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二战之后那些曾经的纳粹党员怎么样了
纳粹,二战之后那些曾经的纳粹党员怎么样了?
这个得看情况,一共分三种。从他们的境遇可以看出,知识不但可以改变命运,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
第一种,纳粹党员科学家。二战期间,美国有个“回形针计划”,旨在吸收德国纳粹科学家,通过争夺,将大批德国火箭技术专家及高阶研究人员转移至美国,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用改名换姓的逃亡,自有八抬大轿去抬。 最有名的是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相当的被纳粹党器重,战后又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不但没受到审判,还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
二战后,人类的外科医学,生物医药领域和太空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与德日两国的活体实验数据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毕竟,人体试验的确有不可替代性,哪怕现在疫苗研发最终也要进行人体临床实验。
“回形针行动”中的赴美德国科学家
被德国国防军簇拥的“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
与美国总统相谈甚欢的“美国民族英雄”校冯.布劳恩博士
第二种,虽然算不上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但是有一技之长。他们大多隐姓埋名,逃往南美洲。而这些南美的独裁国家没有卷入二战,与德国没有仇恨,甚至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还有悠久亲德和德裔移民基础,而且。这些国家也非常迫切需要大量治国、治军和其他方面的技术型人才(比如医生)。结果是,二战后,一度非常低调的南美洲国家军队建设和训练水平突飞猛进,比如80年代初的马尔维纳斯战争,阿根廷空军超高的作战素质,硬是把英军打的一愣一愣的。
智利至今还沿用的40年代的德式制服,和仪仗队行进模式,大家看看是不是感觉很穿越。
与第一点的科学家不同,他们大多隐姓埋名,换了身份。不过,素有“纳粹捕手”之称的以色列的摩萨德(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为了给二战期间的犹太死难者复仇,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追捕前纳粹战犯。尤其是1961年对阿道夫·艾希曼的追捕堪称典范。由摩萨德局长哈维尔亲自率特工前往阿根廷,把隐居在那里纳粹战犯艾希曼秘密绑架到以色列接受审判。总之,不能让一个纳粹分子寿终正寝。
由摩萨德局长带队,以色列特工奔袭18000公里追捕艾希曼
比如,对狡诈的集中营的“死亡医生门格勒”,其在南美溺水身亡并匿名下葬后,还联合德国司法部,挖地三尺进行DNA测试,证明死者身份,以排除诈死后进一步潜逃的可能。进入本世纪,2017年,前纳粹党卫军成员、奥斯威辛集中营会计,已经96岁的格吕宁(Oskar Gröning)被审判处4年徒刑,并且被判必须入狱服刑。。
96岁的格吕宁出庭受审
第三种,直接被逮捕,受到审判。这个就不多赘述。
纳粹杀过华人吗?
我们和德军的关系算是不错的,只不过后续断交了,而且恰巧是屠杀犹太人的开始,故而当时的华人们,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就被纳粹分子给抓住了,并且将他们给击中关押起来,而且提供的粮食非常少,不上人肚子基本都是空,如此一来大量的华人在集中营中饿死,直到战争结束之后剩下的也不过几百人了。
纳粹是什么年代?
纳粹是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1945年5月解散
德国为何选择了纳粹主义?
多年来,有种说法是,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会作为振兴德国的伟人载入史册。毕竟,谁让生活困顿的老百姓得到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谁。
但是,希特勒复兴德国经济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是“杀鸡取卵”式的,主要是靠政府花钱修建大量公共设施、重整军备,扩大军工生产等行为的刺激而繁荣起来的,不是传统的依靠消费带动的模式。
由军火订单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为了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运转下去,大量的军工生产必须有消耗才能走向循环。
所以希特勒发动二战是必然的,二战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开头的那种假设不成立。
那么,纳粹在德国如何取得广泛群众基础的?
