M1888步枪摒弃了使用不便的漏夹,改用毛瑟M1898式步枪的5发桥夹装填,为此把弹仓底部用于漏出漏夹的方孔给封闭了,这种改进型叫88/05。
使用漏夹装填的88式步枪和改用桥夹装填,发射尖头弹的88/05步枪
Gewehr 88/05步枪,把弹仓底部的方孔给封闭了
中国汉阳兵工厂仿制的M1888委员会步枪叫做“汉阳造”步枪,最初原样仿制德国的M1888委员会步枪,后来在生产中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和“老套筒”相比,改进后的“汉阳造”步枪有这样一些识别特征:
汉阳造步枪识别特征
1、去掉了笨重无用的枪管套筒,增加了上护木,所以汉阳造步枪枪管后半段不再裸露在外。
2、刺刀座从原来枪口一侧改为枪口下方,刺刀固定方式类似三八式步枪。
汉阳造步枪从清末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1944年,参加了民国时期几乎每一场战争,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是汉阳造步枪打响的,同时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主力步枪,甚至有一部分老旧的汉阳造步枪还参加了朝鲜战争。这种德国19世纪末期研制的过渡型号步枪在中国却使用了半个世纪,堪称一个传奇。
1997年正月28哪位明星?
1月28日出生的影视明星
1、演员凯瑟琳·莫里斯,1069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
2、导演、编剧、剪辑、制作人奥古斯托·吉尼那,1892年1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
3、导演、演员、编剧恩斯特·刘别谦,1892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
4、美术埃德温·B·威利斯,1893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迪凯特。
5、导演、编剧、演员、副导演阿尔贝·里耶拉,189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
6、导演、制片人、演员罗伯特·奥尔顿,190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佛蒙特本宁顿。
7、编剧、制片人、导演弗兰克·劳恩德,1906年1月28日出生于英国赫特福德郡希钦。
8、演员、配音约翰·班纳,1910年1月28日出生于奥地利。
9、音乐、演员三木鸡郎,1914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10、胶东大鼓作家、曲艺音乐革新家梁前光,1918年1月28日出生于蓬莱县。
11、演员、编剧索比·赛尔斯,192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富兰克林。
12、演员、制片人、编剧、导演劳尔·拉米雷斯,1927年1月28日出生于墨西哥东风,墨西哥。
13、导演、编剧、剪辑敕使河原宏,1927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
14、演员、导演二谷英明,1930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京都舞鹤。
15、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小松左京,1931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16、演员约翰·戴维斯·钱德勒,1935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欣顿。
17、演员、编剧、导演、制片艾伦·艾尔达,193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18、演员阿格妮丝·劳伦特,1936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罗纳里昂。
19、演员、导演尤尔根· 扎特曼,1941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
20、演员汉斯-于尔根· 博姆勒,1942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达豪。
21、演员高明,1942年1月28日出生于云南昆明。
22、演员马切拉·米凯兰杰利,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热那亚Uscio。
23、导演、编剧、副导演基里尔·克里夫斯基,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南斯拉夫马其顿。
24、导演、制片人、编剧麦克海尔·普塔舒克,1943年1月28日出生。
25、演员、配音约翰·贝克,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26、演员凯伦·琳恩·高妮,1945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
27、演员、编剧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1948年1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
28、演员、配音市村正亲,1949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崎玉县。
29、演员、编剧安娜·博纳奥图,1950年1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
30、演员、配音、编剧三浦友和,1952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盐山。
31、演员里夏尔·安科尼纳,1953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32、编剧、导演、剪辑、摄影、制片人法布里斯·齐奥科斯基,1954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33、政治家,律师尼古拉·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34、演员米尔亚娜·卡拉诺维奇,1957年1月28日出生于南斯拉夫。
35、制片人、选角迈克尔·托马斯·斯利夫金,1959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36、音乐布克哈德·范·达维兹,1959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Bad Homburg。
37、导演、演员、编剧弗兰克·德拉邦特,1959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
38、演员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
39、演员朴海美,1964年1月28日出生于韩国大田。
40、演员泽田谦也,1965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
41、演员吕一丁,1966年1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
42、导演水岛精二,1966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
43、歌手、演员、导演、主持人林海峰,1967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香港。
44、演员欧嘉·卡波,1968年1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
45、演员、摄影格里格·图尔茨,1970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汉堡。
46、影视演员袁文杰,1972年1月28日出生于香港。
47、演员张雅萌,1973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吉林。
48、导演、编剧板垣伸,1974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名古屋。
49、声优、歌手神谷浩史,1975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松户市。
50、歌手,词曲创作者,制作人蔡健雅,1975年1月28日出生于新加坡。
51、摄影、导演、编剧、剪辑、制片人托德·E·弗里曼,197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山居。
52、编剧、演员罗伯·列博,197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53、导演、演员李·恩格里比,1976年1月28日出生于英国。
54、演员、配音、制片人乔伊·费通,1977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55、演员、监制赵涛,1978年1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56、歌手、演员尼克·卡特,1980年1月28日出生于Jamestown NY Current,U.S.A。
57、演员、模特井上朋子,1980年1月28日出生于东京。
58、演员车永莉,1980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59、演员、教授李宥利,1980年1月28日出生于韩国。
60、演员、DJ伊利亚·伍德,1981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
61、演员吴秀敏,1981年1月28日出生。
62、视觉特效、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亚伦·伯恩斯,1985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
