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怎样评价自由的分量

2023-10-27 04:30:06 80阅读

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怎样评价自由的分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这两句话奉为经典。

我们的生命是与生俱来的,而爱情需要在我们生命的延续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相扶相持,相恋,最终走向爱情,总而言之,这样爱情才显得比生命似乎更可贵。

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怎样评价自由的分量

生命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它不可贵,是在我们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的基础上,才显得爱情比生命更高的价值。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的自由不再以为是最基础的人身自由,而是我们最为关键的思想意志的自由,因为我们在保证了生命的存续,爱情的价值的存在着,我们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为了思想意识上的释放以及自由,我们可以放弃生命甚至爱情。

人类也只有在物质得到确实的保证的基础上,才能在思想意识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自由就是思想的解放,追求远方与诗,追求意识形态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往往都在为了生命爱情工作的基本生活所努力所奋斗,当一切社会环境达到了自我需求之后,每个人为了使自我有一种舒服惬意的状态,释放自己心灵灵魂的深处,追求自由。那时候的自由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才有了我们可以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存在。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印第安人大屠杀——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灭绝

如果我们了解过美国感恩节的由来,我们会认为美国先民乐于感恩,善良热情。1620年,“五月花号”船载着102名受迫害的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那年冬天,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与衣服,还教他们种植、狩猎与捕鱼。正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当时的移民们才能获得丰收,在美洲生活下去。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庆祝,由此有了感恩节。

但这些人可没有记住印第安人的恩情,反而为了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印第安人举起了屠刀。美国学者统计,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时,印第安人总人口在3000万到1亿之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国“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不到80万人。这中间,是持续了百年的种族屠杀。

无尽的“讨伐”

为了获得资源,为了扩张领土,白人移民们可不管什么恩情,他们向大大小小的印第安人部落发起了一次次“讨伐”。

《另一半美国史:美利坚的道义黑债与救赎》中,罗列了许多次印第安人与美国政府的冲突,大部分都是以印第安人的惨败告终。

1862年,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受够了饥寒交迫,大规模起义,最终被惨烈镇压。

1862年,美国政府为了逼迫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向西墨西哥迁徙,开始掠杀牛羊,向水里投毒。

1864年,美国军队屠杀了南北夏延河和阿拉珀霍的妇女儿童。

1875年,美国军队在红河之战对印第安人又进行了一次屠杀。

有关数据记载,19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正规军在民兵的帮助下,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只是有记载的大战争,还有数不清的小战争、小冲突。

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讨伐”,让印第安人数逐渐减少。

种族大屠杀

1860年2月25日晚上,美国海德斯维尔的民兵偷袭了印第安韦尤特部落。当时,部落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乘着独木舟出去打猎捕鱼了,只剩下60个妇女儿童。这些民兵对妇女儿童展开屠杀,用斧头砸碎他们的头颅。

这只是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一个小片段。

那时的《纽约世纪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加利福尼亚近日犯下的暴行,史无前例……大部分暴行发生在北部的洪堡县。犯事者似乎故意灭绝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全部是妇女和儿童,男人当时不在部落里。他们是迪格尔部落,待人友善,地位最低,最无防卫能力,没有其他部落那种大胆杀人的精神……我们所说的屠夫是白人。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屠夫。我们想方设法也编造不出什么逻辑,没办法把他们和我们自己的种族区分开来。”

不仅是民兵对印第安人展开屠杀,国家层面也出版了有关法律。

《世界通史全编》中提到,1703年,立法会议上规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给赏金40镑。到了1814年,美国詹姆斯·麦迪逊政府重新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奖赏50到100美元。

不仅有“头皮政策”,美国独立后,还立法把印第安人赶到“保留地”里去。1830年通过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就规定美国东部印第安人必须全部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里去。这不是种族隔离和迫害,是什么?

在迁往保留地的路途中,数不清的印第安人死在路上。有记载一个叫彻罗基的部落,1839到1849年间,被枪炮看押着驱逐,在迁徙途中死去了大约4000人,已经占了该部落人口的四分之一。

无数印第安人在屠杀、驱逐、迫害、被迫迁徙中,凄惨地死去。

总统急先锋

对印第安人的暴行可不是美国普通人的自作主张,美国政府也是相当支持。

就拿美国总统山上的那四位总统来说,他们哪一位手中没有沾染印第安人的血?

