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型性格特点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型性格特点?
知觉的特性
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
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
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
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知觉的特性?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螺旋上升的?
认识的运动过程是螺旋式上升过程的。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最简单认识;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可以归纳为四个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知觉的恒常性在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1.大小恒常性。在不同的距离观看同- -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会发生大小变化,但知觉到的大小趋于保持该物体实际大小,不完全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随着^飞机的升高,视线中飞机会越来越小,但我们仍然知道飞机是很大的。2.形状恒常性。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_上的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知觉到的仍是该物体保持相对不变的形状。例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扇门,视网膜上会呈现门从完全闭合到完全打开的不同影像,但总是把它知觉为长方形的一扇门。
3.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不同的色光照明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是我们并不会受到色光的影响,仍然会保持对物体颜色恒定的知觉。比如,买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在夜晚黄色的路灯下变成了橘色的,但我们仍然会说衣服是红色的。
4.明度恒常性。在照明的亮度改变时,物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也叫做明度或亮度恒常性。比如,在强烈的阳光下的红砖墙和树荫下的红砖墙,虽然前者看起来是亮红色,后者看起来是暗红色,但是,我们仍会知道砖块是亮度- -样的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