第一、纳粹善于给困顿的人民“画大饼”,多数德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倒向了纳粹党。比如,许诺为每一个人(注意,只是适龄男人,纳粹不提倡妇女接受高等教育和出门工作,)提供工作机会,而且还有保险和养老金。
一战后,德国被国际围攻,割地赔款,政治被孤立、经济面临崩溃边缘,600多万人失业。马克贬值到什么程度呢——二十年代末的德国,老百姓都不用买柴火,直接烧钱比烧柴火划算。
事实证明,纳粹取悦民众,搞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还是有一套的,一段时间内,德国老百姓还真的吃上“大饼”了。
在国内,纳粹政府首先进行了货币与金融改革,缓和了经济危机。同时各种名义打击犹太资本家,短期集聚了大量财富。
甚至,迫害犹太有产者的行为一度成了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国民运动”,利用了普通德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里,还被劳动人民看成了杀富济贫行为,受到了中下层民众的拥护。(下图,1938年水晶之夜过后,德国老百姓经过被袭击的犹太商店,面带喜色)。
进而,将犹太人财产拿出一部分补贴德国选民,换取支持。同时,举国兴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励发展汽车产业和其他工业。大量军事订单刺激容克企业,各种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工资收入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短期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魏玛时期的德国,社会秩序混乱,各种势力鱼龙混杂;阶级分化严重,老百姓渴望一个“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的社会,一个能让中下层人民参与政治与国家治理的政党。
纳粹党此时,是个年轻的政党,纳粹的头目也是相对年轻的一代(40岁左右,不是其他阵营那种60-70的老头头),显得充满了活力;
而且,对比那些名字里面有冯(von,德国贵族标志)的容克贵族老爷们,纳粹的高层,像希特勒(前流浪艺术家)、希姆莱(前养鸡场主)都出身不都高,容易赢得大多数民众的亲切感,拉近党群距离。
所以,纳粹党能迅速壮大,靠的是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
纳粹党打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的旗号,打破了阶级区分。让老百姓认为——只要加入了纳粹党,各阶级的人就可以平起平坐。在群众中,组织“劳工战线”,成员之间不论出身,都互称“战友”。比如一些从事体力活动,没怎么受过教育的劳工,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大学教授们指手划脚了,甚至可以随意羞辱之前“羡慕嫉妒恨”的对象——犹太资本家,这使他感在心理和物质上都感到极大的满足。
第三、希特勒个人的演讲天赋,戈培尔等人超强的策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希特勒的演讲和情绪带动能力有多强,这里举个例子说。
早在1924年,因为啤酒馆暴动失败,希特勒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法庭内外挤满了同情和追随希特勒的观众,有的妇女还争先恐后地要为他们的偶像献花,送礼物。希特勒滔滔不绝的法庭演讲又现场给他吸粉无数。
结果虽然判了5年徒刑,但不到9个月就出狱了。希特勒在监狱中住单间,吃小灶,每天还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崇拜者的礼物。监狱的看守甚至都被他忽悠成了铁粉,帮他在狱中打印地下报纸,主动做起了宣传工作。
毕竟,生活困顿的人们一般更关心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么在乎有关行使公众权力的人应当怎样被推选出来的理论。大萧条为肆无忌惮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险家,为希特勒这样演讲手段高超,愚弄百姓是拿手好戏的独裁者开辟了道路。
第四、充分调动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给德国人民模拟出“假想敌”,同时运用了高明的宣传术。
比如无孔不入的宣传警告人们,国际社会迟早要对德国动手;波兰霸占的波德走廊,践踏了德意志神圣的领土;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践踏,需要一个强大的德国解救他们; 下图,一战后,德国成了战胜国砧板上的鱼肉,不仅被限制各种权利,连领土也被割得四分五裂(刚复国的波兰趁火打劫,强行割了德国一条狭长的领土—但泽走廊和但泽自由港,这使得德国被一分为两半,中间没有任何的相连之地)。
同时大力宣传,德国经济崩溃、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甚至一战德国的战败也是犹太资本家出卖了国家利益。是犹太人偷走了德国的财富,德国才如此潦倒。
所以,纳粹党说,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
同时,纳粹开始鼓吹社会达尔文论,各种手段证明日耳曼人是最高贵的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的劣等民族应该为优秀的雅利安腾出生存空间。让消沉的德国人一下子重拾了民族自信心,越来越觉得自己“棒棒哒”。
事实证明,纳粹的宣传术非常讲究技巧,他们充分利用老百姓渴望社会公平、美好生活,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理性分析的能力,不能客观区分宣传和事实。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建立在限制自由,践踏他人生命、财产权利的基础上的。
最终,1933年3月,纳粹党在选举中拿到了44%的选票,成了选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选举和咱们比较,在当时环境下,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于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授权组阁(下图)。总的来看,助力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因为,当时的德国人还不具备真正的社会公民意识,他们的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和物质利益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毕竟,在困顿的人们眼中,完全意义上的政治自由不能作为“穿衣吃饭”等物质生活的替代品。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搜狐作者“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纳粹为什么兴建集中营?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纳粹德国是怎么迫害犹太人的?
