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引擎,你认为中国互联网史上哪一家公司或哪一位创始人被高估了
快播引擎,你认为中国互联网史上哪一家公司或哪一位创始人被高估了?
这个话题其实不敢轻易涉足,因为这种话题会得罪人,也会得罪这些企业家的粉丝,很多企业家早已经功成名就、并且已经彪炳史册,但本文仅限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各抒己见。
1. 联想教父柳传志
当然老爷子已经是江湖传奇,教父级别的企业家,虽然柳老爷子不算是互联网企业家,但是还是觉得老爷子被高估,当然这个高估并不是否定老爷子的成就,也不是怀疑老爷子的能力,老爷子最大的问题在于联想接班人的选择上,毫无疑问几乎注定失败了。老爷子一家,自己和朱立南原始创造了联想,成为了世界PC行业的霸主,女儿先做高盛高管,后成为滴滴总裁,侄女先是uber中国的实际负责人,后又成为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可以说一门光耀。但唯独在联想上,老爷子输了,几乎是彻底的输了。一个伟大企业家应该能够选择正确的接班人,但是老爷子没做好。
当年联想的三位少帅,孙宏斌能力最强,郭为次之,杨元庆最弱,老爷子却偏偏选择了最平庸的杨元庆,毫无疑问,是因为杨元庆虽然最平庸但却最听话。把孙宏斌送进了监狱,把郭为从一线管理边缘化。联想几次危机,一度老爷子不得不自己出山,再回来看看孙宏斌,郭为在自立门户后,融创中国、神州数码都表现十分强劲,而联想靠着深厚的积淀却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最好的发展的机会,华为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顶级巨头,但联想身背跨国企业的名号,确实表现一日不如一日,可以说老爷子不可推卸。
2. 当当网李国庆
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当当网早期几乎是照搬Amazon的在线书店模式,发展成为了国内比较著名的企业,然后再互联网一次又一次发展机会中,当当网表面上如李国庆说,在赚钱,然而市场地位越来越尴尬。 “京东必垮!”、“我改变了出版业,阿里巴巴改变了什么?”,这都是李国庆的经典言论,与其说李国庆因为胆子小而不敢过深涉足资本,倒不如说是自身战略不足,如今京东抢下了近一半的当当图书份额,当当的份额跌倒只有5成不到,那个他瞧不起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4000亿美金的巨头,并且孕育了蚂蚁金服另一个千亿级别的巨头,改变了银行、改变了实体、改变了物流,毛老师的格局李国庆跟着跑了十五年,还是不能望其项背。这就是大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
3. 奇虎360周鸿祎
红衣教主,也许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周鸿祎从入局互联网行业,就一直是战斗状态,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挑战“行业的big brother”,但是可谓是一败再败。不否认奇虎360曾经对杀毒事业做出过事业,可是渐渐的360渐渐走上了当年3721的老路,打着安全的旗号做的却是流氓行为,劫持浏览器主页,安装全家桶,安装360打系统补丁以后,蓝屏、死机常有发生,拖慢开机速度,在今天360已经肆意妄为。
最开始觉得傅盛品格不高,直到360私有化准备重新借壳上市以后,周鸿祎的股份竟然出奇的高,比网易丁磊还要恐怖,这持股比例是可怕的。也难怪傅盛不满,从3721就跟着老周创业,最终几乎是一无所有,还逼着傅盛签下令人发指的竞业协议,毫无疑问,周鸿祎从不给人不给资源,到傅盛把360喂大,周鸿祎态度几乎是180度大转弯。如今奇虎还保留着360这个品牌名字,可有几个人知道名字的由来,360名字是因为傅盛的身份证号码开头是360开头,父亲工作的单位三六厂,自己的生日又是3月6号,可以说这个产品是刻在傅盛骨子里的。
这几年360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重量级的产品,手机渐渐边缘化,做个水滴直播成为行业众矢之的,360云盘先给了用户一个大饼,但突然告诉你这个饼不能用了,只能再买,搜索却要靠着客户端的流量来维持,靠着劫持浏览器主页来维持...可以说360一直在吃老本,从美股退市,是战略、更是无奈,也许360从来没有被低估,360回来只是因为A股的钱好挣而已。
本文所说的企业家几乎每一个都已经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也许批评得不对,但只是个人观点,这些企业家仍然值得我们尊敬,本人只讨论,并不在诋毁和侮辱,仅属于我的个人看法。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发起讨论。
我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自媒体账号:EmacserVimer,希望可以与大家讨论人工智能,讨论行业那些事,创业那些事!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什么?
这件事情要分层次来看,互联网圈地和内容质量低是两个维度,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圈地运动是普通现象,古今中外莫如是圈地运动一词最开始来源于美国,在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进行的那段时间,美国开始向北美地区进行移民扩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争夺到更多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
整个人类文明就是一场扩张与反扩张的圈地运动史,这是任何政权的本质,人类不可能达成大一统,不同文明之间一定有分歧,有野心,更有反抗。
圈地运动放到商业上来说也是一样,一个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圈地运动”的翻版。扩张业务,挖竞争对手的人才,收购公司,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最近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以bat为首的圈地运动史,bat在自己领域成为巨无霸之后,不断通过收购兼并,拓展商业版图。
阿里巴巴,十年间收购了很多公司,以2018年为例:
企业服务是阿里巴巴最重视、投资笔数最多的赛道:投资了软件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润和软件」,管理信息化云平台运营商「奥哲网络」;在财务税务领域,阿里投资了出口退税服务平台「龙图信息」,小企业自动会计服务「噼里啪」;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阿里投资了深度学习平台开发者「商汤科技」,人脸识别公司「旷视科技」。
在交通出行领域,阿里投资了共享单车「ofo」和「哈罗单车」,车票查询与在线预订平台「中国公路客票网」,智慧停车运营商「顺易通」;在汽车电商领域,阿里投资了汽车新零售平台「大搜车」;在车联网及硬件领域,阿里投资了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商「小鹏汽车」;在汽车后服务领域,阿里投资了汽车后市场数据与创新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明觉科技」。
在服装服饰领域,阿里投资了共享衣橱品牌「衣二三」和「MsParis 女神派」,订阅制男装零售平台「垂衣 CHAMPZEE」;在 3C 电子领域,阿里投资了二手手机数码回收平台「回收宝」;在生鲜食品领域,阿里投资了「1919 酒类直供」;在跨境电商领域,阿里投资了海外购物分享社区电商「小红书」。
不完全统计,2018年阿里供收购或者入股了76家公司!