美国首任总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华盛顿在屠杀印第安人过程中,曾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他把印第安人和狼进行比较——“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指示将士们从印第安人尸体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筒靴来。”

还有托马斯·杰斐逊,就是那位起草美国《独立宣言》,还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总统。美国大规模驱逐且屠杀印第安人,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开始的。他说美国人必须“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们不去的地方。”

林肯总统任期内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但1862年,他下令绞死了38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冤杀。

西奥多·罗斯福虽然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却说:“这是难以避免且最终是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十个好印第安人中九个是死的,而我也不愿深究第十个的死因。”

总统们对印第安人都是如此的态度,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悲惨了。

一直到1924年,美国才通过《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

文化大灭绝

一个种族的消亡,是从文化的消亡开始的。

美国人不仅企图在肉体上消灭印第安人,在文化上也是“欲亡其史。”

美国政府先是把印第安人驱逐到保留地里,限制他们在保留地里定居。印第安人不能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能随意进入。这和“集中营”有什么区别?

之后,美国政府建造了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把印第安人小孩从父母身边带走,强迫他们学习白人文化,让他们忘掉母语。而且,星期天他们还要去白人家当保姆,以至于常年不能和父母团圆。

1879年,第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建成。在这里,印第安人孩子们开始“丢失”自己的身份与文化。

印第安人大屠杀,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历史与文化的剥夺。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犯下的罪行,应该和黑人贸易一样被永远批判。

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历史,失去了文化,更失去了话语权。

还有什么比丢掉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更残忍的吗?

十年都不能原谅自己的罪恶?

诈骗啊,负债啊,罪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轻生这个词。有本书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实里更多的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生命是重要的,尊严更重要,这是许多心理压力的症结所在。罪与罚是一个问题,生与死是另外一个问题。成熟的人一般都不会因为罪与罚而选择生与死的单选题。

孩子也不是活着或者离去的借口,这一点上我佩服的是褚时健。罪与罚该承受的都承受了,也经历了女儿的失去。有压力和不幸的人应该向他学习,做不到他那样的结局,至少活着的方向和方式是对的。

痛苦和不幸很多人都经历过,构成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当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些的时候,这些痛苦和不堪也都装进了逝水流年。而你,犹如悬崖边上的那颗崖柏,风欲吹之,又耐我何?这也许是摆脱平庸的机缘呢。共勉!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啥意思?

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种哲学概念,意指人类在生命中所面对的无意义、空虚、孤独等问题,这些问题使人感到生命的重量无法承受。

2 这个概念最初由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没有了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生命变得空洞和无意义,这种无法承受的轻感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

3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尼采的超人理论、西方佛教的涅槃等,这些理论试图通过重新定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来解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问题。

有什么影视好看的?

推荐一部温暖治愈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这部剧是讲的是两个破碎的家庭,一起搭伙过日子的故事。

李家温暖可爱活泼的李海潮和李尖尖父女,妻子妈妈在生二胎时难产离世。凌家忙碌又敏感的凌和平和凌霄父子,因妹妹的意外死亡,导致家庭破裂。还有从小就没有爸爸又给妈妈抛弃的贺子秋。

就这样的三个小朋友,三个家庭开始了互相治愈,互相扶持的生活。

李爸像“妈妈”一样的存在,从不会让三个孩子少吃一顿饭,也会一直安慰体贴到无依无靠的贺子秋。凌爸就是典型的爸爸形象,因为是警察的身份,所以凌爸给我们的影响就是很忙很忙。正好这两个大男人,为了给三个孩子更好的生活,决定一起搭伙过日子,一过就是一辈子。

凌霄和贺子秋也在可爱活泼的李尖尖的影响下,慢慢的打开心扉,有了快乐的生活,三个孩子都互相支持,如果有任何人欺负他们其中一个人,其他两个人绝对会去保护和撑腰,就这样三兄妹也成为了彼此很重要的人。

长大之后,因为贺子秋的爸爸想要找回子秋,而破坏李爸的面馆,子秋一个细心敏感的人,为了不让李爸再负担他的学费,也不想亲爸再去破坏他的生活,所以子秋选择了离开。

而凌霄也在妈妈出车祸之后,选择了照顾妈妈,离开了家 。至此李尖尖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哥哥,虽然不能接受,但是尖尖还是很想念他们。渐渐的,哥哥们那么多年不回来,感情也就淡了,多年的矛盾也爆发了,不过好在后面三个人重归于好了!!!

总体而言,这部剧是一部互相治愈的剧,很适合冬天看,虽然后面的剧情有一点老套,但是总体还是不错的,最后的最后,毫无血缘关系的三兄妹,名字都出现在了一个户口本上。这样的结局也还算圆满。

具体的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行去追一下~一起追起来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