虽然希特勒一上台就大肆宣扬排犹主义,甚至在柏林还爆发了著名的“水晶之夜”,也就是对犹太人打砸抢。但这只是让犹太人的生活惨了一点而已,基本上没有人自发的、自觉的大规模残杀犹太人。因为大多数人知道,我打了一个犹太人,顶多是干坏事,但是我要主动去杀一个犹太人,那就谁能下得去手呀,好歹也是条人命
那为什么后来600万犹太人被杀?因为德国在吞并和占领其他地区时,当地的居民一听说德国人来了,不是去拿起武器去和德国人拼命,而是争先恐后的去抢劫自己的犹太人邻居。这样就搞得德国占领区的治安很差,一向讲究秩序的德国人哪受得了这个。后来干脆就组建了专门干这事的官僚组织,叫“犹太专家局”。这个组织一成立,残杀犹太人这件事,立即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推进。一个大目标被拆分成无数的小行动:哪些部门去做犹太人的人口普查;哪些人去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哪些人是把犹太人送进集中营;哪些人最终把他们送进毒气室,全部都有严密而细致的分工。在整个这个杀人流水线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对那么大的悲剧负责。
没有一处地狱是由一个恶魔独立建造的
你怪希特勒吗?其实直到现在还有人为希特勒辩护,因为希特勒从来没有签发过屠杀犹太人的命令啊。他迫害犹太人的意图是通过整个官僚系统逐渐放大,最后才变成大屠杀的,所以不能只怪希特勒。
那怪官僚系统里的每一个具体的官员吗?
哲学家阿伦特写了一本书《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里面提到了一个著名的例子,阿道夫·艾希曼,纳粹德国的党卫军中校,他负责把整个欧洲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二战结束后很久,到1960年,艾希曼在阿根廷的一辆巴士上被包围,当场麻醉之后,秘密押上飞机带到德国。清醒之后,这个想象中应当残忍冷酷、毫无人性的人,开口第一句话是:
“我的妻子在哪里?请不要伤害我的孩子。”
他没有头上长角,他没有三头六臂,他不是想象中的恶魔。在危难之际,他的第一反应,是关心他身边的亲人。
在当时的舆论中,艾希曼被描绘成一个邪恶的杀人狂魔,但是阿伦特现场一看,觉得艾希曼不像是一个恶棍啊。他是一个非常体面、冷静、有教养、甚至说话还经常引用康德名言的人。对于他做的事,他觉自己好冤枉,他甚至宣称“他的一生都是依据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所有行动都来自康德对于责任的界定。”艾希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并没有杀过一个犹太人,所以并没有什么愧疚感。
所以现在我们有了答案:为什么要建集中营?因为这样谁都没有责任为这罪恶负责。为什么不直接杀人,德国人的道德和国家认同在那拦着呢,没人下得去手。
创建于2017.12.1双木书匠
1粉丝·21赞·2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