阿里的整个商业版图太大,我们从电商版图就可见阿里的庞大,见下图:
同样的,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腾讯也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四处出击,给流量,扶持伙伴公司,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不要以为腾讯只有游戏和即时通信,他在电商的布局版图如下,是不是很震惊?
这种现象是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呢,其实不是的,在美国以"FANG"为首的科技巨头也是四处扩张兼并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由此可见,圈地运动是商业的正常现象,是市场化成熟的表现,能够打破区域壁垒,提供更好的服务给消费者,但有时候因为垄断也限制了市场的充分竞争。
同质化严重,质量低在互联网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很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没有任何秘密的,大多都是靠着公司的运营,管理层高效的工作来脱颖而出,比如小米总结的七字真言: 专注,口碑,极致,快。
现在的商业同质化到什么程度,举一个例子好了,聊天软件同一天同时上线三款。
在去年的1月15日,今日头条、快播王欣、罗永浩投资的快如科技昨天分别发布了三款社交类新品,依次是抖音“多闪”、王欣的“马桶MT”和子弹短信升级版“聊天宝”,而这三款产品齐刷刷的瞄准了微信。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三款App一经面世就遭遇微信的“封杀”。
而在应用软件市场,同样类型的软件多如牛毛,比如直播软件,随便一搜都是一大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靠运营,靠背后的金主在支撑。
这种现象,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内容质量低,有的甚至千篇一律。
但其实这也是符合商业规律的,因为当一个风口起来的时候,资金疯狂涌入,创业者也跟随进入,但竞争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形成头部企业,一旦江山定了之后,才可能在质量和创新上有大的突破。
比如2010左右的“千团大战”,当时因为团购刚兴起,各路资金纷纷看好,不计成本的往里砸钱,但最后走出来的就一个美团而已,美团在巩固住自己的阵地之后才开始拓展,做了很多微创新。再比如现在滴滴也是从打车软件中脱颖而出。
总结一下,圈地运动和内容低质是在商业进程中一个自然的现象,企业在面对竞争和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拓展边界,同时也因为资本和人的因素,在某一时期会产生大量同质化的企业和内容,但最终大浪淘沙,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市场最终会消灭那些不思进取的企业。
快播是什么功能?
快播是一款多功能的视频播放软件,它可以实现在线观看视频、离线下载视频、分享视频、弹幕评论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标签等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资源,支持高清、流畅的播放效果。
同时,快播还提供了多种视频格式的转换和压缩功能,能够提高视频的兼容性和播放效果。此外,在线看时,可以实现过滤广告、跳过片头、加速播放等实用功能,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因此,快播曾经是备受欢迎的视频播放软件之一。
在手机上怎样看连续剧不消费?
步骤/方式一
选择Ecosia搜索引擎,在里面就可以免费看电影或电视剧。以iphone13,ios16.4系统为例,具体操作如下所示:打开设置,点击safari浏览器。
步骤/方式二
点击搜索引擎。
步骤/方式三
勾选Ecosia。
步骤/方式四
然后打开safari浏览器,搜索并点击需要观看的电视剧。
步骤/方式五
点击立即播放。
步骤/方式六
即可免费观看,不需要充值任何会员。
创业公司找投资人的方式渠道都有哪些?
现在我个人认为在中国,资本跟之前的创业潮一样,也是有很多的泡沫的,快速的增长一定带来的是良莠不齐,不会所有的机构都是真正的创投机构的,有些有可能是“高利贷”,但是在浪潮退去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虽然融资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是融资机构的正规性专业性在提升,流程也在慢慢呈现,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的话,在做好项目的前提下,资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去尝试
专业的FA这个渠道虽然成本高,但是可以量化你的付出,如果你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请专门的融资机构帮你修订你的计划,拓展你的渠道,那你融资的可能性肯定是会大大提升的,而且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本身的项目经营上
创投圈互联网使每个人的分类都更加的细化,大数据更是能给人贴上标签,只要是在创业的,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加入创业圈,在这个圈子里会有很多的投资机构也在关注,可以抓住这个渠道和资源,去寻找你需要的资本
定期组织的创业比赛无论是政府性的、媒体性的,这个渠道虽然不能说是一个获得融资的好机会(因为大部分的比赛都拿不到顺利的融资),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接触投资人的机会,到场的肯定是货真价实的机构从业者,能否拿到融资要看你自己怎么把握了
直接去找投资机构这是最“笨”的办法,却也是最“聪明”的办法,投资人其实也都是资产慌的,好的项目真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的方法,直接去找心仪的机构去尝试就行了,现在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直接收BP的,通过他们的渠道去给他们投递就行