63、演员袁奇峰,1985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
64、演员王乐君,1985年1月28日出生于天津。
65、演员、模特阿卡盼·纳玛,1985年1月28日出生于泰国曼谷。
66、演员邢城,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67、林丽,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贵州贵阳。
68、演员胡哲行,1988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69、演员、导演彭禺厶,1988年1月28日出生于甘肃天水。
70、演员陈美霖,1988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71、歌手、演员黄英,1989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天星镇。
72、演员卡勒姆·沃西,1991年1月28日出生于加拿大。
73、演员邱萧婵,1991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74、演员何蕊孜,1991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营山。
75、演员威尔·保尔特,1993年1月28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汉默史密斯。
76、歌手,演员阿芮尔·温特,1998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
77、演员、歌手雨婷儿,2000年1月28日出生于北京。
78、童星,模特,小演员,学生谢语恩,2005年1月28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
1月28日出生的名人伟人
1、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斯塔法三世,1717年1月28日出生。
2、弗雷德里克六世,1768年1月28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堡宫。
3、魏元烺,1780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4、政治家,律师,教师乔治·休厄尔·鲍特韦尔,1818年1月28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
5、政治家,律师,教授,法官卡罗·尤霍·斯塔尔伯格,1865年1月28日出生于芬兰苏奥穆斯萨尔米。
6、艺术家、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1887年1月28日出生于波兰罗兹。
7、杨石先,1897年1月28日出生于浙江杭州。
8、兽医学家,农业教育家陈之长,1898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
9、秦咢生,1900年1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10、李世民,598年1月28日出生于武功的别馆。
1月28日出生的体育明星
1、格雷格·波波维奇,1949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东芝加哥。
2、高尔夫球运动员郑文根,1966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3、韩文海,1971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4、姚夏,1974年1月28日出生于重庆市。
5、田径短跑运动员蒙哥马利,1976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
6、佐藤琢磨,1977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7、吉安路易吉·布冯,1978年1月28日出生于卡拉拉。
8、杰米·卡拉格,1978年1月28日出生于布特尔。
9、吉安路易吉·布冯,1978年1月28日出生于卡拉拉。
10、远藤保仁,1980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町。
11、现代五项运动员董乐安,1982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12、手球运动员圭古,1982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
13、田径铅球运动员罗萨,1983年1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
14、安德烈·伊戈达拉,1984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
15、排球运动员焦帅,1984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16、游泳运动员特里克特,1985年1月2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
17、帆船帆板运动员纳森-奥特里奇,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
18、奥特里奇,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
19、柔道运动员朴佳软,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韩国。
20、七项全能运动员恩尼斯,1986年1月28日出生于英国。
21、自行车运动员马苏芬,1987年1月28日出生于河北石家。
22、游泳运动员哈菲尔德,1988年1月28日出生于英国。
23、游泳运动员赖忠坚,1988年1月28日出生于广西贵港市瓦塘乡思怀村。
24、手球运动员闫美珠,1989年1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
25、张恺琳,1990年1月28日出生于湖北武汉。
26、体操运动员埃里扎罗娃,1991年1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
27、颜骏凌,1991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市。
28、郑凯木,1992年1月28日出生于湖北黄石。
29、围棋选手吴树浩,1992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30、林创益,1993年1月28日出生于广东。
31、陈灏,1993年1月28日出生于广东潮州。
32、刘若钒,1999年1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
1月28日出生的名人
1、作家,编辑聂绀弩,1903年1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城。
2、政治家、经济学家李国鼎,1910年1月28日出生于江苏南京。
3、学者、教授、文学家王利器,1912年1月28日出生于重庆江津。
4、胡世华,1912年1月28日出生于浙江吴兴。
5、军人但远嵩,1914年1月28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
6、军人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
7、生药学专家楼之岑,1920年1月28日出生于浙江安吉。
8、地方病学专家于维汉,1922年1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9、舞美设计师顾大良,1930年1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黄埭镇。
10、教学科研工作者陈星弼,1931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
11、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臧克茂,1932年1月28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12、科研工作者庄逢辰,1932年1月28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13、托马斯·林达尔,1938年1月28日出生于瑞典。
14、商业、皇龙投资公司董事长黄任中,1940年1月28日出生于重庆。
15、商业 电信业卡洛斯·斯利姆·埃卢,1940年1月28日出生于墨西哥城。
16、教学科研工作者范维澄,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福泉市。
17、画家孙景波,1945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牟平。
18、郝贵平,1947年1月28日出生于陕西长武。
19、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950年1月28日出生于巴林。
20、主持人叶青林,1974年1月28日出生于浙江丽水。
21、演员、音乐家、作家星野源,1981年1月28日出生于日本埼玉县蕨市。
22、许立明,1981年1月28日出生于台北。
23、夏修正,1987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
24、播音员、主持人严于信,1987年1月28日出生。
25、马索特,1989年1月28日出生于德国。
26、演员柴浩伟,1992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淄博。
27、歌手蔡维泽,1997年1月28日出生于台北省新竹市。
28、牛冠凯,2002年1月28日出生于河南济源。
29、歌手柳善皓,2002年1月28日出生于韩国。
30、大野伸行,昭和32年1月28日出生于北海道札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